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語文教學對學生閱讀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如何利用群文閱讀提高教學效率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文章立足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提出“選用多種主題,合理構建群文閱讀”“做好導學環(huán)節(jié),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構建合理小組,促進學生合作探究”“做好教學引導,提高閱讀條理性”“注重課外閱讀,有效提高閱讀量”“鼓勵批注閱讀,增加學生閱讀深度”“落實以讀促寫,提高群文閱讀收獲”“轉變評價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反思”八點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群文閱讀;小學語文;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2)25-0025-03
引? 言
如今,學生接收到的信息量日益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提高學生的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變得日益重要。閱讀是學生接收信息最主要的方法,也是學生需要培養(yǎng)的能力之一。群文閱讀是以一個主題為中心,結合多篇文章共同閱讀的方法,其不僅有利于學生把握一類文章的規(guī)律,對學生閱讀量的積累及學生閱讀速度的提升也有著巨大的作用[1]。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利用多種方法積極有效地開展群文閱讀,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一、選用多種主題,合理構建群文閱讀
開展群文閱讀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學生閱讀速度,拓寬學生知識面。因此,教師在選擇文章時一方面需要注意文章內在的聯(lián)系,另一方面需要注重文章的多樣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既需要引入記敘性文章,也需要引入說明性文章;既需要引入國內的文章,
也需要引入國外的文章;既需要引入連續(xù)性文本,也需要引入非連續(xù)性文本[2]。文章的聯(lián)系是多樣的,主題的選擇也并非只有一種。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使群文閱讀真正發(fā)揮作用,教師需要以多種要素為主題構建群文閱讀,一方面使所選擇的文章更加豐富,切實提高學生閱讀量,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構建更完整的知識體系,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以《草船借箭》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內容為主,
開展“三國故事”為主題的群文閱讀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草船借箭》《曹操敗走華容道》《三顧茅廬》等膾炙人口的故事讓學生閱讀,使其了解《三國演義》的整體風格,更好地了解人物特點。而在《少年閏土》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則可以作者魯迅為主題,構建《祝?!贰犊袢巳沼洝贰队械娜恕o念魯迅有感》等多篇文章讓學生閱讀。當然,基于時間考慮,如果文章較長,教師可以選擇其中的某一個片段讓學生閱讀,而且教師也可以結合多篇文章,構建“魯迅經典語錄”讓學生閱讀。這樣,通過多種主題劃分方法,教師便可將小說、散文等不同文體以及連續(xù)性文本和非連續(xù)性文本引入群文閱讀中,這對有效提高學生閱讀文章的多樣性有重要作用。
二、做好導學環(huán)節(jié),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過去,教師以單篇精講為主要的閱讀教學方法,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豐富的教學設計成為影響教學效率最關鍵的因素。群文閱讀是與單篇精講相對應的一種教學方法,相比單篇精講,其更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引導的時間大幅度減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切實提高學生學習動力異常重要。情景導入是探究式教學法的開始環(huán)節(jié),如果能在一開始就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那么學生的閱讀效率就會獲得巨大的提升。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利用各種方法進行導入,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
例如,在《自相矛盾》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為主題構建群文閱讀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自相矛盾》《愚公移山》《畫蛇添足》《濫竽充數(shù)》等文章。而在閱讀的導入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利用信息化手段。在這一方法的支持下,教師以動畫的方式展示了《自相矛盾》這一故事。而相比單純的文字,多媒體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有巨大的優(yōu)勢。在學生觀看之后,教師要進行引導:“同學們,‘自相矛盾這一詞我們很早就聽說過,在觀看了視頻之后,其中的故事想必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們知道在幾千年前的古代,我們的祖先是如何講述這一故事的嗎?在那時,還有其他相似的故事嗎?”由于視頻的導入,學生在后續(xù)的閱讀中明顯表現(xiàn)得更積極。通過合理的導學方法,教師有效激發(fā)了學生興趣,為高效的群文閱讀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構建合理小組,促進學生合作探究
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主的閱讀方法,群文閱讀一方面在學生能力培養(yǎng)上有著一定的優(yōu)勢,另一方面對學生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面對需要更快閱讀的場景,學生個人閱讀的深度明顯是無法滿足要求的。合作是當今時代比較重要的品質之一,而在群文閱讀中,小組之間的交流也能讓學生閱讀的深度大幅增加。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利用合適的方法構建小組,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進行交流,切實增加學生在閱讀中的收獲。
為了讓學生的探究更深入,在小組劃分之時,教師可以多元智能理論為依據,將學生多個學科的成績結合起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語文、數(shù)學、科學等不同學科的成績將學生合理分層,以語文成績?yōu)橹?,其他成績?yōu)檩o將擅長同一學科的學生合理劃分到不同的小組。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單元的教學內容,以“科普文章”為主題開展群文閱讀活動。在這一過程中,除了從語言的角度學習科普文章的寫作方法,學生還需要學習一定的科學知識,而在第二個方面,科學水平較高的學生就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通過合理的小組劃分,教師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了自身優(yōu)勢,一方面總體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小組在閱讀中的綜合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閱讀的速度。
四、做好教學引導,提高閱讀條理性
相比傳統(tǒng)的閱讀方法,群文閱讀注重對一類文章規(guī)律的探究,而這也為學生帶來了更加艱巨的任務。相比教師,學生的規(guī)劃能力是相對不足的。這也就導致在以學生為中心的群文閱讀中,學生很容易在探究的過程中出現(xiàn)“虎頭蛇尾”的現(xiàn)象。任務教學法是當今重要的教學方法,其將探究活動劃分為具體的任務,對合理幫助學生規(guī)劃探究時間有巨大作用。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提高閱讀的條理性。
