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果 劉海峰
【摘要】? 目的? 探究替吉奧聯(lián)合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消化道惡性腫瘤腹部淋巴結轉移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2018年1月-2021年12月醫(yī)院收治的150例消化道惡性腫瘤腹部淋巴結轉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組間性別、年齡匹配均衡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5例。對照組采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觀察組采用替吉奧聯(lián)合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客觀有效率、生存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病灶體積變化、生活質量。結果? 替吉奧聯(lián)合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客觀有效率(總緩解率)為92.00%,高于對照組的77.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白細胞下降發(fā)生率為85.33%,高于對照組的4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病灶體積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軀體角色、情感角色、社會功能、健康狀況、心理健康、睡眠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消化道惡性腫瘤腹部淋巴結轉移患者采用替吉奧聯(lián)合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改善患者預后,延長患者生存期,但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不良反應,在治療期間需要予以重視。
【關鍵詞】? 替吉奧;立體定向放射;消化道惡性腫瘤;淋巴結轉移
中圖分類號? R735?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2)05--04
大部分消化道腫瘤晚期患者都存在腹部淋巴結轉移,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腹痛、黃疸、食欲下降、腹脹和腰背部放射性疼痛。隨著腫瘤進一步發(fā)展,患者癥狀會加重,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期限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傳統(tǒng)中主要采用全身化療方法進行治療,但是全身化療不良反應比較大,對患者的身體機能會造成嚴重影響。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臨床中對于惡性腫瘤腹部淋巴結轉移采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技術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同時還能夠降低對患者全身狀況的不良影響。與全身化療方法相比,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對患者的不良反應要少。但是,單純的化療所取得的效果也比較有限。近些年,替吉奧在消化道腫瘤疾病中應用比較廣泛。本研究采用替吉奧聯(lián)合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技術,治療消化道腫瘤晚期腹部淋巴結轉移患者,探討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2018年1月-2021年12月醫(yī)院收治的150例消化道惡性腫瘤腹部淋巴結轉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為原發(fā)疾病,均有手術或穿刺組織病理學診斷;②所有患者經臨床影像學診斷和/或病理學診斷,證實為腹部淋巴結轉移。排除標準:①出現(xiàn)凝血功能障礙患者;②出現(xiàn)大量胸水、腹水患者;③嚴重黃疸患者;④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患者。依據(jù)組間性別、年齡匹配均衡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5例。其中對照組男40例,女35例;年齡31~68歲,平均年齡51.06±1.96歲。觀察組男39例,女36例;年齡32~70歲,平均年齡52.63±1.8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過本院醫(yī)學倫理會批準同意,且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表示自愿參加。
1.2? 治療方法
1.2.1? 觀察組? 采用替吉奧聯(lián)合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替吉奧用法用量為每天2次,每次50mg,連續(xù)治療2周,間隔1周再重復使用,3周為1個治療療程;放射治療時要求患者取仰臥位,采用負壓真空墊固定患者胸腔和腹部,CT增強掃描,確定患者病變位置,并由主管醫(yī)生勾畫靶區(qū),采用陀螺刀(GMX-Ⅰ型)行立體定向放射治療,靶區(qū)周邊劑量,50%~60%等劑量曲線,每次3.0~3.5Gy,10~15次,每周5次。
1.2.2? 對照組? 采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具體放射治療方法與觀察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1)治療效果:選擇WHO的治療效果標準: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進展(PD)。完全緩解和部分緩解為臨床有效;無變化穩(wěn)定和進展為臨床無效??傆行剩ň徑饴剩? (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例數(shù)/總治療例數(shù)×100%。
(2)生存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病灶體積變化。
(3)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評價量表-75(SF-75)進行生活質量評分,其中包括軀體角色、情感角色、社會功能、健康狀況、心理健康、睡眠質量,每項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組間百分率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緩解率)為92.00%,高于對照組的77.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存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其中兩組患者1年生存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白細胞下降、胃腸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高于對照組,但只有白細胞下降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病灶體積變化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病灶體積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病灶體積均明顯見減小,且觀察組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軀體角色、情感角色、社會功能、健康狀況、心理健康、睡眠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腹腔淋巴結轉移發(fā)生率比較高,而采用放射治療敏感性比較低,需要大劑量才能夠抑制腫瘤細胞。由于腹部及其周邊包含許多重要器官、組織,如肝、腎、胃、脊髓、腸道等,這些器官和組織對于放射治療耐受性較低,因此在采用放射治療的時候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多種不良反應,對患者身心造成嚴重的影響[1]。