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而言,精心選擇經典文本來為學生的精神成長提供良好的營養(yǎng),是一個根本任務。而作為教師,其根本任務則是面對這些經典文本,然后解讀出其中的營養(yǎng),以方便學生更好的吸收。當然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除了較大的應試壓力之外,有一些文本的解讀需要教師尋找其源頭,深究其思想,這樣才能為學生的精神成長與發(fā)育尋找到源頭活水。但對于其他的課文而言,這樣的課文在整個初中語文教材當中并不多見,而由毛澤東同志所寫的《紀念白求恩》,就是兼具文學特色與思想的優(yōu)秀文本。對于這篇課文的教學,最常見的思路就是宏大敘事,畢竟出自偉人之手的文本,自帶著耀眼的光芒。而事實上,《紀念白求恩》這篇課文也確實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其中所表現出來的白求恩精神,都已經成為每一代中國人的精神源泉,來自于其中的一些經典語句,也成為口口相傳的佳句。
對于當下的學生而言,毫無疑問的一點就是要將這種精神繼承下來,要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具有國際視野和中國氣質的精神脊梁。要達到這樣的教學目的,除了延續(xù)此前宏大敘事的教學要求之外,也要求學生在精讀課文的同時,能夠引導學生在課本解讀的基礎上,去尋找精神的源頭。某種程度上講,這是具有現代意義的課文解讀,其好處在于可以讓經典的解讀與學生的現代需要之間產生共鳴,讓文中所強調的思想能夠真正扎根于學生的精神世界,只有這樣,才能將毛主席對白求恩的評價,以及其中洋溢的共產主義精神真正傳承下去。
筆者在解讀這篇課文的時候,一方面注意研讀課文本身,對其中的每個字、每個句子都進行了認真的研究與學習,另一方面注意收集相關的資料,在了解白求恩其人其事的基礎上,關注這篇課文在不同時代所帶來的影響,這種跨越時空、追根溯源的課文解讀思路,對于當下的學生而言特別適合。原因之一,就是因為當前的學生在接受某一觀點的時候,往往都追求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而對于教師來說,通過這樣的解讀思路來擴充自己的視野,也可以夯實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基礎。
一、尋找白求恩精神的源頭
白求恩精神在中國的影響是巨大的。上個世紀20世紀六七十年代學習“老三篇”的熱潮,幾乎讓每個中國人熟讀了1939年12月21日毛澤東在延安寫的《紀念白求恩》一文,于是白求恩這個名字在中國家喻戶曉;2009年白求恩又被中國網民評為100年來對中國幫助最大、最受中國人民愛戴的國際友人之一。由此可見,不管是在抗戰(zhàn)時期還是今天,白求恩精神永遠值得我們中國人學習與弘揚。[1]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也是一個準確的判斷。對于當前處于中年和老年階段的中國人而言,認同并接納白求恩精神是骨子里的,沒有任何猶豫;而對于當前的年輕人尤其是學生來說,這樣的認同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這也是一個客觀事實。世界政治經濟風云變幻,國與國之間的利益與沖突交織在一起,再加上信息源的多元化,各種各樣的信息復雜程度高,真假信息混合在一起,常常讓學生無所適從,不知不覺當中也就容易走上彎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學習《紀念白求恩》一文,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如同上面所強調的那樣,認同并接納白求恩精神,不是一個被動的過程,而應當是一個主動學習、自主建構、形成結論的過程,這就意味著教師必須做一個基礎性的工作,那就是尋找白求恩精神的源頭。
關于這一點,課文開頭有這樣一句: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產黨員,五十多歲了,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不遠萬里,來到中國。這樣一段文字是每一個認真閱讀過這篇課文的人都有深刻印象的,因為這樣一段文字的描寫,可以在大腦中初步勾勒出白求恩的形象:國籍是加拿大,身份是共產黨員,年齡五十多歲,來中國的目的是幫助中國抗戰(zhàn),受的是加拿大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
當然,通過這樣的描寫所勾勒出來的還只是白求恩的外在形象,而白求恩之所以在中國能夠家喻戶曉,最根本的是因為毛澤東所提問和回答的:“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當做他自己的事業(yè),這是什么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精神?!焙茱@然,不論是國際主義精神還是共產主義精神,最可貴的就是“毫不利己”,就是“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當做自己的事業(yè)”。事實上除了在這篇課文里,還有其他很多場合都能看到中國共產黨對這種精神的宣揚。
更為可貴的是,共產黨不僅是這樣宣傳的,也是這樣做的?!昂敛焕?,專門利人”“為了共產主義奮斗終生”等等,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今天我們在尋找白求恩精神的源頭時,所尋找到的也正是這樣的精神力量。對于白求恩而言,這種精神力量并非虛擬的,而是真真實實的。在白求恩到達延安的第2天,他就見到了毛澤東主席,在交流的過程當中,他跟毛澤東說,如果對重傷員能夠及時救治,那么救活率能夠達到75%,而這也成為他堅持到戰(zhàn)斗最前線的動因;1938年4月,白求恩東渡黃河,來到了晉察冀邊區(qū),就立即投入了工作,忙的時候連續(xù)工作69個小時沒有休息,當時被他救助過的很多戰(zhàn)士對他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扼腕嘆息的是,1939年的一次緊急手術當中,白求恩同志被感染,并且不幸逝世。消息傳到延安之后,毛澤東悲痛異常,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紀念白求恩》。從此以后,“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成為對每一個共產黨員的要求,也成為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精神成長的力量源泉。
