摘 要: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芭囵B(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學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文章對江蘇省儀征市第二中學在德育方面的探索與實踐現(xiàn)狀進行分析,探討中學德育體系建設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立德樹人;精巧德育;成長;發(fā)展
作者簡介:馮為忠(1972—),男,江蘇省儀征市第二中學。
立德為先,修身為本,是人才成長的基本邏輯。教育不僅要傳遞知識和真理,更要塑造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價值追求和精神品格。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以來,“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成為社會廣泛共識,其要求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形成立足自身特色的德育方案體系和經(jīng)驗,并以此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一、明確德育目的,落實立德樹人
為進一步落實德育,各學校需要把德育課程納入學校課程規(guī)劃,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德育課程體系,提高德育在日常教學中的地位,使課堂既傳授知識,又培養(yǎng)學生品德,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于學生心中,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一)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不動搖
《左傳》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因此,學校在日常教學中需要充分整合家庭、社會等課外資源,運用多種德育方式開展德育活動。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過:“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江蘇省儀征市第二中學要求教師內(nèi)修“師德”,通過教師的德行來熏陶漸染、感動感化學生,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近年來,該校積極宣傳激勵,涌現(xiàn)了一批“儀征最美教師”“儀征好人”等師生先進典型,更有多名教師遠赴新疆、青海等地支教。這些鮮活的事例一方面是該校立德樹人的鮮明成果,另一方面也是感召力極強的真實榜樣。在潛移默化中開展理想信念、道德法治教育,能夠使學生明白當代青年肩負的責任,從而成長為具有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shù)臅r代新人。
(二)扭轉(zhuǎn)“重才智,輕德育”的局面
在升學壓力巨大的背景下,部分學校教育尤其是中學教育存在“重才智,輕德育”的現(xiàn)象。學校應堅持立德樹人,秉持“做負責任的教師,辦有情懷的教育”理念,圍繞“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樹立“育人為本”的意識,五育并舉,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儀征市第二中學努力提升教學質(zhì)量,不僅追求提升學生成績,而且一直以德育為先、貫穿德育,力求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才。如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fā)期間,該校在做好線上教學的同時,開展線上升旗儀式,召開線上主題班會,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疫情、科學應對疫情,銘記責任與擔當。此外,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該校組織學生參觀揚州世園會,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對世界文化的認同感;在高三復習沖刺階段,開展勵志演講,激發(fā)學生斗志。
(三)促進師生一起成長
該校把“成長”作為德育的目標?!俺砷L”包括德育中的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誠信教育、責任教育、人生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該校在圖書館內(nèi)掛上“讓我們一起成長”等標語,營造充滿期待和愿景的人文環(huán)境。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該校始終把青少年的成長作為德育工作頂層設計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逐漸開發(fā)和完善了以“成長”為核心的實踐活動,“十八歲成人儀式”“誠信演講”“愛心義賣”“自管自育”等特色德育活動正常開展,讓學生在活動中長知明智。教師除“傳道授業(yè)解惑”外,還關愛、陪伴、引領學生,使學生愿意和教師分享交流真實的想法,在師生互動中增進情感,共同進步。
二、重視德育科研,提升德育智慧
