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婷
在寄宿制學校,擔任班主任無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班級管理只靠班主任這只火車頭是很難帶動起來的,怎樣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成長呢?在學校領路人的帶領下,筆者接觸到了e積分管理模式,并不斷汲取教育新理念,改變原有教學模式。
一、賦能
打開學生生命成長的“開關”,點燃學生的內(nèi)動力,變“要我做”為“我要做”。若學生在學習上沒有動力,班主任則可以從其他方面尋找“開關”。
筆者班上的一名學生小天,學習成績一塌糊涂。但筆者發(fā)現(xiàn)小天有一個愛好,喜歡到處跑。抓住這一特點,筆者讓他替班上學生去門衛(wèi)取東西,東西取回便給予他積分獎勵。小天對此感到非常高興,被認可的喜悅讓他的眼神都充滿亮光。看到小天助人為樂得到了積分,班上學生開始逐漸喜歡與小天接觸。有了自信和學生們的喜愛,小天的學習成績也逐步提升。
二、競技
競爭可以讓人變強大,成為更好的自己。讓學生隨時處于競技狀態(tài),外力的驅(qū)動可以助推學生潛能的爆發(fā)。
語文課上聽寫生字詞,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小云的聽寫情況相當糟糕,學習主動性也較差。于是,筆者想通過積分的方式激發(fā)她的學習積極性。筆者將矛頭指向小云的同桌小亮。筆者告訴小亮,如果他能夠帶著小云背過新學生字詞的前兩行,就各獎勵他們5分。5分是積分制實施以來的最高獎勵分數(shù),聽到這個分數(shù),小亮兩眼放光。當然,如果完不成任務,小亮還要陪著小云抄寫20遍生字詞。話音未落,只見小亮一把扯起小云的手臂,督促她加緊練習記憶。第二天剛上課,小亮對筆者說小云已經(jīng)完成任務。筆者以為小云只記住了前兩行,結(jié)果竟然是把新學的生字詞全部背過了。于是,筆者獎勵二人各6分,比5分還要多。二人非常高興,筆者也倍感欣慰。
三、系統(tǒng)
e積分管理模式構(gòu)建綠色的教育生態(tài)系統(tǒng),通過積分激勵,讓學生主動學習;通過獎懲活動,讓學生正確認識失敗。
針對班級事務,筆者將班內(nèi)學生分為紅、藍兩組隊。每逢打掃衛(wèi)生或布置考場等班務工作,紅、藍兩組隊總會先劃定區(qū)域,然后以“pk得積分”的形式整理班級各處,速戰(zhàn)速決。再如班內(nèi)分發(fā)課本,學生紛紛自告奮勇搬課本,課本分發(fā)完畢后,主動收拾剩余垃圾。筆者感受到學生們不只是為掙積分,而是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好的習慣和品質(zhì)。
四、快樂
e積分管理模式致力于讓學生擺脫課業(yè)負擔過重、師生關系緊張、學校生活單調(diào)之“三苦”,將快樂還給學生,打造快樂教育管理體系。
學期進入尾聲,積分累積截止,筆者會選擇特定的時間在班內(nèi)舉辦“快樂會議”,按照積分為學生發(fā)獎品,滿足他們的愿望。學生的愿望很簡單:“可以做游戲嗎?”“有零食吃嗎?”“可以見到校長的紅卡嗎?”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筆者告訴他們只要有足夠的積分,機會都已經(jīng)準備好了。臨近期末考試,各科教師快馬加鞭地帶領學生復習,學生的課業(yè)壓力較大,此時舉辦“快樂會議”能夠讓學在重新找準目標和方向。
做有溫度的教育,當輕松幸福的班主任。積的是“分”,賦的是“能”,給的是“品”,e積分管理模式的學習與實踐一直在路上。新的管理模式下,學生將會獲得更多的賞識、關愛與幸福。
(作者單位:惠民縣姜樓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