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學課程的設置,是新課標的創(chuàng)新點和亮點.教師應充分認知初中物理探究課的教學價值,在課前基于學生真實學習需求設計物理探究教學情景,在精心做好物理探究課教學的準備工作的基礎上,運用多種方式引發(fā)學生主動探究意識并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并引導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實現自我提升 .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探究;教學設計;實施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2)11-0089-03
收稿日期:2022-01-15
作者簡介:趙棟才(1979.11-),男,江蘇省連云港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物理教學研究.
1 初中物理探究課的教學價值
1.1 可以促進初中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對于初中物理課程教學而言,必須要跟隨社會的發(fā)展而與時俱進.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概念的提出,為廣大一線教師指明了教學的方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綜合能力、水平的集中體現,是中學階段學生適應社會不斷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保證學生知識全面性以及未來適應現代化社會生存的必要技能因素.因此,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時應該注重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同時也要注重自身教學理念的轉變和方式的創(chuàng)新.教師要結合學生學情以及課程教學原則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和技巧,保證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能夠得到全面提升和強化,進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與發(fā)展.
1.2 可以促進學生物理知識應用運用能力的提升
物理學科作為一門具有極強實用性的基礎學科,必然具備較強的社會屬性.對于初中學生而言,由于生活知識的積累已達到一定的儲備,同時思維方式也處于向外拓展時期,因而正處于探究能力養(yǎng)成的最佳階段.“活學活用”是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學生基于自身的生活經驗來解決日常生活的常見問題,實質上體現了學生對課堂所學的物理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要工作內容不僅是對理論知識的講授,還包括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初中物理探究課堂的有效開展,可以促進學生物理知識應用運用能力的提升,進而利于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深度物理知識基礎以及較強實踐應用能力的全面型人才.
2 初中物理探究課教學的設計和實施策略
2.1 設計物理探究教學情景
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特別是思維能力的構建,這些都是基于對物理現象具有較高的認識以及豐富實驗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形成的,這些都依賴于高效課堂教學的打造,才能得以順利完成.對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來說,打造高效課堂的首要條件,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相應的物理教學情景,并在課堂教學中依據學生的接受程度而靈活變更教學內容.初中物理教學并不只是單純的理論性教學,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要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知識的傳授,運用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進行教學切入,積極引導去啟發(fā)學生思維和思考,提高物理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思維能力.
教師在根據教學目標及內容提前設計探究教學情景時,既可以采用“理論講述(構建知識框架)→聯系生活(促進學生認知)→思考探究(提升學生能力)”的步驟,也可以采用“例舉生活常見現象(引導學生發(fā)現)→思考探究現象成因(引發(fā)思維發(fā)散)→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構建知識體系)”的步驟.以“光的反射”教學情景設計為例,“反射”作為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光學現象,學生可以說“司空見慣”,然而如何從生活常見現象上升到理論層面的認知,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光的反射”知識體系,是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由于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涉及到“入射點、法線、入射角、反射角”等理論內容,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認知能力,采用“例舉生活常見現象(引導學生發(fā)現)→思考探究現象成因(引發(fā)思維發(fā)散)→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構建知識體系)”的步驟,先用提問“同學們每天都會照鏡子,那鏡子中的‘你’與真實的‘你’有什么相同之處及不同之處?”來引導學生探究的興趣;再引導學生思考發(fā)現“當真實的‘你’改變位置時,鏡子中的‘你’有什么相應的反應?”,以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思維得到發(fā)散;然后引導學生“結合課本上的教學內容,思考這種現象的成因是什么?自己嘗試歸納總結,并與小組同學討論”,以促進學生對現象展開深層次的探究;最后教師在學生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予以理論層面的闡述及講解,進而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知識體系.
2.2 精心做好物理探究課教學的準備工作
對物理知識的探究性學習應該是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究,而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準備.初中物理的探究實驗需要準備大量的實驗器材,并對實驗的風險有充分的預判,再加上教師在教學當中的精心指導,才能得以順利完成并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以“汽化與液化”探究實驗為例,由于本次實驗需要用到酒精燈,如果教師沒有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安全防護措施,極易引發(fā)安全隱患,從而導致教學活動以失敗而告終.為此,教師在做探究實驗的準備工作時,首先應為學生講解酒精燈的燃燒原理與正確使用方法,以及在出現危險時如何去處理;在此基礎上,再為“汽化與液化”探究實驗準備好相應的諸如溫度計、石棉網等各類器材,并嚴格按照實驗的要求來擺放整齊;最后,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的演示功能,為學生講解實驗的具體過程,在學生充分了解并掌握實驗步驟的前提下,再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開展實踐層面的具體操作探究.反之,如果教師僅僅在講解了實驗內容及實驗要求之后,就把學生帶進實驗室,讓學生自己去自由開展實驗,由于學生沒有明確實驗過程的注意事項,因而在探究過程中不僅沒有明確的實驗目標,更有可能出現各式各樣的突發(fā)情況,從而導致探究實驗教學的失敗,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最終效果.
