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曉蘭
(南京財經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蘇 南京 210029)
由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當前高職數學在教育手段的選擇上已經有了較為廣泛的可選項,其中將傳統(tǒng)的教育和信息化手段結合是當下較為通行的一種教育模式。高職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育內容選擇不同的教育手段,如電子教材、實體課本、微課、在線課程、在線問題集等都是高職教師數學教育的有效手段。尤其對于一些概念和背景等知識的講解,可以選擇微課的方式,能夠達到較為高效的教學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當下并不是所有的數學科目都可以利用同樣的網絡課程進行教學,將互聯(lián)網與數學結合的主要目的是以信息技術作為媒介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魅力,縮短師生距離,進一步推進信息化教育。本文將主要對互聯(lián)網技術背景下五年制高職數學教學實踐進行分析。
高職數學教學時,教師可根據授課內容進行合理選擇,將軟件融入課程的內容中,形成系統(tǒng)的教育,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能基本認識和使用軟件。在學習結束后,學生利用計算軟件可以解決各種聯(lián)系,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數據輸入,來觀察結果相應的變化,更好地理解數學的概念。同時將互聯(lián)網與數學教學進行融合,使得教學內容不僅集中在課堂上,學生還能夠通過線上課堂等方式進行知識的強化,通過習題集不斷銜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也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另外高職數學教師要學生在專業(yè)課程選擇上將數學、專業(yè)知識、互聯(lián)網知識進行融合,為學生以后更好就業(yè),學生也要充分認識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并掌握如何良好的應用互聯(lián)網進行更廣泛、深入的數學學習[1]。
當下很多學校在實際的高職數學教育中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教育者和學校領導者應該重視這些,積極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法。
由于我國當前的教學分流政策,很多學生進入高職學習都是由于初中學習成績不夠良好或是升學考試時發(fā)揮失常。這使得很多高職學生都存在學習基礎薄弱的問題。除了基礎知識薄弱外,很多學生在擁有較差的學習習慣,例如,不喜歡思考、逃課、不完成作業(yè)等。目前高層學生招生名額的多元性,使得學生的質量參差不齊,學生學習知識的結構和學習的習慣完全不同,因此,他們的意見和學習態(tài)度也有很大差距,但在整體的學習過程中,大部分的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興趣,他們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的部署任務,全程依賴老師。另外,大部分學生害怕學習高深的數學知識,不相信自己能努力學習好這門課程。這都導致高職數學教學中教師難以進行高效的數學教學[2]。
互聯(lián)網技術經過多年發(fā)展幾乎已經應用到了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其在教學領域中的發(fā)展也已經較為成熟。但依舊有很多教師難以良好的將互聯(lián)網與數學教學結合在一起。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不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仍然采用板書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不能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除此之外,絕大多數數學教師講數學與互聯(lián)網結合的唯一方式便是使用PPT投影。這種教學形式相對單一,長久下來會難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3]。
現有的課堂教學是普通以教師為主體,教學模式由于無聊、單一,不能很好吸引學生的興趣,推進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將信息技術更好地與高職數學結合在一起能夠更有效地在課堂以及課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授課,實現有效的基礎鞏固。
教師為主體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很容易存在交流不足的問題。第一,教師的教務很忙,同時對其他的教育輔助工具使用不足,使得教師缺乏充分的時間與學生交流。第二,在課堂上寫板書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這也是影響教師和學生交流的一大因素。伴隨著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的運用,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上課,準備授課量的減少,使用文本展開教學,教師能夠省下大量的時間和學生進行交流,因此,這能夠增加師生互動,有利于構筑更緊密、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授課質量。
在高職數學中,有效導入新課是很重要的??菰锏恼n前導學不僅難以提升學生的興趣,還會降低其學習效果,使得課程質量大打折扣。相反,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直觀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展示,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學習集合的內容時,集合的概念與內容相對抽象,一些學生可能短時間內難以對其進行有效的理解與掌握。教師就可利用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對其進行具象化的表達,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情境聯(lián)網,以加深學生的理解。例如,教師可將不同的蔬菜與水果代替集合中干癟的數字,一些蔬菜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蔬菜的集合,一些水果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水果的集合。但是其中的西紅柿既是水果也是蔬菜,便是兩個集合的交集部分。這種演示不僅足夠生活化同時也足夠具象化,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助學生掌握集合概念的本質,以縮短學生的理解時間[4]。
將集合畫板應用于數學實驗教學。例如,在指數型教學中,發(fā)揮幾何畫板的優(yōu)勢,讓學生直接觀看圖像。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詢問狀況,然后推測、驗證,最后得出結論。例如,對于函數的定義域的學習,a>0,a不等于1。在這里,a通過取不同的值,其性質發(fā)生了變化。如果教師使用傳統(tǒng)的點描方法,就會浪費時間和精力。所以,只要指導學生在講臺上實際練習,就能輕松解決問題。在課件中,使用鼠標拖動a,可以使a的值連續(xù)變化。這個時候,a取了不同的數字時,函數的圖像會發(fā)生變化。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可以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加強與老師的雙向溝通,對他們將來的發(fā)展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有助于其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微課是以更好地說明某個實驗現象、說明或解決某個知識難點為目標,以短視頻為載體,以教學應用和自主學習為目的的微視頻。微課具有以下特點:“短小精悍”,便于使用;資源多樣,情景逼真;主體明確;半結構化,便于擴充。因此,其應用能夠很好地改善課堂質量[5]。
例如,在學習三角函數時,其內容極為零碎且需要理解的概念較多,需要記憶的公式較多。教師可制作微課讓學生在課后有需要時進行反復觀看,以提高學生的課后復習效率,降低理解難度。
最近這幾年,我國的信息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教育行業(yè)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大大推動了教育的發(fā)展。高等教育機構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yè)水平而進行數學教育,但實際的數學教育卻沒有效果,這與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高職院校要增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才能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