二、白求恩精神的現代意義
無論是對于中國共產黨員來說,還是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樹立起像白求恩這樣的榜樣,實際上是在為中國人的精神樹立起脊梁?!叭丝偸切枰稽c精神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可以說榜樣教育就是毛澤東思想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毛澤東在遴選榜樣的時候特別注重“民族性與時代性的有機結合”“黨性與群眾性的完美融合”,以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辯證統一”。[2]正是遵循這樣的標準,所以毛澤東對白求恩同志的評價延續(xù)至今,仍然讓人讀來感覺心潮澎湃,面向當下的初中學生,在帶著他們閱讀《紀念白求恩》這篇課文的時候,需要的就是在對傳統解讀進行繼承的同時,讓學生感覺到白求恩精神的現代意義。
白求恩在加拿大的生活期間,選擇了共產主義信仰,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愿意接受加拿大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來到中國;原來少有人知道的是,在來到了中國之后,在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隊伍之后,他才成為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才走上了共產主義的光輝道路。眾所周知,白求恩來到中國的時候,中國共產黨還處在成長的初步階段,從物質生活的角度來看,當時的中國共產黨沒有任何吸引人之處,但是當時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卻以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當然彼時這一宗旨還沒有被明確提出,但那個時候中國共產黨就是這么做的),吸引著社會各界的有識之士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隊伍。中國共產黨也真正成為了全體中國人利益的代表!這種跨越歷史時空的解讀,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當白求恩從一個人道主義者轉變?yōu)楣伯a主義者的時候,就對應著今天的每一個人繼承白求恩精神,并且讓他發(fā)揚光大的時候。
同樣要讓學生知道的是,當后人在閱讀毛澤東同志當年寫下的《紀念白求恩》時,白求恩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價值,已經超越了個體的生命價值,白求恩以及白求恩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已經如同陽光一樣普照著中國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在這篇課文當中,毛澤東同志一直在強調“學習”。所謂學習,其實就是用白求恩精神來塑造自己,這種塑造同樣應當是跨越時空的,對于當下的每一個中國人依然是適用的。用白求恩精神來塑造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那么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就能夠得到延續(xù),白求恩作為一個英雄的價值也就得到了延續(xù)。
白求恩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說:最近的一年多,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義的時日,我非常的快樂!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貢獻!從這樣的話語當中,可以看出白求恩已經真正成為一個共產主義者,而他之所以感覺到“最愉快、最有意義”,就是因為他自己無私的奉獻。這種精神傳承至今天,依然應當是每一個中國人應當繼承的,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意義,要讓自己真正愉快起來,所需要的其實不是索取,同時也不是物質利益,而是建立在奉獻基礎上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同時,尋求白求恩精神的現代意義,某種程度上講,是將白求恩個體身上的精神,投射到今天的每一個社會個體身上,譬如學生。如同本文一開始所指出的那樣,解讀類似于《紀念白求恩》這樣的經典課文,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能夠讓學生接納課文的中心思想,能夠讓學生接納白求恩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在初中學生解讀這篇課文之前,他們有的聽說過白求恩,有的可能都沒有聽說過,學生在自己的軌道上經歷著生活中的一切,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略顯樸素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由于種種原因的影響,這些人生觀與價值觀與白求恩精神無法做到完全一致,但是這并不妨礙白求恩精神在他們身上的投射。比如說,文中說“白求恩同志是個醫(yī)生,他以醫(yī)療為職業(yè),對技術精益求精”,投射到學生身上,應當會有怎樣的解讀呢——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是學生,應當以學習與成長為中心任務,那我們對什么應當精益求精呢?
