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宇文所安譯者慣習研究

    2022-04-15 05:28:44莊雅妗
    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所安宇文場域

    莊雅妗

    (閩南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福建泉州 362700)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是美國當代著名的漢學家,先后共出版了十幾部以唐詩研究為主的著作,是唐詩譯介的重要學者,其翻譯風調自成一格,譯者風格既是一定時期社會詩學異域重構的局部映照,也是個體能動性在異域文學的體現(xiàn)。這種詩學重構和譯者主體可具體概括為譯者慣習。布迪厄最早提出“慣習”的概念:“慣習在實踐中形成……與某一特定階級的生存條件相關聯(lián)的條件產(chǎn)生了慣習和持久、可轉換的性情系統(tǒng)”[1]52-53。西梅尼奧把慣習引入了翻譯領域,聚焦翻譯規(guī)范的行為者——譯者[2]。譯者慣習反映了“譯者的社會階層、教育背景、職業(yè)經(jīng)歷等社會軌跡及其早期翻譯活動中形成的認知結構,潛意識中影響著譯者行為”[3]12。杜甫是宇文所安最喜愛的一位詩人,在關于唐詩研究的著作中,他都用大量篇幅對杜甫其人其詩進行了深刻地研究?!吨袊膶W選集:從先秦到1911》(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Beginnings to 1911)和《杜甫詩》(The Poetry of Du Fu)分屬宇文所安職業(yè)生涯兩個不同時期的代表性譯著,教育背景、職業(yè)經(jīng)歷、所處場域和資本的變化都對宇文所安的譯者慣習產(chǎn)生了影響,他在杜詩英譯的作品選擇、解讀及翻譯策略的考量等方面都呈現(xiàn)出顯著的階段性特征。

    一、宇文所安譯者慣習的形塑

    行動者受歷史經(jīng)驗的影響,把對外部環(huán)境的判斷轉化為期待,進一步內化為認知和動機[1]53,于是慣習兼具了“結構化”和“被結構化”的特征[4]75。譯者慣習是個性化的社會文化歷史的詳盡產(chǎn)物[2]32。教育經(jīng)歷、職業(yè)生涯和不斷變化的場域和資本的影響,構筑了宇文所安的譯者慣習,其譯者慣習也在翻譯實踐中不斷得到重構。

    (一)教育經(jīng)歷對譯者慣習的陶染

    教育經(jīng)歷會對人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的養(yǎng)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影響。1959年,宇文所安在巴爾的摩的圖書館里遇到了“一生摯愛”——中國詩歌,并與其終生“相戀”。耶魯大學求學期間,他不斷探索和挖掘中國古典文學的奧妙,這段求學歷程為他的翻譯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專業(yè)基礎。期間,宇文所安接受了專業(yè)的解構主義訓練,深受耶魯學派解構主義影響。解構學派的翻譯觀強調消解傳統(tǒng)的忠實翻譯觀,追求“存異”而非求同,強調譯者的中心地位[5]315-316。在這種翻譯觀的浸染下,宇文所安的翻譯選擇和實踐不可避免帶有解構學派共同的認知方式和思維習慣,對宇文所安翻譯慣習的養(yǎng)成產(chǎn)生了“前結構性”影響。1968 年從耶魯大學畢業(yè)后,他選擇繼續(xù)留校讀書,并在1972 年獲得耶魯大學東亞系博士學位,其博士學位論文也與唐詩相關。在耶魯?shù)穆L求學經(jīng)歷讓宇文所安有機會了解到東亞文化領域最前沿的學術動態(tài),感受到濃厚的漢唐文學研究氛圍,為其杜詩英譯夯實了理論素養(yǎng),打實了實踐根基。