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背景下,中小學容易出現(xiàn)“重才智,輕德育”的現(xiàn)象,即學校只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道德養(yǎng)成。部分學校德育工作形式單一,還停留在苦口婆心的枯燥說教這一層次上,難以觸動學生,甚至可能導致學生排斥反感,德育成效甚微。德育教研應該放在和學科教研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對此,學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德育科研。
一是打造德育名師,提高德育科研水平。提高德育科研水平,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邀請德育專家來校講學。但是德育專家畢竟不能常來校園,并且也很難對學校情況有精準的把握,更多是在德育的宏觀背景下,向中學教師灌輸理論知識,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班主任是中學德育科研的主力,掌握本校第一手生情,因而其德育科研更有針對性,更有解決具體德育問題的有效性。為此,學校搭建平臺,在班主任隊伍中著力培養(yǎng)有事業(yè)心、有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教師。目前學校已有1名揚州市特級班主任,4名揚州市優(yōu)秀班主任,3名儀征市名班主任,通過德育名師引領,加大德育科研力度,提高學校德育科研水平。
二是舉辦班主任沙龍,促進德育科研交流。班主任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紐帶,更是德育科研的主力。儀征市第二中學的班主任沙龍活動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體系完整。班主任沙龍立足德育中的實際問題,每期聚焦一個主題或?qū)n},把存在的教學問題,如誠信考試、手機的科學管理等當作研究的課題,讓各班主任各抒己見,一起分享經(jīng)驗,尋找破解德育難題的對策。沙龍活動中,參與研討的全體班主任凝聚集體的力量和智慧,整合資源,借力智慧,積累經(jīng)驗,提升了學校的德育成效。
三是積累典型案例,形成德育科研成果。德育科研究竟如何做?是研究出空洞理論,形成“假大空”的文章,還是注重科研與實際結合?筆者認為真正的德育科研是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儀征市第二中學在學科公開課的基礎上,推出班會公開課,并在對外公開教學時開放班會課堂,以期發(fā)揮其示范輻射作用。在班會公開課上,班主任聚焦典型案例,如考試作弊、生命教育等問題,在德育需要面對的普遍性問題上,觀摩學習,集體探討,尋找和優(yōu)化對策,在此基礎上撰寫案例式德育論文,形成德育科研成果。該校借揚州市特級班主任名師工作室的平臺,承辦了多場班主任論壇活動,吸引了多個學校的優(yōu)秀班主任參與,聚焦真問題,彰顯大情懷,推廣德育經(jīng)驗,推動德育科研。BF79DA38-92B5-4690-A7E9-A500BDEC5FB2
三、精巧德育構思,創(chuàng)新德育方法
各學校都在做德育工作,但是如何擺脫灌輸式、說教式等單一低效的德育方式值得我們思考。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能否將它轉(zhuǎn)化為教育內(nèi)容,就看教師是否有關注和觀察生活的意識[1]。為此,學校需要精心謀劃德育工作,精巧安排,力求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工作,在日常活動安排中精巧設置德育點,把握最佳的德育契機,創(chuàng)新方法,讓學生從被動到主動,能在學科學習、文化氛圍、各類活動中自覺主動接受德育教化,從而使德育工作有效落實、高效達成。
一要創(chuàng)建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學校應注重打造溫馨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讓每一處景都能育人,每一堵墻都會“說話”,每一個角落都有書香。儀征市第二中學原名真州中學,始建于1959年,現(xiàn)校址所在地原為儀征育嬰堂?;诖?,該校在“育嬰”的基礎上打造“育英”品牌,在校園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中突出文化底蘊,于細節(jié)中生成意義,力求“處處是教育之地”。該校的小花園設有“育英石”“育英亭”,德育活動中有“育英講堂”等,樓宇的名稱也圍繞培育英才而取名,如“尚學樓”“勵志樓”“厚德樓”“致真樓”等,班級廊道文化、宿舍文化布置都圍繞“育英”品牌,通過精心設計,營造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追求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能成為德育載體,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自律自警自省自勵。學校定期舉辦圖書展覽、讀書報告會、圖書漂流等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用書香潤澤青春的生命。
二要融合學科,讓學科德育始終貫穿教學始終。學校通常在政治和語文課堂中落實德育,在其他學科中則較少滲透。《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對各學科都提出了德育要求,比如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求真務實的思維品質(zhì)等。讓德育融合學科,首要的是讓學科教師有德育意識。為此,儀征市第二中學激勵教師要有德育自覺,在教授好學科知識的同時,貫穿德育目標。該校的聽課評價表中,專門將德育目標寫進評價標準。
