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吳白蕓
在親職教育實踐與研究的過程中,不難發(fā)現90 后的家長在自身成長的過程中,大都經歷了良好的教育,不僅自身擁有藝術、體育等方面的特長,而且也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這為幼兒園親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如何挖掘豐富的家長資源,積極調動家長參與幼兒園活動,達到良性的家園共育,需要幼兒園的管理智慧和教師的引領智慧,通過家園親職教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幼兒園的親職教育是幼兒園“家園共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主要是指為了提高家長對學前教育的認識和家庭教育的質量,給家長提供幫助、進行指導的教育。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幼兒教育是一件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須兩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辫b于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性,一些家長也不斷檢視和反思自己在育兒方面存在的問題??梢哉f,幼兒園親職教育順應了社會需求、家長需要,通過向父母提供學前教育的理念、知識、方法等,使家長有效地掌握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隨著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幼兒園、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相結合的教育體系形成了良性的教育氛圍,親職教育也被提到幼兒園教育的日程。在很多國家,親職教育很受重視,他們認為做父母是一份職業(yè),要通過職前和在職培訓提高家長的育兒水平,形成積極的親子關系,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
傳統(tǒng)的幼兒園親職教育,最普遍、最有效的方式是家長會。家長會大多采用教師講、家長聽的模式,教師傳授相關的幼兒園教育教學方法,家長了解幼兒在園情況。目前來看,這種家園配合工作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幼兒教育的現狀,我們應創(chuàng)新思維,重視家庭教育理念建設,將親職教育作為提升家長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徑,提高家長的教育素養(yǎng)。
新時期家園共育的親職活動是幼兒園有組織、有計劃地提供親職教育支持,幫助學前父母改善幼兒家庭教育理念。可采用的互動模式有家長學校、家長沙龍、家長進課堂、家長開放日、各種親子活動等。家長通過這些形式交流成功的家庭教育經驗,分享幼兒營養(yǎng)學知識、衛(wèi)生保健知識,矯正幼兒不良行為習慣等。
如家長開放日,家長來園觀摩幼兒園教師組織的活動及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以此了解幼兒園的教育工作、學習方式及幼兒活動表現,提高家長對幼教工作的認識與理解,為家園共育搭建良好的交流平臺。在了解的基礎上主動配合幼教工作,做到家園互動,拉近幼兒、教師、家長之間的心靈距離。這樣,在幼兒園實施開放日的親職活動中,家長與幼兒共同參與其中,在開放的空間中提升素養(yǎng),優(yōu)化理念,提升親職教育能力。
傳統(tǒng)的家長會以會代培,教師主導家教講壇。雖存以“專業(yè)”,但確實單一,畢竟以教師的“一人之思,一人之能”,無法超越家長的“多人之想,多樣之能”。社會發(fā)展的多元化,要求幼教工作也要相應地進行改革,隨之創(chuàng)新。因此,打破以往教師講、家長聽的傳統(tǒng)模式,請家長上講臺,談經驗、做示范,以親子樂、家長沙龍、家長讀書會等形式,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如邀請有烘焙技術的家長帶幼兒制作蛋糕的活動:家長化身教師講解烘焙小知識,講選購雞蛋要注意的事項,現場指導幼兒打發(fā)淡奶油和做簡單的裝裱、基礎的奶油裝飾。幼兒在家長的指導下完成自己設計的蛋糕,非常有成就感。在蛋糕作品展示時,幼兒神采飛揚,爭先恐后,紛紛介紹自己的設計意圖、制作方法、設計方案、蛋糕的造型裝飾等,還講述了制作過程中的小笑話;家長也紛紛表達了對親子沙龍的感受,感嘆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動手烘焙操作能力,并從中習得了耐心,懂得了等待。幼兒的合作意識、器具的輪流共用、禮讓謙讓精神也在此過程中得到培養(yǎng)。
