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猛
(石家莊交通運輸學校 河北 石家莊 050800)
體育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意識到體育運動和鍛煉的重要性,也能提高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水平,為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在中專體育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的理念,既是新課程標準對體育教學提出的要求,也是落實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xiàn)。分層教學理念正視了學生的學習差異性,尤其是對于中專學生來說,學習能力和差異性更明顯。因此,在中專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個體規(guī)劃出最佳的教學方案,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和提高,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打下基礎。
1.1 使學生學習更具有針對性。新課程標準提出,在中專體育課程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的模式,能進一步提升教學的靈活性,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有針對性,能使不同能力層面的學生都能有所進步,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個性愛好特點進行教學設計,能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使課堂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1.2 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相應的發(fā)展提高。分層教學的出發(fā)點是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開展教學活動,是以人為本的體現(xiàn),在這個前提下,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能夠接受更多的知識;而對于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由于教師所制定的目標也比較低,經過努力也能達到,因此,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為學生下一步的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
1.3 加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教師要熟悉學生的學習情況、知識水平、特長愛好等,將其作為依據(jù)對學生進行分組,小組成員之間就是一種互幫互助的合作關系,學生之間可以互相激勵,相互交流,使學生在集體中得到成長。
2.1 貫穿因材施教理念,實現(xiàn)學生差異化發(fā)展。學生的性格不僅有顯著的差異,其體質情況更是各不相同。如果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方式,那么受學生身體素質強弱的影響,教學效果肯定會降低。為此,體育教師要熟悉了解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為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去參與運動,使學生養(yǎng)成體育運動的自覺性,實現(xiàn)體育課程的價值。
2.2 實施分層教學要以循序漸進為原則。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都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一般到特殊,對于體育課程的學習也是這樣。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也是一個逐步的過程,因此,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運動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例如,一些學生沒有跑過長跑,教師如果盲目的讓學生去練習,對于一些身體素質較弱的學生來說就有些勉強,會讓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恐懼心理。教師可以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設置難度梯度,從小運動量開始,逐步提升運動量,讓學生在體驗進步和成功中增強學習信心,為增強體質創(chuàng)造條件。
2.3 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體育課程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學生的需要,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為此,教師進行課程設計時就要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無論是教學過程還是課程評價,都要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潛能為主,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能力。
在中專體育課程中實施分層教學模式,教師要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出發(fā),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調動學生對體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促使學生自覺積極的進行體育鍛煉,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為自身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