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虎
摘 要: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構成了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內核,當前小學語文教師應將滲透傳統文化視為重點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想得到升華以及發(fā)展人文素養(yǎng),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及成長提供堅實保障。基于此,本文將詳細分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并舉例說明在實際語文授課的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能夠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策略;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07-008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7.036
新時代下素質教育成了教學的核心目標,教師不僅要在課內講解基礎知識,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明確優(yōu)秀傳統文化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促進作用,針對性地在課上滲透相關知識,保證學生在產生文化認同感的前提下實現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參與各項課堂實踐活動,在探索中樹立明確的三觀,傳承與發(fā)展傳統文化。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小學是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教師不應被傳統教學思想束縛,只重視對課內知識的講解而忽視課外拓展教學,無法拓寬學生的視野,阻礙他們全面發(fā)展。在課上不斷滲透傳統文化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能自然強化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深化他們的人文情懷,學生在課上學習多元化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弘揚傳統文化,落實文化傳承工作。
(二)落實立德樹人的理念
立德樹人是新課改形勢下全新的教學主張,教師要在講解課內基礎知識的同時自然滲透德育教育,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及生活習慣,實現全面發(fā)展。文化教育的展開能夠使德育教育更自然,學生在聆聽故事、觀看資料的同時深化思想道德認知,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fā)展要求,提升核心素養(yǎng)[1]。
(三)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我國近年來提倡“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各學科教師都應轉換教育思想,尤其是語文教師,更要將傳統文化教育自然滲透于課堂教學中,從根本上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讓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自發(fā)探索文化奧秘,積極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為我國在世界文化的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打下良好根基。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傳統文化,擴大學生認知范圍
小學生缺乏與外界的接觸,日常生活中無法及時獲取豐富的信息,認知能力受到嚴重影響,難以第一時間理解課內所學知識并將它們全部內化,教師應將擴大教學范圍、提高學生認知能力視為核心教學目標,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向學生展示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傳統文化元素,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大他們的認知范圍,實現高效教學目標。由于教師長時間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語文課上將教學重點放在講解生字、生詞及各類修辭手法上,對課文內蘊藏的文化知識的講解一帶而過,難以讓學生產生深刻的記憶,阻礙了他們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教學有效性始終難以得到實質性提高。為了改善這一教學現狀,強化整體教學效果,教師一定要轉換思想,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展示豐富的課外拓展資源,可以是與課文主題相關的影視資料,也可以是一些寓言故事,拓寬教學范圍,一方面能夠保證學生在注意力集中的前提下完成各項知識探索任務,另一方面也能深化他們的文化意識,讓他們提高對文化知識的理解能力,既積累了豐富的閱讀、寫作素材,又能實現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為其后續(xù)學習與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組織文化經典誦讀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踐能力是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必須保證他們具備學以致用的能力,從根本上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組織多元化的實踐活動,如文化經典誦讀等,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間,堅定他們應用知識的自信心,在理解文化內涵的基礎上發(fā)展其核心素養(yǎng)[2]。如果教師不能及時根據課程內容組織教學實踐活動,學生課上處于被動狀態(tài),無法發(fā)揮學習積極性,難以提高理解與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教師必須及時探索教學改革策略,構建生動的課堂,借助傳遞傳統文化展開多元化教學,將文化經典誦讀設置為課內保留活動,讓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從不同角度更深、更全面地解讀傳統文化,并且?guī)в懈星榈赝瓿烧b讀任務,提升理解能力,在不斷實踐中提高應用能力、語言學習效率與質量,構建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
