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夢婕 王帥銘
[關鍵詞] 紅色歷史文化;歷史教育情景劇;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簡介] 姚夢婕(1989—),女,河南長垣人,學士,西藏農(nóng)牧學院動物科學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G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2)17-0045-04 [收稿日期] 2022-01-12
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結合話劇、歌舞劇等多種藝術形式的優(yōu)點,在劇目體系、劇本創(chuàng)作、現(xiàn)場表演中融合歌曲、舞蹈、朗誦等形式,充分做到歷史的“情景再現(xiàn)”。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發(fā)揮青年大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和創(chuàng)造性,還能通過情景劇從視覺、聽覺等多維度沖擊受眾的感官,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家產(chǎn)生情感共鳴,改變認知,這種文化形式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能夠發(fā)揮重要作用。
一、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基本理論
(一)情景劇類劇目的發(fā)展狀況
兼具思想性、觀賞性等的“情景劇”是描述歷史沿革、人物事件、思想感情的載體,在西方有悠久的歷史。從古希臘戲劇到文藝復興的古典主義戲劇,再到自然、現(xiàn)實主義等流派的話劇和現(xiàn)代派話劇,以及19世紀的歌舞劇等,向來被西方所重視,通過這種形式教育公民,宣揚本國的一些社會觀、價值觀等。在當下,無論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活動,仍為學者、創(chuàng)作者、表演者所青睞,并被社會大眾廣泛關注。
中國共產(chǎn)黨歷來重視從文藝、文化活動入手,通過歌舞劇、話劇等載體展現(xiàn)黨的光輝歷程、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例如20世紀60年代的大型歌舞劇《東方紅》、2018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我們的四十年》、201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藝演出《奮斗吧 中華兒女》、2021年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等。就學校紅色歷史教育而言,20世紀八九十年代曾興起話劇熱潮。進入21世紀后,富有感染力、藝術性且能夠契合學校教育的藝術形式一度式微。[1]
(二)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概念
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在學術研究方面尚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2]由于其集多種表演形式于一體,具有紅色性、教育性、靈活性、復合性、情境性等特點[3],在結合實踐經(jīng)驗的基礎上,初步對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做如下定義: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指針對特定的紅色歷史背景、事件、人物,選取其中典型的活動、場景、對話,進行改編、創(chuàng)作,在對話、獨白、旁白的基礎上結合音樂、舞蹈、朗誦等形式,以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在舞臺上進行表演的綜合性藝術形式。
(三)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特征
1.紅色性。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針對的是紅色歷史背景、事件、人物,選取的素材主題鮮明,重點是黨帶領全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發(fā)展這一過程中出現(xiàn)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及涌現(xiàn)出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和榜樣人物。通過選取演繹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特定事件,向人們傳達出一定的精神風貌,激勵大學生自強不息、努力奮斗,這是區(qū)別于其他情景劇的根本特征,也是情景劇具有生命力、教育力、影響力、傳播力的根本所在。
2.教育性。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能夠傳播和弘揚中國人民不怕困難、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等優(yōu)良品質(zhì),向人們展現(xiàn)黨的光榮歷史和光輝形象,展現(xiàn)優(yōu)秀共產(chǎn)黨人的模范先鋒形象。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意識形態(tài)色彩鮮明,由于其強大感染力和渲染力,無論是編排、創(chuàng)作劇本,還是參加演出,都能受到較好的教育,提升思想政治覺悟。[4]
3.復合性。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在對話、獨白、旁白的基礎上結合了音樂、舞蹈、朗誦等形式,吸收借鑒了諸多表演形式的優(yōu)點,在舞臺上重現(xiàn)歷史場景和歷史事件,展現(xiàn)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場景,塑造具體的藝術形象,具有鮮明的復合性。[5]
4.靈活性。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以短而精為目標,每一劇目演出時間均不超過半個小時,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同時,無論是選材改編還是后期演出,都可以因時因地進行,在把握大方向的基礎上不拘泥于成規(guī)。此外,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要求演出人員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表演能力。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適用于多種場合,比如黨團課、“青馬工程”培訓等??偟膩砜?,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具有極大的靈活性。
5.情境性。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以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在舞臺上進行表演,通過選取演繹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特定事件,向人們傳達出一定的精神風貌與昂揚斗志?!扒榫霸佻F(xiàn)”是情景劇的重要內(nèi)容,它既不是一味地復制,也不是毫無根據(jù)的創(chuàng)新,而是在尊重歷史、尊重現(xiàn)實的基礎上進行的。此外,情景劇不是長篇宏大的敘事,而是選取一定的情景進行演繹。因此,情景性也是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重要特征,這一特征決定著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選材、編排、劇本創(chuàng)作的方式方法。
二、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發(fā)展狀況