三要以小見大,借助微型德育活動完成宏大目標。對真的追求、對假的摒棄,應當成為學生的自覺,而這種自覺應當從細微處培養(yǎng)起[2]。德育工作是由一系列活動和環(huán)節(jié)組成的,可以拆分成多種微德育活動。教師可以聚焦小問題、設置小目標,借助靈活的方法,破解德育工作中的難題,以小見大,潤物無聲,力求春風化雨般地對學生進行德育。該校開發(fā)了德育特色項目——育英微講堂,即每天安排1名學生進行5分鐘演講,隨后師生點評、互評與總結升華。許多班級還形成了文本化的成果——班刊,凝聚學生智慧,凝固青春記憶。其他德育活動也在“微”字上下功夫,把每一件小事做好,達成一個個小目標。以班級文化布置為例,在第三屆揚州市班級文化建設評比中,該校獲得高中組“最有范教室”“創(chuàng)意教室”“創(chuàng)意短片”等獎項。
四、構建德育體系,彰顯育人特色
要完善德育體系建設,學校不僅要明確“培養(yǎng)什么人”的目標問題,更要增強“怎樣培養(yǎng)人”的體系建設問題,從而切實提升德育的實效性[3]。學校要積極落實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德育工作框架,通過學校層面的引導和推動,形成基于生情的德育體系。
一是德育序列化設計,形成德育大課程。儀征市第二中學堅持德育首位意識,依托重大紀念日或節(jié)日,將主題教育序列化落在實處,涉及德育中的愛黨和愛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等主題。這些德育活動縱向連接、橫向交叉,增強了該校德育工作的系統(tǒng)性、針對性、有效性。該校努力把立德樹人內(nèi)化到各個時段,拓寬德育主渠道,如建黨一百周年紅歌演唱比賽既培養(yǎng)了學生愛黨愛國的情懷,也在比賽中激發(fā)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團隊協(xié)作精神;抗疫宣傳活動既培養(yǎng)了學生生命意識、安全意識,也讓學生明確每個公民在面對疫情時能做什么、該做什么。德育活動的系列化開展,看似占用了日常教學時間,實則和傳授學科知識形成了育人合力,兩者相得益彰,促進教育效果顯著提升。
二是知行合一,將德育成果內(nèi)化為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zhì)。傳統(tǒng)德育多采用灌輸理論的方法,但許多“大道理”無法真正被學生消化吸收,難以轉(zhuǎn)化為學生實際的道德行為,更談不上內(nèi)化為優(yōu)秀品質(zhì)。所以,德育要避免學生“知而不行”, 即不割裂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確保學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學校在設計德育活動時,需要強調(diào)其可操作性,如結合教師節(jié)舉辦送教師祝福語(展板展示)、賀卡制作評比活動,以別樣教師節(jié)體現(xiàn)濃濃師生情;在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時期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通過學生向家長宣傳文明規(guī)范等。這些活動能使學生在實踐中實現(xiàn)自身價值,在道德發(fā)展的同時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讓學生自己去選擇、去思考、去踐行,成長為一個有道德、有品德的人。
三是創(chuàng)新德育方法,彰顯德育特色。德育工作容易落入窠臼、因循守舊,即教師容易站在固有的位置,用舊的眼光看待學生,用舊的經(jīng)驗處理問題。事實上,每一屆學生都是新的德育對象,每一個學生都是個性鮮明的生命,需要教師不斷豐富德育內(nèi)容、創(chuàng)新德育手段、增強德育實效。在學生層面,儀征市第二中學推行自管自育,選出自管自育標兵,對各班級早讀質(zhì)態(tài)、兩操等進行量化考核,由自管自育標兵進行評比,每月對量化考核結果進行公布,對先進班級進行獎勵,并授予流動紅旗。這有效促進了各班形成競爭機制,促進良好班風、學風的養(yǎng)成。在教師層面,學校實行集體備班制,每周固定時間由各班班主任負責召集班級學科教師,對本周班級的班情、學情進行分析討論,共同商討應對辦法。班主任將各科臨界生、問題學生分解到任課教師,由任課教師進行導師化輔導,幫助學生提升學業(yè),疏導心理。儀征市第二中學在開發(fā)校本特色的德育課程“育英微講堂”的基礎上,將其升級為“育英大講堂”,進行全校性的演講和展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堅強的意志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新高考背景下的中學德育需要教師繼續(xù)高舉立德樹人的大旗,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做負責任的教師,辦有情懷的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喻旭初.教育斷想(一)[J].華人時刊(校長),2021(01):1.
喻旭初.教育斷想(二)[J].華人時刊(校長),2021(02):1.
孟慶利,高希發(fā).學校德育實效性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中小學校長,2017(02):29-30.BF79DA38-92B5-4690-A7E9-A500BDEC5F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