2.3 引發(fā)學生主動探究意識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屬于基礎性理科內容,要想實現全面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標,必須要重視學生學習主觀能力性的培養(yǎng),科學地對學生探究性學習意識和技能予以正確的引導,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位置,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提升.而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需要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更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正確引導,才能有效養(yǎng)成.教師在初中物理探究課堂教學中,應想方設法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探究意識,在良好的各種互動中讓學生的探究能力得以培養(yǎng),進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各種不同程度的提升.
可操作性是初中物理探究課程的最為基本要求,可以讓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操作過程中得到培養(yǎng).初中物理探究課程的教學內容,大多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聯,因而具備極強的可操作性.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各類資源,并在探究教學中“以生為主”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對物理探究實驗產生濃厚興趣基礎上探究能力得以培養(yǎng).以“觀察水的沸騰”探究教學為例,教師在做好課前設計以及準備工作的基礎上,借助探究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實驗中燒杯的杯蓋是否蓋好,對實驗時間的長短有什么影響?”“假如將燒杯下面的石棉網拿走,對實驗時間的長短又有什么影響?”“在燒杯中的水已經沸騰之后,再進行持續(xù)加熱,溫度計為什么沒有變化”從而用一系列的問題將探究教學引向更深層面,進而讓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師的引導啟發(fā)下得到有效培養(yǎng).
物理學科和其他學科一樣,都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自身的主動能動性,開展主動性學習和自主探究,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能力才能得到提升.物理教學中學生自身的探究性體驗,是需要通過學生的思考和在實驗中動手操作去實現的,物理實驗是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重要途徑和渠道,沒有實踐就不會有探究性體驗.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把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重要內容,根據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認知,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實驗中探究問題的真象,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現象主動探究的意識及興趣,引導啟發(fā)學生對物理現象展開更深層次的思考,讓學生在思考及實踐中探究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yǎng).
2.4 引導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實現自我提升
教學活動是一項集體活動,教師在教學中必然需要照顧到全體學生,而學生作為獨立的學習個體,不僅需要在集體教學中掌握教師所傳授的課堂知識,還需要通過自身的學習才能實現自我的提升.教師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學中,不僅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的45分鐘時間,在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還應積極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中,自主開展探究性的學習,讓學生的個人探究能力在探究性學習中得以穩(wěn)步增長,進而促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益生長.
初中物理作為一門具備極強實踐性的與學生日常生活高度關聯的自然學科,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不僅取決于教師在教學中多種維度的培養(yǎng),同時也需要在生活實踐中得以檢驗,才能得以有效提升.教師應立足課堂教學主陣地,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在真實的實踐中檢驗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在靈活應用中促進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提升.例如,八寶粥是學生生活中最常見的食品,家庭中運用現有食材熬制八寶粥是比較常見的事情,而熬制八寶粥的過程中,就涉及到初中學生所學的大量物理知識,教師可以將學生日常生活中熬制八寶粥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實現自我提升.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任務完成之后,用剩余的時間為學生講述八寶粥熬制的生活常識,并啟發(fā)學生“同學們在家里都見過家長熬制八寶粥吧?那么在熬制過程中運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識?”“你能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熬制出更加美味的八寶粥嗎?”從而引發(fā)學生動手的興趣;然后,教師為學生講述在熬制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同時鼓勵學生“平時都是家長為我們熬制可口的八寶粥,我們作為家庭的一員,愿不愿意運用所學知識為家長熬制一份可口的八寶粥呢?”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自我表現欲望;最后,在跟家長充分溝通、得到家長支持的前提下,將“運用所學物理知識熬制美味八寶粥”作為課后作業(yè)予以布置,并要求學生提交觀察記錄及熬制心得.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所學知識在生活中得到靈活應用,更可以引導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實現自我提升.
初中物理教學不應僅僅停留于課堂的45分鐘,還應拓展到學生的課余時間.教師應根據課堂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布置靈活的探究性學習任務,讓學生“所學有所用”,在生活中對所學知識予以檢驗,在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更為有效的吸收,進而讓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得以實現自我提升.
初中物理屬于基礎性理科內容,要想實現全面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標,必須要重視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位置,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究,進而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筱萍.對初中物理教學中實踐探究教學的一些探討[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2] 魏國忠.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與實施策略[J].神州,2012(14):169.
[3] 范立杰.淺談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及實施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2(02):55-56.
[責任編輯: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