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嘗試一種新的評論方式:由多位評論者來評說同一位作者的同一個詩歌文本,并由此構成一個更大的多聲部的批評文本。我們期望達到的效果是:讓批評在學術理性的規(guī)范內自由表達,更充分地展現詩歌文本的多維面貌,也樂見不同的詩學觀念在此碰撞和交流。本期選擇詩人柏樺的一首詩《回首往昔——與納博科夫相逢》作為評論對象,并約請五位詩人和評論家加以評說。王治田強調了這首詩跨越時空的對話性質;周東升則進一步闡明在這對話中流露出的美學認同;樓河以這首詩印證柏樺寫作的一種“情感的極限主義”:一種瀕危的燃燒的激情;冰馬則明確質疑柏樺當下的這種寫作風格;彭杰似乎為這首詩沒能更徹底地打破幽閉的語言幻景而遺憾。五種說法,五個調子,褒貶不同,我們希望它們帶給讀者的不是莫衷一是的迷惑,而是在彼此碰撞中激發(fā)出來的領悟和啟示。
381950058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