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云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新型智庫建設;協(xié)同關系
摘 要:文章介紹了新型智庫的內涵及與傳統(tǒng)智庫的區(qū)別,分析了高校圖書館在新型智庫建設中的協(xié)同作用,探討了高校圖書館在服務智庫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高校圖書館提升智庫服務水平的策略,以期為高校圖書館開展智庫服務提供參考和借鑒,助力新型智庫建設。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2)01-0055-03
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日益發(fā)展,國際各方面的聯系日益緊密,建設高水平的新型智庫已逐漸成為一種國際趨勢。新型智庫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標志和重要力量,在政府決策、政策制度制定、科學戰(zhàn)略規(guī)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中國特色智庫作出重要批示,智庫已成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1]。2014年,教育部印發(fā)的《中國特色新型高效智庫建設推進計劃》明確提出:“高校智庫應當發(fā)揮戰(zhàn)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養(yǎng)、輿論引導、公共外交的重要功能?!盵2]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信息中心,應充分發(fā)揮館藏資源優(yōu)勢,為新型智庫建設提供優(yōu)質的信息服務。
1 新型智庫的內涵及與傳統(tǒng)智庫的區(qū)別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以戰(zhàn)略問題和公共政策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為宗旨的非營利性研究和咨詢機構,具有明確的公共政策性、公共利益性和非營利性特點,即圍繞公共政策,提供決策咨詢服務[3]。新型智庫和傳統(tǒng)智庫的區(qū)別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特點不同。傳統(tǒng)智庫是提供決策咨詢服務的單一研究機構;新型智庫具有相對獨立性,是圍繞社會、經濟、民生等問題開展研究并提供決策咨詢服務的獨立機構,具有獨立研究、客觀分析、不斷創(chuàng)新等特點。二是組織形式不同。新型智庫的組織形式更加靈活,服務團隊更加多元化,服務資源更加豐富。三是理念和研究模式不同。新型智庫在開展決策咨詢服務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了服務理念、管理方式和運行模式,能夠從多個角度展開研究,形成的研究報告更具有前瞻性。
2 高校圖書館在新型智庫建設中的協(xié)同作用
高校圖書館在新型智庫建設中的協(xié)同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提供高素質人才。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及大量圖書情報學、檔案學及信息管理學領域的專業(yè)人才,在收集、整理、檢索、分析信息等方面具備較強的能力,能為新型智庫建設提供智力支持。二是整合信息資源。大數據時代,數據信息種類繁多、良莠不齊。新型智庫建設不僅需要海量的信息數據,還需要安全、可靠的信息。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信息中心,擁有豐富的文獻資源,能為新型智庫建設提供數據支撐。三是傳播智庫思想。新型智庫建設以立足地方、放眼世界為戰(zhàn)略發(fā)展目標[4]。高校圖書館具有開放性的特征,肩負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因此,我國高校圖書館應加強與國外圖書館的交流合作,引進先進的科學理論,傳播智庫思想,推動我國新型智庫建設的穩(wěn)步開展。
3 高校圖書館在服務智庫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圖書館在服務智庫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服務水平有待提升。相關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我國的智庫主要分布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受經濟、文化差異的影響,高校圖書館服務智庫建設的水平有待提升。二是實踐經驗較少。目前,高校圖書館真正主動參與智庫建設的機會較少,一般都是被動地完成新型智庫建設過程中分配的任務。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圖書館服務新型智庫建設實踐經驗的積累,具體表現為:總結歸納性的研究較多,預判前瞻性的研究較少;文獻整理的經驗豐富,實地調研的經驗缺乏;學術性論文較多,可操作性建議較少;解讀政策的闡釋性研究較多,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性研究較少。三是信息化技術應用不深入。目前,很多高校圖書館應用信息化技術,實現了信息化和自動化,但其服務內容仍側重于文獻檢索、文獻借閱等基礎服務,并沒有把先進的信息技術融入智庫服務過程中。四是合作渠道不暢通。由于各個機構的職能及工作側重點不同,高校圖書館無法與其他機構實現資源共享。