(一)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無論是思想政治課堂,還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歷史文化的滋養(yǎng)。紅色歷史文化往往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說服力,以及生動性和教育性,能夠引導人們從歷史沿革中看待許多問題,從而更好地理解歷史、解讀當下。紅色文化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內(nèi)容支撐,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為紅色文化提供渠道保障,二者有機統(tǒng)一、密不可分。通過情景劇的形式,較好地做到點面結合,將宏大歷史敘事與具體重要歷史事件結合,從而系統(tǒng)呈現(xiàn),既可以保證歷史沿革的系統(tǒng)性,也可以對重大事件進行深入剖析。情景劇的創(chuàng)作空間較大,能夠充分體現(xiàn)時代性。情景劇可以研究歷史事件人物,以及對當下的熱點進行演繹,及時迅速地傳播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并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資源。在進行紅色歷史情景劇的過程中,青年大學生參與其中,對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應用推廣
就紅色歷史文化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存在研究力量薄弱、研究成果不夠豐富、研究碎片化等現(xiàn)象。當下,豐富的紅色歷史文化資源與挖掘、傳承不充分存在矛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紅色歷史文化資源的需求與重視、轉化不夠存在矛盾;黨員對生動感染力強的教育的渴望與枯燥單調(diào)的教育模式存在矛盾。解決好這些矛盾,不僅有助于紅色歷史文化資源的深入挖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思想政治的層次與水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性、實效性和育人性,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深厚的文化土壤。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充分兼顧歷史性與時代性,不斷推陳出新。情景劇可以采用的素材極其廣泛,既可以來源于歷史,又能夠取材于社會現(xiàn)實,可以從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多方面取材,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實踐經(jīng)驗具有較強的復制性,可廣泛推廣,既能做到基本經(jīng)驗的復制推廣,又能結合所在地區(qū)、學校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
(三)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實踐狀況
我國當下有關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理論研究十分缺乏,無論是其基本概念、特征、作用,還是組織實施的方式方法,均缺乏研究。但在實踐層面上,相關的演出形式已有一定的發(fā)展,由于其主題鮮明、編排得當、形式新穎、效果良好,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例如由江西省歌舞劇院創(chuàng)作的《井岡山》、大別山干部學院創(chuàng)作的《紅色大別山》等。一些高校也逐步開始探索在思想政治課引入情景劇教育。同時,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在推進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一是部分大學生無法完全融入其中,限于規(guī)模等因素,無法普及到每一個人;二是存在無法深入黨團組織的問題,組織開展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常態(tài)化機制尚未建立,存在組織開展的隨意性與不確定性。
三、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作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研究
(一)進一步提高對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認識
當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側重于思想政治課程,多采用培訓等傳統(tǒng)方式。傳統(tǒng)模式的大量使用,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形成了固有觀念,容易故步自封,甚至和學生脫節(jié)。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方面,“填鴨式”教學等傳統(tǒng)形式仍在大量使用,教育形式缺乏創(chuàng)新,不能滿足大學生個性化、多樣化需求日益增長的現(xiàn)實情況。充分發(fā)揮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作用,實現(xiàn)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教育目標,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于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認識,改變其傳統(tǒng)觀念,進而有效適應時代變化和當代大學生的特點。[6]
(二)嚴把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質(zhì)量關
第一嚴把選材關。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針對的是紅色歷史背景、事件、人物,選取的素材主題鮮明,重點是黨帶領全國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發(fā)展這一過程中出現(xiàn)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及涌現(xiàn)出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和榜樣人物。面對浩瀚的歷史素材,如何甄別、辨別需要一定的歷史素養(yǎng)和時間精力,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認真負責、嚴謹細致。[7]第二嚴把改編關。對選取的素材進行加工時,不可避免的需要藝術化處理,而藝術化處理則要注意邊界和尺度。不能使創(chuàng)作的作品過度失真,不能違背基本史實,一定要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第三嚴把演出關。在演出過程中,由于演出人員均是脫稿演出,易出現(xiàn)忘詞的現(xiàn)象。一旦出現(xiàn)此種現(xiàn)象,則容易發(fā)生演員隨機發(fā)揮的現(xiàn)象,因此要加強演員的政治素養(yǎng)教育,即使隨機發(fā)揮,也不能出現(xiàn)政治性錯誤。第四嚴把推廣關。在推廣過程中,一定要保證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作品的原樣呈現(xiàn),嚴防被惡意片段化、剪輯發(fā)布等。
(三)引導廣大學生積極參與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
在調(diào)研中我們認識到,超過50%的學生是了解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組織、演出等內(nèi)容的,學生在情景劇的進行中是實際參與了的。但辯證來看,同樣有33%的學生對此并不了解,說明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在實踐過程中仍存在力度及覆蓋度不夠的問題。引導大學生全面認識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是加強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大學生正確全面地認識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是進一步發(fā)揮其作用的前提和基礎。[8]首先,創(chuàng)造平臺與機會讓學生有機會參與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選材、創(chuàng)作、演出、推廣。其次,通過優(yōu)秀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作品展演,增強其對大學生的吸引力。最后,培植大學生對紅色歷史文化的興趣及思考能力。
