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宋登科記考》天圣八年進士登第人補正

    2022-03-15 20:24:15王勝斌
    考試研究 2022年6期
    關(guān)鍵詞:通判郎中進士

    王勝斌

    龔延明、祖慧合撰的《宋登科記考》一書“首次集中地提供了4 萬多進士出身的宋代精英傳記資料,它使宋代科舉史研究有了一個堅實的基礎(chǔ),有力地推動宋代科舉研究的深入”[1]34。皇皇數(shù)百萬言之大作,體量龐大,涉及人物眾多,難免有紕漏,仍然存在可補充完善之處。筆者在查閱宋人文集、墓志、碑刻等相關(guān)材料基礎(chǔ)上,試從及第科次與名次、籍貫與仕宦履歷兩個方面,對天圣八年部分進士登第人的信息進行補正。

    一、登第人的科次與名次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 年),進士及第者249人,《宋登科記考》記錄進士121 人。然而范師道、蔡襄和陳說之的及第科次與名次問題,尚有可補正之處。

    (一)范師道

    《宋登科記考》載:“范師道……天圣八年登進士第”[2]138,僅記錄了范師道及第的時間??计淇拼?,據(jù)龔明之《中吳紀(jì)聞》卷三載:“范師道字貫之,文正公之侄,登天圣八年甲科?!盵3]據(jù)此可知,范師道于天圣八年(1030年)登進士第甲科。故《宋登科記考》應(yīng)改為“天圣八年登進士第甲科”。

    (二)陳說之

    《宋登科記考》載:“天圣八年,與其兄陳動之同登進士第”[2]139,僅云陳說之及第年份,對其名次未作說明??肌端芜|金元方志輯佚·莆陽志》載:

    陳說之,第一甲第六人。[4]

    由此可知,陳說之于天圣八年(1030 年)登進士一甲第六名。故《宋登科記考》可改為:“天圣八年,與其兄陳動之同登進士第,列為第六名?!?/p>

    (三)蔡襄

    關(guān)于蔡襄的詳細(xì)科次,《宋登科記考》亦未作說明,僅云:“天圣八年中進士第十名”[2]141??肌抖嗣鞯顚W(xué)士蔡公墓志銘》載:

    天圣八年,舉進士甲科。[5]

    呂祖謙《歐公本末》卷二載:

    公諱襄,字君謨,興化軍仙游人也。天圣八年,舉進士甲科。[6]

    一般來講,歷史人物本人的墓志銘可靠性較,又從呂祖謙的記載中得到印證,則蔡襄天圣八年(1030年)登第名次應(yīng)為甲科第十名。故《宋登科記考》可改為“天圣八年中進士甲科第十名”。

    二、登第人的籍貫與仕宦履歷

    元絳、杜叔元、杜某、杜舜元、張宗古和張宗彝諸條中傳主的籍貫和仕宦履歷亦有可補正之處。

    (一)元絳

    關(guān)于元絳的仕宦履歷,《宋登科記考》云:“天圣八年,再擢進士第,授江寧府觀察推官。累遷翰林學(xué)士,拜參知政事[2]137?!敝惶岬皆{官至翰林學(xué)士、參知政事,較為粗略??肌端问贰ぴ{傳》載:

    為翰林學(xué)士、知開封府,拜三司使、參知政事……明年,加資政殿學(xué)士、知青州。[7]10906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以下簡稱《長編》)載:

    (熙寧七年八月)壬午,命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學(xué)士元絳權(quán)三司使。[8]6237

    由此可知,元絳曾于熙寧七年(1074 年)任三司使一職,后加資政殿學(xué)士。故《宋登科記考》宜改為:“天圣八年,再擢進士第,授江寧府觀察推官。累遷翰林學(xué)士,三司使,拜參知政事,加資政殿學(xué)士?!?/p>

    (二)杜叔元、杜某、杜舜元

    劉敞《公是集》卷五三《故尚書虞部員外郎分司南京贈光祿卿杜君墓志銘》載:

    君四子,長某早卒,次子某、次舜元、次叔元三人者,天圣八年同歲進士[9]877。

    據(jù)此可知,杜惟則的長子早夭,而第二子杜某、第三子杜舜元與第四子杜叔元同時于天圣八年(1030年)登進士第。而《宋登科記考》卷四在“杜某”條云:“蜀人。佚名。杜惟則子。天圣八年,與兄杜舜元同登進士第。”[2]138此處云杜舜元為杜某之兄,乃誤,杜舜元應(yīng)是杜某之弟。因此,《宋登科記考》宜將“杜某”條之“與兄杜舜元同登進士第”修改為“與弟杜舜元同登進士第”。

    又,《公是集》卷五一《先考益州府君行狀》載:

    長女嫁廣德軍判官杜舜元。[9]864

    由此可知,杜舜元曾任廣德軍(今安徽廣德)判官。關(guān)于杜舜元的為官履歷,可考者僅此一條,其詳情存疑待考。由此,《宋登科記考》卷四“杜舜元”條應(yīng)加上“歷官廣德軍判官”,即該條應(yīng)為:“蜀人。杜惟則子,杜叔元兄。天圣八年,與兄同登進士第。歷官廣德軍判官。”

    杜叔元一家的籍貫問題,《杜君墓志銘》曰:“其先,蜀人?!盵9]877蜀之范圍太廣,未言其家具體州縣。考清人趙之謙《補寰宇訪碑錄》載:

    羅漢洞杜叔元等題名。正書左行,嘉祐八年三月。四川資州[10]。

    可見杜叔元于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在此題名中附有籍貫四川資州。

    考《宋史·地理志》載:

    潼川府路。府二:潼川,遂寧。州九:果,資,普,昌,敘,瀘,合,榮,渠。[7]2216

    而《宋會要輯稿·方域》載:

    潼川府路,舊梓州路,重和元年,升為潼川府路。[11]9405

    杜叔元兄弟所生活的年代處于重和以前,此時尚為梓州路。因此,杜叔元一家是梓州路資州人。故《宋登科記考》卷四“杜叔元”、“杜某”與“杜舜元”三條宜將“蜀人”改為“資州人”。

    另外,據(jù)《繆荃孫全集》載:

    杜叔元章詧題名。正書左行。嘉祐八年歲次癸卯季春十八日。[12]

    可見,與杜叔元在羅漢洞一起題名者為章詧,且其題字日期為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十八日。

    關(guān)于杜叔元之仕宦生涯,據(jù)其父墓志云:

    君隨其少子官淮陰。[9]877

    可知,杜叔元在天圣八年(1030年)進士及第后,先赴楚州淮陰縣做官。

    又考蘇軾《東坡題跋》卷五載:

    杜叔元君懿善書,學(xué)李建中法。為宣州通判。[13]

    《佩文齋書畫譜》卷三二云:

    仁宗嘉祐三年,官宣州通判。[14]357

    由此可知,杜叔元曾于仁宗嘉祐三年(1058 年)任宣州通判。

    又考弘治《太平府志》卷一九載:

    杜俁字碩甫,成都人。崇、觀間侍父兄宦金陵,遂寓蕪湖。祖叔元仕仁宗朝,為職方郎。”[15]

    據(jù)此可知,杜叔元的本官在仁宗朝官至職方郎。一般來說,在追論前人時,會以其歷任官之最高者稱之。且若其歷仕數(shù)朝,則必會明確一一言之。而其孫杜俁追述其祖父之官時,僅云其仕仁宗朝,且官至職方郎。由此可知,杜叔元當(dāng)卒于仁宗時期。而《全宋詩》卷六六〇杜叔元小傳卻云:

    神宗元豐初,為尚書都官郎中。[16]

    李之亮先生認(rèn)為此條記載有誤:“倘若《全宋詩》所言為實,則本文應(yīng)作于元豐之后;倘若《年譜》所言為實,則《全宋詩》所說為誤。以愚之見,孔凡禮說為是,《全宋詩》所據(jù)乃《會稽掇英總集》,不可靠,抑或此‘尚書都官郎中’乃叔元卒后所贈之官,因為熙寧、元豐之際,‘尚書都官郎中’并非實職,或為帶職,或為贈官。又本卷《書杜君懿諸葛筆》:‘余來黃州,君懿死久矣。’則叔元元豐初不可能還活著?!盵17]692本文與李之亮先生觀點相同??计涓赣H杜惟則《杜君墓志銘》曰:

    叔元乃克舉君之喪,葬于某鄉(xiāng)某原。而盡附其余,實嘉祐五年七月甲子。[9]877-878

    據(jù)此,杜叔元在嘉祐五年(1060 年)七月甲子日才將其家人下葬,則其去世時間應(yīng)在嘉祐五年七月甲子以后至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辛未日仁宗崩之前。因此,可以推斷《全宋詩》所云杜叔元在神宗元豐初年做尚書都官郎中之說是錯誤的。

    那么職方郎會不會是死后贈官呢?宋代確有贈職方郎者,如梅堯臣的父親梅讓“太子中舍致仕,贈職方郎中”[9]497,張?zhí)魄涞脑鎻埌骸百浡毞嚼芍小盵18],曹憲的父親曹珣“太子中允,贈職方郎中”[19],等等。因此,本文同意李之亮的看法,認(rèn)為杜叔元仕仁宗朝職方郎亦有可能是其死后贈官。

    此外,《晚香堂蘇帖》載:

    洵頓首。前辱臨顧,未由詣謝。承惠教,祗增愧悚。晴暖,尊體佳勝。且夕走,前次人還,且此布謝不宣。洵再拜君懿郎中仁兄閣下。錢如數(shù)領(lǐng)訖,何用忙也。東坡上跋,即在此帖后。[17]742

