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勝
[摘 要]綜合類大題是高中物理教與學時必然要面對的一類題目。此類題目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以及綜合能力(包括運用數(shù)學思維和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都有極高要求,在高中各類考試中占有較高分值,有較高的區(qū)分度,因此一直是很多學生畏懼的題目,也是教師教學過程中反復引導卻難以達到立竿見影效果的題目。文章先對高中物理綜合類大題進行大體歸類,然后通過例題解析闡述解題思路,最后給出總體的解題策略,以期對廣大師生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高中物理;綜合類大題;解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 ? G633.7?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2)11-0059-03
一、高中物理綜合類大題的種類
綜合類大題可從“綜合”和“大”兩個方面理解。 “大”很好理解,一般從題干的“體量”就能直觀看出它的“大”。綜合類大題往往占據(jù)壓軸題的“寶座”,是一套試卷中名副其實的“老大”,但讓考生畏懼它的往往是“綜合”這個關鍵詞[1]。綜觀各類考試,很容易發(fā)現(xiàn),綜合類大題并不只是簡單地考查一個知識點,而是綜合考查多個知識點,甚至是跨學科綜合考查,尤其容易與數(shù)學知識綜合考查??傮w來說,它可分為以下四大類:
1.力學綜合類。這類題看似只有力學一個大知識板塊,但是涉及的內容卻是方方面面的,尤其是多過程問題、多體問題、多情況討論問題。
2.復合場類。這類題一般以某類粒子為研究對象,研究其進入電、磁復合場的復雜問題,其中復合場又分為臨界復合場和組合復合場,復合場還分無邊界復合場和限制邊界的局部復合場,粒子的運動也分為依次進入不同場運動和直接進入復合場運動,等等。這類情況最常見的是多過程問題和多情況討論問題。
3.電磁感應類。這類題多在電場和磁場的大小、方向變化上做文章,使問題變得復雜,常結合相關圖像對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行考查。
4.力電磁綜合類。這類題綜合以上三個類型,可以說是對高中物理知識的“大亂燉”,它往往表現(xiàn)為研究過程復雜、物理情境多變、解題思路隱蔽,需要學生對每一板塊知識都有清晰的認知,還要能夠靈活運用[2]。
總結總是籠統(tǒng)的,接下來我們先通過3道例題來看看綜合類大題的真面目。
二、例題分析
[例1]在一次學校運動會上,某體育老師模擬冰壺運動設計了一個簡化版的比賽項目——推球比賽。比賽項目的規(guī)則是:如圖1所示,比賽選手在[A]點處用恒力[F]將靜止的球推出,一段時間后撤去力[F],讓球沿著[AC]方向自由運動。若球最終停止在[BC]區(qū)域內,則得分;若球未停在[BC]區(qū)域內,則不得分。如圖1中標記,已知[L1=5 m],[L2=1 m],比賽用球的質量[m=0.5 kg]。若推球的力為恒定不變的水平力,當球受到推力作用時其加速度的大小[a1=36 m/s2],沒有推力作用時其加速度的大小[a2=4 m/s2],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整個運動過程中球可視為質點。如果選手想要得分,則:
(1)手作用在球上的最長時間為多少?
(2)手作用在球上的最短距離為多少?
