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天姿,王華
(唐山師范學院 經濟管理系,河北 唐山 063000)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時刻影響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科技資源是科技進步的基礎,是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支持與保障??萍假Y源共享主要包括技術、人才、儀器、信息、數據等方面的共享,科技資源共享有利于科技資源的整合與優(yōu)化,有利于科技進步與發(fā)展。
關于科技資源的內涵,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界定,但尚未達成統(tǒng)一。如周寄中(1999)認為科技資源是科技活動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是能夠創(chuàng)造科技成果、促進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科技要素的總和;汪傳雷等(2014)認為科技資源是科技發(fā)展的基礎,是社會科技進步的物質支撐與根本保障;陳強和敦帥(2019)認為科技資源是為滿足科技活動所需,能夠為科技活動提供支撐和保障的各種要素的總和。
雖然學者們對科技資源內涵的界定不同,但通過梳理發(fā)現(xiàn),科技資源具有以下幾個特征:第一是重要性,學者們均認可科技資源是科技進步的基礎,是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支撐與保障;第二是系統(tǒng)性,科技資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為一個完整系統(tǒng)存在,是各類科技資源要素的總和;第三是稀缺性,科技資源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科技資源的形成凝聚著人類的智慧和心血,具有高度稀缺性的特征。
通過文獻梳理發(fā)現(xiàn),學者們基于不同角度,對科技資源要素進行了分類,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三要素論”認為科技資源包括科技人力資源、科技財力資源和科技物力資源;“四要素論”認為科技資源包括科技人力資源、科技財力資源、科技物力資源、科技智力資源。本研究在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認為科技資源應至少包括科技人力資源、科技財力資源、科技物力資源、科技信息資源、科技技術資源。
所謂“績效”,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見解。營銷大師Koter 認為,績效是滿足顧客需求達到的效果;管理學者Bernardin 認為,績效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員工的產出;經濟學家Binnong、Barret 認為績效是結果和行為的組合。本研究認為,科技資源共享服務績效,是對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關于科技人力資源、科技財力資源、科技物力資源、科技信息資源、科技技術資源提供共享服務的效率和效果的評定。
資源集成能力是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提供共享服務的最基礎條件,是衡量資源共享平臺共享能力的關鍵要素指標,也是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劃分需求分類、滿足不同層次用戶需求的先行條件。資源集成能力可以利用平臺資源數量、資源質量和平臺資源的可持續(xù)增長能力進行衡量和評定。
服務能力是科技資源共享平臺表現(xiàn)出來的為用戶提供科技資源共享服務的綜合素質。包括對用戶需求的識別能力、滿足用戶需求的能力、平臺對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能力、平臺通過共享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服務能力體現(xiàn)著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對科技資源共享的實際貢獻大小,直接決定著平臺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社會和經濟效益過程中的作用。
科技資源共享平臺的管理能力,直接決定了平臺運行的穩(wěn)定性及平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管理能力評價可從管理機構、管理制度、平臺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管理機制方面進行衡量??茖W合理的平臺組織結構設計,決定了平臺運行的效率與資源配置的效果。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保障平臺運行的有章可循和落實科學的共享流程。平臺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為科技資源共享的流暢推進保駕護航。保障平臺運行的良好管理機制是對客戶需求識別、需求響應對接、需求滿足和科技資源集成聯(lián)盟的前提。