    (二)職業(yè)生涯對譯者慣習的強化

    1972 年從耶魯大學畢業(yè)后,宇文所安便留校任教。耶魯任教期間,他先后發(fā)表了論文《孟郊和韓愈的詩歌》(1975)、《初唐詩》(1977)、《盛唐詩》(1981)等,“以文論文”是宇文所安文論研究的一大特點,這一時期鮮見純粹的翻譯專著。1982 年,宇文所安離開耶魯大學前往哈佛大學任教,他積極投身教學實踐和翻譯實踐,以譯者的身份,通過自身的中國古典詩歌翻譯實踐為學生現(xiàn)身說法,1996 年出版的《中國文學選集》便是他為學生量身打造的力作?!斑@本選集原是為美國大學本科生而作的,我試圖在保持準確的同時,做到讓譯文對青年學生來說具有可讀性”,力圖用選譯的作品展現(xiàn)“一系列既相關聯(lián)又具有差異性的‘文本家族’”[6]13。這種發(fā)揮譯者主動性的翻譯觀和翻譯教學觀正是“解構主義翻譯觀”的體現(xiàn)。此后,他陸續(xù)出版了《中國傳統(tǒng)詩歌與詩學:世界的征象》(1985)、《追憶》(1986)、《迷樓》(1989)、《中國文學思想讀本》(1992)、《中國“中世紀”的終結》(1996)。進入21 世紀后,宇文所安出版了兩部代表性譯著:《杜甫詩》(2016)、《惟歌一首:中國11 世紀至12 世紀初的詞》(2019)。這些譯作充分體現(xiàn)了宇文所安多元看待中國文學的方式,也從側面體現(xiàn)了“解構主義翻譯觀”對他的影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唐詩研究模式使宇文所安譯研相長,促進了其譯者慣習的強化。

    宇文所安在翻譯職業(yè)生涯中也在不斷積累象征資本。1991 年,宇文所安入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1994 年和1995 年先后兩次入選“美國學術團體理事會”[7]44;2006 年獲得“梅隆基金會杰出成就獎”;2018 年獲得唐獎漢學獎。譯者能夠從發(fā)表于源語社會的源文本的象征資本中獲益,譯者以代理人身份介入翻譯實踐,通過把成果交付給目標文學領域和認可機制的方式,向作者和作品注入了大量的資本[8]162。這些符號資本的積累,不僅為宇文所安的作品賦予更高的文化資本,而且有助于他在文學場域中爭取有利位置。

    隨著翻譯經(jīng)驗的積累,宇文所安文化能力得到提升,象征資本、文化資本日積月累,翻譯場域也漸呈譯者友好態(tài)勢,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強化了宇文所安的譯者慣習。

    二、譯者慣習對作品選擇與解讀的影響

    “翻譯作為一種專業(yè)技能,翻譯行為總是在特定背景下因特定因素施行,值得我們從譯者復雜的認知發(fā)展的角度探討譯者的風格和技巧的習得,……成為一名譯者是將一種社會慣習提煉成一種特殊慣習的過程”[2]19。譯者慣習的形成是對影響翻譯行為的內外因素的綜合性反映,會對原作的選擇與解讀產(chǎn)生導向性作用。

    (一)譯者慣習操縱下的作品選擇

    功利因素是促成文學經(jīng)典重構的一個原因[9]147?!吨袊膶W選集》的贊助商“諾頓出版社”是西方權威出版社之一,經(jīng)其出版的文選往往被列為經(jīng)典書目[10]63。宇文所安借助贊助商雄厚的經(jīng)濟資本和在社會場域所處的有利位置,使得該書一經(jīng)出版便成經(jīng)典。同時,宇文所安對杜甫的偏愛是促成杜詩多次翻譯的動機,也決定其譯者慣習傾向。宇文所安在《中國文學選集》中闡明了文本選擇標準:以體現(xiàn)中國文學歷史傳統(tǒng)為目的,兼顧經(jīng)典與非經(jīng)典詩人的經(jīng)典與非經(jīng)典作品,文本選擇的標準是這些文本能夠共同講述、體現(xiàn)對傳統(tǒng)的關注并能顯示其連貫性的故事[11]xlii。該書的取材幾乎覆蓋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所有體裁和年代,但唐詩仍占重要篇幅。杜甫作為唐詩史上最盛產(chǎn)的詩人,宇文所安更是以其人生軌跡為主軸,精心選譯了27 首詩。他既聚焦杜詩中的哲學思辨及詩歌風格的嬗變,又關注杜詩內在的文化信息遷移。此后近20 年間,宇文所安對杜詩英譯的熱情不減反增,同時更加明確杜詩英譯的受眾,即“除了一般讀者和專業(yè)學者之外,主要讀者是那些有一定水平的中文但又不足以讀懂杜甫的人”[12]。憑借職業(yè)生涯積淀的雄厚資本和豐富的翻譯實踐經(jīng)驗,他耗時8 年翻譯了幾乎所有杜詩,催生了《杜甫詩》這一震撼學界的巨著,在英美文學領域刻畫了一個更為立體生動的“杜甫”。