(四)利用網(wǎng)絡進一步提升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影響及成果應用
在如今的信息時代,網(wǎng)絡發(fā)揮著重要的信息傳播功能。優(yōu)秀的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作品僅僅通過演出其受眾是有限的,如要進一步擴大其影響力,則需要通過網(wǎng)絡平臺加強對優(yōu)秀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作品的宣傳力度。首先,微博、微信等網(wǎng)絡自媒體的發(fā)展,為文化宣傳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充分利用微博、微信作為媒介,設立“微信專欄”“微博話題”等,大力宣傳優(yōu)秀的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作品,提升其影響力。其次,將作品進行整合,既可分期在微信平臺推送,也可剪輯成一部完整的作品,上傳優(yōu)酷、B站等平臺,并注意網(wǎng)絡安全,定期查看作品在網(wǎng)絡平臺上的狀況,保證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作品在網(wǎng)絡上原樣呈現(xiàn),嚴防被娛樂化剪輯及惡意片段化剪輯發(fā)布等。
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開展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有著較大作用??梢钥吹郊t色歷史教育情景劇在學生心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接受與認可,進而被學生喜愛。由于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實踐經(jīng)驗具有較強的復制性,可廣泛推廣,既能做到基本經(jīng)驗的復制推廣,又能結合所在地區(qū)、學校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當前大學生對于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認識程度和接受程度不斷加深,從而產(chǎn)出更加優(yōu)秀的作品,提供更加豐富的素材,積累更加成熟的經(jīng)驗,將持續(xù)推動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提供不竭動力。
(五)廣泛動員,為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提供各方面的保障
要產(chǎn)出高質(zhì)量的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需要一系列機制保障。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黨組織和團組織應當制定相關的制度。一方面規(guī)范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產(chǎn)出過程;另一方面將總結出的經(jīng)驗上升為制度,鞏固成果。二要有物質(zhì)上的保障,提供必要的物質(zhì)、資金。排演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如果沒有必要的物質(zhì)保障,很難產(chǎn)生高質(zhì)量的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作品。三要構建協(xié)同機制,組織好各方面的力量。從學校到院系,從黨組織到團組織,各方面的力量所能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應該構建協(xié)同機制,優(yōu)化組合,實現(xiàn)最優(yōu)配置。四要注重相關成果、經(jīng)驗、資料的保存。學生組織具有高度的流動性,如果不重視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相關成果的保存,容易導致經(jīng)驗的斷層,從而影響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
結合理論研究、調(diào)研分析、實踐探索可以看出,紅色歷史教育情景劇具有受眾廣、參與人數(shù)多等特點,有著較為豐富的本土資源和廣泛的群眾基礎,開展形式更能為青年人所喜愛,在實踐過程中能夠得到更好的接受與互動。在進行紅色歷史情景劇的過程中,每位大學生參與其中,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武林.高校紅色話劇的創(chuàng)作實踐與傳播分析:以話劇《蒼茫大地》為例[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2(4):54-57.
[2]謝菲,張帥.“歷史情景劇”教學法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實效性分析: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77-81.
[3]張東亮.談情景劇教學法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49-51.
[4]左妮紅,蘭珊珊.心理劇教學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應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23):44-46.
[5]項傳軍.大學生心理情景劇的實踐與探索[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9(4):83-86.
[6]周琳娜,王仁姣.以思政課情景劇教學法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親和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1):87-90.
[7]王煒.愛國主義情景劇創(chuàng)作指導:意義、著力點與具體策略[J].長治學院學報,2021,38(1):114-117.
[8]陸碧霞.《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情景劇教學模式探析[J].教育觀察(上旬刊),2013,2(6):37-40.
Abstrac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lway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literary, artistic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Song, dances and dramas show the glorious course of the Party and publicize the major policies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Red historical melodrama integrates a variety of performance forms,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d, education, compound, flexibility, situa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basic theory, influence, basic functions and organization of red historical melodrama, and makes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Practical experience shows that red historical melodrama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construction schemes of the role of red historical melodrama i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red history and culture; melodrama of histor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