例如,在《貓》這一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關心小動物,保護大自然”為主題,引入《畫眉》《松鼠》兩篇文章開展群文閱讀活動。在正式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分發(fā)學案指導學生學習。學案主要包含兩個部分:其一為單篇文章的探究式問題,其二為對比表格。如在《貓》這一篇文章中,教師就可以在學案中展現(xiàn)“老舍筆下的貓有什么性格?”“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等合作探究問題。而在對比表格方面,教師則可以設計“動物特點”“文字風格”等多個探究要素。教師以學案將問題直觀展現(xiàn)出來,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需要學習的內容,有效提高學生閱讀的條理性。
五、注重課外閱讀,有效提高閱讀量
群文閱讀開展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學生閱讀量,而在這一方面,課上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將群文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教師不僅能切實提高學生閱讀量,還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一類文章的特點,這對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將群文閱讀這一教學方法拓展到課下,切實提高學生閱讀量[3]。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時,教師可以結合單元內容為學生布置以“游記”為主題的群文閱讀任務。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魯濱遜漂流記》和《格列佛游記》兩本書,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比二者的不同,并寫出讀后感。這兩本書都是小學的推薦閱讀書目,而與單本書的閱讀相比,對比閱讀更能讓學生了解游記這一文體的特點。通過群文閱讀和課外閱讀的結合,教師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六、鼓勵批注閱讀,增加學生閱讀深度
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群文閱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既需要教師讓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工、合作,也需要教師教授正確的閱讀方法。批注式閱讀是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既有利于學生補充文章“留白”,更好地理解文章,又能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及時記錄下來,增加學生閱讀的深度。因此,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使用批注式閱讀方法,切實提高群文閱讀的效率。
例如,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以小說為主題,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就可以先介紹小說的基本組成要素,再讓學生以此為指導展開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教師學案中展示的問題和自己的感受批注到文章中。在分析題目時,學生可以將“題目好在哪?”這一問題批注到文章的開頭作為眉批。如《橋》這一題目,學生就需要寫出“橋”的具體含義:并非單純指生活中的橋,而是以橋喻人。在《窮人》這一課中,學生有感于桑娜的善良,也可以用波浪線將能表現(xiàn)桑娜善良的句子畫出來。這樣,通過隨文批注,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深入體悟文章,這對學生比較異同、完成群文閱讀有積極作用。
七、落實以讀促寫,提高群文閱讀收獲
相比過去的教材,新的部編版教材以單元為中心,而落實單元整合理念是提高教學總體效率的有效方法。群文閱讀正是落實單元整合理念的重要途徑。在現(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中,一個單元的整體性不僅體現(xiàn)在閱讀的主題一致方面,寫作的主題也與本單元的閱讀主題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寫作活動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而在閱讀中教授學生寫作知識是降低寫作難度、提高整體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相比單篇精講,群文閱讀能通過對比的方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一類文章的整體特點,對學生順利將知識遷移應用到寫作活動中有重要作用。這需要教師將以讀促寫與群文閱讀結合起來,以提綱羅列、仿寫等方法切實增加學生在群文閱讀中的收獲[4]。
例如,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以抒情文章為主題,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教授學生抒情文章的寫作方法。在探究活動中,教師一方面要以感情表達為重點引導學生探究,如“《匆匆》和《那個星期天》都表達了真摯的感情,你了解它們在表達情感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之處嗎?”另一方面,教師需要開展仿寫活動,將閱讀與寫作連接起來,如“你最喜歡這幾篇課文中的哪個句子,仿照它的格式寫出自己的感受吧”。當然,在習作活動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積極使用自己所仿寫的句式,使學生盡量地把這種句式運用在自己的文章中。通過以讀促寫,教師在群文閱讀中不僅有效講授了寫作的基礎知識,同時也切實增加了學生在群文閱讀練習中的收獲。
八、轉變評價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反思
“學而不思則罔”,反思是學習效率的重要影響因素,任何教學模式的構建都需要相對應的評價與反思來輔助,群文閱讀也不例外。作為一種新時代的閱讀方式,群文閱讀的開展需要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既要重視閱讀量的增加,又要注重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方法。在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情況下,評價的方法應當多樣化。這需要教師將成績與量表結合起來,讓學生從多個角度認識自己的閱讀過程,更好地掌握群文閱讀的方法,提高群文閱讀的效率。
例如,依據群文閱讀的特點,針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可以構建以閱讀狀態(tài)、集體建構、閱讀效果三個方面為重點的評價量表。其中,第一點主要評價學生的興趣、討論和交流的積極性等學習氛圍上的內容;第二點主要針對學生圍繞議題發(fā)表不同見解并達成一致的過程;第三點針對知識學習上的目標完成狀況進行評價。三個指標都由教師、學生自己、小組內其他學生綜合評價。通過合理的指標,教師引導學生對群文閱讀的過程進行評價,這對學生更好地掌握群文閱讀的方法有積極的作用。
結? 語
綜上所述,在當今的教學中,群文閱讀成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從選題開始,通過趣味導學、小組探究、合理引導、隨文批注、讀寫結合、課外閱讀等多種方法有效提高群文閱讀的效果。教無定法,新的教學模式需要采取新的教學方法,只有充分將現(xiàn)代教學理念與群文閱讀結合,教師才能切實提高語文閱讀的效率,滿足現(xiàn)代教學對學生的要求。
[參考文獻]
趙清.“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7.
王璨.小學高年級群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7.
陳雪晴.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9.
陳玲.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整合的教學個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6.
作者簡介:李偉坤(1978.8-),女,河北邯鄲人,任教于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qū)前進小學,中小學高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