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嘉敏
【摘要】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2011年版)》)對文化意識的定義及《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2017年版)》中文化知識的分類,基于教科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內容,提出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材;文化內容;文化意識
《新課標(2011年版)》指出,文化意識是英語課程的總目標之一,包含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傳統習俗、生活方式等內容?!缎抡n標(2017年版)》指出,文化意識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yōu)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取向。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中,重點關注學生對文化認同的態(tài)度和文化理解的能力。
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該重視培養(yǎng)小學生的文化意識,深入了解并挖掘小學英語教材中的文化內容,靈活運用教材,在備課中深入解讀每一個語篇所傳遞的文化和思想意識和所表達的主題內容。因此,筆者以小學英語教科版教材為例,嘗試使用多樣化的方式實施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一、多元文化呈現,樹立文化自信
教科版中的中外文化內容主要呈現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包含了《新課標(2011年版)》中對文化內涵規(guī)定的七項內容。作為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從課堂教學中用多樣化的方式顯現文化內容,從而使小學生樹立對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自信心。
以小學英語教科版六年級下冊Module 3 Famous People為例,教材中呈現的famous people從中國領袖人物孫中山到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縱貫古今。教師可以通過導入多元化的古今中外著名人物介紹,引導學生對名人文化進行討論,學會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在交流中樹立對中國文化的自信,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榜樣,寓德育于學科文化意識學習中,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再以教科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Module 4 Foods and Drinks為例,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呈現中國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內容,引導學生對不同飲食文化進行討論Do you want coffee or tea? Why? 學生熱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自信地表達:I want tea because tea is from China. I love my country. 這展現出作為中國人民族自豪感。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對學生的表達進行肯定,樹立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自信,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使用英語介紹中國茶文化,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感受和傳播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拓寬他們的國際視野,使英語課程目標更好地落地。
二、顯性隱性結合,加深文化理解
《小學英語新課標(2017年版)》在文化意識二級水平中提出,學生能夠選擇合適的方式在課堂等現實情境中獲得文化信息,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和比較。
教科版小學英語教材以顯性呈現與隱性滲透相融合的方式傳遞文化信息。教師可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策略讓學生體驗顯性的文化內容;而教材中通過插圖、圖表等隱性的文化信息,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尋找,從而提升學生的發(fā)現學習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選取的拓展材料、教學道具、信息技術融合等來實現顯性隱性相結合。以小學英語教科版六年級上冊Module 6為例,在講解春節(jié)時,教師可以挑選有關春節(jié)的英文繪本作為拓展閱讀材料,通過顯性呈現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有關春節(jié)的文化內容;而在進行情境語言教學時,可以把教材中的中國學生人物作為情境主角,或者突出食物、習俗、活動等節(jié)日特征,通過隱性滲透的方式在學生的腦海中建立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形象。從而使學生在課文語篇學習中獲取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英語表達方式,加深對中國本土文化的理解,更好地傳播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
三、模塊主題引領,寓文化于生活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生活經驗,這會影響其對文化意識理解的深度。教科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每個模塊都有一個模塊主題。這些模塊主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將文化內容與模塊主題相融合,可讓文化生活化。在模塊整體設計中,教師根據學期教學計劃進行整體設計,還可以以模塊主題為基礎挑選適合學生學習水平的文化內容進行滲透,讓學生有更豐富的文化體驗,聯系生活實際去感受文化和理解文化的內涵。
以旅游文化主題為例。教科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Module 4 Travel介紹了香港和北京的景點,從文本本身,由于學生對這些地方缺乏親身體驗,很難感受到這些景點的人文風貌。這是教師必須去面對與思考的問題。當我們去了解這些景點時,我們常常都充滿好奇和期待,但相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缺乏旅游經歷。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借助短視頻或文本,靈活而生動地向學生呈現不同地方的景點、美食、人文、風俗等,豐富學生對不同景點的感性認識,為學生積累素材,輸出觀點作鋪墊。學生在模塊主題引領學習中,通過文化體驗活動,感悟文本所傳遞的文化內涵,對中國旅游文化或者家鄉(xiāng)旅游特色有了進一步的體驗。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應基于教材,與生活結合,多元文化呈現,樹立文化自信;顯性隱性結合,加深文化理解;模塊主題引領,寓文化于生活。基于教材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文化意識,讓英語教學洋溢著文化意識,融合各種資源和經驗,各方觀點,去偽存真,還有待教師去努力思考并探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楊帆,周琳.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新起點》中的文化意識培養(yǎng)[J].小學英語教與學,2020(3).
[4]楊金華,章惠霞.如何讓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文化意識落地生根——顧潔執(zhí)教“Making Chinese Tea”賞析[J].小學教學設計,2020(1).
[5]林小芳.文化實踐意義下的小學英語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設計,2020(5).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