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萍
一、我校良好師生關系主動匹配的現(xiàn)狀
我校處于城鄉(xiāng)結合部,學校生源較少,師資力量缺乏,教師普遍較年輕,且均進行跨課頭授課。對于教師而言,我非常了解他們的個性特征和采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而言,適用小班額教學,在具體的實施上,我首先關注教師與學生在個性特點上的相似性,如我會先呈現(xiàn)這四種人格類型,讓老師和學生自行選擇出適合自己個性的類型,篩選出四種類型的老師和學生后,我會整理出四種個性類似的師生。然后,我會和任課教師溝通,了解他們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以文字的形式進行整合,與此同時,我會抽出時間讓匹配的老師和學生課后溝通,認識到彼此的共性,一方面讓學生產(chǎn)生“親其師,信其道”的熟悉感;另一方面老師為學生樹立了好榜樣,能夠激勵學生努力向上,汲取身邊的榜樣力量,成就不一樣的自己。在配合一段時間后,我會追蹤學習效果。經(jīng)過實驗取證,我發(fā)現(xiàn),當師生人格特征實物匹配后,教學效果有了較大的提升,學生從感性上認可教師的人格魅力,從理性上獲得了實在的成績,增強了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提升了自信心。
作為專職心理教師,基于我校實際,我還擔任七、八年級地理、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任務,我將這一方法運用于我的日常教學中,通過三年實踐,在地理會考中,我有兩次地理成績均位于全市前三的名次。我的課代表也是一位成績平平的待優(yōu)生,在我分組后,他主動向班主任提出要擔任我的地理課代表,在我們的匹配下,他的成績提升飛快,個人綜合能力也得到了各科任教師的發(fā)掘,成長很快。在一次采訪中,我問他:“你認為是什么讓你產(chǎn)生了如此之快的成長?”他說:“我的進步很快,同學們喜歡找我商量班級事務;也沒什么,就是覺得遇到了稱心的老師,給予我的幫助正好填補了我所缺失的部分?!蹦憧矗己玫膸熒P系匹配就是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良好的匹配,帶給老師的是輕松地教,帶給學生的是輕松地學,在某個水平上,他們的內心達成了默契,我知道如何解決你在學習中的困惑點和混淆點,我也知道你的難為情在哪里,就這樣,當雙方懷著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進行溝通和交流時,你就是過去那個內向好強的我,我就是那個輔助你成長得比我還要好的你。
二、梳理學習方法和認知發(fā)展的演變過程,為良好匹配尋找理論依據(jù)
根據(jù)心理學關于人格類型和學習方式的理論和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分類,由兩個維度組成四種人格類型:內向穩(wěn)定型、內向易變型、外向穩(wěn)定型、外向易變型。同時,根據(jù)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理論,也將學生的學習方式分為:機械學習、意義學習、接受學習、發(fā)現(xiàn)學習。奧蘇貝爾強調的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從呱呱墜地開始,我們接收到來自家長的關懷和鼓勵,漸漸地,我們長大,開始感知這個世界的符號,我們的學習方式便是接受學習,當處于認知發(fā)展階段時,我們?yōu)榱藢崿F(xiàn)自我能動性,開始了新一輪探索和發(fā)現(xiàn),因此就有了從無到有的一次次突破,更多地過渡到發(fā)現(xiàn)學習。
從進入小學階段開始,我們的學習方式由機械學習開始,由量變積累到質變,掌握了意義學習,效率得到了較大的提升,我們便會樂此不疲。機械學習和意義學習相輔相成,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了解認知程度的前提下,選取符合自己個性特征的學習方式,便能與所選擇的教學方式相吻合。
班里有一位女同學,屬于內向穩(wěn)定型人格,學習成績非常穩(wěn)定,名列前茅。她采取的學習方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當問到她:“為什么能保持優(yōu)異的成績時?”她講述道:“在小學階段學習語文時,我采用的是接受學習和機械學習,主要用于古詩詞的背誦,意思雖然不是全懂,但是喜歡背誦;升入初中后,學習科目增多,識記內容過多,也容易忘記,因此,我就轉變學習思路,學習到思維導圖等意義學習法,有時還會創(chuàng)新出適合自己的獨特方法?!?/p>
三、讓良好師生匹配助力學業(yè)成效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遵循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靈活地設計教學內容,在不同的階段巧妙結合實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根據(jù)學習內容適時切換學習方式。如我在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中,就貼合學生好動、創(chuàng)造性萌發(fā)特點,在“愛護公共設施”這節(jié)課中,體現(xiàn)愛護公共設施的同時,需要孩子們動腦創(chuàng)造一件公共設施,有個小女孩就將心理發(fā)泄柱進行了改造,她給它增添了一雙小手,畫了一雙笑臉,她說:“這樣就可以隨時提供溫暖給需要幫助的小伙伴?!蔽覀児餐麨椤爸母蹫场?。還有一位男同學,用一只手套創(chuàng)作,手套的指尖設置了五種按鈕,有的按鈕是超能力的,比如打開電視機,看到想喝的飲料,按一下按鈕就可以得到,等等。
這些合作的成功取決于學生對老師的喜愛,也源于教師對學生的贊賞,當師生關系融洽時,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fā)展,教學相長的宏愿便水到渠成。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基礎教育課題“城鄉(xiāng)結合部初中構建良好匹配師生關系及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1825)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