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華
摘要:音形義三位一體的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代代相傳的古老歷史文明之一。識字教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也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怎么做才能讓小學生掌握識字本領,為以后的語文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進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是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都需要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字源識字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以其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歡。本文就利用字源探究進行識字教學的策略進行一些解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漢字教學;教學策略
漢字屬于象形表意文字,漢字的歷史發(fā)展悠久,經(jīng)過幾千年的風雨洗禮,在新時期彰顯出博大精深的文化內(nèi)涵。漢字與小學語文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lián)性,語文教材自身就是由不同的漢字根據(jù)語言文法構成的,能夠體現(xiàn)出意義的文學作品,例如詩歌和散文,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中結合漢字學,是語文教學的新課程方式,也是涵養(yǎng)漢字精神、體現(xiàn)漢語魅力的重要表現(xiàn)方法。識字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寫作水平與學生掌握漢字的數(shù)量和了解字義的程度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lián)性。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到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養(yǎng)。
一、他教師掌握字源知識是前提
要做好字源識字法的教學工作,教師首先要有過硬的字源知識,這是保證字源教學法順利實施的前提。我們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值得每個教師傾盡一生來研究。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漢字知識,首先要深入研究東漢許慎的著作《說文解字》,這是一部中國最早的系統(tǒng)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語文辭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還有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而王筠的《說文釋例》《說文句讀》尤被推崇,四人也獲尊稱為說文四大家。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些書籍,和《說文解字》相互參照,以便于更好地研究了解關于文字的起源知識,為字源識字教學奠定基礎。另外,《說文》四大家之一的王筠編寫的兒童識字教材《文字蒙求》一書,以《說文》為基礎,展示了漢字結構之間的奧秘,使兒童能夠提高自身的識字能力,從而促進孩子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強化兒童的識字記憶,對當時的識字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教師也未嘗沒有借鑒意義,可以參考。
二、課堂教學靈活多樣是保證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愛動手,好玩兒,好奇心重。只有抓住這些特點,讓課堂靈動多變才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幫助其更好地識字。常用的方法就是用講故事的方式來解釋某些字。
比如,“器”這個字,筆畫多,學生容易出錯,可以講一個這樣的故事:我們老百姓離不開食物,嘴巴總是要吃喝,才能活下去。吃飯用具是家里數(shù)量最多的,因此,古時候的人們就用“口”代表那些器具。那家里有這么多器具在,總是怕會有人來偷,所以就養(yǎng)一只狗來守護著。小朋友們,看“器”的古字,中間的字像一只趴在地上的小狗,在保護家里的器具。這種生動的形式,學生怎么會不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還可以編寫一些兒歌幫助學生來記憶。兒歌有著獨特的韻律,更能受到小學生的追捧,學生在平時的業(yè)余活動中也可以進行兒歌的誦讀。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借助兒歌這種形式,一舉兩得。比如,“六”這個字,可以編成兒歌“一點一橫,倆眼一瞪”,識記起來形象生動。教師還可以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理,根據(jù)字源出謎語,讓孩子們來猜,效果也很不錯,如“說它小,下邊大,說它大,上邊小——猜一字”,答案是“尖”。
三、課外活動豐富多彩是動力
課外活動的開展,是語文教學的第二陣地,也是進行字源教學的最佳補充。我們必須利用好課外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這樣的形式,一來能豐富對學生的課余活動,二來能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結合字源教學開展活動,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學段和不同情況來選擇。比如,開展“手作糖葫蘆”活動,讓學生根據(jù)某些形聲字的聲旁,利用字典尋找形似字。出示一串字形相近的字,如“剛”“鋼”“崗”“綱”,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相同部件,尋找不同部件,聚焦部件,加以分辨,然后組詞造句,一個漢字就是一個“山楂”,將相同部件的字串成一串兒,制定專屬的“手作糖葫蘆”。再如,開展“我來畫字你來猜”活動,讓學生根據(jù)某些字的特點創(chuàng)作字畫謎,在家長的參與幫助下創(chuàng)作手抄報,然后在班里展出,相互猜謎語。這種活動,既能讓孩子展示自己的繪畫才能,還能激發(fā)他們猜謎語的熱情,可謂是一舉兩得。
四、用多媒體進行案例講解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信息技術能夠?qū)㈧o態(tài)的文字變得形象生動,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感官。例如教師在講解“問”這個字時,教師要明確教學的重點,由于“問”與“間”較為相似,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當中,利用多媒體向?qū)W生呈現(xiàn)出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對比,使學生能夠了解漢字與人物是相同的,具有身體上的比例,所以只有文字的比例正確才能夠更加符合人們的審美觀念。
教師還要抓住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科學引導,利用多媒體及時地向?qū)W生轉達具有趣味性的教學問題,從而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形近字辨析與復習,教師就可以利用“閃”這一個字,向小學生介紹閃字的結構以及書寫的順序,使學生能夠在書寫的過程當中,樹立一定的規(guī)范學習理念。教師要使學生在書寫漢字時帶著審美的理念來進行書寫,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情緒和思維靈活性。
五、結語
總之,將漢字文化融入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不僅能夠提高語文老師的識字教學效率,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老師唯有不斷創(chuàng)新漢字文化的融入方式,注重提升自身的漢字文化功底,提高識字教學課堂的趣味性,才能夠在識字教學中高質(zhì)量地滲透漢字文化,促使學生能夠熟練書寫漢字,激發(fā)自覺發(fā)展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使命。
參考文獻:
[1]景洪春.以漢字文化課程為載體,實現(xiàn)古今生命對接——例談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的教學[J].小學語文教師, 2021(11):4.
[2]覃宏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探索[J]. 學周刊b版, 2022(12).
[3]杜雪婷.小學語文識字策略[J].教育研究, 2021, 4(1):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