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頒布近10年,這10年是中國學前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兒童立場、游戲精神、去小學化等成為學前教育變革的風向標。探究性課程是南京市江寧區(qū)九龍湖幼兒園結合《指南》精神,以幼兒自主學習為目標進行的園本課程探索。在經(jīng)歷由困惑到摸索再到收獲的過程中,教師和幼兒共同改變,一同成長。
【關鍵詞】探究性課程;自主學習;《指南》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18-0049-03
【作者簡介】劉莉,南京市江寧區(qū)九龍湖幼兒園(南京,211100)園長,高級教師。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是每一個幼教人都不陌生的手冊。一轉眼,《指南》已經(jīng)頒布近10年。對于南京市江寧區(qū)九龍湖幼兒園每一個人來說,過去10年是理念重塑的10年。我們以“兒童立場”和“游戲精神”為導向,讓“幼兒自主學習”成為教育發(fā)展的目標;過去10年是實踐探索的10年,我們解讀、學習、實踐、反思《指南》,探索新時代幼兒學習方式的變革;過去10年是反思成長的10年,教師從困惑到領悟,從迷茫到堅定,課程從稚嫩到成熟?;厥?0年,我們與《指南》相遇,開啟了這段課程建構與變革之旅。
一、課程與《指南》相遇:生發(fā)“探究性課程”
走進南京市江寧區(qū)九龍湖幼兒園,迎面可見的文化墻上印著一段話:低一點,用兒童的高度陪孩子看世界;慢一點,用兒童的速度陪孩子成長;“笨”一點,用兒童的方式和孩子交流。這是我們的教育理念。我們希望的幼兒教育是“為每一個孩子播種愛的種子”,我們期待的幼兒課程是“相信兒童、支持兒童,跟隨兒童的腳步”,這與《指南》的精神不謀而合。
我們嘗試將《指南》融入園本課程,構建以兒童為中心、回歸兒童生活的課程,以兒童的生活為起點,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兒童。最終,我們在探究學習的基礎上發(fā)展出“探究性課程”:以“三自”(自然生存、自由生長、自主生活)理念為基礎,以兒童的生活和興趣為基本線索,以幼兒的探究學習為基本形式,以自主生活活動、小組活動、體驗式工作坊活動等為實施途徑,發(fā)展兒童高階思維,培養(yǎng)兒童愛思考、會質疑、善表達、敢挑戰(zhàn)、能解惑的良好品質。它強調兒童基于問題情境的探索,最大限度地尊重每個兒童,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從而培養(yǎng)兒童的探究思維與合作能力。
二、實踐與《指南》同行:直面“幼兒自主學習”
1.一百種倒牛奶的方式——幼兒全面發(fā)展的生活剪影。
我們的試入園活動有些特別。家長與小班新生進入班級后,家長并不挨著孩子坐,而是集中坐在離他們3米遠的地方。當幼兒怯生生地回頭找爸爸媽媽時,會得到家長的微笑和鼓勵。
幼兒自我介紹后,便面臨重要的任務——自主用點心。幼兒首先根據(jù)標簽找到茶杯,托著盛有點心的小盤子,在生活教師的指引下來到小桌旁坐好。桌上預備了牛奶壺,生活教師和家長都不會主動幫忙,幼兒想喝牛奶必須自己動手。于是,我們看到了“一百種倒牛奶的方式”:有的幼兒一手拿著壺把,一手小心翼翼地托著壺底;有的幼兒雙手捧起小壺,壺嘴朝自己,抱著往杯里倒;有的幼兒則站起來,壓下壺嘴,然后用杯子去接……各種倒牛奶的方式,呈現(xiàn)出幼兒自主生活的多彩畫面。
探究性課程強調“自然、自由、自主”,在探究性課程下如何支持幼兒整體的學習與發(fā)展,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試入園活動作為生活課程的一部分,生動展現(xiàn)了幼兒的自主實踐。
一是全面的幼兒經(jīng)驗整合。試入園活動包含了多項活動,每項活動都能使幼兒獲得經(jīng)驗發(fā)展。探究性課程下的各項活動不是孤立和片面的,我們嘗試在每一個情境、每一次活動中整合多樣化的幼兒經(jīng)驗來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二是多元的領域目標滲透。一次簡短的試入園活動,幼兒科學進餐、交流討論、建立秩序,將健康、語言和社會三個領域包容其中。除此之外,探究性課程下的小組活動也包含著多個領域的滲透,一次持續(xù)的小組活動可能涉及科學探究、繪畫表達、小組合作等多個領域。
三是豐富的課程實施路徑。在探究性課程框架下,除了幼兒自主生活活動,我們還設置了室內外區(qū)域活動、浸入式節(jié)日活動等多種課程實施路徑,不同的活動互促互生,讓幼兒的學習互為補充。
2.太陽碎了——幼兒學習過程的自我表達。