    (二)譯者慣習作用下的作品解讀

    慣習是譯者以往翻譯實踐的結構性產(chǎn)物[13]145。教育經(jīng)歷和職業(yè)生涯等“結構化”條件所反映的場域環(huán)境和文化資本等客觀因素,都會使譯者慣習“被結構化”。因此,譯者在不同時期對同一作品的解讀也不盡相同,這種差異是譯者性情傾向在翻譯實踐中的映射。解構主義強調譯者的主體地位,占據(jù)譯文操控主導地位的宇文所安在原作解讀上卻十分關照讀者的體驗。從《中國文學選集》到《杜甫詩》,宇文所安經(jīng)歷了不同實驗過程,讀者成為其翻譯風格的主要考量;為了讓讀者讀懂原文之美,宇文所安做了很多變通,力求準確卻非全盤直譯,故而譯文和原文無法雙向推逆[6]14。每種文化都有“特別的自戀情結”[14]111,宇文所安依照英美文學場域的審美,將杜甫塑造成一個“自我表現(xiàn)的詩人,幽默隨便的智者,帝國秩序的頌揚者,日常生活的詩人,及虛幻想象的詩人”[15]210,使之符合英語讀者的期待視野。

    1990 年巴斯內特(Bassnett)和勒菲弗爾(Lefevere)提出了翻譯的“文化轉向”,為翻譯文學的發(fā)展打開了新思路。這一時期,宇文所安翻譯的主要任務是呈現(xiàn)原汁原味的杜詩,還原杜甫在中國文學史上形象,文學作品中異質文化的轉換成為翻譯的焦點。進入21世紀,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2012 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標志中國文學得到了世界的認可,也為中國文學賦值,激發(fā)了漢學家們譯介中國文學的熱情與激情。宇文所安順應這一潮流,相應調整了翻譯慣習,既要探求杜詩的“世界性”,又要保留“中國性”[9]148,更加注重唐詩英譯中的文化信息的轉化與補償。以英美文學之長重塑符合中國文學經(jīng)典的“詩圣”形象,帶有中西合璧特質的“杜甫”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三、譯者慣習對翻譯策略流變的影響

    慣習是促使掌握一定資本的行動者在場域中采取各種策略的因素[13]145。根據(jù)外部條件、社會結構及人在特定文化空間中的地位的變化,譯者慣習會不斷進行自我建構,使自身的實踐行為與理想目標相契合[16]12?!吨袊膶W選集》和《杜甫詩》的出版相隔20 年,期間宇文所安所處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場域發(fā)生了變遷,自身的符號資本更加雄厚,這些因素促使他對于外部形勢做出了自己的判斷,翻譯實踐的目標有所轉變,其翻譯慣習也進行了調整。譯者慣習顯化形成的翻譯風格包括翻譯選材、翻譯策略、譯者主體對翻譯本質的認識[16]13。翻譯實踐中的策略選擇是對目標文學場域的一種無意識的選擇[8]158。策略選擇是慣習的外在化體現(xiàn),翻譯策略的調整成為宇文所安譯者慣習流變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基本特征是由歸化為主逐漸轉為異化為主,具體體現(xiàn)在詞匯、語篇和文化三個方面。

    (一)詞匯層面

    《中國文學選集》的讀者對象是美國大眾,旨在服務美國的文化建設,展現(xiàn)中國文學史的全貌[7]45。在《中國文學選集》的譯例言部分,宇文所安開門見山地表達了要盡量“英語化”某些文化詞的翻譯如歷法、度量、樂器、建筑、動植物等[11]xliv-xlvii,即采用歸化策略。如:“胡”譯為“Turks”,因為在許多時期,“胡”是指突厥人(Turkic people),古代中國以“胡”稱之,帶有民族偏見,“Turks”則可避免這種偏見[11]xlvi;“寸”譯為“inch”,“尺”譯為“foot”,“丈”譯為“yard”,因為在杜詩中這些度量概念多是模糊的,宇文所安以英文單位譯之,符合英語讀者對“精確度”的要求,其譯文語言表達和風格需符合英語讀者的審美趣味,才更容易被本土文化所接納,從而穩(wěn)固市場地位。

