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冰
(甘肅省平涼市實驗小學,甘肅 平涼 744000)
教師應抓住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與習作教學關鍵時期對學生的閱讀與習作能力展開培養(yǎng),促使學生從小學會運用正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閱讀與習作之間關系是相輔相成的,有了足夠多的閱讀積累,才能寫出好的文章。但就以往學生的閱讀與習作情況來看,依然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閱讀量不夠、習作缺乏核心思想。此時,學會利用思維導圖的教育方式,從思路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與習作學習思維習慣,有助于促使學生有方向、有目的地探究閱讀與習作知識內容。因此,文章研究的內容包含了思維導圖概念的分析、作用以及意義的相關闡述,還有具體的案例分析與探索,以總結關于思維導圖式的語文教學方法。
在小學語文閱讀與習作教學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這一教學工具,就必須明白何為思維導圖。其中,思維導圖重在思維的引導、導圖的構建,讓學生學會利用一些直觀的圖形工具,將自己所思所想的內容構建起一個框架。但這個框架形似一個導向圖,有各種關鍵節(jié)點、連接線,像一種地圖一樣,引導學生有方向、有順序地明確學習思路。在此期間,在對應的節(jié)點以及連接線上,確定好相關的思維學習主題內容,并將關鍵詞填入其中,用于鮮明、直觀地指出整個學習思路走向,從而促使學生學會運用思維導圖構建起學習的整體思路。
當學生在課堂上接收教師傳遞的知識訊息時,往往會因為知識信息太多而出現(xiàn)記憶模糊不清的問題,而帶領學生科學探索知識、分析知識則是教學研究的一個意義。此時,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的學習,以一個個鮮明、直觀的教學引導點,讓學生圍繞這些節(jié)點理解與探究知識,有助于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思路與方向,促使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所需所求落實好自己的學習思路與方向,從而促使學生真正把握住學習的核心,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整個課程內容展現(xiàn)的過程中,教師要以直觀與形象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知識,比如,利用構建一些有效的學習引導節(jié)點,讓學生有路徑開辟學習前進的方向。那么學生可以自己畫出已知的資料或知識內容,將閱讀到的信息加入思維導圖之中,以構建一個框架式的學習復習資料。
最后,由于習作是學生將自己學習、閱讀到的信息進行規(guī)整,并用自己的想法表達習作內容的過程。因此,教師可以嘗試運用思維導圖的直觀引導方法,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思維,根據某個習作主題規(guī)劃好自己的習作方向,從而運用起思維導圖明確與規(guī)劃好自己的寫作目標與思路,進而讓學生的寫作變得有序。這些都是運用思維導圖教育學生的意義與作用。
一是學會突出重點。如,思維導圖中的圖像應該能夠很好地、自動地吸引眼睛和大腦的注意力,所以一定要用中央圖像,并且整個思維導圖中都要用到圖像。色彩會增強記憶力和創(chuàng)造力,所以圖像上要用三種或者更多的顏色。圖像和詞匯的周圍要有層次感。只要有可能,就應該在思維導圖中多使用一些有關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和動覺的詞或者圖像。如果再增加一些有動感的符號,字體、線條和圖像的大小盡量多一些變化,間隔有序、恰當就更好了。
二是起到發(fā)揮聯(lián)想的作用。如,能夠讓學生們的生理體驗產生意義,這是人腦記憶和理解的關鍵。聯(lián)想的力量可以讓大腦進入任何話題的深層次。具體來說,人們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在分支模式內外連接處用箭頭表示,使用各種色彩和代碼。
三是注意導圖的清晰明白,也就是不管人們在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清晰明白,模糊不清會妨礙感知。要明確每條線只寫一個關鍵詞,用印刷體寫字容易讓大腦記憶。線條方面要突出重點,可將中央線條加粗,分支設計成不同形狀加以區(qū)別,線條盡量要保持一致,線條之間要連上。清晰明白的思維導圖看起來更順眼,也更吸引人。