分析:本題屬于最基本的力學綜合類題,涉及勻變速運動知識和幾何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找到臨界點,進而準確分析研究對象的運動過程,然后運用運動學公式結合幾何關系列式求解。題中的關鍵點有:①球從A點開始運動,先受恒力作用,做勻加速直線運動;②手離開球后,球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③手作用在球上的時間越長,球運動的距離越遠,若想得分,球最遠的運動距離不能超過C點;④與③同理,若想得分,手作用在球上的最短距離,也必須要到B點。有了以上的認知,這道題就不難解決了。
解:(1)若想比賽得分,當球停在C點時,手作用在球上的時間最長。設手作用在球上的最長時間為[t1],在[t1]時刻球的速度為[v],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F-μmg=ma1]
[μmg=ma2]
球勻加速直線運動過程中的位移為:
[x1=v2/(2a1)]
球勻減速直線運動過程中的位移為:
[x2=v2/(2a2)]
由幾何知識可得:
[x1+x2=L1]
又知[v=a1 t1 ]
聯(lián)立以上各式并代入題給數(shù)據(jù)可解得[t1=16 s]。
即若想比賽得分,手作用在球上的最長時間為[16 s]。
(2)若想比賽得分,球至少要運動到B點,此時手作用在球上的距離最短,設該距離為d,手離開球時球的速度為[v′],則有:
[v′22a1+v′22a2=L1-L2]
[v′2=2a1d]
聯(lián)立以上兩式并代入題給數(shù)據(jù)可得[d=0.4] m。
即若想比賽得分,手作用在球上的最短距離為0.4 m。
[例2]如圖2所示,在水平軌道的左端[B]點平滑連接著一個豎直放置的光滑半圓形軌道,[O]點是半圓形軌道的圓心,[D]點是半圓形軌道的最高點,[C]點是最左側點,半圓形軌道的半徑[R]為0.2 m。在水平軌道的[A]點靜止放置一個質量[m=3.0 kg]、帶電荷量[q=+5.0×10-3] [C]的小物塊。已知小物塊與水平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點[A]、[B]間的距離[L=1.0 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若加一個方向水平向左、場強大小[E= 2.0×103 N/C]的勻強電場,則小物塊達到最大速度時處在哪個位置?
(2)按照(1)中的情況,小物塊會在水平軌道上運動的總路程為多長?
分析:本題屬于力電綜合類題,涉及力學問題中的多過程(直線運動、圓周運動和往復運動)分析,功能關系分析,還綜合了電學的電場力做功、數(shù)學的極值求解,等等。解第(1)小題時,先要分析出功能關系,根據(jù)動能定理列出關系式,判斷小物塊的運動情況,尤其是判斷出它是否會脫離半圓形軌道,然后通過數(shù)學知識求出極值。為了計算簡便,還可以用“合場”思維求解,將重力場和電場進行等效替代。
解:(1)設小物塊運動到半圓形軌道最左側的C點處時,速度為[vC],利用動能定理可得:
[qE(L+R)-mgR-μmgL=12mv2C-0]
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vC=0]。
由此可知,小物塊并沒有脫離半圓形軌道,一直在系統(tǒng)所給的軌道上運動。
為了方便研究,可設電場力和重力的合力方向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
如圖3所示,過[O]點作半徑[OM],[OM]與[OB]的夾角為[θ],則可知[M]點就是合場中小物塊做圓周運動時的最低點,也是小物塊達到最大速度的點。由幾何知識可知:
[tanθ=qEmg=13]
解得[θ=arctan13],即小物塊達到最大速度時位于半圓形軌道上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 =arctan13] 的[M]點。
(2)根據(jù)(1)中的結果分析,物塊在以[M]點為中心的兩側往復運動,如圖3所示,[N]點和[B]點是往復運動的左右端點,根據(jù)幾何知識可知[ON]、[OB]與[OM]的夾角均為[θ]。
設小物塊在水平軌道上運動的總路程為[x],同樣由動能定理可得:
[qEL-μmgx=0]
解得:[x=53 m=1.67 m]