這樣的投射實際上就是在尋求現代意義,是讓學生在對白求恩解讀的過程當中“留一只眼睛給自己”,是讓學生在勾勒白求恩精神圖譜的同時,讓自己也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精神譜系。
三、在尋源與傳承中求真義
應當是一個怎樣的精神譜系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需要建立在對白求恩精神進行溯源、對現代意義進行探究的基礎之上。這實際上是一個尋源與傳承的過程,自然也是一個將白求恩精神發(fā)揚光大的過程。
筆者所理解的精神譜系是這樣的:在繼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立足于中華民族的利益,尋求祖國發(fā)展與個人發(fā)展的和諧途徑。行走在這條途徑之上,作為當下的學生,應當致力于自身的成長,應當用中華傳統文化與共產主義精神、白求恩精神來鼓勵自己,要讓自己的精神世界生長著中華傳統文化與共產主義精神之花。
有了這樣的精神譜系,那學生成長過程中,精神世界就不會荒蕪,學生的學習也會少了一些功利化取向。初中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在初中階段為學生梳理這樣的精神譜系,用白求恩這樣的人物形象來支撐起精神家園的建立,可以說是現實意義與歷史意義兼具。同時,伴隨著這樣的精神譜系,無論是在學習當中還是在生活當中,都應當有堅定的信仰,要努力將理想付諸于行動,要在尋找精神力量的過程中認同“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其需要“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這同樣可以視作是精神譜系中的元素。
在尋源與傳承中求真義,還有另一層含義,那就是今天的初中學生終會擁有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與精神世界——這應當是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結果,沒有了傳承,精神世界會崩塌;沒有了創(chuàng)新,精神世界會缺乏活力。在引導學生解讀《紀念白求恩》的時候,所要繼承的精神自然就是白求恩精神,所要創(chuàng)新的努力,則是現實世界相結合的、能夠促進個人成長與社會進步的成果。只有讓學生領略到這種現實意義,那么白癜風精神才能真正成長到學生的精神世界里!
今天的全體中國人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這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需要全國各族人民的齊心協力。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再來讀《紀念白求恩》一文,就可以發(fā)現文中蘊涵了歷史唯物主義的道德原則,其首次樹立了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光輝典范,成為我們黨思想理論教育史上方法論的一大創(chuàng)舉。[3]今天教師解讀這篇課文,一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實現對學生的精神塑造。只有有了這樣的精神塑造過程,那么“白求恩精神”才能夠真正深入人心,白求恩精神的光芒,才能永遠閃耀在每一個學生的身上!
參考文獻:
[1]穆阿妮.毛澤東《紀念白求恩》一文發(fā)表始末[J].黨史文匯,2011(4):51-53.
[2]顏柯,宋智敏.毛澤東榜樣教育:標準,方式與啟迪——從《紀念白求恩》到“向雷鋒同志學習”[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5-9.
[3]王京躍.白求恩精神的現代意義——寫在毛澤東《紀念白求恩》一文發(fā)表70周年之際[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12):102-106.
蘇紅梅,河北省順平縣蒲陽鎮(zhèn)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