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英
現(xiàn)在女兒在杭州一所大學上大一。
孩子的教育,就像生長在不同土壤中的植物,給她輸送的養(yǎng)料不同,隨而開的花結(jié)的果也會不同。愛孩子就要給她正確的方式:家庭教育中不能包辦代替,要減少孩子的依賴性。1、不溺愛孩子,解放他的手和腦,影響孩子形成自主生活的能力。2、要有民主的家庭教育觀。當孩子抱怨處理事情不當或有誤時,應放下架子認真反思和敢于對孩子說聲“對不起”,這樣不但不會失去家長尊嚴,反而會增加和孩子朋友一般的感情。3、和孩子平等對話,給予真心尊重。在和女兒的相處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女兒的興趣和意愿,經(jīng)常會說“你說呢?你看呢?你覺得呢?”孩子會感到一種朋友式的平等,這容易啟發(fā)孩子的主觀意識,發(fā)展她獨立的個性和寬容的心態(tài)。
記得有一次女兒剛學會走路,突然摔倒了,我馬上鼓勵她說:“快起來!自己爬起來!”她一骨碌就爬了起來。因為父母不可能成為孩子永遠的保護傘,要教給她自我保護的能力,讓她知道:路,是要靠自己走的,終會脫離父母的保護傘!
還有一次,女兒自己拿著抹布去擦茶幾,忙的不亦樂乎,我及時表揚孩子主動勞動的意識,鼓勵孩子積極的勞動觀念。
記得在她七歲時的一天,我們騎著自行車去放風箏,“蝴蝶”的兩個長“翅膀”,被孩子手拿著不小心絞到車輪里了。我使勁往外拽,但無濟于事。我很生氣,吵她不聽我的話,這時女兒對我說:“媽,叫那邊修車的老爺爺幫咱弄出來吧!”我一聽,這是個好辦法,順著孩子手指的地方走過去,最后修車師傅幫我們弄出來了。這時我特別賞識孩子的“靈機一動”。
在育兒的“澆花”過程中,我用“自立、自尊、自愛”這一“肥料”去澆灌這株“花苗”。在發(fā)揮孩子主觀能動性的同時又去適度抑制孩子的欲望,在張與馳中尋找一種平衡。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我們?nèi)藶楦改?,也應不斷學習,更新自己傳統(tǒng)的控制型教育理念,才能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chǎn)生有利影響。她們是祖國的花朵,只有精心的去培育她們,她們才會適機綻放,發(fā)出自己的能量,將來為社會作出積極的貢獻。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孩子生長的“土壤”,我們?yōu)樽鎳南乱淮嗪酶T好魂,作為家長的我們有義務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為她們“保駕護航”,同時也是在為家庭、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