[例3]如圖4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的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內存在電場強度為[E]的電場Ⅰ和Ⅱ,電場方向如圖4所示,其區(qū)域分別為:電場Ⅰ在雙曲線[y=L24x](在[0≤x≤L],[0≤y≤L]區(qū)域)的一段與[x]軸、[y]軸圍成的區(qū)域內;電場Ⅱ在直線[x=-L]、[x=-2L]、[y=0]、[y=L]所圍的區(qū)域內。現(xiàn)有一個重力不計、帶電荷量為[-e]的微粒。
(1)如將微粒由B點靜止釋放,求該微粒從電場Ⅱ中飛出時點的坐標。
(2)如將微粒從曲線AB上任一點靜止釋放,求微粒飛出電場Ⅱ時的最小動能。
分析:該題是一道組合電場題,帶電粒子在不相鄰的兩個有界電場中運動,涉及數(shù)學的雙曲線方程、極值計算,物理的加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類平拋運動、動能定理等知識點,尤其考查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儲備。
解:(1)由題意知B點在雙曲線[y=L24x] 上,其縱坐標[yB=L],可得其橫坐標[xB=L4]。設微粒從B點運動到C點時的速度為[v1],由動能定理得:
[eExB=12mv21]
解得:[v1=eEL2m]
微粒從C點到M點做勻速直線運動,故可知微粒以速度[v1]從M點水平向左進入電場Ⅱ,然后做類平拋運動,設其在電場Ⅱ中的運動時間為[t1],由平拋運動公式可得:
[L=v1t1]
[h=12eEmt21]
解得[h=L],即微粒從電場Ⅱ中飛出時點的坐標為(-2L,0),也即飛出點為P點。
(2)設釋放微粒的坐標為(x,y),微粒進入電場Ⅱ時的速度為[v2],在電場Ⅱ中做類平拋運動的時間為[t2],可得:
[eEx=12mv22]
[L=v2t2]
[h=12eEmt22]
解得[h=L24x=y],由此可得結論,如將微粒從曲線AB上任一點靜止釋放,微粒均從P點飛出電場Ⅱ。對全程由動能定理可得:
[Ek =eE(x+y)]
由[y=L24x]可知,當 [x=y=L2]時,動能[Ek]有最小值,得[Ekmin=eEL]。
三、解題策略總結
通過上面例題的解析,不難發(fā)現(xiàn),雖然綜合類大題的物理情境復雜,涉及知識面較廣,但是只要準確找到解題的關鍵點,用好相關規(guī)律公式,解決問題就容易了,甚至還有點“題大解小”的感覺。就如例2,如果不能巧妙利用“合場”思維找最大速度,將問題化繁為簡,那么分析起來就會比較困難。
下面具體總結解決綜合類大題的策略。
1.認真審題,深挖隱含信息。在考試中,尤其是高考這類重要考試中,綜合類大題的設計者肯定會千方百計地設計陷阱,且常將有用信息巧妙換裝或隱藏,因此解題時必須認真審題,深挖題中的隱含信息。題中涉及的物理現(xiàn)象、物理過程和所給圖表都可能隱含著有用信息,需要對其做出準確判斷。而要做到這一點,則需透徹理解物理知識。
2.準確選取研究對象,正確確立相互關系。尤其是面對多體問題時,選取正確的研究對象,是保證解題事半功倍的關鍵[3]。選取并分析研究對象時,常用的方法有隔離法和整體法,當然,有時需要將兩種方法綜合應用。選取研究對象后,就可以進行受力分析以及運動狀態(tài)和運動過程分析,明確功和能關系,最終確定使用什么定理、定律列式求解。
3.認真分析制約條件,仔細思考多種可能情況。解決綜合類大題時,要注意分析多種情況。尤其是遇到有制約條件(如復合場有邊界、涉及豎直圓周運動等)的題目時,必須仔細推敲,逐類討論,謹防漏解,以免造成“題會做卻沒能拿到滿分”的遺憾。
4.認真計算,避免出現(xiàn)計算錯誤。綜合類大題往往計算較多,還可能涉及三角函數(shù)等各種帶小數(shù)的麻煩運算,個別題目對結果的精確值也會有要求,因此必須認真計算,按照題目要求給出結果。
總之,綜合類大題看似困難,其實只要采取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就能成功解題,取得高分。
[? ?參? ?考? ?文? ?獻? ?]
[1]? 何衛(wèi)國.高考物理中的常見綜合類題型[J].高中生, 2007(10):43-44.
[2]? 吳高.高考物理選擇題常見題型分類突破[J].考試周刊, 2011(30):8-10.
[3]? 張統(tǒng)勛.高考物理壓軸題常用解題方法例析[J].新高考(物理化學生物),2009(Z2):9-13.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