四是思維導圖應該起到復習指導的意義。如當人們繪制出一幅思維導圖時,要想記住這幅圖,就需要不斷復習,在復習時,可以做一些快速的思維導圖簡圖重新創(chuàng)造和更新記憶。
在閱讀教學中,往往很多學生都是簡單地閱讀每一個段落的內容,但卻很少主動對閱讀的內容進行規(guī)整、分析與總結,多數時候都是借助教師的提示,教師規(guī)整的內容總結閱讀學習內容。但是這種被動式的學習方式只會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與方向,只是將閱讀與習作作為一種簡單的學習,無法取得真正的進步。此時,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圍繞閱讀主題確定閱讀的目標、內容以及思想情感探討方面的內容,讓整個閱讀覆蓋學習的全過程,促使學生由源頭閱讀學習開始,一路規(guī)劃好自己的學習思路與方向,是一次有效的課程引導。
其次,在語文習作中,思維導圖也能起到打開學生習作思路的工具。因為在以往習作過程中,很多學生都缺乏寫作的思路與方向,不知道如何下筆,又或者寫出來的內容缺乏核心思想。這些都不利于學生寫出一篇好的作文。此時,思維導圖就發(fā)揮出有效的教育引導作用,讓學生懂得自己該往哪些方面發(fā)展,如何明確自己的習作思路,因而懂得運用思維導圖引導自身展開習作,是一次有價值的教育過程。
第一,圍繞一個中心組織學生探索知識,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向各個方向自由發(fā)散,能更自由、更自然地表達自己。所以應從一張白紙的中心開始繪制思維導圖,周圍留出空白。
第二,突出中心思想。因為一幅圖畫抵得上1000個詞匯,它能幫助其運用想象力。圖畫越有趣越能使學生精神貫注,也越能使大腦興奮,從而自覺產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利用鮮明的顏色繪制導圖。這是做好思維導圖的一個關鍵,以鮮明的圖標樣式可以增加思維導圖的教育效果,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增添巨大的能量。所以繪制思維導圖另一個需要思考的步驟就是懂得利用顏色表明思維導圖之中的信息。
第四,思維導圖之中的分支結構是支撐著整個框架的一個個節(jié)點,利用好它們之間的節(jié)點,可以將知識羅列得清清楚楚,使得學生知道每一節(jié)點之中存在的知識信息。所以要把主要分支連接起來,同時也創(chuàng)建了思維的基本結構。
第五,提示關鍵詞是思維導圖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關鍵詞的選用也是需要做好準備與思考的。比如,在確定閱讀主題時,就可以運用一個矩形框,將閱讀的主要關鍵詞填入其中,用于明示學生接下來要閱讀的主題內容,隨后則是運用各種銜接點逐步引出各種閱讀學習內容。
運用思維導圖開展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要達到的預期教育效果就是讓學生的閱讀與習作學習效率有所提升。但這種提升是因人而異的。如對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則期望他們能夠取得更進一步的學習成果;但對于學習相對較弱的學生,則盡可能在原有基礎之上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那么在這些教育階段中,教師主要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參與到有序的閱讀與習作學習中。這個時候學生是處于一個完全自由、自主的閱讀與習作學習狀態(tài),而教師借助思維導圖之中的一些節(jié)點學習,引導學生盡可能將節(jié)點中的內容學好、學透,并且重視思維導圖中的評價環(huán)節(jié)設計,讓學生能夠針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課后的有效評估。
閱讀教育內容包括目標、教育環(huán)節(jié)、教育評價等方面內容的設計。針對這些內容,在思維導圖的構建過程中學會運用不同的框架、節(jié)點,將這些內容串聯(lián)起來,從而形成一幅完整的思維導圖。此時,學生看到思維導圖呈現(xiàn)出來的內容后,就根據明確的目標從閱讀之中尋找到可用的素材信息,并且回答相對應的閱讀學習問題,以在回答的過程中逐漸樹立起自己的閱讀學習意識。
