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批注閱讀是學生學會閱讀的最佳途徑之一。遺憾的是,不少教師意識不到這一點,即便指導學生運用閱讀批注,也大多淺嘗輒止,學生剛剛熟悉內容,就被叫停。真正的批注閱讀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不理解的地方和最有體會的地方”進行批注,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多元對話。本文以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陀螺》第一課時教學為例,淺談批注閱讀運用策略。
一、引導自讀發(fā)現,進行預習批注
預習,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許多教師重視預習,但缺少具體抓手,往往一句“預習課文”了事,這也導致不少學生根本學不會預習。教師要重視預習批注,加強方法指導,不僅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各種批注符號,而且還要指導他們怎樣進行預習批注,比如比較深奧難懂的字詞,或者認為較為優(yōu)美、重要的句子,還可以批注自己的閱讀感悟等等。
在預習《陀螺》這一課中,筆者就在課前給學生發(fā)放預習單,明確批注符號以及批注要求;而在檢查預習環(huán)節(jié),又從中滲透批注提示。
1.兩只旋轉的陀螺奮勇搏斗,旋風般撞向對手……
2.這只陀螺不是人工削制的,而是一位木工在旋床上旋出來的……
師:同學們,找一找,這兩句話里“旋”出現了幾次,應該怎么讀?
生:4次。
(指名學生分別讀)
師:你們是怎么讀準字音的?
生:我是查字典的。
生:我也是。
師:現在你們將“旋”的讀音帶入句子里,再讀一讀,看看能否有什么發(fā)現?
生:我發(fā)現,“旋”字在讀第二聲、第四聲時,都可以作動詞。比如動詞“旋xu1n轉”“旋xu3n出來”。
師:你很聰明,善于動腦?,F在我們把他的發(fā)現在句子旁邊進行批注。
初級的預習,立足于熟悉課文,讀準字音,而預習批注,某種程度上已經脫離了初級,立足課文,進行思考,重點就自己的發(fā)現或者感悟,乃至疑惑進行批注。其目的一方面是標注重點,為課堂重點學習進行提醒標注;另一方面是疑惑批注,為下一階段重點探究做好記號。
二、指導整體梳理,進行粗讀批注
粗讀批注能幫助學生有效梳理文章的脈絡,從而促使學生迅速找準與文本對話的“生長點”。相對而言,《陀螺》一課一共有13小節(jié),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篇幅有點長,如果不進行梳理,直接講解,學生很有可能跟不上課堂節(jié)奏。而在第一課時教學中,幫助學生讀懂課文內容,梳理文本情節(jié)卻是最根本的目標任務。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本內容,并粗讀批注,是最好的策略之一。
師:認真讀一讀課文,梳理一下,文中作者描繪了陀螺的哪些場景?
自由朗讀課文,根據自己感悟進行批注,然后小組交流批注心得,推薦全班交流。
師:找一找,說一說文中最能概括課文內容的中心句。
生:我的冰尜兒,木工隨便旋出的小木頭塊,丑小鴨生出的一只丑鴨蛋,在童年的一個冬日里,給了我極大的歡樂和由衷的自豪。
師:“極大的歡樂和由衷的自豪”這里流露出作者什么樣的思想?讀讀想想,說說作者從斗陀螺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粗讀批注是相對于針對細節(jié)、句子進行批注而言的。一般情況下,粗讀批注運用于第一課時,用來梳理文本情節(jié),概括文本內容。學生在粗讀中,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文本內容進行分層概括,或者圈畫中心語句、重要細節(jié)描寫,等等。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把握文本主旨,而且還能推促他們與文本進行多元互動,深度共鳴,為課堂精彩生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強化閱讀感悟,進行精讀批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一百個學生可能就有一百個閱讀感悟。批注閱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批注,必須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而不是學生自由批注,那樣不僅會浪費課堂學習時間,而且還能造成學生思想混亂,效率低下。只有讓批注與精讀結合,讓學生感悟與教師指導結合,才能真正發(fā)揮閱讀批注的作用。一般來說,針對文本細節(jié)批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圍繞文本結構進行批注。第一課時教學中,在整體感知文本內容的同時,應注重圍繞文本結構進行閱讀批注?!锻勇荨愤@篇課文,重點記敘了“說陀螺、做陀螺、得陀螺、斗陀螺、悟陀螺”這五個場景。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由于生活經驗有限,因而他們在一定程度上還無法理解文本謀篇布局技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駕馭文本,進行批注感悟。
師:課文一共講述了五個場景,誰來幫作者回憶下?
生:說陀螺、做陀螺、得陀螺、斗陀螺、悟陀螺。
師:在這五個場景中,你們判斷一下,哪個場景是作者重點描述的場景呢?
生:斗陀螺。
師:說說你的看法。
生:斗陀螺場景描寫最精彩。
生:作者在斗陀螺中享受到快樂與自豪。
師:你們都說斗陀螺是課文中最重要的場景,那作者為什么又要花大量筆墨描寫其他場景呢?現在請你們帶著問題讀一讀課文,并且把你的感悟在旁邊進行批注,同桌間可以交流。
統(tǒng)編教材注重語用訓練,對于文本表達遷移而言,首要的是謀篇布局,是結構。案例中通過問題啟迪學生思考,并且指導他們借助批注進行閱讀,深入思考,不僅有助于理清文本結構,做到與作者、文本進行多元對話,而且還能培養(yǎng)閱讀習慣,為下一階段個性化閱讀感悟創(chuàng)造條件。
2.圍繞文本語言進行批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文本寫作技巧遷移,更要關注文本言語表達。在引導學生對其閱讀感悟較深的句子進行圈畫的同時,還要從文本內容、情感以及表達技巧等方面進行批注感悟。批注越投入,思考越深入,收獲就越大。換言之,學生的批注到位了,那么對于文本的理解也就透徹了。比如文本第四小節(jié)。
師:剛才同桌、小組之間都進行了交流,現在請你們上講臺給大家分享一下,你在這一小節(jié)中批注了哪些內容,具體又是怎樣批注的。
生:我重點圈畫了“廢物利用”,還有“為此……可……”,從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陀螺對于作者來說最重要。
生:這一小節(jié)里有個比喻句“快樂像過冬的燕子一般,飛到一個誰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這充分說明了作者當時沒有陀螺的那種沮喪心情。
生:我對這一段只作了一句批注,那就是“我的世界是陀螺的世界”,表明了對陀螺的一種深入骨髓的喜愛。
文本語言流露的情感是真摯感人的。引導學生圍繞文本進行批注,特別是在情感交匯時進行批注,為學生學會學習,也為落實單元要素做好鋪墊。
總而言之,教師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立足學生主體地位,從學會閱讀這一角度出發(fā),指導他們充分運用閱讀批注,不僅有助于推促課堂教學生成精彩,而且還能幫助學生提高獨立思考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助推他們語文素養(yǎng)全面提升。
作者簡介:江蘇省張家港市常青藤實驗學校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