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婕
【摘要】在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把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定為終極目標。在培養(yǎng)過程中,閱讀發(fā)揮著較大的積極作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應該通過激發(fā)閱讀興趣、引領主體認知、培養(yǎng)良好習慣、夯實閱讀基礎、靈活施展多樣化等五方面的教學手段,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過程中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獲得閱讀能力的顯著提升。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興趣
所謂英語閱讀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對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語言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并通過正確的閱讀方式和技巧,以一定的閱讀速度來準確理解英語書面材料,從而獲取豐富的語言信息的能力。小學是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地通過激發(fā)興趣來引領主體認知,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以內化方法達到增強閱讀效果的目的,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英語閱讀能力,打下良好的英語學習基礎。
一、以人為本,激發(fā)英語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動力。只有讓學生對英語閱讀感到需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他們才會熱衷于接觸、觀察英語文本,積極投入到閱讀活動之中,探索其奧秘。
1.精心選材,貼近生活實際
在閱讀選材方面,應以學生普遍的生活實際為主線,選取更多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內心的材料,讓學生真正“心向往之”。在選擇閱讀材料時,難度可與教材文本難度保持一致,也可以選擇比教材文本難度略高的材料,供學生閱讀學習。筆者曾經(jīng)在教學的過程中,選擇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讓學生進行閱讀,這是學生已經(jīng)熟知的《龜兔賽跑》的故事,故事中使用了學生已學的句型,讓學生讀起來很有成就感。經(jīng)過總結發(fā)現(xiàn),學生們偏好的閱讀材料種類主要有:動物故事類,如Five Little Ducks,I am a Bunny等;情感教育類,如My Mum,My Dad;常識性類,如Be Healthy,Planting the Tree;行為習慣類,如No,David系列,Owen,等等。
2.循序漸進,符合認知規(guī)律
學生的閱讀情感和閱讀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閱讀材料的難易度。在課堂實踐中,教師要堅持做到循序漸進。同時,對現(xiàn)有教材資源協(xié)調應用,合理篩選語言材料,讓其服務于教學目標,做好課外拓展。如在講授人物描寫性話題時,不需要局限于傳統(tǒng)的課本人物,也可以考慮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對象,如當紅的正能量影星、運動員等相關的材料。在講解過去式的知識點時,選取一些經(jīng)典題材,如人物傳記Walt Disney、童話故事A Farmer and a Snake和Snow White等等。如此一來,學生便能基于所學英語知識再次鞏固拓展,在文本內容難度的逐步加深中不斷加強對英語閱讀的興趣。
3.精講多讀,注重情感體驗
對于學生來說,教師不間斷地講授再講授,是最容易讓他們感到厭倦的。因此,在對文本教授時,應以教師精講、學生多讀為主。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將輔導者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注重傳授學生技能與技巧。同時,教師要帶著學生一起去品味重點句段。當遇到簡單易懂的句段時,讓學生多讀,體會文章情感。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閱讀中情感體驗得到了充分的調動,自然就會對英語閱讀“心馳神往之”了。
二、總結積累,培養(yǎng)英語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重要性對學生來說不言而喻,小學階段的培養(yǎng)更是關乎未來。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一方面有助于學生閱讀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閱讀量的提升。與語文等其他學科不同,英語屬于非母語學科,學生自身也在不斷摸索如何閱讀,所以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不是能夠輕易形成的。因此,教師要因材施教,善于觀察,不斷糾正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才能慢慢幫助其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1.默而知之:培養(yǎng)默讀(Sub vocalizing)習慣
英語閱讀強調默讀,由于閱讀出聲受發(fā)音干擾,所以只能一個詞一個詞地讀,不僅容易中斷,且速度緩慢。在最初閱讀時,教師應告訴學生:閱讀不同于朗讀,要充分關注文字符號,盡可能避免聲讀、慢讀和心讀等行為,保持注意力集中,創(chuàng)設良好情境。
2.分而揀之:培養(yǎng)跳讀(Skimming)習慣
在進行閱讀時,不需要一字不差地讀下來,應嘗試跳躍式閱讀,學會正確取舍。最初,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jù)意群進行認讀,循序漸進認讀整句。例如:Jack lives in / a tall house. There are / fifteen people. She lives on / the fifteenth floor. Everyday / she takes the lift to go / up and down.對這句話進行合理斷句,可以幫助學生認讀,更好地識別關鍵詞,提升閱讀效率。
3.學起于疑:培養(yǎng)猜讀(Guessing)習慣
在閱讀時遇到生詞,要懂得利用構詞法或者聯(lián)系上下文去揣摩生詞詞義,而不是翻字典查找。保障閱讀流暢性,不被中途打斷,以便精準把握文章大意。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對“閱讀”與“問題”之間的關系進行強調,組織學生進行猜詞聯(lián)想,讓學生主動接觸陌生文本,樂于積極閱讀。
4.一目十行:培養(yǎng)掃讀(Scanning)習慣
在對閱讀文本快速游覽時,學會提煉有效信息,把不重要的內容先略過。在組織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教師必須要對閱讀的時間進行合理控制,要讓學生在要求的時間中將相對應的文章閱讀完成。然后,教師圍繞文章內容對學生提問,檢驗學生的閱讀成果。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認真閱讀,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
三、內化方法,增強英語閱讀效果
顯然,閱讀能力的提升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時間的付出和持續(xù)的努力。教師要有充分的耐心,制定合理的長期計劃,掌握并內化閱讀方法,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成績。在進行英語閱讀學習的過程中,詞匯的學習與積累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因此,教師在提升學生詞匯量訓練的同時,可根據(jù)詞匯語境,拓展知識背景,使學生更好地把握詞匯,熟練運用,開拓想象力。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閱讀方法教學后,還需要安排恰當?shù)尼槍τ柧殻狗椒▋然?,才能增強學生的英語閱讀效果。
1.擴大積累,豐富詞匯
在閱讀的過程中,詞匯是非常重要的,特別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時期,英語課時安排相對較少。而一節(jié)課也僅僅只有四十分鐘左右,在短暫的課堂時間中學生根本難以完全掌握教材詞匯,導致對英語的學習變得吃力。閱讀是詞匯量拓展記憶的有效途徑,而閱讀水平的提高建立在豐富的英語詞匯儲備之上。因此,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合理地布置生詞抄寫、背誦任務,幫助學生鞏固、掌握詞匯,進而收到擴展詞匯量的效果。
2.預測內容,激發(fā)想象
學生主動思考,學會思考很關鍵。正確的教學方式應該是在閱讀前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任務閱讀,避免漫無目的地閱讀,學生才能學會尋找關鍵詞,思考中心內容,繼而全盤理解文章內容。由于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正在逐步形成,教師要注意問題的設置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層次,靈活應變、由淺入深,要有能夠讓學生快速理解、找到答案的問題,也要有能讓學生深入思考、不斷深入文章的問題,幫助學生逐漸掌握全文,
3.把握整體,抓住關鍵
要實現(xiàn)把握整體,關鍵在于內容提煉。教師應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提煉如下關鍵內容:人物(who)、原因(why)、事件(what)、時間(when)、地點(where)、方法(how)。以文章篇章結構為起點,先解決文章中的難句、生詞,把握好文章大意,品味文章內涵,以此為基礎,斟酌文章詞句。最后,從全文出發(fā),概括、總結文章內容,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肩負起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職責。教師既要把語法和課本講清楚,又要做好小學生閱讀訓練工作。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途徑,巧妙運用多元化方法,為學生提供實時指導,使學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提高,為今后的英語學習夯實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太湖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