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蕓
小學教師承擔著重要的教育教學使命,小學生作為人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許多個人品質以及學習習慣等各方面的素養(yǎng)都在小學階段形成的,這就給小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個人的職業(yè)素養(yǎng),同時也要關心熱愛學生。明確自身教育教學責任和使命,從而可以不斷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內(nèi)容,有效促進學生的進步和成長。以竹育人,可以幫助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質量和水平,讓學生不斷在學習過程中明確以竹育人,提升個人修養(yǎng)和品格的人生修養(yǎng)目標。小學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進行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創(chuàng)新,要注重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注重對小學生個人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并且不斷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實踐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是非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一、小學教師責任和使命
在小學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明確自身的教學責任,教師不僅具有教育教學權利,同時也具有關心和熱愛學生的責任和義務,要充分發(fā)揮教師自身的權利,也要引導教師嚴格履行個人職業(yè)義務。以竹育人,需要滲透在教師教育教學過程的始終,也需要讓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幫助學生提升個人的學習質量,提高學生個人修養(yǎng)水平。教師是教書育人的重要職業(yè),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也要注重對學生個人思想教育的培養(yǎng)。十年育樹,百年育人,以竹育人可以滿足學生需要,也會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個人品質,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將會使學生銘記一生,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將會讓學生終身受益。教師這一角色具有復雜性,許多教師不僅在校園中承擔著教育者的角色,同時也承擔著學生的朋友和知己的角色,又在家庭中承擔著為人父母和為人子女的角色,合理進行不同角色的切換,需要提升教師個人的綜合素養(yǎng)。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明確自身的責任和使命,堅決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防止各種不良影響對學生造成的危害,堅持以學生為本,注重對學生未來發(fā)展的影響。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緊跟國家新課標要求,同時也要注重提升教師個人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不僅要熱愛教師崗位,同時也要為學生奉獻自己的熱情,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發(fā)展。以竹育人,在小學教育階段要探索少先隊培養(yǎng)目標和精神,注重對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明辨是非,明確自己未來學習和發(fā)展的方向。教師自身也要注重深入進行教育研究活動,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見識和素養(yǎng),從而才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教師自身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組織學生不斷在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積極主動學習探究的觀念意識,有效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尤其在現(xiàn)代學生教育教學管理中,許多學生有著不同的個性,由于不同的家庭生活背景以及社會環(huán)境影響,會導致學生在進入小學階段前形成個人的性格特點,教師在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要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給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必須要注重一視同仁的教育管理理念,公平看待每一位學生,將學生看作是發(fā)展過程中的人,允許學生犯錯誤,并且給學生提供改正錯誤的機會,從心靈上感化學生,從行動中影響學生,對學生起到教育教學示范作用,讓學生以教師為榜樣,不斷規(guī)范自己的言語和行為,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tài),從而可以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幫助學生不斷在學習中掌握所學知識內(nèi)容,有效促進學生的成長。
二、提升教師教育質量策略
(一)堅持道德感化,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
以竹育人的教育理念滲透,在現(xiàn)階段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道德品質,教育教學首先要以培養(yǎng)學生道德素養(yǎng)為根本目標,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和學習科學知識。任何不以道德為基礎的學習,都難以促使學生獲得長遠的發(fā)展,社會主義要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首先要注重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質,只有學生個人的思想品德過關,形成個人良好的人格修養(yǎng),才會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走得更遠,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才能提升學生個人思想見識,引導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tài)。加強道德感化,需要教師在日常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細心觀察學生,根據(jù)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表現(xiàn),制定相應的道德教育方案和策略,但是不能過于明顯地進行道德說教,這樣容易導致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夠重視,甚至會對教師的道德說教產(chǎn)生厭倦的情緒,無法提升學生的總體學習質量和效果。教師可以在日常班會活動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生活道德以及各種案例的引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讓學生自主在學習過程中意識到個人道德品質的重要性,從而才能提升學生自身的修養(yǎng)水平,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堅持個人的道德底線,促進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的提高,滿足學生學習和發(fā)展需要。教師自身也要注重給學生做好示范作用,只有教師自身道德素養(yǎng)水平過關,在日常教學和學生管理過程中正確和巧妙地處理各種事件,建立教師的威信,才可以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佩服的情感,并且能夠認可教師的日常教學和管理工作。