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翠柳
摘要:本文旨在對中職衛(wèi)生學校思政學科開展項目式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對調查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以此形成對思政學科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的思考性結論。項目式學習教學目標明確,任務驅動有趣味,多學科融合不枯燥,講求團隊合作,具有較強的社會效益,深受師生、學校、社會青睞,開展項目式學習能在以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為主的中職學校中獲得較好成效。
關鍵詞:思政學科;項目式學習;調查思考
項目式學習以其教學目標明確,任務驅動有趣味,多學科融合不枯燥,講求團隊合作,具有較強的社會效益,更容易獲得成就感等優(yōu)勢深受師生、學校、社會青睞,項目式學習為傳統(tǒng)教育注入源頭活水,二者相得益彰,互相補充,優(yōu)化了教學方式,提高了教學水平。開展項目式學習在以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為主的中職學校中獲得較好成效。一年多時間以來,我校思政課程項目式學習研究課題組通過實踐調查,構建了適合學校以及思政學科實際的項目式學習初步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內驅力,形成一定的教育合力,促進學校辦學水平的提高和擴大學校社會影響力。
一、對思政學科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的調查
從2018年,我校開始探索項目式學習活動的開展,推動了學校深化課程改革,促進學校優(yōu)質特色發(fā)展,但也存在著各科項目式學習活動開展交叉重疊、學生學習自評動力不足等問題。為此,思政學科項目式學習研究團隊在全校范圍內開展思政學科項目式學習情況的調查,本次調查采取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并利用EXCEL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調查發(fā)放問卷350份,收回350份,與13位教師進行座談。對思政學科項目式學習情況的項目擬選、實施流程、實施方法、效果評價等有了較全面的了解。
(一)調查基本情況
調查問卷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問卷信息”共計30題(29個單選題和1個意見征集多選題),從思政學科項目式學習的內容(12題)、實施的方式與主體(5題)、學?,F(xiàn)狀(6題)、責任督學的作用(2題)、學習評價的認可與應用(4題)等5個維度進行調查;第二部分“基本信息”共計8題,包括樣本信息、對思政學科項目式學習的了解程度等。
(二)調查結果概況
1、學生學習能力有所提升,學校品質發(fā)展有效果
調查顯示,有95%的師生認為思政學科開展項目式學習為學習能力的提升建立了有效渠道,有91.6%的師生認為思政學科開展項目式學習能體現(xiàn)學校的辦學特色與實情,96.35%的教師認為思政學科項目式學習能對學生能力發(fā)展起作用。說明思政學科開展項目式學習在拓展、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校特色內涵發(fā)展等方面受到認可。
2、關注學習評價,不同學科相同方法橫向比較
調查顯示,對于思政學科開展項目式學習效果評價的最佳形式,35.18%的教師認為最好采用“按學科能力分類評價”的方式,33.5%的教師認為最好“不同學科學習評價橫向比較”,9.99%的教師傾向于“同一學科增值評價”。調查結果說明,應對不同學科設置不同的“學習指標”,對同一學科不同教師之間實施項目式學習活動情況比較,要體現(xiàn)增值發(fā)展思路,驅動學生學習內生力。
3、建立網絡平臺,優(yōu)化教師開展項目式學習的方法
調查顯示,有27.26%的教師表示目前使用了學校的教學網絡平臺,54.03%的教師反映學校教學網絡平臺和線下教學實施手段兼有,18.7%的教師表示以線下教學實施為主。這說明大多數(shù)思政教師對項目式學習實施方法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通過探索助力學科學習大綱落實。差異分析顯示,使用信息化開展項目式學習比單純線下學習模式負擔輕。
4、責任督學跟進,自主學習能力需強化
調查顯示,有35.7%和51.79%的師生認為責任督學能參與項目式學習活動評價,31.05%的教師認為責任督學能引導教師開展自我診斷,說明項目式學習活動還缺乏有效的自評機制。這需要學校通過學習培訓,培養(yǎng)一批有較高組織能力,開展實施項目式學習活動的思政教師人才隊伍,提升自主評估、自我調整的能力。
二、對思政學科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的思考
我校是一所市級中職衛(wèi)生學校,教師和學生面臨同一個問題:以一種怎樣的新方式教和學,才能更好的適應新課堂標準,項目式學習給了我們革新和前行的機會?;趯W科核心素質達成、基于真實問題的解決、基于現(xiàn)實可用資源的合理運用,13位思政教師在學校5個專業(yè)四門思政科目70個班級中實施項目式學習活動,研究團隊獲得了較多的思考及結論。
(一)項目式學習能給參研老師截然不同的科研感受
接觸過項目式學習后,相當一部分教師發(fā)現(xiàn)科研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樣高不可攀、不可企及。項目式學習重視活動實踐和創(chuàng)造革新,只要善于思考,敢于行動,就可以找到一條既深受學生歡迎又能讓教師體驗到參與感、成就感和認同感的路子。一個項目一般要經過至少幾天的時間才能夠完成,這也就給教師提供了邊實踐邊調整的機會,這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研究的過程,做得好的項目,有很高的推廣價值。項目式學習能讓參研老師根據(jù)科目需要,自身的喜好特長以及學生實際量身打造項目主題內容,通過豐富有趣的活動,達到教師的教學任務。
(二)項目式學習能給學生展示自我的廣闊舞臺
俗語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常常因受到他人限制大感不快,學生也如此。在長期的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對學生的學習處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單向強化授課狀態(tài),無論是理論、案例都實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似乎這樣才能讓學生達到教師所期望的目標。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是具體的、有豐富個性的、不斷發(fā)展的主體,在提倡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今天,這種教學方法越來越束縛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成為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潛力的一道屏障。事實證明,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而項目式學習真正做到讓學生自主自愿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知識、發(fā)展智能、完善人格。
(三)跨學科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要充分發(fā)揮學科整合的優(yōu)勢
項目式學習以“團隊”為基本組織形式,強調師生、生生以及該項目活動的所有人員相互合作,形成“學習共同體”。在“學習共同體”中,成員之間密切合作,每位成員共享思維成果,充分交流互動。在項目式學習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學科融合是為了完成某個教學內容而采取的一種教學方式。所以,設計時要明確教學內容的知識體系,確定融合點,以活動主題為統(tǒng)領,篩選能為其服務的、有價值的相關學科知識,并對這些知識進行有效整合,使之形成合力促進活動目標達成。
(四)理性認識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項目式學習的相互融合
項目式學習需要大量搜集和獲取課外資源的學習方式,離不開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支持?,F(xiàn)代教育技術在項目式學習中的廣泛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信息呈現(xiàn)方式,由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包括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綜合呈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營造了形象性、生動性、多元化的情境,更加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此外,項目式學習中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有利于師生進行平等會話、協(xié)作學習,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又能減輕師生負擔。在進行項目式學習的設計和實踐過程中,教師的備課不再是傳統(tǒng)的“寫”教案,教師們可以選擇最利于實現(xiàn)活動目標的教學資源,進行重組,以備上課使用或在活動中提供給學生,為學生成功完成項目式學習活動搭好架子。
項目式學習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這一過程中值得嘗試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也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非常有力的補充。希望通過思政學科項目式學習設計與實踐研究活動的開展,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 曹茂永主編.《課程思政:我們這樣設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9.
[2]R.基思·索耶.劍橋學習科學手冊[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3] 孟祥薇 胥一蘭.“高職院校思政課項目式學習研究探討” 《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龍源期刊網.2020年16期.
課題項目:2021年度廣西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GXZZJG2021B007 )《項目式學習在中職思政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中的實踐與研究——以百色市民族衛(wèi)生學校為例》階段性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