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梅
【摘 要】 電教媒體的廣泛應用,成為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項重要手段,高中物理學科也不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實現(xiàn)電教媒體、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機融合,并提高教學質量,需先對電教媒體與物理教學整合必要性形成充分認知,以此為前提,設計多樣化教學策略,推動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電教媒體;高中物理;物理教學
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背景下,電教媒體在教學實踐中得以廣泛應用,并為傳統(tǒng)高中物理教學活動的展開注入新活力,彌補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而目前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即便應用電教媒體,課堂教學質量也并未得以有效提升,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教學思維并未轉變,致使電教媒體教學優(yōu)勢難以充分發(fā)揮.因此,要求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電教媒體、高中物理有機融合途徑,提高教學效率.
1 電教媒體與物理教學融合的必要性
電教媒體與高中物理教學活動的整合即為將電教媒體應用至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將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內(nèi)容有機融合,推動高中物理教學目標的達成.高中物理課程、電教媒體二者融合過程中,電教媒體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為教學活動的展開提供服務,整合的出發(fā)點及落腳點并非為電教媒體,實則為物理課程.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借助電教媒體的合理應用,可有效彌補高中物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不足之處,推動高中物理教學效率、教學質量的提升,還可有助于學生更為透徹、全面地掌握物理知識,推動物理教學目標的達成[1].此外,因電教手段具備創(chuàng)新性、直觀性、便利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可實現(xiàn)電教媒體的合理應用,則可實現(xiàn)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還可有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fā)揮.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為有機整合物理課程、電教媒體,還應重視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的引入,并將多媒體、網(wǎng)絡、計算機等諸多信息手段靈活應用至教學活動中,并將電教媒體轉變?yōu)橥苿訉W生學習的認知工具及激勵工具,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可借助上述工具的巧妙應用,整合并重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資源、教學要素,以此產(chǎn)生聚集效應,從本質上推動傳統(tǒng)物理教學模式的轉變.
2 電教媒體與高中物理教學整合途徑
2.1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生動呈現(xiàn)物理知識
分析高中物理教學知識發(fā)現(xiàn),其中大部分知識點均具備抽象性、復雜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對此部分內(nèi)容形成深刻理解,同時,大部分物理知識需通過實驗方可對其中所蘊含的物理現(xiàn)象形成感悟,但某些物理現(xiàn)象在生活中無法觀察到,因此,教師針對此部分內(nèi)容,多采取口頭講述的方式,而學生則枯燥的記憶[2].此種枯燥且呆板的學習方式,無法幫助學生真正記憶知識,學生反而會對物理學習產(chǎn)生厭倦感.針對此現(xiàn)象,要求教師予以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電教媒體的引入,則可實現(xiàn)此問題的妥善解決,學生在生活中無法觀察到的物理狀態(tài)、物理現(xiàn)象借助多媒體課件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針對物理現(xiàn)象形成更為深層次的認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電教媒體的應用,還可實現(xiàn)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激發(fā),通過物理現(xiàn)象觀看的方式,調(diào)動學生物理學習熱情,為學生提供新奇的學習體驗,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進入學習狀態(tài),并掌握物理知識,提高物理學科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從日常生活著手,收集物理現(xiàn)象,隨后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向學生呈現(xiàn),此種教學方式除可幫助學生省略非必要知識點的記憶外,還可節(jié)約學生學習時間,并針對物理知識形成深層次記憶,提高學生學習效率[3].
例1 學習“力的合成”時,教師可借助電教媒體的應用,將相關動畫及圖片向學生展示.同時,教師還應重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利用電教媒體將“三位學生拉車、一頭牛拉車”的卡通畫面向學生展示,還可幫助學生對共點力概念形成了解.
例2 學習“靜電感應”內(nèi)容時,教師可借助電教媒體的應用,將此枯燥、抽象的概念向學生呈現(xiàn),吸引學生注意力,借助動畫形式將無電場時,自由電荷在導體中的無規(guī)則運動及外加電場條件下,導體內(nèi)部電荷定向移動后,在導體內(nèi)部電場的變化情景向學生展現(xiàn),幫助學生對靜電感應形成生動、形象的了解,還可借助動畫的反復播放,幫助學生了解此部分內(nèi)容,引導學生展開控制及操作,促使學生結合自身學習進度及認知能力,觀看不理解及疑惑之處,引導學生針對此部分抽象知識內(nèi)容形成感性認知,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學生觀察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還可提高教師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2.2 優(yōu)化物理實驗操作,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需重視實踐、課本理論知識二者的有機結合,以此可在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同時,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分析我國現(xiàn)行教育體制發(fā)現(xiàn),存在嚴重弊端,即為應試教育[4].此種教育模式下,使得大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僅采取生硬的教學方式,并未重視學生是否理解,僅將應付考試,提高考試成績作為重點.此種教學模式下,使得學生僅能被動學習,難以感知物理學習樂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重視傳統(tǒng)應試教育模式的轉變,改進學生學習目的,清晰認知應試教育弊端,重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提升,推動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發(fā)展,促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投入至教學活動中,無需教師監(jiān)督.僅有如此,方可從根本上推動學生學習質量的不斷提升.此外,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借助電教媒體的應用,可有助于學生難點知識的掌握,將物理知識、物理原理以更為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
高中物理實驗雖并未具備實質性難度,然而物理實驗效果卻并不明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通過對電教媒體的應用,將多樣化的實驗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了解此部分知識.
例1 教學過程中,電場部分及摩擦力部分的實驗為學生物理學習的難點.此時,教師便可借助電教媒體的應用,實現(xiàn)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5].物理實驗教學中,電教媒體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可將日常生活、物理實驗二者有機關聯(lián),并借助視頻方式清晰、生動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了解實驗步驟,引導學生物理實驗的展開,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學生動手能力的展開.
除此之外,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借助電教媒體的應用,還可幫助學生對于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形成更為準確的理解.
例2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探究氣體等溫變化規(guī)律此部分內(nèi)容時,實驗主要目的即為借助物理實驗的方式,探究氣體等溫變化規(guī)律,此物理實驗中所應用的器材主要包括刻度尺、橡膠套、與壓力表密封連接的栓塞、注射器及帶鐵夾的鐵架臺等.實驗過程中,教師可借助電教媒體的應用,將實驗步驟展示于學生面前,并在演示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利用虛擬的實驗環(huán)境,實現(xiàn)學生良好實驗探究習慣的培養(yǎng).教師引導學生結束物理實驗后,可鼓勵學生依據(jù)所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成表格,并將p與I/V間的線性關系繪制于紙上,同時思考實驗過程中,為什么可直接利用刻度尺讀數(shù)作為空氣柱體積,無需測量橫截面面積,為何要將V變?yōu)镮/V,由此推動學生嚴謹物理思維的形成.
3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作為高中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入電教媒體,充分發(fā)揮電教媒體應用優(yōu)勢,探索電教媒體、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方式,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基礎,提高學生物理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石國剛.電教媒體與高中物理整合的有效性探究[J].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2019,000(006):18.
[2]李侃.電教媒體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8(12):25-26.
[3]朱潔萍.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高中物理多媒體教學研究[J].中小學電教,2020,No.516(11):39-40.
[4]楊志杰.電教媒體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好家長,2018,000(007):P.119-119.
[5]楊玉申.電教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下,2017(9):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