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娣
內容摘要:閱讀是學習開展的第一步,在進行初中語文的教學中,閱讀技巧的掌握能夠促使學生快速掌握語文中的重點知識,有效提高學習質量。在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中,閱讀的難度相對不大,但是學生對于文章主體的理解不夠深入,這使得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初中語文閱讀的課文類型相對多元化,包括古詩詞、散文、寓言故事等,這些都是較為常見的文章類型,為了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在當下的語文教學開展中,教師可以通過群文閱讀的形式,來豐富閱讀過程中的知識儲備,掌握更加高效化的閱讀技巧,保障學生的閱讀質量。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是每一個初中生所必讀、必學的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強化自身的思想建立。魯迅先生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在他的文章中,充分展現(xiàn)了民族主義精神,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其中的思想,提高自身的民族主義精神。
關鍵詞:魯迅作品 群文閱讀 語文閱讀 教學策略
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開展中,通過群文閱讀教學的模式,能夠提高學生在閱讀理解中的深度。初中生在文學的理解上相對比較淺薄,許多文章的閱讀浮于表面,僅僅只是將文章通讀一遍,這無法深刻地感受到文章本身的精深哲理。而在群文閱讀的開展中,教師可以將內容的主體進行綜合,使得文本的內容結構更加完善,引導學生開展高效化的閱讀模式,這樣能夠使得閱讀的效果變得更加良好。尤其是在魯迅先生的作品閱讀中,應當更加注重閱讀本身的思考,通過認真的閱讀分析,了解魯迅先生所要傳達的思想內涵。目前,許多學生對于魯迅先生的作品理解不夠深入,使得閱讀的價值下降,無法真正提升自我的思想感悟。為此,在當下的閱讀教學開展中,教師應當多多注重閱讀的知識結構構建,通過群文閱讀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清其中的邏輯,有效保障自身的理解水平。
一.群文閱讀的特征分析
1.結構性
在群文閱讀的開展過程中,對于文本本身的結構性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語文閱讀不僅僅只是文字閱讀而已,而是通過自身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來進行知識結構的建設,使得閱讀的理解更加的深入,同時也能夠使得知識的儲備變得更加的系統(tǒng)化,這是群文閱讀過程中的一個核心特點[1]。許多學生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僅僅只是通過文字閱讀的形式,將其中的內容通讀了一遍,但是,實際的知識結構構建并未引起過多的重視,這使得學生對于文章的核心思想、內容邏輯等,了解不夠深入,嚴重影響到了閱讀的質量。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實現(xiàn)結構化的文本閱讀形式,促使學生加強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這樣能夠使得學生對于文章本身的掌握變得更加深刻化[2]。
2.探究性
在群文閱讀的開展中,教師引導學生帶有探究目的地進行文章閱讀,這樣能夠使得閱讀的開展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在完整的閱讀完成之后,再來進行問題的解答,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于主體內容的了解。閱讀中的探究性是學生學習開展的關鍵,只有帶著主動性學習的想法,才能夠更好地進行閱讀的鉆研和探究,收獲較多的新知識[3]。目前,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知識探究意識,這使得文章內容的理解不夠深入。主動性的知識探究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初中階段學生所接觸的知識內容相對比較基礎,從這一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能夠使得學生的成長速度加快。在群文閱讀的開展中,將同類的文本進行整合,以單元為單位來進行閱讀學習,主動探究其中的核心思想,引發(fā)出個人的思考,認真分析其中的問題,加深對于文章內容以及背后深意的理解[4]。
3.創(chuàng)造性
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指導中,一般按照單篇閱讀的方式進行,而在單篇的閱讀過程中,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不足,無法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實現(xiàn)較好的創(chuàng)造。群眾閱讀在創(chuàng)造性方面相對較強,將多篇文章按照類型、主題等進行劃分,然后組織開展群文閱讀,這樣能夠促使學生在其中發(fā)揮出自身的想象力,更好地實現(xiàn)知識的調動,加強閱讀的效率和質量[5]。在語文課本的閱讀中,單一化的閱讀指導使得知識的調動性不強,每個單元都是屬于獨立的單元進行教學,這導致了學生在掌握新知識的過程中,無法將自己已掌握的知識進行關聯(lián),降低了知識本身的應用價值。為此,在當下的閱讀指導工作開展中,通過群文閱讀的形式,可以將多篇文章進行組合,實現(xiàn)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調度,構建了完善的知識體系結構,促使學生能夠靈活應用所學知識,提高知識學習的價值[6]。
