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煥
軍歌是一種氣勢,軍歌是一種激情,軍歌更是一把勢不可擋的利劍!
唱起歌來,我必唱軍歌。軍歌永遠伴隨著我的人生。唱起軍歌,心中就會萌發(fā)一股濃濃的軍營情愫;唱起軍歌,整個人便有一種無窮的精神動力!
在軍營不僅唱軍歌,每逢營團集合時還要拉歌。部隊拉歌便成了歌的海洋,歌聲一浪高過一浪,每個戰(zhàn)士都是激情滿懷,每個戰(zhàn)士都是斗志昂揚!
在軍營里,你隨時隨地都能聽到軍歌在回蕩。無論是一日三餐前,還是出操收操、開大會、舉辦一些大型活動,唱軍歌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項。不同時期的軍旅歌曲有著不同的特點,我們那時主要以戰(zhàn)爭年代的軍歌為主,多是激情豪邁的歌曲,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解放軍進行曲》《我是一個兵》《打靶歸來》等紅色經典歌曲。后來,又加入了《血染的風采》《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等廣為傳唱的軍旅歌曲。
雖然已脫下軍裝多年,但我仍然對這些歌曲有著很強烈的共鳴,因為在老兵的骨子里,永遠銘刻著“軍歌魂”。
小時候我比較內向,偶爾到父親單位,他的同事會經常逗我:“來,到我這兒來,讓我看看這孩子長得怎么樣……”而我就怯生生地躲在墻角,把臉埋向里側,任你怎么說也不會把頭扭過去,甚至還會鉆到桌子下面死活不出來。長大一些后,我還是怕拋頭露面,喜歡待在角落里,對于唱歌屬于想唱卻不敢大聲唱、小聲哼哼還得東張西望那種類型。
上初一時,學校搞匯演,我們班出一個合唱,本來憑我的個頭即使參加也肯定是站在最后一排,不顯山不露水的,但這仍然讓我想想就害怕。第一次在班級排練時,班主任老師宣布了參加合唱的學生名單,我“不幸”入選,當時我緊張害怕極了。正好我在靠窗子的位置,當參加合唱的同學陸續(xù)到講臺上排隊、老師轉過身去整隊時,我一躍而起從窗子飛了出去。
參軍后開始學軍歌,面對周圍的一雙雙眼睛,我感覺好像都是在看向我一個人似的,頓時覺得張不開嘴,一臉的不好意思。但這是在軍營,我沒有其他選擇,只能硬著頭皮上。經過幾次的當眾開嗓,我終于戰(zhàn)勝了自己,敢在眾人面前亮相唱歌了,而且還越唱越有激情。
有相同感受的不止我一個,許多戰(zhàn)友也是從羞澀到放開,而且愈加發(fā)奮努力,都想把軍歌完美地唱出來。當時大家都是20歲上下,血氣方剛,精力旺盛,怎奈五音不全,越用力調子跑得越遠。于是,連里抽調“高手”,專門輔導。戰(zhàn)友們起五更爬半夜地刻苦練習,但有些仍不見起色,最后只好無奈地把他們編入啦啦隊。還有一些戰(zhàn)友音律準確,但音域窄,高音上不去,于是就要求他們每天早晨起來吊嗓子,別說還真見效果。軍歌的威武雄壯澎湃著我的激情和血液,自豪著我的青春和夢想,成為了我們軍旅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集中展示軍歌的大舞臺,莫過于一些重大場合時各連隊拉歌賽歌了。記得一次看電影,我們到軍人俱樂部門前集合,人比較多,由于各連隊到達的時間有早有晚,所以先到的連隊一般都是整隊后唱幾首歌。于是這邊唱罷,那邊歌起,唱著唱著就開始不由自主地飆上了,互相比嗓門、比誰的氣勢更高。進入軍人俱樂部后,各連隊有自己的區(qū)域,在首長還沒有到來時,大家仍然互不服輸,繼續(xù)拉歌,直到首長來到臺前,劇場里才算安靜下來。有時,營里也舉辦賽歌會,各連隊同場競技,由評委評出名次來。這是提升連隊士氣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每次賽歌后,贏的興高采烈,輸的摩拳擦掌,心里憋著勁兒等待下次PK。
部隊里的戰(zhàn)士來自五湖四海,可以說人才濟濟,其中優(yōu)秀的演唱者不乏其人。特別是那個時候開始流行吉他彈唱,有幾個戰(zhàn)友頗有音樂細胞,把吉他也帶到了部隊。他們平時自彈自唱,抒發(fā)著自己的情感,也愉悅著我們大家的生活。在我們連里有一個叫崔巖的兵,來自齊齊哈爾,他就是帶著吉他入伍的。休息的時候,他坐在床鋪上彈著吉他唱歌,身邊總是聚攏著很多喜歡聽歌的戰(zhàn)友。他是我們的驕傲,無論是開聯歡會還是與其他連隊唱歌比賽,他都作為種子選手出場。
夜幕降臨后,在熄燈號沒有響起這段時間里,軍營里時常會聽到吉他伴著歌聲從某個房間里飄出來,縈繞在我們的耳畔:“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萬籟俱寂,這優(yōu)美的旋律,如一縷輕風讓我們的軍旅生活多了一分溫馨。
軍歌是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文化資源,在引領軍人精神生活、增強部隊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等方面顯示出獨特的魅力,發(fā)揮出巨大的作用。
雖然我早已脫下了心愛的軍裝,但最喜歡唱的還是那一首首軍歌,聽著那激揚豪邁的旋律,就仿佛又回到了軍營,回到了那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
(編輯·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