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紀楚云
(銅陵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銅陵 244000)
教育部在 《關于深化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要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系統(tǒng)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在相關課程中增加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容比重[1]。《高等職業(yè)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年版)將多元文化交流列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四大維度之一,要求學生能夠通過英語學習繼承和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隨著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英語語言服務于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作用愈發(fā)重要。高職公共英語課程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在完成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這一教學目標任務的同時,需要積極發(fā)揮教育的人文性,著力通過人文教育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培育他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使用英語語言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提升富含中國文化知識的教學內容比重,積極將中國文化融入教學,促進教育的人文性,是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踐行英語學科課程標準的重要措施。
教育部2021年頒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課程思政建設的內容重點就包括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在當前的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學內容(文章)多以目的語國家的人文、事件、生活等方面為載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會輸入較多的西方文化,導致學生在獲得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因此,要突出語言的工具性與教育的人文性功能,培植以英語語言為工具服務中國文化傳承與傳播的學習理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民族自豪感,需要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融入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將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情感價值教育與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客觀地看待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意識,增進學生的綜合運用英語語言交流與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從而推動不同文明的交流對話、互鑒發(fā)展[2]。
2021年版 《高等職業(yè)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掌握必要的跨文化知識,具備跨文化技能,秉持平等、包容、開放的態(tài)度,能夠有效完成跨文化溝通任務”是多元文化交流課程目標之一[3]。目前,高職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參差不齊,尤其使用英語語言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更是欠缺,“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普遍存在,跨文化交際意識薄弱。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以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為知識與技能目標,更要以中國文化為載體發(fā)展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技能與情感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中國文化,引導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達成多元文化交流教學目標的重要措施。
語言是中華文明傳承與傳播的重要載體。中國文化底蘊深厚,包含歷史、人文、傳統(tǒng)文化、科學與生活等方方面面,在我國站在近世界舞臺中央的新時代,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以及在國際的影響力的顯著提升,用英語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實現(xiàn)交流與傳播中國文化已經(jīng)成為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只有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充分滲透中國文化,才能讓學生學會用英語語言把中國文化表達出來,并樹立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目標。如此,培養(yǎng)新時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讓他們自覺擔負起弘揚與傳播中國文化的時代使命。
為了全面了解中國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和效果,探析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中國文化在教學內容中的融入情況,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對使用英語語言表達中國文化能力情況,課題組以銅陵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按專業(yè)大類分層抽取大一年級學生共500名,及學校26名英語教師作為調查對象,并分別制定學生和教師調查問卷開展調查。學生調查問卷首先調查學生現(xiàn)有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其次重點調查學生對中國文化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的認識、通過在英語課堂及教材學習中對中國文化的習得情況,以及學生使用英語對中國文化的表達能力現(xiàn)狀等方面的內容。教師調查問卷主要調查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對融入中國文化的必要性的認識、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將中國文化融入教學情況,以及教師自身中國文化知識素養(yǎng)現(xiàn)狀等方面的內容。
