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娜
“紅葉與飛雪共舞,秋雨和寒風同行?!鄙较录t葉灼灼,秋意盎然,山上寒風呼嘯,飛雪漫天。高海拔的山頂,我和同行的家人朋友被這大自然瞬息萬變的鬼臉變幻感染而驚喜交加,一時歡呼著,奔跑著,享受這大自然難得一遇的人間奇景,深秋狂歡。
這是幾年前國慶長假一天場景。徜徉山頂漫天飛雪帶來的速度與激情同時,衣衫單薄,寒冷又迫使我們一行不得不早早下山。戀戀不舍中,同隊扔過一句:“過山就是大彩梁?!碧羝鹞颐舾械纳窠洠骸按蟛柿海看蟛柿河惺裁??”我急切追問?!坝邪讼蛇^海!”這回答成了我心中揮之不去的夢。
一、出發(fā)
有夢就要圓。辛丑國慶前夕,9月29日,我和圍場縣攝影師及作家朋友5人,乘坐郭家灣鄉(xiāng)長魏文民四驅越野,由梨樹甸村本地向導1人一車駕駛先行引路,我們6人兩車小分隊來到民間久負盛名的郭家灣鄉(xiāng)“大彩梁”景點采風。
車子很快從鄉(xiāng)里駛出,奔上梨樹甸村水泥路,沿著彎彎曲曲山路一路向目的地疾馳。
紅磚白墻美麗村莊匆匆掠過,雞鳴狗吠聲聲漸遠,玉米谷子這金秋大地主人衛(wèi)兵一樣,顆顆飽滿,英姿挺拔地站立山路兩旁,閃爍著晶瑩剔透的目光,虔誠地接受我們一行人檢閱。
山路越爬越高,直至不見了莊稼,沒有了人煙。這時車里的我們明顯感覺到了車窗外隨風襲來的陣陣寒意,感冒尚未痊愈的我不禁寒戰(zhàn)連連。是的,海拔高了,溫度自然下降。
轟!四驅越野加大油門,一路嘶吼著,沿通向山頂雨水沖刷破壞的石塊突??油萆铰?,崎嶇顛簸向上頑強沖鋒。車里異常寂靜,每個人都不再說話了,因為知道這段山路比較陡峭難走,沉默無聲是對司機最大尊重和鼓勵。同時,每個人又都睜大雙眼,頭偏向車窗外,四目逡巡,貪婪地吮吸,享受著山腰下掠過的成片落葉松林、黑松林和各種紅黃混交林,紅的是五角楓和山杏樹,黃的是樺樹和楊樹,更有那些風中起舞的各色不知名蒿草。
“咔咔咔咔——”忽然,后排車窗搖下,傳來攝影師端著“機關槍”不?!皰呱渎暋?,和幾位同行文人驚嘆連連聲:
“快看!風電!”
“咦?風電下那成片發(fā)藍光的是什么?”
“光伏!”
“真美!”
“太神奇了!”
車輪飛轉,我們幾個大腦也隨著車輪飛轉,8核速度飛快存儲著神奇壯麗景觀。
二、登頂大彩梁
約莫多半個鐘頭功夫,我們成功抵達山頂。俗話說,海深浪高,山高風大。不錯!一下車,我們就被呼嘯寒冷的山風刮得有些懵圈:怎么,山下和山上差異這么大呢?但寒風同時也帶來了刺激和激情。
頂著大風,我們6人時而下車行走,時而駐足拍攝,時而駕車前行。
這才發(fā)現,山頂山下別有洞天。山下嘈雜塵世不見了,只見秋高氣爽,天高云淡。風電像驕傲的白馬王子,踏著悠揚的舞步,舞出動人婉轉的音律,遠方傳來柔婉的歌聲;下面一排排光伏,波光粼粼,像藍精靈少女,在遠山翩翩起舞;黑松林似巨毯,隨山勢起伏,鋪展在這遠山舞臺上。而我們幾人,則是這天地間唯一看客。只要我們愿意,這場大自然饋贈的天地交響,人間視覺盛宴是不會落幕的。
何以至此?因為我們來到了山頂。
人生如登山,只要有高山還在前頭,我們的腳步就不能停止,一旦把萬水千山踩在腳下,真正的對手便是自己了。所以,人生需心存感恩和敬畏。頓時,我感慨萬千。
沒有這次大彩梁之行,我對郭家灣鄉(xiāng)的認知還僅僅停留在大棚、企業(yè)、溝谷、傳說等廣度;而有了此行,我更加深層次地認識到:郭家灣,原來還有高度和雄心戰(zhàn)略。
這,就是這次登頂大彩梁山峰帶給我對郭家灣的重新認知和人生智慧啟迪吧!