(三)模擬真實文化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是一門語言類學科,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的核心教育目標之一,表達能力的提高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讓他們更加高效地與社會交流,實現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多元化、生動的文化情境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機會,讓他們通過模仿表演、小組合作等形式探索文化知識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文化素養(yǎng),實現全面成長。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傳統文化知識的講解過于刻板,或介紹歷史背景,或分析文化事件,學生探索傳統文化內涵的積極性明顯降低,缺少與教師、同學交流溝通,影響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在落實課程改革工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模擬文化情境,如講解古詩詞時將自己打扮成詩人的形象,再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產生代入感,從而主動完成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任務,引導他們表演文中的情境,讓他們通過肢體和語言表達深化對知識的認知,在實踐中提升文化素養(yǎng)。
(四)挖掘教材的傳統文化內涵,深化學生的文化意識
學生文化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他們在對傳統文化知識產生探究興趣的前提下能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挖掘教材知識的深層內涵,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實現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教師有責任和義務為學生深入挖掘教材背后的內容,并與他們共同完成主題討論任務,在不斷合作交流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實現理想化的教學目標[3]。但是教師授課時過于墨守成規(guī),只對文化知識進行簡單講解,如分析詞語含義、解讀作者寫作情感,忽視解讀課文深層內涵,學生只夯實了語文基礎,無法真正理解文化知識內涵,難以產生強烈的文化情感。教師要打破傳統思想的束縛,深度挖掘所有多元傳統文化因素,包括政治、生活、思想、精神等,在課上向學生自然呈現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結合現實生活詳細分析各類元素,改進教學模式,潛移默化中深化學生的文化意識,讓他們養(yǎng)成在生活中傳承文化的良好習慣。
(五)展示傳統文化情感因素,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
語文是一門感性大于理性的學科,學生只有在對語言文字產生情感共鳴的前提下才能真正理解課文內涵,并在有所感悟后規(guī)范思想道德,真正獲得全面發(fā)展。教師要注重分析情感因素,在尊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前提下引導他們自由表達感情,在師生、生生交流中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講解古詩文的過程中往往忽視營造意境,既不能將抽象知識具象化,也不能將理性文字感性化,學生在翻譯古詩文、分析傳統文化內涵時通常使用理性思維,一字一句進行解讀,不能明確作者隱藏的情感變化,也無法深層分析其中帶有深意的代替物,嚴重影響了文化素養(yǎng)的發(fā)展。教師在構建新式課堂的過程中要著重呈現詩文質與美的剪影,為學生準備一場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精神盛宴,以生動演繹、開放問題討論等形式完成情緒的渲染,從根本上豐富學生的情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他們的愛國之情,讓他們明白為人處世的原則,引導他們借古析今,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從多元角度完成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承接與傳遞,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
(六)講述豐富的教材拓展故事,提高學生的文化認同
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迅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能夠自主探索知識內涵,逐漸產生文化認同,明確傳統文化對民族、國家的重要意義,自主承擔起傳承與發(fā)揚傳統文化的責任。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探索空間,以教材為基礎在不偏離主題的前提下講述豐富的文化拓展故事,為學生傳遞更多文化信息,讓他們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基礎上產生深切的認同感,最終提高整體學習效率與質量[4]。教師如果講解課文時無法做到針對性的故事講解,始終將教學停留在淺顯階段,難以真正增加學生的文化累積,缺少文化學習氛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要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科學拓展教學內容,深度挖掘課文涉及的寓言故事、歷史人物經歷等元素,探索相關主題、人物、歷史背景故事,以深化分析、對比探索等方式引導學生分析傳統文化內涵,從而結合生活實際生成文化認同感,能夠將自己對故事的所思所想分享給教師、同學,在和諧、積極的氛圍中實現思維的發(fā)展,最終在實際生活中根據對故事內容的理解端正自身言行,促進人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三、結語
小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教師不僅要講解教材的基礎知識,還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課程教學中,既能夠豐富課程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發(fā)揮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也能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目標,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情感,為他們未來學習與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改良.小學語文教學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J].中華少年,2020(5):83.
[2]? ?方藝莉.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探究[J].考試周刊,2020(65):23.
[3]? ?李志曦.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0(7):45.
[4]? ?龍偉紅.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今古文創(chuàng),2020(9):82.
[責任編輯 李 媛]
374550190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