同時,在參與調查的500名大一學生中,課題組依據(jù)學生所學專業(yè)類別,隨機抽取一定數(shù)量學生,最終對80名學生進行了“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能力”測試,以更直接的方式反映學生使用英語語言對中國文化進行表達的現(xiàn)有水平。測試內容包括中國文化常識的單項選擇 (20題),考察學生對中國歷史傳統(tǒng)、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文化常識的了解情況;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關的漢譯英(20題),如“京劇”、“春節(jié)”、“火鍋”、“旗袍”等;以及一些短語、習語的英譯漢 (10 題),如 “black tea”、“rain cats and dogs”、“Practice makes perfect.”、“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等。
1.學生方面。調查問卷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81.0%的學生認同在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中需要加強中國文化的融入,且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有助于跨文化交際;僅7.8%的學生認為提升自己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所要學習的內容材料不需要涉及中國文化的內容。另一方面,88.6%的學生認為英語教材中中國文化的內容占比很少;56.0%的學生認為基于英語教材及自身學習英語困難等原因,教師在課堂上很少補充教授中國文化內容;90.4%的學生認為平時的作業(yè)和評價方式中涉及和考察中國文化的內容不多;93.0%的學生在平時的英語學習中不會主動關注和學習中國文化方面的內容。學生的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方面,有92.2%的學生認為他們使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存在困難。同時,“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測試的平均分值僅30.2分,單項選擇題僅32.6%的學生選對一半以上,可見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知程度并不高;英譯漢部分,“春節(jié)”、“餃子”等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經(jīng)常接觸的英語表達準確率相對較高,而學習中很少遇到的像“旗袍”、“毛筆”、“絲綢之路”等中國特色詞匯,學生用英語表達的準確率很低;漢譯英部分,對于一些中西文化內涵不同的詞匯如“l(fā)ucky dog”、“green eye”等和一些能與中國的成語或俗語相對應的習語如 “Practice makes perfect”等,學生的理解大多都存在問題。測試結果說明,在高職院校的學生中,“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普遍存在,學生的中國文化素養(yǎng)和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能力都亟待提升。
2.教師方面。調查結果顯示,92.3%的教師對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持贊成態(tài)度,并認為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很有必要;但是,在實際英語教學中,有68%的教師會偶爾加入與中國文化相關的內容,僅5%的教師會主動在課堂上有意識的給學生增加中國文化的知識;76.9%的教師認為在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元素有較大難度;73%的教師認為現(xiàn)在使用的英語教材中中國文化相關的素材占比較少;96.2%的教師認為在考核評價中幾乎沒有涉及中國文化的內容。教師文化素養(yǎng)方面,69.2%的教師認為自身不具備豐富的中國文化知識;61.5%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過在講到中國文化時不知如何用英語去表達和拓展的情況。
3.結論與啟示。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對中國文化的英語表述獲取方式有限,學習的主動性欠缺;客觀上教師依賴教材,忽視了對中國文化的輸入。究其原因,第一,高職英語教學使用的教材中關于中國文化的素材占比較低,教材內容多以英美國家的文化為主,較少出現(xiàn)關于中國文化的地道英語表達,不能滿足教師進行中國文化教學和學生中國文化的學習需求;第二,英語教學中教師更多地關注知識與技能目標,即掌握必要的英語基礎知識及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在日常教學中很少涉及中國文化的教學內容;同時,教師的中國文化素養(yǎng)和跨文化教學能力也有待提升;第三,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偏低,在平時的英語學習中忽視了中國文化內容的學習。當前,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及全體教師都已經(jīng)意識到,將中國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對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與促進跨文化交際起著重要作用。
教材是進行教學設計的主要依據(jù),同時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4]。針對現(xiàn)有高職英語教材中中國文化內容占比較低的情況,教材的編寫應在充分考慮到高職院校學生英語水平、文化基礎和語言能力的基礎上,增加一些能夠充分體現(xiàn)中國文化的優(yōu)秀英語譯文,并增加中西方文化對比的內容,同時將中國文化內容融入每個單元的各個板塊中,為教學提供依據(jù)。
此外,教師應合理整合教材內容,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趣味性的中國文化素材對教材進行適當補充。如講授節(jié)日的時候,可以增加一些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內容;講到飲食的時候,適當補充中國餐桌禮儀、傳統(tǒng)菜系、中餐菜名的翻譯等方面的內容;講到旅游景點時,介紹一些中國風景名勝的英文表達,讓學生介紹家鄉(xiāng)的旅游景點等等?!缎戮帉嵱糜⒄Z綜合教程》第五版教材主題豐富多樣,在高職院校廣泛使用。下面以該教材為例,列舉一些不同的單元主題可以補充的中國文化內容和素材。
表1 不同單元主題可以補充的中國文化內容和素材
在“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背景下,教師需廣泛利用網(wǎng)絡資源,收集關于中國文化的英語資料,通過編印校本學習資料、線上學習平臺推送學習資料、建設課程資源庫等方式,加強教學材料的加工,以可視化文本、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呈現(xiàn)教學資料,以可延伸學習資源的網(wǎng)站、書籍、期刊等豐富教學內容,同時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的交互性,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學習反饋等,增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拓展課堂教學內容,讓中國文化貫穿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通過教學內容的更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英語教學的文化內涵。
