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麗文
摘要:隨著國家對科學教育重視度的提高,學校對科學教學的側(cè)重點進行了動態(tài)化調(diào)整,除了重視學生科學知識的獲取之外,越來越關(guān)注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引導學生挖掘綜合性的學習資源,培養(yǎng)全面型人才。在此,文章立足實際,重點探討了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啟發(fā),進而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guān)鍵詞:新課程;小學;科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9-
引言
在小學開設科學課程的重要目的是在符合學生認知特征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zhì),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起到良好的導向以及引領(lǐng)作用,堅定學生的科學學習志向,讓科學服務于社會生活[1]。新課標給科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教師越來越重視提高科學教學有效性方法的研究,從而通過提高教學有效性,順利達到科學教育目標,讓學生的科學精神品質(zhì)朝著良好的方向發(fā)展,為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一、小學科學教學的概念解析
小學科學教學的主要目標群體是小學生,他們的認知較淺,缺乏足夠的思考能力和完善的思維能力,在學習和生活中安全意識較弱,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確保教學的參與性、過程性、活動性和開放性,基于日常生活的實際片段以及現(xiàn)實可見事物開展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開展有效教學,設計相關(guān)教學方案,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2]。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要基于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把握好內(nèi)外部因素,借助多媒體、移動網(wǎng)絡等技術(shù)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讓小學科學教學更具趣味性,讓小學科學成為小學生喜歡學習、樂于學習、愛好學習的重要課程,為他們后續(xù)科學知識的掌握與探究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傳統(tǒng)教學已不再適用于現(xiàn)在的小學課堂,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重的年齡階段,所以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小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科學的海洋中,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3]。
例如,在學習“影子的秘密”一課時,教師可以把課放在操場上,首先讓學生觀察自己影子的變化,觀察一段時間后,教師提問“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有的學生會說:“陽光照在我身上,影子就形成了?!苯處熃又釂枺骸按蠹矣^察影子隨著時間有什么變化呢?”有的學生會說:“太陽在天上的位置變了,我的影子位置也變了。”這時教師就可以帶領(lǐng)學生回到教室,想一想同學們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影子,并讓學生在生活中自己觀察影子出現(xiàn)的情況,帶到下節(jié)課進行分享。
(二)組織合作化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大力提倡的教學模式,在保證教學有效性和提高學生學習活力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優(yōu)勢[4]。為了徹底改變過去教師一言堂的教學局面,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交流、討論中獲得理想的學習成果,教師應該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小組內(nèi)的學生加強合作,為集體榮譽不懈努力,更讓小組之間展開競爭活動,在科學教學中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例如,在教學測量擺的快慢時,教師就可以在教學中先為學生講解具體的測量要求以及活動程序,然后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并為學生提出具體的競爭規(guī)則,對合作交流秩序進行有效維護,在確保學生合作溝通效果的同時維護學生合作交流活動的有效性。等到活動結(jié)束之后,可以評選出紀律最佳組、配合默契組、成果最優(yōu)組等。
(三)開展有趣的實踐活動
只是教導相應的科學理論知識對小學生的學習是不夠的,小學生只是站在客觀的位置上學習科學知識,導致科學知識只能“死記硬背”。教師應針對班級的特點開展有趣的科學實踐活動,讓小學生反客為主,激發(fā)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迎接蠶寶寶的到來”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問:“大家見過蠶嗎?”見過的同學會紛紛舉手回答,這時教師可以拿出蠶卵讓學生細心觀察,并讓學生在觀察后說出自己的結(jié)論,有的學生會說:“蠶的卵是白色的,像大米?!庇械臅f:“蠶是吃葉子長大的?!彪S后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總結(jié)蠶的生長過程。隨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小組中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任務,利用紙殼、塑料瓶、桑葉等物品給蠶寶寶建造一個“家”,并記錄蠶的成長過程。在科學實踐中,學生不只學習了科學知識,也在實踐中提升了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
(四)開展生活化教學
降低學生科學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是把科學教學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認識到科學和生活之間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生活化教學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應用意識,也可以降低學生的思考和探究難度,鼓勵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難題,讓學生始終對科學學習抱有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利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對科學的認知會越來越深刻,同時也會改變學生不愿意主動參與科學課堂活動的狀態(tài),強化學生的科學探究熱情。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科學教學過過程中,教師應在秉持正確教育理念的前提條件下,精心安排科學教學活動,在科學教學中總結(jié)經(jīng)驗,為提高教學有效性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李秀.探討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33):130-131.
[2]李迎春.趣味課堂對提升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的應用探討[J].小學生(中旬刊),2020(12):96.
[3]張麗.淺談如何實現(xiàn)小學科學的有效性教學[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1):88.
[4]金俊鋒.聯(lián)系生活,提升小學科學課教學有效性[J].新課程,2020(3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