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嫦穎
摘要:在雙減政策的要求下,初中語文學科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整體教學也應面向全體學生。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運用分層教學策略,語文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進入初中階段,不同學生的語文基礎、認知水平、接受能力等都有所區(qū)別。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提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分層教學法顯得至關重要。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內容進行分組教學,根據(jù)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分層提問,有計劃地進行分組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不斷進步。文章以雙減政策為主要背景,分層教學為應用策略,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為學生減負、教學提質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雙減政策;分層教學
在雙減政策的要求下,教師需要積極改革和優(yōu)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分層教學法是教學過程中最為常用且合理的教學方法之一。根據(jù)不同學生選擇有針對性的訓練方式和教學策略,運用分層教學法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
一、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劃分
在初中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法可以更好地突破傳統(tǒng)語文教學策略的束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轉變學生語文學習觀念的同時,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也可以在課堂中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讓每個學生都以積極發(fā)展的態(tài)度參與學習。在以往的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劃分主要根據(jù)學生的語文成績。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著手,更多地了解學生,把握學生的情感傾向,通過引導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語文學習,更好地理解所學的語文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更加注重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初中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法是一種具體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初中生有非常大的影響。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多地觀察和了解學生,更加科學、準確地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只有真正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才可以對學生進行更加科學、準確的分層,確保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制訂的教學策略更具針對性。
二、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在初中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劃分的。通過對學生的了解,參考學生的學習能力對教學目標進行科學分層并實施教學,主要是根據(jù)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劃分。在此過程中,能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通過對學生的全面了解,教師可以將基礎薄弱的學生分為一類;將基礎較好,深入分析能力欠缺的學生分為一類;將具備較好的剖析能力,欠缺拓展思維能力的學生分為一類。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確定相應的語文教學目標,教師所設定的教學目標要具有更強的針對性。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愛蓮說》時,有一部分學生對于基礎的詞語和句子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出發(fā),為學生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教師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并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fā)設置教學目標。所設計的教學目標既不能過高,又不能過低。如果教學目標過低,會讓學生失去挑戰(zhàn)性而變得松懈;教學目標過高,就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學習成績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不能只停留在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方面,而要為其設置較高的教學目標,從而有效地拓展教學,更加關注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的提升。對于成績優(yōu)異,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要盡可能地挖掘他們的潛能,為他們構建良好的學習平臺,便于他們不斷展示自我。也就是說,在初中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實際特點,才能對學生進行更加精準的劃分,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使每個學生都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吸收語文知識。
三、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分層
在初中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也需要運用不同的教學分組策略。教師可以根據(jù)課程教學目標,聯(lián)系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有效分組,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任務。在教學中對于學習起來較為容易的課文內容,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相互探討,共同學習。在分組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劃分成一個學習小組,使學生可以互相交流,積極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這一過程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增進友情。通過這樣的分層教學,能使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的文章,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水平,以及學生理解能力進行小組劃分。在分組之后分別設置教學活動,教師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地進行教學,從而讓整個教學更有針對性,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促使學生共同進步。
四、運用分層提問教學法
在初中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分組后,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聯(lián)系每個學習小組的實際學習狀況,設置層次不同的教學問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設計的教學問題應具有更高的難度,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和理解。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設計的問題難度不宜過大,要讓學生在把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對文章內容有進一步的理解,對所學知識進行適當拓展。而對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教師應該設置一些淺顯易懂的問題,讓其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對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飲酒》時,教師可以詢問能力較好的學生:“詩歌的第二句,作者想要表達什么意思?其中蘊含了怎樣的人生哲理?”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讓其分析詩歌第一句的意思。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讓其分析詩歌當中描繪的景物有什么樣的特征。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讓學生適當思考。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鼓勵學生,對學生的作答予以肯定,讓學生體會到古詩學習的樂趣,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實施分層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并能夠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學習和知識接受的自主性。有利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適合當前社會發(fā)展的新型人才。在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下,實施分層教學法也符合班級管理和教學需求,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有效策略。
參考文獻:
[1]劉立農.初中語文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和實施策略[J].讀與寫,2021(25).
[2]孫娜.初中語文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和實施策略[J].科普童話,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