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利敏 馬用江 常衛(wèi)華 王自啟 李靜宇
河南省鶴壁市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 45803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以腹痛、惡心嘔吐及腹脹、發(fā)熱等為主要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由于急性胰腺炎起病急、發(fā)展快的特點,會導致多器官衰竭,病死率高達30%[1]。烏司他丁是臨床上治療急性胰腺炎的常用藥物,作為一種蛋白酶抑制劑,可以通過抑制胰酶的釋放及活性,進而改善AP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是單一的烏司他丁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加貝酯是一種蛋白分解類、非肽類抑制劑,通過對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抑制,改善患者的腸系膜微循環(huán)功能,緩解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基本病情。本文旨在探討烏司他丁聯(lián)合加貝酯治療AP患者的療效及其對生化指標、腸黏膜通透性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117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均符合急性胰腺炎診斷標準[2]。納入標準:(1)年齡>18歲;(2)經患者同意且簽署知情協(xié)議書;(3)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有嚴重心、腎、肺功能不全患者;(2)患有精神性疾病、意識模糊不清患者;(3)對治療藥物過敏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58例,男39例,女19例;年齡20~36歲,平均年齡(29.77±2.59)歲;病程1~6h,平均病程(4.58±1.12)h;觀察組59例,男38例,女21例;年齡22~40歲,平均年齡(29.78±2.74)歲;病程1~6h,平均病程(4.69±1.12)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注射用烏司他丁(廣東天普生化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134,規(guī)格:10萬U) 10萬U與500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合,靜脈滴注,1h滴完,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注射用甲磺酸加貝酯(山西普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577,規(guī)格:0.1g)0.3g與500ml 5%的葡萄糖溶液混合,靜脈滴注,3次/d,3d后改為1次/d。兩組連續(xù)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以患者治療后腹痛、腹脹癥狀消失,腸胃功能恢復為顯效;以患者治療后腹痛、腹脹癥狀明顯緩解,腸胃功能改善為有效;以患者治療后腹痛、腹脹明顯,腸胃功能無改善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生化指標:留取患者治療前后靜脈血、尿液各3ml,抽取上層血清、尿清,采用生化分析儀檢測患者血尿淀粉酶、脂肪酶、血清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水平。(3)腸黏膜通透性:采取患者治療前后靜脈血5ml,分離患者血清,采用酶學分光光度計法檢測血二胺氧化酶(DAO)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4)不良反應及復發(fā)情況。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顯效17例,有效25例,無效16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2.41%;觀察組顯效23例,有效32例,無效4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3.22%。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8.934 4,P=0.002 8)。
2.2 兩組生化指標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脂肪酶、TA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化指標比較
2.3 兩組腸黏膜通透性比較 治療后兩組DAO、L/M水平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DAO、L/M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腸黏膜通透性比較
2.4 兩組不良反應及復發(fā)情況比較 對照組出現(xiàn)惡心嘔吐2例,腹脹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90%;對照組1周后復發(fā)1例;復發(fā)率為1.72%。觀察組出現(xiàn)惡心嘔吐1例,皮疹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08%;觀察組1周后未出現(xiàn)復發(fā)狀況。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70 7,P=0.679 5),兩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26 0,P=0.311 1)。
早期的非手術治療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療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在早期及時對胰酶進行抑制,減少炎癥因子的釋放,可以有效控制急性胰腺炎的發(fā)展[3]。烏司他丁是臨床上早期用來抑制胰酶活性的廣譜酶抑制劑,通過降低胰酶對胰腺組織的破壞,減少機體內鈣離子的內流,緩解機體內的氧化應激反應,進而減少細胞的損傷以及炎癥因子的釋放,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炎癥反應,緩解臨床癥狀[4]。臨床上為提高治療效果,開始注重聯(lián)合藥物的使用。加貝酯是一種非肽類蛋白水解酶抑制劑,對機體毒性作用小,同時通過對脂肪酶、淀粉酶的抑制,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本文旨在探究烏司他丁與加貝酯聯(lián)合使用的效果。
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脂肪酶、TA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烏司他丁聯(lián)合加貝酯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生化指標。其中TAP是胰蛋白酶原激活后的降解產物,TAP的減少代表胰蛋白酶原的減少。烏司他丁聯(lián)合加貝酯通過對胰蛋白酶原的有效抑制,進而抑制更多水解酶抑制脂肪酶的活性,維護正常胰腺組織的發(fā)展,同時降低對已侵害胰腺組織的損害,有效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體內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和釋放[5];通過烏司他丁與加貝酯對胰腺組織血液循環(huán)的促進,明顯改善胰腺組織的血供狀態(tài),有效保護患者胰腺部位的發(fā)展,降低胰腺組織的胰管內壓,有效保護胰腺組織,進而調整急性胰腺炎的生化指標,維持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原的正常水平。
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腸黏膜通透性低于對照組,提示烏司他丁聯(lián)合加貝酯可以有效改善AP患者早期的腸黏膜萎縮,維護腸黏膜屏障的完整。烏司他丁通過抑制腸黏膜部位的炎癥因子,減少腸黏膜組織細胞損傷,進而改善循環(huán)和組織灌注的狀態(tài),減少氧自由基的釋放,最終減少對腸黏膜屏障的損害,降低腸黏膜的通透性[6];加貝酯可以減輕大腸缺血引發(fā)的低灌注狀態(tài),降低對小腸黏膜的損害程度,緩解對小腸絨毛的破壞,增強對小腸的保護作用,同時減少中性粒細胞的浸潤,降低胃腸黏膜出血狀況,對小腸具有較強的保護作用,進而有效維護胃腸黏膜屏障的完整,降低胃腸黏膜的通透性,促進患者臨床癥狀的有效恢復。
本文中,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復發(fā)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烏司他丁聯(lián)合加貝酯治療不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復發(fā)率,烏司他丁聯(lián)合加貝酯治療抑制機體的炎癥反應,有效保護各組織器官,進而減少患者的復發(fā)及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藥物安全性。
綜上所述,烏司他丁聯(lián)合加貝酯對急性胰腺炎患者具有顯著治療效果,可以通過對胰酶蛋白原、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種酶原的抑制,降低對患者機體各組織的侵害,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腸黏膜的通透性,且藥物安全性較高。臨床上可以推廣使用。本實驗研究還存在些許局限性問題:樣本量較少;研究時間段且隨訪時間短;未對烏司他丁、加貝酯的劑量進行討論等。還需后期大量研究實驗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