三、大彩梁高原氣候
欣賞感慨之余,我在想,我們從郭家灣鄉(xiāng)里出發(fā)時的海拔是1100米,到山頂附近時本人手機軟件測量海拔達1694米。地理常識告訴我們,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就降低0.6℃,這是在高原條件下形成的氣候特點,氣候區(qū)的自然景觀以垂直變化顯著為重要特色。圍場屬于內蒙古高原,山上山下海拔落差大,景色必然不同。雖然初次來到大彩梁,而且是直接駕車一飛沖天,直接造到梁上,滿心滿眼充滿新鮮感和刺激。沒有手腳并用人力攀爬苦累,更沒有切身體驗沿途綠色植被和自然風光,但憑我無數次攀登與郭家灣鄉(xiāng)僅15公里之遙,同屬四區(qū)的朝陽灣鎮(zhèn)“大光頂山”經驗來看,半山腰應該是針闊葉混交林,高低錯落,此時紅綠黃姹紫嫣紅,爭奇斗艷亮相金秋,因為它們都同屬于一個地理地貌特征。
大腦正神游遐想著,“機靈”一下,冷不丁身體打個寒戰(zhàn),山頂突至的寒冷,使我們幾人拉開了距離,加之“呼呼”作響的疾風,我意識到大彩梁山下和山上溫差可達5~6度。幾人趕緊穿好外套,收緊衣帽。
郭家灣鄉(xiāng)位于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東部,距離縣城50公里,是壩下地區(qū),三面圍場地區(qū)群山環(huán)繞,東鄰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qū),全域高山莽原,溝壑縱橫,旅游資源尚未開發(fā),屬于山野原生態(tài),可謂是壩下經濟落后偏僻閉塞鄉(xiāng)鎮(zhèn)。這里山路彎彎,峰回路轉,好像在和游人不停玩“躲貓貓”游戲,不遠處總有一位不知名“美人”在下一站揮手招喚,在前方等你。由此看來,郭家灣的“灣”——實在是名不虛傳。
四、八仙怡然
“快看!八仙!”如果說大彩梁上遠方風電陣率先震撼并驚艷了我眼眸的話,那么再次讓我思緒回歸的就是這身后不知誰的一聲驚喜呼喚了。轉身順著聲音望去,只見在大彩梁山頂,我們身邊不遠處,每隔不到一站地,就可見到一尊半人高“八仙過?!睗h白玉雕像,矗立在半人高石頭底座上,據說是由山下村里某位鄉(xiāng)賢善人捐款建造。呂洞賓、鐵拐李、何仙姑、曹國舅、張果老、藍采和、韓湘子、漢鐘離,八仙的建造方位,按照卦象設置,沿著山頂山路一路迤邐排開,造型簡潔,面色祥和,充分體現了道家“道法自然”,清凈怡然思想。這和當今倡導的生態(tài)自然十分契合。不錯,魅力圍場,生態(tài)木蘭,塞罕碳谷,五色產業(yè)。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塞罕壩紅色基因的賡續(xù),大彩梁也會因為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圍場旅游資源的東部開發(fā),定會向世人展示或雄壯偉岸,或嬌俏嫵媚,四季變幻。
此外,大彩梁上還有石頭堆起的“敖包”,這是圍場縣作為滿蒙少數民族自治縣的重要標志,表達了蒙古族人民祈求風調雨順,豐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五、圓夢大彩梁
寫到這里,我眼前忽然浮現這樣一幅場景:山頂風雪彌漫,濃見度很低,十米開外就看不到人,只見身旁高大巍峨的風電,在狂風中“嗡嗡”旋轉,勇士般地和風雪搏殺。高高風電下,渺小如蟻般的我們奔跑在鵝毛紛墜的雪花中,彼此呼喚著,拍照著,痛并快樂地享受這大自然難得一遇的深秋奇特景觀。
這就是2018年9月30日,我和家人、駐村工作隊朋友在圍場縣育太和鄉(xiāng)攀登“大素汰”(就是大彩梁另一面,大素汰梁,簡稱大彩梁)上場景。
“山上除了風電還有什么?”風雪交加中,我好奇大聲問。
——“八仙!”
——“山那邊叫什么?”
——“大!彩!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