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向師性,會在學習和發(fā)展過程中向教師學習,學習教師自身的優(yōu)秀品質,并且以教師的行為來約束自己,這也就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學管理作用。要加強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要有防微杜漸的危機意識,能夠站在學生的立場和角度思考問題,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滲透和疏通,幫助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二)提升教師素養(yǎng),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在教學管理過程中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素養(yǎng),教師個人的職業(yè)道德可以幫助教師在日常班級教學管理過程中更好地進行教育和管理,通過竹子的氣節(jié)以及借助各種竹子育人的需求,推動各方面工作質量和效果的提升。引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并且讓學生能夠認可教師的教學和管理工作。教師自身不僅要具備專業(yè)知識技能,同時也要盡可能地涉獵多領域的知識。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觸了各領域的知識,思維不斷靈活發(fā)展,教師要想與學生具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并且能夠融入到小學生的群體中去,就需要教師獲取更多的知識,可以同學生就不同領域的知識相互討論交流,從而贏得小學生的信任,也能促進教師自身專業(yè)化發(fā)展。教師自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定期組織教師之間的教研活動,積極向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學習請教。教師自身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是建立良好教師威信的基礎,也是保證學生不斷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個人思維見識的基礎。加強教師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同時也要注重提高教師個人高尚的道德品質,要明確教師職業(yè)的責任和義務,并且愿意為學生奉獻自己的熱情,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都要注重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課堂問題的分析,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個人學習質量和水平,通過這種形式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也能提升教師自身的課堂教學質量。
(三)加強學生管理,樹立學生價值觀念
堅持對學生個人行為規(guī)范的指導,注重對學生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管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以竹育人,幫助提升學生的潛能,也會讓學生在學習發(fā)展中掌握所學知識,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雖然對于小學生來說,思想比較幼稚,還沒有形成個人的價值觀,但在小學階段就需要教師進行正確道德觀念的滲透,比如注重對學生進行愛國思想的培養(yǎng),加強對各種違反校規(guī)校矩行為的滲透教育,要讓學生養(yǎng)成明確的是非觀念,并且可以在未來學習和發(fā)展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學習質量,引導學生主動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與此同時,要加強學生管理工作,需要教師不斷更新和補充班級管理知識,也要注重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同班級管理策略的制定,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質量和水平,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課堂問題的分析和研究,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個人道德素養(yǎng)。并且可以將內(nèi)在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外化為學生外顯的行為需要,這樣可以時刻在學生日常學習和發(fā)展過程中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自信心,這也對學生良好人格的培養(yǎng)有著較大的幫助作用。
(四)定期進行交流,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教師對于小學生的教育和管理,要注重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和班級生活環(huán)境,保持小學生生活環(huán)境的積極向上,要讓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學習形態(tài),在健康的環(huán)境下成長。教師要注重定期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及時通過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合理進行各種課堂問題分析,引導學生掌握課堂所學知識內(nèi)容,有效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通過定期溝通交流,也能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從而可以放下對教師的戒備心,將以竹育人的教育理念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可以幫助提升整體的工作質量和效果,保證日常教學活動符合預期,推動各項工作質量和效果的提高。逐漸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信任和信賴的情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愿意主動與教師溝通交流,從而可以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這也會對學生的未來學習和發(fā)展有著較大的幫助作用。良好的師生關系一旦得以建立,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和教學管理就會成為學生自身學習和發(fā)展的基本要求,不斷規(guī)范自己的言語和行為,有效促進學生自身能力的發(fā)展,滿足學生個人學習和成長的需要。
總之,在小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者,同時也是學生生活的指導者、學習上的領路人,教師要明確自身教育教學的責任和使命,要對學生保持關心愛護的教育心態(tài),關注小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同時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學習和生活的目標,制定個人日常生活的計劃,這對學生的未來進步和發(fā)展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注重以竹育人,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規(guī)范,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格修養(yǎng),這是教育教學的初衷和使命,在此基礎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可以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因此,小學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水平,引導學生不斷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身修養(yǎng),滿足學生的個人學習和發(fā)展需要,有效促進學生的進步。
*本文系漳州市第七期中小學德育研究專項課題“延伸竹品育人新內(nèi)涵,行為規(guī)范促生成”(課題編號zdy2112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