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華芳
[摘? ?要]初中科學教學的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因為學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對其未來的成長有重要的作用。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上,提高初中科學項目式學習的有效性是科學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文章圍繞如何更好地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進行了具體探究,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現階段初中科學教學的目標之一。基于此,教師應對初中科學教學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通過項目式學習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科學;核心素養(yǎng);項目式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 ? G632.4?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2)06-0067-03
項目式學習指以某一具體的項目為核心開展學習活動,是一種動態(tài)的學習方法,也是一種初中階段應用比較廣泛的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法能夠保障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還能夠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及對問題的思考均基于真實的情境。真實的情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而且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習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相關聯,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意義。
一、初中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意義
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現階段初中科學教學的目標之一??茖W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學習以及實踐的過程中逐漸積累起來的品格和能力??茖W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不僅包括相關的基礎文化知識,而且包括學科學精神以及優(yōu)秀品格,還包括相關的學習能力及責任意識等。這些品格及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學生的科學課程學習,能使學生有更好發(fā)展。
如今,人才的競爭日益激烈。教師在教學時要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確保學生具備步入社會的優(yōu)勢。初中科學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落實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在傳授科學基礎知識的同時不斷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要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品格、較強的能力,同時發(fā)展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性更強,在面對復雜問題時有信心及毅力,在解決問題時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
二、初中科學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一)部分教師重理論,輕實踐
在初中科學教學中,部分教師還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茖W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所涉及的理論只有采用實踐的方式教授才能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但是,部分科學教師只是從應考的角度出發(fā),重視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和灌輸,并不重視實踐。這樣做會讓學生難以理解科學知識,進而阻礙學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部分教師不重視、走流程
部分科學教師并不重視學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無論是對教學質量的提升,還是對學生自身的學習和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然有部分科學教師未能充分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這導致在他們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未能全面考慮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需求。
(三)部分教師方法舊、創(chuàng)新少
部分初中科學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不夠多元化,所開展的教學仍然以傳統(tǒng)單一的知識灌輸、板書和實驗演示為主。這導致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較低。在學習科學這類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的過程中,如果學生未能進行實踐操作,便難以充分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及實驗現象。培養(yǎng)學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是進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使學生能夠成為課堂中的主體。但一些教師并未意識到教學方法優(yōu)化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
三、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的作用
(一)應用項目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學習能力
在科學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一項重要內容。初中科學課程具有較強的學科交叉性,涉及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內容,并且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這導致初中科學課程知識從整體上看相對瑣碎,學生要學好這門課程并不容易。因此,初中科學教師可以有效應用項目式學習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合理地設計項目式學習過程,使學生在完成相關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不斷提升知識運用能力,提高學習積極性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汽化與液化”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給學生舉布置相關的項目式學習任務,使學生在學習任務的驅動下主動地參與學習,并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先給學生呈現一些相關的視頻和圖片,如水沸騰、衣服曬干、雪糕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出現水珠等。在學生觀察這些現象的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存在的類似現象,并讓學生思考這些現象中“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關學習任務的探究,并記錄總結出的規(guī)律和結果。學生通過思考和探究,對“汽化和液化”的相關知識有了初步理解和掌握。通過自主思考與探究,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扎實,合作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提升。項目式學習使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效聯系了起來,拉近了科學與日常生活的距離,久而久之,能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觀察科學現象、探究科學問題的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應用項目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是初中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對提高學生科學學習質量、樹立學生科研意識等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初中科學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合理地應用項目式學習來促進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為此,科學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維水平,掌握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茖W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引導和啟發(fā),但教師在引導和啟發(fā)的過程中并不能將自己的思維方式強行推給學生,讓學生按照同樣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否則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思維習慣,進而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產生負面影響??茖W教師要充分了解其中的利害關系,運用科學的方式進行教學。