4 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水平提升策略
4.1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是新型智庫建設的源動力,因此,高校圖書館要積極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升服務水平,為新型智庫建設提供智力支持。高校圖書館不僅應邀請專家學者舉辦培訓班,提升館員的信息素養(yǎng),引導他們掌握信息化技術的操作方法,還應深度挖掘、分析服務數據,為新型智庫建設提供優(yōu)質的信息服務,滿足其多元化信息需求。此外,高校圖書館應組建一支高素質的智庫服務團隊或通過項目建組、課題建組等方式匯集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主動參與新型智庫建設。
4.2 加強溝通交流
4.2.1 加強與智庫的溝通。近年來,我國圖書館積極開展智庫服務,取得了一些經驗。例如,國家圖書館基于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和專業(yè)的人力資源,緊扣國家時事,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中央立法決策機關提供文獻信息支持、保障;通過服務全國“兩會”、建設國家圖書館部委分館、開通“國家圖書館立法決策服務平臺”等方式,為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的制定提供服務。2005年,江蘇大學圖書館成立科技信息研究所,充分發(fā)揮館藏資源優(yōu)勢,對行業(yè)信息進行挖掘、分析,為當地企業(yè)提供行業(yè)動態(tài)信息分析、決策咨詢等服務。北京大學圖書館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主動分析國內外局勢,及時獲取相關的信息數據,為國家教育政策改革方案的制定提供數據支撐。因此,高校圖書館應積極開展智庫服務,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職能,主動參與新型智庫建設,積累經驗,推動自身的轉型發(fā)展。高校圖書館為新型智庫建設提供數據、知識等服務,新型智庫在建設過程中又將其研究成果反饋給高校圖書館,進而形成一種良好的協(xié)同發(fā)展模式。
4.2.2 加強館際合作。目前,雖然高校圖書館的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日益增多,但其在資源收集的廣度上卻存在一定不足。因此,高校圖書館應分類整合館內資源,做好館際間的資源共享工作,最大限度地滿足新型智庫建設的多元化信息需求;構建圖書館聯盟,實現跨地域的資源共享。
4.2.3 加強與外部機構的溝通。高校圖書館應積極尋求與地方政府、民間智庫、情報機構的合作,把握參與新型智庫建設的機會;挖掘館藏資源的價值,為科學理論研究提供數據支撐;通過合作推動人才流動,組建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為新型智庫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4.3 優(yōu)化館藏資源結構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新型智庫建設的信息需要越來越多元化,因此,高校圖書館不僅應利用信息技術,加大資源收集力度,拓寬資源獲取渠道,優(yōu)化館藏資源結構,還應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拓展館藏資源的
廣度和深度,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在加強信息資源建設的基礎上,高校圖書館應加強開放式信息平臺建設,構建具有本館特色的知識體系,如學科人才庫建設、地方文獻數據庫建設、科研成果庫建設等,提升智庫服務的水平。例如,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圖書館以地方需求為出發(fā)點,結合國內外相關的研究成果,通過建設特色資源庫的方式為新型智庫建設提供精準的信息服務。
4.4 加強信息化和智慧化建設
高校圖書館應加強信息化和智慧化建設,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將信息技術作為智庫服務的支撐點,提升服務水平,為新型智庫建設提供個性化服務;拓展服務功能,建立動態(tài)分析研究體系,最大限度地滿足新型智庫建設的信息需求;將大數據、互聯網、語音語義識別、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于圖書館服務平臺建設,對各種數據資源進行整理、分析,為新型智庫建設提供數據支撐。
參考文獻:
[1] 朱波,張姝末,段濱艷.知識服務視角下高校圖書館參與新型智庫建設的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8):127-129.
[2] 李蘭.面向新型智庫建設的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重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2):85-86.
[3] 喬紅麗,劉萬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視域下高校圖書館的定位、價值取向及創(chuàng)新研究[J].科技與創(chuàng)新,2019(23):19-21.
[4] 趙雪巖,彭焱.高校圖書館參與高校智庫建設與服務的優(yōu)勢及路徑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6(22):28-33.
(編校:孫新梅)
322450190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