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新課改的背景下,閱讀理解每道題目的分值有所增加。面對英語新高考,對新題型的研究是首當其沖的,而對閱讀理解A篇這種被貼上“非常簡單”標簽的閱讀題目沒有給予關注。本文結合近三年的高考真題,從文本主題、考查角度和干擾項設置等幾個角度進行分析,進而探究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閱讀理解A篇;高考考情;教學探究
作者簡介:盧洋(1989.04-),女,漢族,江蘇徐州人,江蘇省鎮(zhèn)江第一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
英語新高考改革使得英語高考試卷的題型和分值有所變化,而閱讀理解部分的變化不僅是增加了“七選五”,每道題目的分值也由原來的2分變成了2.5分,閱讀權重也相應增加了,這更加印證了“得閱讀者得天下”這句話。新增的“七選五”閱讀理解自然得到了大家的重視,但是閱讀理解A篇因為相對比較容易而常常被忽視。但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閱讀理解A篇的得分率經常是兩個極端,要么全對,要么錯的最多。究其原因,應該是其獨特的位置所致,一是很多考生還沒從聽力的緊張情緒中緩過神來,二是閱讀理解A篇并不是“應該最容易”,當遇到有難度的文章和題目的時候,很多考生心里就慌了。因此,不管是從答題心理還是答題策略的角度出發(fā),在高考備考中都應該重視閱讀理解A篇。
一、明確高考評價體系,把握備考方向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是高考命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南,研究這兩者對于探索命題導向及規(guī)律是非常有必要。對近三年的高考英語試題加以分析可知,閱讀理解A篇的題目命制充分體現了“落實立德樹人,引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命題思路,在篇章選擇和文本情境設計方面體現了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引導的篇章布局。
二、結合高考真題考情,探究命題思路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英語全國卷,閱讀理解A篇的篇章體裁都是應用文。應用文的閱讀材料選材真實有效,語言簡潔,內容廣泛,包括廣告、指南、產品介紹、啟事、招聘、書評等。此外,應用文閱讀材料文本特點明顯,標題、小標題以及重要的信息通常會以加粗字體或項目符號的形式突出呈現,便于學生厘清文章篇章結構。
(一)文本長度
經統(tǒng)計,2019-2021年全國的高考英語10套試卷的閱讀理解A篇共30道考題,筆者按照考試的年份對文章和問題進行分析,以便總結出其命題規(guī)律和特征。
近三年閱讀理解A篇文章的詞匯量在235個詞左右,問題的詞匯量在64個詞左右,閱讀總量在300個詞左右。按照考試大綱的要求,考生需要每分鐘閱讀70-80個英語單詞,理論上需要4分鐘。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用在閱讀理解A篇的時間為2-3分鐘,有些考生對閱讀理解A篇的閱讀速度甚至會達到每分鐘120詞左右。由此看來,閱讀理解A篇的篇章易讀度是相對容易的,所以在大部分考生能快速作答題目的時候,準確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文本主題
閱讀理解A篇的體裁主要是應用文,涉及的話題包括旅游、文體娛樂、招聘、比賽等,文本形式多以非連續(xù)性文本為主,常配有插圖。閱讀理解A篇的主題語境以人與社會為主。
近三年閱讀理解A篇的題源如下:2019年全國Ⅰ卷出自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網站;2019年全國Ⅱ卷出自OLD JOE雜志;2019年全國Ⅲ卷出自2013年雜志;2020年全國Ⅰ卷選自外網translink.com.au;2021年新高考I卷出自上海某網站,全國乙卷出自美國三大新聞周刊之一Newsweek2018年刊發(fā)的一篇文章??梢?,A篇的文章來源較雜,不過選材注重語言的真實性、地道性和廣泛性。
(三)考查角度
為了總結閱讀理解A篇的命題規(guī)律和特點,同時為了提升答題的滿分率,筆者統(tǒng)計了近三年10套高考真題的題目,題目的出題順序和文章的順序均是一致的。2019-2021年的10套真題中閱讀理解A篇的題目數量均為三道題,題目的提問包括12個what、10個which、3個who、2個where、2個how、1個when,沒有why開頭提問的題目。題目類型以典型的5W1H的細節(jié)理解題為主。
閱讀理解A篇主要考查學生理解主旨要義、獲取具體信息和判斷推理這三項能力。這樣的能力考查目標就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尋找主題句和關鍵詞的能力、快速閱讀技巧以及理解作者言外之意并分析推理的能力。從近三年高考真題來看,閱讀理解A篇主要考查細節(jié)理解,推理判斷涉及較少。盡管閱讀語篇會更新,但考查考生快速而準確地獲取和理解文中具體細節(jié)信息能力的宗旨不會變。
根據閱讀理解A篇以細節(jié)理解題為主的這個特點,教師要指導考生在做題的時候可以采用關鍵詞來定位文本,無需從頭到尾全部仔細閱讀,因為材料中有很多冗余無效的信息。可以先閱讀題干,然后根據問題要求,按照題目順序依次有針對性地結合題干關鍵詞到文中定位答案范圍,精讀相關部分,快速尋找有效信息,再把原文和選項相比較。根據所提問題采用跳讀、略讀、掃讀的方法,這樣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選項設置
閱讀理解A篇的難度不大,有時候文章看懂了,但是卻不能達到百分百的正確率,干擾項是罪魁禍首。干擾項的設置大部分是通過雜糅文本信息、偷換概念、張冠李戴等方式。沒有信息詞,就構不成干擾項。
以2021年新高考I卷第23題為例,根據題干信息Hotel and Hostel Des Artistes可以將答案定位到最后一段。根據話語標記語however,我們知道語義發(fā)生了轉變,前文都在介紹其優(yōu)點,那么轉折后就是其缺點,可知選C。下面來看干擾選項,A選項為“It gets noisy at night”,此干擾選項中的關鍵詞在第二段出現“without being to noisy”,noisy這個信息詞出現在Yellow Hostel的優(yōu)點句中,此干擾選項屬于張冠李戴。B選項為“Its staff is too talktive”,此干擾選項中staff為關鍵詞,在文中最后一段中對staff的描述為friendly和helpful,均為褒義詞,而選項里面的talktive的語義色彩與原文相悖,無中生有。D選項為“It's inconveniently located”,此干擾選項中“It's located”均在最后一段出現,從“It is located just a ten-minute walk from the central city station and it's close to all of the city's main attractions”可以推斷出conveniently,干擾選項語義相反。