二.當下群文閱讀所存在的問題分析
1.思維不夠活躍,聯(lián)想不夠
在語文閱讀的過程中,由于初中階段的知識,結構較為嚴謹,屬于基礎類的知識,在閱讀指導時,必須要規(guī)范學生的閱讀方式,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思考,這樣才能夠使得閱讀的價值得以體現(xiàn)。所以,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學生應該活躍自身的思維,將相關的知識進行關聯(lián),這樣才能夠使得自身的知識面得到拓展。通過對當下的群文閱讀現(xiàn)狀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引導不足,閱讀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導致知識與知識之間無法連貫,降低了學習的效率。魯迅先生的作品是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掌握內容,包括《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等,這些都是初中生所需要認真閱讀學些的內容。魯迅先生的作品具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善于通過事件來引出故事的內涵,將思想進行升華。但是,目前學生在思維方面的靈活性不夠,這些文章的閱讀指導相對比較分散,使得文章與文章之間的聯(lián)想不夠,無法深入地通過魯迅先生的作品,來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反諷的意義。
2.閱讀資源有限,知識覆蓋面不廣
群文閱讀的重點在于多文本,而在當下的群文閱讀發(fā)展過程中,存在有閱讀資源有限的問題,不僅導致學生的閱讀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時,書本的知識覆蓋面不高,降低了學生的知識面、認知面的拓展。在群文閱讀過程中,學生需要大量的文本進行知識的拓展,若資源不足、知識內涵性不高,則無法達到群文閱讀的真實目的。在初中的課本上,魯迅先生的部分作品都是截取了其中一個片段來讓學生進行閱讀學習,這使得學生對于全篇文章的認知理解不夠,教師將學生思維禁錮在課本內容之上,缺乏向外拓展,使得學生的知識認知以及知識積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嚴重影響到了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所以,在當下的發(fā)展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地豐富閱讀資源,讓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新知識。
3.教師資質低,材料認知度不高
初中階段的語文知識屬于基礎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更應該注重知識內容的嚴謹性以及準確性,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打好基礎。但是,對當下的群文閱讀教學的情況來看,存在有教師資質較低的問題出現(xiàn)。由于資質水平未達到相應的標準,使得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入,內容分析不夠徹底,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在魯迅先生的作品閱讀中,層次感相對較多,教師需要逐步向學生普及各階段的思想變化,通過事件發(fā)展的前因后果,來理解文章背后的內涵,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開展中,教師本身的資質水平并未達到相應的標準,這使得課堂教學的質量下降,在魯迅先生的作品分析中,無法精準地分析出其中的思想內涵,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內容十分有限。教師的指導對于學生的閱讀水平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若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在課堂指導的過程中,方法應用不夠準確,學生的理解也不夠深入,無法體現(xiàn)出閱讀的價值所在。所以,在當下的發(fā)展優(yōu)化過程中,需要提高教師的資質水平,這樣才能夠進一步保障語文教學的質量。
三.以魯迅作品為例分析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方法的應用
1.拓展閱讀思維
在大量的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許多的知識點是相通的,所以,在閱讀時,必須要保障好活躍的思維,增強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lián)動性,這對于知識的應用十分的重要。例如,在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魯迅先生的作品被作為初中語文學習的重點內容,由于魯迅先生的作品中,更多的是凸顯當時時代的現(xiàn)實以及背后的諷刺深意,學生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多多引發(fā)出個人的思考,強化自身的意識。社會現(xiàn)實對于初中生而言,理解難度相對較大,教師需要進行針對性的引導,讓學生能夠了解到社會的多面性,以及舊社會的陰暗,并從中了解到魯迅先生所想要表達的含義。