    進入21 世紀以后,中國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也不斷增強。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文學的魅力。宇文所安并未忽視經(jīng)濟政治場域的變化,從2016 年問世的《杜甫詩》可以看出,在這一時期,宇文所安使用異化策略的痕跡更加明顯,翻譯文化補償策略趨于多樣化,旨在為英語讀者滲透中國文化信息和詩學觀念。處理某些文化負載詞時,宇文所安以音譯的方式保留了異質文化的特色。在《杜甫詩》的卷首,宇文所安就個別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做了考證和說明?!啊産arbarian’一詞僅限于翻譯‘虜’一詞,該詞是對沒有民族區(qū)分的非漢人的蔑稱。杜詩中有許多古老的術語,模糊的地區(qū)術語以及民族和政權的精確命名”[12]?!昂?Hu)”“夷(Yi)”“羌(Qiang)”“戎(Rong)”“狄(Di)”等帶有民族特色的少數(shù)民族稱謂,宇文所安用音譯保留了這種異質文化性,既填補了文化空缺,又保留了文化的民族性。類似的翻譯還有“柴胡(chaihu)”“瑚璉(hulian)”。此外,他還采用了創(chuàng)譯的翻譯技巧,如“蠻”一詞,如果直接音譯“Man”則與“Man(人)”一詞混淆,宇文所安創(chuàng)譯為“Mon”,從詞源學上將“蠻人(Mon people)”和“人(Man)”區(qū)分開來[12]。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異化策略,《杜甫詩》還采用了豐厚翻譯的策略,增加了大量的副文本,將文化經(jīng)典置于具體的歷史文化語境之中,使帶有中國色彩的文化意象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豐富與填充,充實“他者”視域下的文本解讀。

    (二)語篇層面

    英漢語言在發(fā)音和構詞上的區(qū)別使詩歌英漢互譯幾乎無法做到完全對等和形式移植。為了避免陷入“鸞鳳淪山雞”的尷尬,譯者需要對漢語詩歌形式進行選擇性取舍,以傳達原文的韻味[17]82。在《中國文學選集》中,宇文所安表明無法做到既模仿中國詩歌的形式,又翻譯得準確易讀,但通過尋找一些靈活的英語形式可以讓大家注意到原文詩節(jié)、對句、押韻等詞的組合[11]xliv。所以他在杜詩英譯時善于發(fā)揮英語語言的長處,來彌補詩歌形式翻譯的缺失,從而達到通詞達意的目的。而在《杜甫詩》中,宇文所安在堅持傳達原文意義的基礎上,開始有意識地與原文詩歌形式保持一致,如《悲陳陶》的前四聯(lián)(表1)。

    表1 《悲陳陶》前四聯(lián)英譯對比

    《悲陳陶》是一首七言律詩。在《中國文學選集》中,宇文所安所譯的詩行并未和原文一一對應,而是將原文詩行中的后三個音節(jié)單獨譯成一個詩行,并縮進3 個英文字符以示音節(jié)區(qū)別。在后兩聯(lián)詩的翻譯中,他也采取了同樣的分行和縮進方式,還借鑒了英語詩歌的詩節(jié)劃分方式,將四聯(lián)詩劃分為兩個詩節(jié),并空了一個詩行以示區(qū)分。這種語篇處理方式使英語讀者產(chǎn)生英美文學形式的熟悉感,有效地拉近異域文學領域中的讀者與杜甫詩歌的時空距離。但是這些語篇特點在《杜甫詩》中卻消失了,宇文所安的譯文嚴格按照原文詩行一一對應,在忠實原文意義的基礎上,減少杜詩英譯的詩歌形式“文化失真”。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故不贅述。