在一次散步活動中,中班幼兒看到地面上斑駁的樹影,提出一個問題:“是不是太陽碎掉了?”于是教師和幼兒圍繞“太陽碎了”的話題開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動。一張兒童海報記錄了幼兒的問題和困惑:人在太陽底下為什么會有影子?太陽能不能穿過云層?為什么天冷的時候在太陽下很暖和?擅長畫畫的小組成員將大家的想法畫出來,教師則配上注釋。在海報上還有一個二維碼,這是幼兒的另一個創(chuàng)想。只要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配合圖畫,聽一聽他們研究太陽的故事。
要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幼兒。探究性課程強調尊重兒童的興趣與需要,允許兒童自主選擇喜歡的活動內容與活動方式。尤其是小組活動,每一次活動由幼兒主導,小組成員自發(fā)選擇活動時間和活動地點,準備活動材料。
要把表達的權利還給幼兒。教師主導的“主題墻”往往都是教師對活動的認識,雖然精美細致,但缺少兒童的聲音。我們推行“兒童海報”,把表達的權利還給幼兒。
要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幼兒。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由誰來評價?過去教師是評價的主體,教師以一定的標準評定幼兒成長?!皟和蟆眲t將評價的權利還給幼兒,由幼兒自主選擇和記錄活動中的“重要時刻”,如困難、矛盾、驚喜、發(fā)現(xiàn)等。
3.停車場有多大——幼兒探究學習的多元支持。
在“汽車小組”的一次活動中,測量停車場的大小成為小組成員的新目標。那么,該怎么測量停車場的大小呢?“用尺子量一下不就知道了嗎?”有幼兒提出。除了尺子之外,有的幼兒提出還可以用繩子、毛線、小腳和手臂來測量。
我們?yōu)橛變旱奶骄繉W習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最大限度地幫助幼兒去感知、操作和體驗。
一是打破時空的嚴格界限。我們打破了原有的一日作息安排,將細碎的環(huán)節(jié)整合成完整的自主活動時間。幼兒擁有充足的活動時間和充分的活動自主權,便可以不再局限于一間教室或者一個區(qū)域,可以去任何想要去的地方完成探究。
二是創(chuàng)設可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在幼兒園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我們堅守“兒童立場”,室內室外的建筑物、裝飾物和操作物多使用自然材料,為幼兒提供多重的感官刺激,并在環(huán)境中投放豐富適宜的材料和工具,讓幼兒可以隨時展開探究。
三是賦予新定位的教師角色。在探究性課程中,教師改變“主導者”的角色定位,成為觀察者、跟隨者和支持者。教師時刻關注幼兒活動,感知幼兒需求,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反饋,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等策略為幼兒提供“隱性支持”。
4.皮影戲開演了——幼兒自主學習的品質養(yǎng)成。
皮影戲小組即將開演,但演出場地是個問題。小組成員對于選址進行了充分籌備。經(jīng)過討論,幼兒認為“皮影戲劇院”首先要大,能夠容納演員和觀眾;其次場地要暗,可以凸顯光的投影。實地考察之后,發(fā)現(xiàn)戶外活動場地都不適合,只有幼兒園的多功能廳可以滿足條件。幼兒的學習品質與自主學習共生共進,幼兒自主學習促進學習品質的養(yǎng)成,學習品質亦是幼兒自主學習的保障。
一是主動學習。探究性課程下的幼兒小組學習自發(fā)組隊,以幼兒興趣和探究需要為出發(fā)點?;顒舆^程中,幼兒根據(jù)興趣深入探索,迎接挑戰(zhàn),因此幼兒的積極性能夠得到充分激發(fā)。
二是認真學習。我們重視幼兒提出的每一個想法,并鼓勵幼兒沿著想法去提出問題、自發(fā)研究。幼兒的興趣與想法得到尊重和支持,他們便愿意認真而專注地展開探究。譬如皮影戲小組選擇場地,并不是說著玩,而是真的在幼兒園內進行實地考察、場地規(guī)劃和實景布置,然后進行一次認真的、真實的皮影戲表演。
三是持續(xù)學習。幼兒自主活動并不會一帆風順,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阻礙和困難。教師的適時引導尤為重要,幼兒將“遇到問題”和“解決問題”也當作活動的一部分。教師也把問題作為教育契機和延續(xù)小組活動的突破口,所以在師幼開放的心態(tài)下,問題反而會激發(fā)幼兒積極討論、主動調整和持續(x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