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材中,《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文章都是以魯迅童年的故事為主線,來進行核心思想的烘托。教師在進行閱讀指導的過程中,可以將這些描寫魯迅童年的文章歸納在一個單元來進行整合教學,讓學生可以通過深入的學習,引發(fā)自己的思考。魯迅先生的童年故事十分豐富,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正在自己童年的角度來進行思考,加強對于魯迅先生童年描述的理解。然后逐步升華主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在事件背后反映了什么樣的現(xiàn)實,進一步構建自己的思想意識建立。另外,在群文閱讀方式下,學生還可以通過單元整合的形式,學習到魯迅先生在描述一個事件時是采用怎樣的方式進行描述,將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在個人的創(chuàng)作當中,既提高了自身的閱讀水平,又提高了自身的寫作水平。
2.豐富閱讀資源
群文閱讀對于資源有一定要求,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必須要確保學生的整體閱讀量,更是要保障閱讀過程中的知識豐富性。所以,在當下的教學中,首先應當豐富學生的閱讀資源,初中階段的學習,所接觸到的閱讀文本,具有兩大要求,一是知識結構的完善,二是知識價值較高。魯迅先生的作品對于初中生的思想建成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而在當下的初中課文閱讀過程當中,魯迅先生的作品相對較少,學生無法通過課本中僅有的幾篇文章來實現(xiàn)進一步的思想提升。為了能夠更好地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構建豐富學生的知識層面,在當下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加強對于學生閱讀面的拓展,推薦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的方式,來加強對于魯迅先生以及魯迅本人的理解,這樣能夠從魯迅先生的經歷以及作品當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感悟。在閱讀資源的審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更加嚴格的對資源的內容以及知識結構來進行審核,確保閱讀資源符合當下學生的閱讀要求,同時,內容的嚴謹性以及知識結構的完整性達到了相應的要求,這樣能夠使得學生在閱讀理解的過程當中,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深入化的知識理解,構建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進一步保障了自身的閱讀質量。例如,《城南舊事》《駱駝祥子》等文章,都值得初中生進行閱讀,依然采用群文閱讀的方式來進行綜合性的閱讀理解,使得文章與文章之間的關聯(lián)加深,促使學生能夠從中學習到更多的新知識。
3.保障教師資質
教師資質的問題是開展群文閱讀的重點,群文閱讀講究的技巧,所以,在當下的初中教學發(fā)展中,首先應當提高教師的資質水平審核,確保教師的資質水平滿足標準之后,才能夠順利地開展高效化的語文課堂。在教師的資質審核過程中,可以通過文本閱讀、分析的方式,檢測教師對于文本的了解程度。閱讀的目的在于,通過文字的理解,分析出文中所要表達的深意,并引發(fā)自身的思考,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所以,教師在進行閱讀理解上,必須要闡述出自己的觀點,從觀點上進行分析,可以深入地了解到教師的能力水平。魯迅先生的文章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在進行教師的資質審核中,也可以以魯迅先生的文章為例,來進行教師資質水平的審核,這樣能夠確保教師在學生的閱讀引導方面,具有較強的思想意識以及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懂得如何通過正確的方式進行引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在語文閱讀的開展中,群文閱讀的方式能夠使得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變得更加的深入,進一步提高了閱讀的價值。目前,初中階段開展群文閱讀存在有思維活躍度不夠、閱讀量有限、教師水平不高等問題。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在當下的教學開展中,應當通過提高思維活躍度、拓展學生閱讀面等方式,來進行閱讀質量的提升,保障學生自身的閱讀理解水平。
參考文獻
[1]楊麗娟.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方法新探——以魯迅文學作品閱讀為例[J].語文教學之友,2021,40(10):29-30.
[2]黨雪.群文閱讀在初中魯迅作品教學的應用研究[D].喀什大學,2021.
[3]徐德兵,欽小英.論群文閱讀的教學指導策略[J].中學語文,2021(30):25- 26.
[4]馬俊燕.基于群文閱讀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21(30):135-137.
[5]黃瑞雪.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21(28):113-115.
[6]林艷.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開展[J].名師在線,2021(2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