那么正確的選項是怎么設置的呢?還是以2021年新高考I卷第23題為例,正確選項把原文句子中的關鍵短語進行近義詞的替換,原文中是“you need to pay 2 euros a day for Wi-Fi”,選項C把“pay 2 euros a day”改成“charge”,使用了詞匯替換并且擴大語義來編寫正確選項,
此外,比較典型的還有正話反說。以2020年新高考I卷(山東卷)第23題為例,“Which of the following will result in disqualification? ”中,派生詞disqualification的詞義對理解語篇意義形成干擾,原文中prevent和result in形成對立關系,需要對原文的每一個細節(jié)進行逆推,把原文句子的意思反過來表達而成為正確選項。
三、閱讀理解A篇教學啟示
筆者以2019年以來高考英語試卷中的閱讀理解A篇為例,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和閱讀理解A篇命題實踐,淺談在新課標、新課改的背景下如何備考閱讀理解A篇的相關題目。
(一)明確閱讀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英語閱讀是一個積極思考、解碼和理解信息的過程,是一種積極主動互動的活動。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以讀促寫,要求學生能夠高效獲取閱讀文本的有效信息,并對信息進行概括、分析、比較、推理和評價,以實現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性閱讀能力的目的。閱讀理解A篇常為應用文,如廣告、火車時刻表、招聘信息、旅游路線、比賽信息等,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通過閱讀不僅獲得了信息,也培養(yǎng)了英語交際應具備的最基礎的能力。
為了達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良好的閱讀氣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鉆研閱讀文本,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對閱讀課堂保持新鮮感。此外,除了閱讀理解的題目外,教師應該層層設問,幫助學生理清語篇內容,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例如到底是先讀題目還是先讀文章。眾所周知,限時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每個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有的擅長閱讀應用文,有的擅長閱讀議論文,所以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做閱讀理解A篇題目的時候不要受其他同學做題速度的影響。可以適當放緩速度,對閱讀文本進行高效解讀,提高閱讀的準確率。
(二)重視影響閱讀能力提高的因素
閱讀是一個感知文本、理性思考的過程,對文本的解碼過程不僅涉及單詞、短語和長難句的分析,還涉及一些語言因素和其他外在的非認知因素,教師應該重視這些因素,為學生提升閱讀能力掃清障礙。學生對文本的熟悉程度是閱讀是否存在困難的影響因素之一,缺少背景知識會造成閱讀理解的信息偏差,教師要鼓勵學生廣泛閱讀,給學生提供豐富的不同層次的英語閱讀文本。其次,詞匯量是閱讀的基礎,對于考綱詞匯,高考前學生要夯實詞義,進行多輪默寫,確保了解單詞的中文意思、常用的詞義以及一些熟詞僻義。當然,語法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分析關鍵長難句的時候,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很可能就會誤讀文本信息。
除了語言因素外,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心理和思維習慣等都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多關注。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語篇意識,正確處理速度和效率的關系,克服閱讀的不良習慣,進行有效的限時訓練,提高閱讀速度和準確性。當然,英語思維方式和漢語思維方式存在巨大的差異,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跨文化語言思維的訓練,內化中英文在表達上的差異。
(三)轉換角色,從做題人到命題人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注意各類閱讀素材的積累。筆者有幸參與過幾次全市高中英語統(tǒng)考閱讀理解A篇的命題,近期的一篇閱讀理解A篇題目是和當下比較受歡迎的迷你快飲咖啡——三頓半相關。筆者在拆開包裝后看到說明書里面的Project Return,覺得很新穎,也符合新課程標準,于是上網查找其相關資料,根據官網信息,整合了一篇閱讀理解A篇的題目。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對語篇的敏感度,積極主動地收集語篇資料,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識。
正如教師在讀后續(xù)寫教學中要主動寫下水文一樣,教師在閱讀理解A篇的教學中也要去探索實踐,在素材選取、題目設置的過程中去預設學生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從命題人的角度出發(f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換位思考,體會命題人的命題點,體會學生解題的實際困難,而不只是走過場對答案式的講題。在講解的過程中要重點分析干擾選項的構成,教會學生如果快速準確地排除干擾選項,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閱讀理解A篇的7.5分。
參考文獻:
[1]包文敏.評價體系導向下的高考英語改革[J].安徽教育科研,2020(7):1-2.
[2]陳清鵬,鄒麗萍.高考英語應用文閱讀理解專項指導[J].試題與研究,2010(3):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