教師運用思維導圖組織語文閱讀與習作教學,可以采用一種直觀、有趣的圖形、標記方式構建思維導圖。畢竟小學生處于直觀形象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他們對一些較直觀的內容是非常有興趣的,因而教師懂得運用思維導圖的編制原則,如一種具有邏輯的教學編輯思維,從目標確定開始,分別從閱讀、習作這兩個部分確定好閱讀與習作的目標與方向,促使學生知道自己應該往哪些方面參與閱讀與習作學習。但是,在目標確定之后,則是閱讀與習作方法的設計。這些設計主要包括學生采用哪些方法進行閱讀與習作、閱讀與習作到底包含了哪些學習點,而且根據這些學習點抽取其中的關鍵詞,運用對應的矩形框或者其他標記方法直觀呈現(xiàn)這些學習點。此時,學生圍繞導圖之上的內容思考寫作的思路與方法,以在思考之中鍛煉學生的閱讀與習作能力。比如,在學習“我的小伙伴”內容時,可以圍繞這一寫作主題確定好此次習作的目標是寫自己熟悉的小伙伴外貌、性格等內容,盡可能將小伙伴的行為特征、外貌有效呈現(xiàn)出來,所以圍繞這個目標陸續(xù)開展之后的寫作學習。
在落實好基本的思維導圖學習內容之后,教師要根據這些內容引導學生要做好評價。此時,應該從多元角度思考評價方法,如結合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的方法,將評價變得多元。這也是一個雙向互動的教學過程,以利用思維導圖具體表現(xiàn)學生學習的整體情況。另外,教師也應該站在學生角度,以在運用過程之中加入適當的合作評價以及師生評價環(huán)節(jié)。
以“寫人”的習作內容為例,一個清晰的目標是學生組織思維、探索知識的重要因素,讓學生先對作文題目進行閱讀,以確定一個最主要的寫作目標,再確定其他次要層次的寫作目標。比如,寫作教學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讓學生懂得通過人物描寫表現(xiàn)人物特點,而如何突出人物的特點則是學生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通過確定作文主要寫作目標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延伸出其他次要的目標,如懂得觀察發(fā)現(xiàn)人物特點、學會描寫呈現(xiàn)人物特點、抓住事件突出表現(xiàn)人物特點等。
以《搭船的鳥》課文為例,學生可在教師指導下學會利用具體的節(jié)點、連接線,將主要的學習內容構建起框架??墒?,當思維導圖框架設計成功之后,教師不能只顧講解思維導圖之中的邏輯結構,還要指引學生了解導圖結構之間的邏輯節(jié)點。此時,教師可設計一個思維導圖,主要內容為文章為何而作、傳遞怎樣的情感、文章寫作的思路是怎樣的,確定這些學習節(jié)點,并且向學生講明為什么要這樣學。那么學生通過了解這些結構節(jié)點之后,才能夠明確《搭船的鳥》這篇文章具體的寫作思路,把文章的前后建立起因果關系,利用思維導圖的意識加強學生對寫作的探索深度,以使得學生有一個習作的思路與方向,這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如以上述的習作主題為例,思維導圖的運用就是以框架為結構、內容為核心的一個過程。因此,在運用思維導圖展開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觀察、領悟以及初步構建學習思路的方式,引導學生先觀察框架之中明確好的學習目標以及各個學習節(jié)點內容。在基本了解整個思維導圖的大致內容之后,則是引導學生主攻其中的節(jié)點內容,促使學生有針對性地探討內容、學習內容。比如,以“我的小伙伴”這一習作話題,從外貌、性格這兩個主要的習作節(jié)點,學生可以重點下筆寫作。因此,學生可以跟著思維導圖框架之內的各個寫作分支探索知識、了解寫作的主題,以清晰地尋找習作方向。
運用思維導圖之后,絕大部分學生能夠跟著思維導圖探索知識,且很多學生能夠將思維導圖的邏輯結構與課程知識結合起來。此時,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回想起本節(jié)課學過的所有內容,構建起思維導圖的邏輯結構,以帶領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思考問題、探尋知識分析的方向。這樣的思維導圖教學方式極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懂得自己后續(xù)要往哪些方面學習、哪些方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運用思維導圖對提升語文課堂的閱讀與習作起到積極的意義。而用好思維導圖,則需要教師懂得從目標、內容以及方式方面,一一引導學生做好思維導圖的設計,這是研究的重點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