    (三)文化層面

    文化是一個民族精神文明的產(chǎn)物,帶有獨特的民族印記。翻譯的文化交際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譯者對源文本的理解和體悟。勒菲弗爾認為,譯者對源語論域的態(tài)度會受到譯入語文化的自我形象的影響[18]87。在兩本譯著的文化信息處理過程中,宇文所安的文化傾向和文化選擇不同?!吨袊幕x集》中杜詩英譯歸化策略的使用能使譯文靠近讀者,滿足讀者的期待視野,具體表現(xiàn)為意譯、改譯等翻譯方法的使用。例如:“志士幽人莫怨嗟”中的“幽人”是指隱士,隱士文化是道家“無為而治”的產(chǎn)物,是一種積極的世俗形象;但是西方文化中的隱士(hermit)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二者不可等同,故而宇文所安意譯為“the man who lives hidden away”,簡易流暢地解釋了這個文化意象的內涵。除了采用意譯的翻譯技巧,宇文所安還采用了改譯,如“岱宗夫如何”,“岱宗”是泰山的別稱,喻為“山中至尊”,宇文所安直接改譯為“T’ai Mountain”,減輕讀者因缺少文化背景帶來的閱讀負擔。歸化的翻譯策略,增加了譯文的可讀性和易讀性,有利于積極調動英語讀者的文化關聯(lián),產(chǎn)生較好的場域效果。

    《杜甫詩》中,宇文所安的主要考量是為廣大讀者最大限度地保留杜詩中的文化審美,展現(xiàn)中華文化底蘊。他綜合運用了“音譯+增譯”的異化技巧,如“茯苓(fuling herb)”是一種草藥,既保留了漢語的發(fā)音特色,又解釋了其性質。此類“中西合璧”的翻譯還有“ 章 甫(zhangfu cap)”“ 紫 宸(Zichen Palace)”“白 接(baijieli turban)”等。異化翻譯策略的使用還包括逐詞翻譯,如“百舌(hundred-tongue shrike)”“ 臥 龍(Sleeping Dragon)”“躍馬(Leaping Horse)”,這種譯法可以完整地呈現(xiàn)異質語言的構詞特點、源語文化特點。以上兩種翻譯技巧還搭配了注釋。除了翻譯技巧的變化,宇文所安又增加了腳注,具體描述這些詞的文化內涵和外延。尾注也經(jīng)常和腳注搭配使用,共同闡釋某一文化現(xiàn)象、典故、意象等。

    四、小結

    一種文化的傳承需要交流才能煥發(fā)生機而得以延續(xù)。歐美的強勢文化導致了全球文化資源分布不均,譯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調節(jié)這種失衡,改變弱勢文化在國際文化場域中的地位[9]148?!吨袊膶W選集》和《杜甫詩》的出版前后相隔20 年,面對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場域的變化,在教育背景、職業(yè)生涯、語言習慣、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外部因素的策動下,宇文所安結合自身文學志趣、讀者、文化資本和符號資本的增益,在原作選擇、解讀和翻譯策略上做出了相應調整。宇文所安能以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不斷依時依勢調整譯者慣習,既關照到讀者,又努力為異質文化在強勢文化中爭取一片天地,體現(xiàn)了負責任的譯者態(tài)度。中國文化典籍外譯譯者的慣習研究,有利于改善中國文學在“他者”場域中的生存和推廣,推動中國文學的海外經(jīng)典化進程,值得未來更多的關注和研究。

    猜你喜歡
    所安宇文場域
    基于“自主入園”的沉浸式場域教研
    幼兒100(2023年36期)2023-10-23 11:41:34
    強大的復姓
    聰明不值錢
    領導文萃(2022年24期)2023-01-02 08:23:45
    聰明不值錢
    聰明不值錢
    讀者(2022年22期)2022-12-16 04:46:25
    民主論辯場域中的法律修辭應用與反思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20:10
    論宇文所安詠史懷古詩研究的方法與視角
    長江學術(2020年3期)2020-10-14 03:09:54
    Coherence of Superposition States?
    中國武術發(fā)展需要多維輿論場域
    武術研究(2019年12期)2019-04-20 12:22:48
    宇文老師
    乌兰察布市| 竹山县| 台东市| 阳曲县| 大宁县| 呈贡县| 许昌市| 来宾市| 山东省| 区。| 溧阳市| 龙海市| 苗栗市| 永新县| 女性| 定结县| 南投县| 泸定县| 海安县| 上杭县| 西乡县| 杭锦后旗| 耿马| 德保县| 屏东市| 汝城县| 玛纳斯县| 璧山县| 静乐县| 安义县| 沾益县| 宜君县| 大石桥市| 阳江市| 葵青区| 阳泉市| 台北县| 江城| 玉溪市| 资阳市| 张家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