在烘焙體驗中,幼兒感受和家長動手完成勞動作品的美妙過程,懂得只有經歷親手制作和等待烘焙的過程,吃到的蛋糕才更加美味可口的道理,讓幼兒感受到勞動既是辛苦的,又是光榮的,從中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意識。
親職教育是在一種真實情境下的示范式參與指導。親職活動中,家長既是活動的承載者,又是活動的傳遞者。利用好家長資源,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能幫助他們獲得正確的育兒觀念和育兒方法,并將觀念和方法融入到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刻,最終促進孩子健康、和諧發(fā)展。
為進一步推進親職教育,促進家園共育,幼兒園要有效利用家長資源,增進親子間的情感,激發(fā)家長參與幼兒園活動的興趣和熱情,為此,可以開展家長進校園活動。而幼兒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需要教師對家長進行有效的專業(yè)指導。例如,我們邀請中班小朋友的哥哥——一位跆拳道高手來幼兒園為小朋友上課,為幼兒講解示范有關跆拳道的相關知識和動作,并結合跆拳道運動倡導的“以禮始,以禮終”精神,對幼兒進行禮儀和道德修養(yǎng)方面的熏陶?;顒忧?,教師與家長溝通交流時,發(fā)現家長的教學活動比較成人化、重技術化,忽略了學前教育的游戲性、趣味性。于是,教師耐心指導家長進行調整,在準備運動中將家長原計劃學習的單招單式動作改編為簡單的跆拳操,配上動感的音樂,既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又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欲望。把原本的單人動作練習改為兩兩對練、組組對練的形式,這樣調整后可以是教練的花式跆拳道欣賞,也是幼兒間的擂臺賽,還可以是師幼合作的展示。在放松運動中加入游戲環(huán)節(jié),形式的改變使家長了解到幼教工作強調的是寓教于樂,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優(yōu)化了幼兒園的課程體系。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對健康方面的要求是:“幼兒身心發(fā)展具有非常明顯的規(guī)律性,需要我們按照幼兒身心發(fā)展設計課程”;關于健康方面的指導意見是:“發(fā)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教師要嚴格按照這些要求來開展工作。通過和家長的不斷磨合,制定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學模式,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幼兒,發(fā)揮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的學習更具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既鍛煉幼兒的體質,也培養(yǎng)幼兒主動自信、大膽勇敢、樂于交往、不怕困難的品格。
幼兒園的藝術課程是幼兒表現美、感受美的活動。國畫進幼兒園活動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愛好、觀察與表現能力,豐富幼兒情感及表達能力、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幼兒通過繪畫把他們對事物的觀察、感受、探索、想象,用自己的筆墨進行表現與表達。我們利用幼兒園一位家長專修國畫的有利條件,邀請這位家長開展“國畫進幼兒園”系列活動。對于如何將國畫的精髓與學前教育理念相結合,用幼兒淺顯易懂的方式進行講解,我們與家長進行了反復溝通和設計。如對于“國畫”的介紹:國畫是中國畫的簡稱,在古代也稱之丹青,是我國傳統(tǒng)造型藝術之一,中國畫在內容上、創(chuàng)造中,展現了古人對大自然或者社會現象包括詩詞、文藝等方面的理解。這段簡介對幼兒來說比較難懂,我們建議家長將它設計成動畫短片的形式,配上古典大氣的音樂,展示國畫經典作品,方便幼兒領會和接受。
國畫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我們在這項活動中不強調幼兒的學習技巧,而是以欣賞和體驗為主。家長作簡單介紹和演示,指導幼兒動手用毛筆蘸墨,讓墨水在宣紙上迅速蕩漾開來,圖案大或小,線條粗或細都不作要求,只要幼兒充滿探究的欲望,就鼓勵他們積極進行創(chuàng)作。