高效率產出的區(qū)域科技資源共享是以區(qū)域內多平臺合作聯(lián)盟為基礎,以科技資源共享的市場效益為動機,以政府主管部門的推動支持為動力。對共享平臺的合作聯(lián)盟進行評價,可以從政府財政投入與政策支持、平臺共享鏈接、區(qū)域內多平臺建立合作協(xié)議3 方面進行。鑒于上文的研究結論,目前河北省的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多是以政府、科技主管部門及下屬單位為平臺的牽頭主辦、實施單位?;谀壳暗氖∏閬砜矗萍假Y源共享建設,仍然是在政府主導的推動力下逐步推進。平臺共享鏈接反映了平臺與其他共享平臺合作組建聯(lián)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程度。平臺建立的平臺間合作共享協(xié)議,則反映了平臺在資源整合、集成、共享與共同推進共享建設工作的意愿和投入。
梳理國內關于科技資源共享服務績效評價的相關文獻,一些學者對區(qū)域科技資源共享服務績效評價、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服務評價、科技文獻共享服務績效評價、科技資源統(tǒng)籌技術創(chuàng)新集成服務績效評價提出過評價方法與指標體系構建策略。經過匯總與整理,學者們的觀點如表1 所示。
表1 科技資源共享服務績效評價指標匯總
本項研究基于上述對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影響因素的分析和學者們對科技資源共享服務績效評價的觀點,提出河北省科技資源共享服務績效評價指標,如表2 所示。
表2 河北省科技資源共享服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①問卷調查法。本研究對河北省科技資源共享服務的績效評價,建立在問卷調查收集數據的基礎之上。針對指標體系中15 個二級指標,進行問卷設計,關于主觀性感受及態(tài)度性因素調查的問題,采用了李克特量表五點法。面向河北省科技資源共享平臺使用人群(科研機構、高校、科技企業(yè)、高新技術企業(yè)、孵化器、企業(yè)技術研發(fā)機構等),借助網絡平臺分發(fā)問卷。最終收集有效問卷137 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95.1%。
②因子分析。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對河北省科技資源共享服務績效的影響因素作出分析。將眾多變量轉化為相互獨立的幾個綜合變量,反映原有眾多變量的大部分信息,從而減少變量數目、確認數據的基本結構及尺度。通過因子分析,找出影響河北省科技資源共享服務績效的主要因素,同時,利用因子是變量線性組合關系的原理,進一步作出績效評價。
樣本數據顯示,在針對X1~X15這15 個二級指標的問題數據統(tǒng)計中,每一個問題的樣本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別是1 和5,各個二級指標的樣本平均值和標準差如表3 所示。
表3 樣本數據對二級指標的描述性統(tǒng)計
從整理來看,被訪者對河北省科技資源共享平臺績效的評價較高,均處在較好水平,標準差反映了受訪者評價值的離散情況。直觀來看,受訪者對平臺提供的資源數量、質量、資源增長、用戶需求識別及滿足、平臺的基礎設施建設滿意度較高,同時,這些指標的數據標準差較小。
此項分析借助IBM SPSS Statistics 21 工具,對所收集的137 份有效問卷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如下分析結論。
4.3.1 方法適應性檢驗——KMO 與Bartlett 檢驗
KMO 是取樣適切性量數,其值介于0~1。KMO 值至少要在0.6 以上才適合進行因子分析。本項研究的KMO 值是0.936,如表4 所示,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表4 KMO 和Bartlett 的檢驗
Bartlett 球形檢驗的顯著性是0.000,顯示已經達到顯著水平,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4.3.2 結果分析
在主成分分析中,一般認為,如果一個因子的初始特征值(Initial Eigenvalue)大于1,此因子就稱得上是一個有意義的因子。本項研究中,初始特征值大于1 的因子有兩個,其特征值分別為10.811 和1.093,可被稱作本項研究的主成分,如表5 所示。
表5 解釋的總方差
表6 成分矩陣給出了各個主成分載荷矩陣。每一列載荷量都顯示了各個二級指標與每個主成分的相關系數,即因子載荷量(Factor Loading)。主成分即因子載荷量(絕對值)大于0.5 的指標集合,因子載荷量大于0.5,可認為此項指標的收斂度越好,區(qū)別效度越高,與該主成分的關聯(lián)度越高。第一主成分由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合作協(xié)議、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滿足能力、資源可持續(xù)增長率、共享鏈接、資源數量、用戶需求識別能力、管理機構、資源質量、政府財政投入與政策支持指標構成,這些指標在第一主成分上的載荷量均在0.8 以上,說明第一主成分與這些指標關聯(lián)度高,基本反映這些指標的信息,第一主成分可以稱作平臺投入-產出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由管理機制和管理制度指標構成,二者在第二主成分上的因子載荷量均在0.5 以上,相對其他指標而言,它們與第二主成分的關聯(lián)度高,可被稱作平臺管理主成分。如表7 所示,每個指標與對所歸屬的主成分因子載荷量為正,說明它們對所歸屬的主成分成正相關關系。
表6 成分矩陣