項目式學習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因為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主要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在相互溝通和交流時會產生思維的碰撞。思維的碰撞對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能夠了解其他同學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角度。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從而逐漸完善自身的科學思維。
例如,教師在教學“升華與凝華”相關知識的過程中,給學生布置這樣的項目式學習任務:結合生活中的現象,思考升華與凝華這兩種現象伴隨的熱量變化分別是什么樣的。教師先讓學生自主思考,然后開展小組討論,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采用生活中的實例來進行論證。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與其他組員進行辯論,要求每個學生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且在闡述看法的同時要舉出實例。比如,有學生結合“下雪不冷而化雪冷”來分別闡述升華與凝華中的熱量變化情況,但是又有學生對這種論證表示懷疑,認為其科學性不足。學生在討論及辨析的過程中,思維發(fā)生了激烈的碰撞,思維能力得以發(fā)展。
(三)應用項目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
在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中,提高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非常關鍵。一方面,學習科學離不開科學實踐,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科學實踐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另一方面,科學實踐能力是學生學習與發(fā)展中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科學素養(yǎng),關涉學生未來的科學研究及創(chuàng)新等。為此,初中科學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實踐,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以科學實驗為主要內容的項目式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式驗證理論知識,通過實驗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教學“觀察生物”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布置了“用顯微鏡觀察生物”這一項目式學習任務。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使用科學器材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利用科學器材完成相關科學知識的學習。教師先讓學生熟知顯微鏡的操作規(guī)范,然后讓學生正確地使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洋蔥表皮細胞以及動物細胞等,并將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記錄。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提高了動手實踐能力,而且加強了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四、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的建議
(一)要遵循單元性
初中科學是一門交叉性較強的學科,涉及的知識范圍較廣。教師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的目的是使學生充分調用自身的知識和技能,進而有效解決復雜的問題。部分科學教師會按照課時來進行項目式學習設計。這樣的設計涉及的知識范圍就會比較小,難以落實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茖W教材中的各個單元都有一個固定的主題,且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都緊緊圍繞對應的主題。因此,教師應該開展單元性的項目式學習設計。這樣能夠使學生把握整個單元的脈絡,更快速地解決相對復雜的難題,進而有效提升自身的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要凸顯真實性
所謂真實性主要指所設計的項目式學習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聯。與學生實際生活不相關聯的項目式學習,不僅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學習科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的想法,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不良影響。因此,科學教師在進行項目式學習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在生活中比較關注的話題,從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或者社會重點討論的話題入手,設計相關的問題和學習任務,這樣能激發(fā)學生思考和探究的興趣。所設計的科學項目式學習如果具有較強的真實性和挑戰(zhàn)性,那么對培養(yǎng)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會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三)要力爭多樣性
如何設計初中科學項目式學習中的評價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應關注的重點問題。以往部分科學教師只注重項目式學習任務的設計以及學習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并未對評價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有足夠的重視。實際上,項目式學習中的評價對學生的發(fā)展和課程教學的優(yōu)化至關重要。評價可以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總結,對提升學生的反思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分析評價結果能夠對優(yōu)化項目式學習的設計有所幫助。當然,傳統(tǒng)的評價形式已經無法滿足發(fā)展學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相關需要,因此,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并保障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綜上所述,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導的、以完成復雜的學習任務為目的的、以呈現學習效果為結尾的自主性學習方式。科學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促進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深入理解,才能達到有效提高學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教師在項目式學習中給學生設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能夠通過主動思考和探究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從而使學生的科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 ?參? ?考? ?文? ?獻? ?]
[1]? 黃亞珍.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初中科學課程教學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2):75-76.
[2]? 鄭華東.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初中科學課程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20(91):6-7.
[3]? 施勝軍.初中科學核心素養(yǎng)下項目式學習應用研究[J].讀寫算,2020(24):111-112,124.
[4]? 曾秋艷.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初中科學項目式學習設計與實踐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20.
(責任編輯? ?李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