在與家長探討國畫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家長選擇適合幼兒觀賞、習作的國畫。幼兒通過欣賞大師的作品和自己勾畫成圖,從中發(fā)現國粹經典的美,國畫的精髓神韻在幼兒幼小的心靈播下了美的種子,進而達到了《指南》中藝術領域的要求: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活動中萌發(fā)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庇變涸谟螒蛑惺强鞓返?、放松的、自由的,他們可以大膽地探索、交流和展現自我,常常會表現出不凡的創(chuàng)造力。游戲材料是幼兒游戲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游戲的工具。雪花片是一種經典的拼插玩具,傳統(tǒng)外形為圓形片狀,周邊有用于拼插的齒口,與古代的榫卯木工結構相似。五顏六色的雪花片可以相互拼插、對接構建出各種造型的建筑物、交通工具、動物、花卉等,是幼兒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經典玩具,是幼兒摸索學習、促進精細動作發(fā)展、鍛煉手眼協調能力的好材料。
幼兒園有位家長是室內設計師,他與自己的孩子能拼出高難度的雪花球、能轉動的摩天輪、泉州的名勝古跡建筑。為此,我們邀請這位家長走進幼兒園,教給幼兒拼插技巧,教師做好備課,輔助家長完成教學活動。教師把家長開門見山的直接教導改為欣賞家長已經完成的作品,并配上悠揚的音樂,小伙伴們小心翼翼地傳遞著摩天輪、泉州名勝古跡造型,激起了拼插的興趣。由于家長要從一對一的指導轉向面對30 名幼兒的教學,需要教師與家長探討具體的教學組織方式,引導家長使用幼兒能聽懂的語言,學會關注每桌幼兒并進行巡回指導,引導幼兒分工合作,完成大型作品。重點指導能力比較弱的幼兒完成簡單作品,鼓勵啟發(fā)能力強的幼兒突破難點、大膽想象,充分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在游戲中融合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fā)展,更好地貫通五大領域,鍛煉和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讓幼兒學會團隊合作和交流,發(fā)揮游戲活動的教育意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設良好的條件?!备改甘怯變簣@重要的合作伙伴,親職教育可以更好地拉近家庭與幼兒園的距離。因此,要充分發(fā)揮家長資源的作用,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親職教育中,家長進課堂的執(zhí)教者帶給幼兒新鮮感,使幼兒更積極地參與活動,觀察力、動手能力得到提升。家長用行動支持幼兒園、班級工作。家長來到幼兒園后對教師的工作更加了解,幼兒也因為家長的到來而開心雀躍。家長助教活動,促進了家園聯系,為家長和教師搭建了互動交流、互相學習的平臺,更好地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除了家長進課堂,幼兒園有意識地引導開展各種課外的親子活動,讓幼兒園的活動向課外延伸,給予親職教育更廣闊的空間。如親子研學——教師、家長和幼兒共同設計路線、項目和活動,共同挖掘鄉(xiāng)土資源:家鄉(xiāng)的自然景觀、文物古跡、民俗風情、語言文化、民間藝術等,幫助幼兒了解自己家鄉(xiāng)的各種人文景觀,接觸大自然,欣賞名勝古跡。親子研學形成“旅游+學習”模式,不僅開闊了幼兒的視野,密切了親子關系,更激發(fā)了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培養(yǎng)了幼兒的文明旅游意識和文明旅行習慣。
綜上所述,家長的教育素質對幼兒的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督逃筷P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要“不斷加強家庭教育工作,進一步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充分發(fā)揮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親職教育不僅能提升父母養(yǎng)育子女的技巧與能力,對促進幼兒園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讓家長在育兒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摸索,更有效地了解父母的職責,提高了學前教育技巧,促進和諧的親子關系。家園教育是大教育觀,是幼兒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涵,是當今改革與發(fā)展的大趨勢,為了提高家長工作的實效性,達到家園教育和諧統(tǒng)一原則,我們必須構建良好的親職教育體系,創(chuàng)新課程開發(fā),共同助力幼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