表7 指標載荷量及主成分命名
4.3.3 績效評價
綜合以上分析,影響河北省科技資源共享平臺績效評價的兩個主要因子模型為:
兩個主成分的特征根分別為:
故河北省科技資源共享平臺績效評價模型為:
建議在平臺集成的基礎上,對共享資源進行分類,并制作資源目錄庫。提高用戶資源檢索效率和需求識別-滿足處理速度。建立目錄-資源鏈接路徑,從而提升資源搜索與需求滿足響應效率。
目前,河北省科技資源共享平臺的知名度有限,存在部分企業(yè)、科研工作者對相關科技資源共享平臺認識和利用不足的情況,嚴重阻礙本省科技資源傳遞和創(chuàng)新活動開展。具體可以進行以下方面的改善:
①利用自媒體方式,建立河北省共享平臺服務公眾賬號等,在微信、微博、知乎、B 站、抖音等多種新媒體平臺進行內容普及和宣講,加深服務主體和廣大民眾對河北省科技資源共享平臺的印象。
②加強科技資源共享平臺與政府門戶網站、高校網站等網站的聯(lián)系,通過在各門戶網站建立河北省科技資源共享平臺的鏈接,提升平臺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③河北省科技資源共享平臺需要注重用戶數據獲取工作,從用戶痕跡大數據中獲取用戶需求等信息,對其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內容推薦。
河北省已經建設完成科普資源原創(chuàng)與共享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河北省大型科研儀器設備資源開放共享服務平臺等多個專業(yè)平臺,面向企業(y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提供專業(yè)科技資源和相關服務。但隨著科技資源共享平臺的豐富,平臺服務主體在進行信息搜集和服務獲得的過程中將付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這極易導致信息利用效率降低,使創(chuàng)新流程復雜化,因此,河北省科技資源共享平臺之間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進行整合。
①可以由河北省科技廳主持整合全省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將省內資源進行匯總,加大力度開發(fā)建設網站以及做好日常維護更新??梢赃x擇有條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進行協(xié)助建設和管理。
②建設穩(wěn)定的專職隊伍,完善軟硬件條件和配備專職人員隊伍,完善全平臺的管理制度和共享服務機制。
③對納入共享網并公布的科技資源及相關服務信息制定統(tǒng)一標準,對科技資源進行整合、更新、整理和保存,確保資源質量。
目前,河北省已經與北京、天津等地簽署科普資源共享合作協(xié)議,就科普人才培養(yǎng)、打造主題科普品牌等方面進行了溝通與學習,此外,建立了京津冀科研院所聯(lián)盟等機構,旨在調動京津冀優(yōu)質科技資源,打造協(xié)同創(chuàng)新服務平臺。
①增進跨區(qū)域交流、合作。河北省現(xiàn)有科技資源共享平臺資源集成主要面向京津冀地區(qū)的科技資源,應繼續(xù)加強與國內外其他地區(qū)科技資源共享平臺的交流與對接,積極整合各方資源,采用聯(lián)盟發(fā)展模式,逐步構筑起輻射全國、覆蓋各產業(yè)領域的綜合性、一體化科技服務體系,以通過服務鏈與創(chuàng)新鏈的深度融合,加快推動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進程。
②加強全面專業(yè)領域的共享平臺建設。目前,河北省的科技資源共享平臺主要涵蓋科普資源、農業(yè)資源、計量資源、大型科研儀器等。在全面專業(yè)領域建設方面還有一定發(fā)展空間,需要更多的人力、資金和時間,要在微生物資源、地質勘探、計量基標準、生態(tài)系統(tǒng)等方面穩(wěn)步推進與省外和國家共享平臺的有效對接。
目前,河北省已有的科技資源共享模式較為單一,主要是用戶自主進行查詢,部分情況下不能滿足用戶的資源需求,科技資源更新較慢,在用戶使用過程中體驗感和效率較差。因此,建議為平臺用戶提供更加靈活的定制化服務。
①統(tǒng)一分類標準,實施標準化處理,提升跨平臺資源檢索效率,快速響應用戶需求。
②利用大數據等技術,針對不同用戶的需求,對用戶提供精細化和人性化的定制服務,智能化地探索客戶的“所想、所要”。
③建立專家答疑板塊,針對單個用戶的特殊需要,建立用戶與專家的交流、合作途徑,將平臺轉化為用戶與資源方的交流基地,為資源使用以及創(chuàng)新活動的開展助力。
逐步完善科技資源共享法律體系,堅持明確性、適應性、可操作性原則,著重進行知識產權和信息安全法規(guī)的完善,加強跨區(qū)域合作的政策支持,如建立共享平臺統(tǒng)一標準、制定跨區(qū)域合作法規(guī)政策,明確監(jiān)管主體,加大監(jiān)管力度。
本文針對河北省科技資源共享服務績效評價進行研究,提出5 個一級指標和15 個二級指標。通過研究與問卷調研,結合數據分析結果,得到兩個影響河北省科技資源共享平臺績效的主要因子:平臺投入-產出和平臺管理主成分,并給出河北省科技資源共享平臺績效評價模型。從問卷調查獲取的數據來看,用戶對河北省科技資源共享平臺的整體評價較好,尤其對平臺提供的資源數量、質量、資源增長、用戶需求識別及滿足、平臺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滿意度較高,評分大多集中在較好程度。
同時,針對評價結果,本文給出服務地方創(chuàng)新的策略建議,以期對河北省科技資源共享服務水平提升及推動地方創(chuàng)新等決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