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輝
走過生命中那段灰暗的日子,我再次翻開手中這本《心靈的燈盞》,除了感嘆命運的多舛,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日子充滿了希望和信心。
《心靈的燈盞》是安康殘疾人作家王庭德老師的詩集。2020年5月,王庭德重病住院,安康漢唐書城組織對王老師的兩本書《心靈的燈盞》《這個世界無須仰視》進行義賣?;蛟S是出于對作者的敬仰,抑或是出于對文學的愛好,我聯(lián)系漢唐書城買了兩本書,原本想多付一點錢,但我又拿不出太多,最后也只是付了書款和郵費。人生不易,朋友圈里隔三差五就有熟識的或者不相識的人,因為重病而通過水滴籌向社會求助。一場病痛,擊倒了多少人心中的夢,甚至是毀掉幾代人的努力。我常常為他們的不幸而感到難過,也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會與病魔相遇。
在《這個世界無須仰視》的封面上,王庭德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泰戈爾這句名言,激勵我一如既往努力。面對未來的人生,相信明天會更好!生命的書剛打開扉頁,未來的路還很漫長?!蔽蚁嘈旁谕跬サ碌氖澜缋?,這個世界無須仰視,我也相信,王庭德的信念、努力以及他的作品,定能幫助他翻過命運的高山,走過人生的水草地。
王庭德是安康市圖書館的特約館員,我心懷敬仰,卻一直不曾謀面。因為工作的原因,我一直關(guān)注著他的情況。1981年,王庭德生于安康旬陽,父親早逝、母親離家后他淪為孤兒。他身高不足1.2米,受社會資助初中畢業(yè)后外出打工,做過洗碗工、賣報郎、鄉(xiāng)村報道員等,嘗盡了生活的艱辛,但他始終以對生活的熱愛、對文學夢想的追求,勇敢地與命運進行抗爭,先后出版了詩集《心靈的燈盞》、長篇自傳體紀實文學《這個世界無須仰視》等作品,被省市表彰為自強標兵、道德模范。在安康市圖書館的支持下,王庭德創(chuàng)辦了王庭德書友會,長期組織青少年開展讀書活動,并通過講述自身的成長經(jīng)歷,勵志成才,感恩社會,影響和帶動了一大批青少年為了夢想而努力拼搏。
陳忠實先生在看過王庭德的作品后感慨道:“這無疑是地球村又一個青春壯歌、生命奇跡,是一本值得青少年閱讀的勵志好書?!辟Z平凹先生為王庭德的作品題詞:他的精神高度才是他真正的高度。他自勵自強,內(nèi)心強大而充滿陽光,他認為這個世界無須仰視,懂得知足、感恩,懂得在奮斗中尋找幸福和快樂,他的精神值得我們仰視。張德利說:庭德的詩,猶如一朵朵開放在陰涼角落里的苔花,樸實無香,卻奮力張揚;即便無人欣賞,也要燦爛而倔強。努力活成讓自己膜拜的對象,才是生命本來的模樣。
翻開《心靈的燈盞》,我輕輕地誦讀了一首小詩《等風來》。
一縷春風,給了我希望
每天都在等待風來
每天都在盼著風來
迎春花,把我的牽掛
帶往春天的心田
你說路途風光美麗
欣賞風景忘了時間
等星星升起的時候
等風來的時候
星星的你相伴到明天
讀完小詩,我不禁再一次感嘆生命的堅韌,但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索:當命運之舟將人生帶入谷底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曾為自己建造過一枚心靈的燈盞,來照亮前方那未知的路途?
(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