腹腔存在豐富的淋巴結,是腫瘤患者常見的淋巴結轉移部位,患者常常表現(xiàn)為難以忍受的疼痛。由于淋巴結血液不豐富,單純采用藥物很難取得較好的效果,且由于多數(shù)患者轉移范圍比較廣,常常臨近重要組織,導致放射治療受到限制,從而影響治療效果。消化道腫瘤腹膜淋巴結轉移患者在確診之后,絕大多數(shù)已經失去了最佳手術時機,臨床中對于該病主要采取放療或化療方法進行治療[2]。有研究表明,通過對患者采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其完全緩解率為32.7%,部分緩解率為49.5%,總客觀緩解率為82.2%,因此認為采用放射治療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技術可以提高靶區(qū)照射劑量,減少射線對靶區(qū)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害,降低射線對正常組織的損害,為靶區(qū)增量創(chuàng)造了條件。臨床中主要對以下情景會選擇采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①患者腫瘤位于復雜解剖部位;②常規(guī)放射治療劑量無法控制腫瘤發(fā)展;③小體積腫瘤,但是需要高劑量照射;④患者腫瘤部位臨近正常組織和重要器官。與傳統(tǒng)放射治療方法相比,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不良反應比較小,治療效果比較高,患者接受度較高[3]。但是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屬于局部治療手段,其治療范圍仍然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在治療期間需要配合其他方法進行治療才能夠更好的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目前,國內外對于消化道惡性腫瘤腹部淋巴結轉移的治療還沒有明確統(tǒng)一的標準,在臨床中需要全面分析患者病情,選擇合理的有效方法進行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但如何合理選擇有效治療方法,仍然是醫(yī)學工作者面臨的難題。近些年,隨著立體定向技術的發(fā)展,通過采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技術能夠提高腫瘤局部控制率,降低放射治療對正常組織的不良影響,緩解患者的病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4-5]。由于腹腔淋巴結轉移具有一定的隱匿性,很難被患者察覺。而傳統(tǒng)中主要采用放療和化療方法進行治療,但是由于患者腹腔淋巴結周圍腸道組織和身體器官對放射線的耐受性比較差,而高劑量的放射治療對患者造成的不良反應比較大,從而限制了放射治療的選擇,影響治療效果。由于大多數(shù)患者都接受過手術、化療、免疫治療和其他抗腫瘤治療方法,且患者病情發(fā)展為晚期,身體狀況較差。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治療方法控制患者腹腔淋巴結轉移,仍然是醫(yī)學界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而通過采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新技術可以有效減少射線劑量對正常組織的影響,提高靶區(qū)受到適形高劑量照射[6]。而且由于這種治療技術治療周期短,效果可靠,對正常組織的損傷較小,很容易被患者接受。近些年,臨床中研發(fā)了很多新型抗癌藥物,包括替吉奧、卡培他賓等,這些藥物均可用于治療消化道惡性腫瘤,且治療效果較好[7]。替吉奧具有較強的抗癌作用,且對骨髓和消化道毒性較低,患者具有較高的耐受性,尤其適用于身體素質較差的患者。替吉奧膠囊是一種復方制劑,該藥物主要成分包括奧替拉西鉀、吉美嘧啶、替加氟。其中,替加氟作為一種衍生物,能夠在人體內轉化為5-Fu,而奧替拉西鉀和吉美嘧啶是兩種生化調節(jié)劑,能夠有效抑制5-Fu的分解,達到降低胃腸道不良反應的效果,能夠有效維持5-Fu在腫瘤組織和血液中的藥物濃度,達到增強抗腫瘤活性的作用,同時還能夠有效降低5-Fu引起的不良反應。這兩種藥物能夠提高藥物抗癌活性,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目前在英美國家替吉奧膠囊已經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日本晚期胃癌患者的化療超過80%以上采用替吉奧膠囊進行治療,其治療效果達到43.7%[8]。替吉奧不良反應較輕,不失為晚期消化道惡性腫瘤較好的口服化療藥物的選擇之一。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客觀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白細胞下降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病灶體積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軀體角色、情感角色、社會功能、健康狀況、心理健康、睡眠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針對消化道惡性腫瘤腹部淋巴結轉移瘤患者,采用替吉奧聯(lián)合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方法,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延長患者生存期,且治療效果較好,這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治療期間相比于單純使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不良反應較高,因此需要予以關注,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預防和緩解,減輕不良反應對患者的影響。
綜上所述,針對消化道惡性腫瘤腹部淋巴結轉移患者采用替吉奧聯(lián)合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改善患者預后,延長患者生存期,但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不良反應的增加,在治療期間需要予以重視。
4? 參考文獻
[1] 陳堅,徐周敏,邱書珺,等.立體定向放療聯(lián)合替吉奧治療晚期胰腺癌臨床觀察[J].腫瘤研究與臨床,2016, 28(4):4.
[2] 趙憲芝,陸海迪,朱曉斐.立體定向放療聯(lián)合化療不同治療順序對高齡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響[J].中華胰腺病雜志,2018,18(6):6.
[3] 何志杰,張濤,王能超,等.替吉奧同步放療序貫化療治療胃癌根治術后腹腔淋巴結轉移瘤的療效和安全性[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8,45(24):3.
[4] 王劍峰,何牧卿,林燕,等.胃癌根治術后腹腔淋巴結轉移患者放療聯(lián)合替吉奧同步化療的療效與安全性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2):2.
[5] 武海松,朱宏宇,袁野,等.替吉奧同步放療序貫化療治療胃癌根治術后腹腔淋巴結轉移癌的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6,11(27):2.
[6] 史萌萌,曹曉菲.卡培他濱聯(lián)合放療與單純放療治療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臨床療效及有效率影響分析[J].健康必讀,2018(11):39-40.
[7] 周艷.替吉奧聯(lián)合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晚期胰腺癌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34):2.
[8] 侯建峰,任鐵軍,劉暢,等.替吉奧同步放療序貫化療治療胃癌根治術后腹腔淋巴結轉移瘤的療效與安全性[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7,17(8):3.
[2022-01-17收稿]
119850052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