    此處,蘇洵稱杜叔元為“郎中”??追捕Y認(rèn)為,“以梅堯臣送叔元詩言之,或為屯田郎中”[20]47。但因不能確定,故本文不采。

    (三)張宗古

    關(guān)于張宗古的仕宦履歷??肌端问贰た椎垒o傳》載:

    集賢校理張宗古上言,漢內(nèi)史府在太廟堧垣中,國朝以來,廟垣下皆有官私第舍,謂不須避。帝出宗古通判萊州。[7]9885

    據(jù)此可知,張宗古曾擔(dān)任萊州通判。至于其任職時間,考清人畢沅《續(xù)資治通鑒》卷四二載:

    寶元二年九月丙申,以殿中丞張宗古通判萊州。[21]

    據(jù)此可知,張宗古除授萊州通判的時間為寶元二年(1039年)九月丙申。再考《清波雜志》卷九載:

    《王立之詩話》書:張宗古自堂后官守登州,祈雪獲應(yīng),一判官以詩為賀。[22]

    據(jù)此可知,張宗古曾在登州做官,然而其具體時間卻難以獲知。由此,張宗古的仕宦履歷為應(yīng)寶元二年(1039 年)九月丙申除授萊州通判,后又在登州做官,但由于史料缺乏,其官職與受命時間目前未能明晰。故《宋登科記考》“張宗古”條應(yīng)在“天圣八年登進士第”后加“曾任萊州通判”。再考《(嘉慶)重修揚州府志》卷三九載:

    庚午王拱辰榜。張象中,江都人。與子宗彝、宗古聯(lián)名中第。[23]

    據(jù)此可知,張象中與其二子宗彝、宗古同為天圣八年(1030年)進士。而《宋登科記考》此三人的條目卻未對其關(guān)系作出說明,應(yīng)補充?!端蔚强朴浛肌芬藢ⅰ皬堊诠拧睏l的“揚州江都縣人”一句之后加“張象中子”,“張宗彝”條“揚州江都縣人”后加“張象中子”。

    (四)張宗彝

    關(guān)于張宗彝的仕宦履歷??肌堕L編》卷一一六載:

    (景祐二年三月)殿中丞、通判齊州張宗彝,言大名府新作金堤,可以捍橫隴決河水勢,請今緩修塞之役。[8]2724

    由此可知,張宗彝在景祐二年(1035 年)三月已經(jīng)擔(dān)任齊州通判,那么該職任之任命當(dāng)在此之前。又《長編》卷一二九載:

    初,利州路轉(zhuǎn)運使張宗彝言西賊自文州有路直至益州城下,請于龍州清川縣防守。[8]3057

    據(jù)此可知,張宗彝曾任利州路轉(zhuǎn)運使,但具體年月不詳??肌端螘嫺濉ぢ毠佟份d:

    (慶歷二年)七月四日,利州路轉(zhuǎn)運使張宗彝降太常博士、監(jiān)河中府鹽務(wù)。[11]4789

    據(jù)此可知,張宗彝于慶歷二年(1042 年)七月四日由利州路轉(zhuǎn)運使貶官為太常博士、監(jiān)河中府鹽務(wù)。張宗彝在景祐初年擔(dān)任殿中丞、齊州通判,后又任利州路轉(zhuǎn)運使,再于慶歷二年(1042 年)七月四日貶官為太常博士、監(jiān)河中府鹽務(wù)。故《宋登科記考》“張宗彝”條在“天圣八年登進士第”后可加“初授殿中丞、齊州通判,歷利州路轉(zhuǎn)運使、太常博士、監(jiān)河中府鹽務(wù)”。

    猜你喜歡
    通判郎中進士
    河下:文風(fēng)厚重的“進士之鄉(xiāng)”
    華人時刊(2023年19期)2023-11-16 12:32:12
    淺談北宋前期通判的職能
    淺談2022年全國乙卷第26題考查方向與復(fù)習(xí)啟示
    文彥博相關(guān)文獻勘誤(一)
    四進士(上)
    你是“急先鋒”還是“慢郎中”
    《進士or近視》
    童話世界(2019年14期)2019-06-25 10:11:42
    “法治中國”視域下宋代監(jiān)察制度的特色及意義
    法制與社會(2018年7期)2018-04-19 08:24:20
    急先鋒和慢郎中
    清代石城縣黎正進士考論
    廣州文博(2016年0期)2016-02-27 12:48:36
    高雄市| 永泰县| 太康县| 新干县| 津市市| 华容县| 美姑县| 玉树县| 宁城县| 增城市| 西乌珠穆沁旗| 鱼台县| 会同县| 襄垣县| 定日县| 婺源县| 晴隆县| 南溪县| 共和县| 勃利县| 阳新县| 永德县| 肥乡县| 瓦房店市| 咸宁市| 华宁县| 玉屏| 巫山县| 临沧市| 公主岭市| 白银市| 棋牌| 揭阳市| 阆中市| 蒲江县| 隆昌县| 万源市| 临沧市| 阿瓦提县| 涿州市| 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