高職英語教師要提高重視程度,擴充自身的中國文化知識儲備,以歷史、人文、科學、生活等方面的中國文化內容為主體,通過書籍、報刊、網(wǎng)絡等媒介,積累中國文化知識,獲取豐富的中國文化相關的英文表達,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同時,加強對教學內容的組織與整合,促進將中國文化融入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樹立英語語言教學與文化教育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推進英語課程思政建設,促進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日常教學實踐中,首先,教師可以采用對比法,通過比較中西方文化,如中西節(jié)日的對比,中西飲食習慣的對比,中西價值觀的對比等等,讓學生尊重文化差異,并加深對我國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促進學生敢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其次,在聽、說、讀、寫、譯五方面的教學中都應融入中國文化的內容,如在 CGTN、China Daily等網(wǎng)站和一些英語學習的微信公眾號、APP上選取一些文化性強的、難度適宜的素材進行聽力和閱讀的訓練,通過學生自主收集資料進行課堂報告、英語配音等方式引導學生用英語來表達中國特色的事物,進行一些中國文化的翻譯練習,學習一些中國特色文化的官方英語表達等,幫助學生在培養(yǎng)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同時,提高自身的中國文化素養(yǎng),促進學生能用英語語言表達中國文化;最后,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突出“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都滲透中國文化的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開展角色扮演、分組匯報、學生辯論等多種教學活動,不僅能使教學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更能讓學生對中國文化知識進行主動地收集、思考和探究,促進學生善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在高職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需積極通過多元化的文化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首先是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組織文化教學。教師挖掘現(xiàn)有英語教材內容與中國文化的結合點,課前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自主收集與了解和教學內容相關的中國文化知識,課堂上開展匯報展示、表演等多樣的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從而對中國文化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例如,在教授“Food”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布置課前任務,讓學生收集中國八大菜系的相關知識,課堂上分組進行英語展示,還可以開展推薦家鄉(xiāng)美食,介紹中國傳統(tǒng)美食等活動,既貼近生活,又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還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其次是充分利用第二課堂擴展中國文化教學。在有限的教學課時之外,教師可以通過指導英語社團、英語角、英語興趣小組等開展形式多樣的與中國文化相關的課外活動,如以中國文化為主題的演講比賽、配音大賽、知識講座、話劇表演等,這些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幫助他們主動去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水平,更能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將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不僅使學生的課外活動更加豐富,也拓展了學生的文化視野,讓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從而真正實現(xiàn)將中國文化融入英語教學的教學目標。
考核評價是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為深入教學改革指出方向。將中國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內容,并將其納入考核評價,可以引起教師和學生對中國文化的重視,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因此,高職英語教學的考核評價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應多樣化。在評價內容上,在傳統(tǒng)的聽、說、讀、寫、譯方面考核的基礎上,可以適當減少一些語法題,多加入包含中國文化元素的內容,如加入與中國文化有關的聽力和閱讀素材,中國文化常識,常見的成語、俗語及中國特色詞匯的翻譯等;在評價方式上,應改變評價標準,加強以期末考試為主的終結性評價手段,同時須加大過程性考核的比重,完善多元化的過程性評價體系,在課前預習、課后作業(yè)、小組討論、課堂展示等任務中多布置中國文化方面的內容,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通過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等方式考察學生的完成情況,了解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提高情況。通過考核評價,教師能及時獲得反饋,提高課堂效率,從而更好地將中國文化融入英語教學。
語言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要實現(xiàn)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并駕同行。把中國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為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提供了一條新思路,有助于促進多元文化交流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高職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上有機融入中國文化,能有效改善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在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敢用、能用、善用英語語言講好中國故事,不斷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引導學生積極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發(fā)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