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嘉慧
(張家港市金香幼兒園 江蘇蘇州 215600)
教學評價是幼兒結構游戲的一部分,客觀有效的評價能夠使結構游戲產生更高的教育價值,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不過,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幼兒園結構游戲中,教師在開展評價時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一些教師對評價的認知不夠準確,無法發(fā)揮出評價的正確作用。而在評價時,由于教師的精力有限,他們在游戲過程中不能夠全程觀察所有幼兒的表現,以至于在評價時基本上都是以幼兒的最終結果作為基準,忽視了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表現。使得評價內容呈現出單一化。并且,在進行評價時,通常都是教師單方面開展評價,對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進行分析。評價的形式單一,使幼兒對自己的認知也是片面的,無法完全發(fā)揮評價的積極作用。此外,還存在一些其他問題,以至于幼兒在經歷了評價之后,仍然不能夠得到有效提升,使評價流于表面,對結構游戲的開展也沒有提升作用。
通常情況下,教師都是在結構游戲開始之前或者是結束之后,對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價。但是,這種評價往往是片面的。因為教師對于評價的認知比較單一,認為評價是總結性的歸納,忽視了多元評價的作用。也正是由于教師對多元評價的理論缺乏正確的理解,致使他們在結構游戲活動中進行評價時,通常只關注幼兒的游戲目標完成度,忽略了觀察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表現。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出現的不足,不能夠得到及時引導,對幼兒結構游戲的發(fā)展是不利的。而且,單一的游戲結果并不能代表幼兒的活動表現,教師單從圍繞幼兒的游戲結果進行評價的話,有可能會對幼兒產生錯誤的引導,這會將幼兒結構游戲引向片面且單一的局面。
由于教學資源有限,在一個班級中開展相關活動時,一般只有兩位教師負責游戲活動的開展和指導。同時,為了能夠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一部分幼兒在進行結構游戲時,其他幼兒也在進行別的游戲活動。一個班級中的幼兒數量眾多,兩位教師不能夠全照顧到。因此,在幼兒進行結構游戲的時候,無法做到全程觀察,這就導致教師對幼兒的游戲過程了解不夠全面,他們只能間歇性觀察或在幼兒完成各自的作品之后,對幼兒的作品給予最終評價。對幼兒在完成結構游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各方面的表現沒有充分了解。如果幼兒在游戲中出現問題,不能夠得到及時糾正,這對幼兒的發(fā)展會產生不利影響。
在之前的結構游戲評價中,通常都是教師占據主導地位。由教師站在客觀的角度對幼兒的表現和作品進行評價。教師在開展結構游戲評價時,會讓幼兒自我評價或者是互相評價,有時候也會邀請家長參與游戲活動進行評價。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看待游戲中出現的問題時比較片面。另外,雖然邀請了家長參與游戲活動中進行評價,但是家長們對幼兒的游戲情況了解尚淺,參與評價的機會較少。綜上所述,可見結構游戲的評價中缺乏多元化的主體,使得評價形式略顯單調,評價角度也不夠全面。在這種情況下,開展的評價活動,對幼兒結構游戲的發(fā)展也是有限的。
每一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因此,在結構游戲中也有千差萬別的表現。為了能夠滿足幼兒的個性發(fā)展需求,教師在開展結構游戲時,會提供各種的材料支持幼兒游戲。不過,在評價環(huán)節(jié)中,由于師幼比例等多方因素,往往對班級中幼兒的各種情況無法做到全部掌握。以至于進行評價的時候,大部分都是通過對比幼兒之間的表現進行橫向評價,雖然給幼兒樹立了游戲的榜樣,但是卻忽略了幼兒個人的縱向發(fā)展。評價方式不夠多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個性成長。幼兒在后續(xù)的游戲和生活中,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精力,才能夠對自己的特點有更為清晰的認知。
在結構游戲結束之后,教師會對幼兒進行游戲評價。但是,從之前的效果來看,評價發(fā)揮的作用微乎其微。有一些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對各種材料的認知和作用不是特別清楚,雖然教師在評價環(huán)境中給予了充分說明,并且進行適當指導,鼓勵幼兒在結構游戲中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創(chuàng)造。然而,在下一次的結構游戲中還是能夠發(fā)現,這些幼兒仍然存在上一次游戲中存在的問題。他們無法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到結構游戲中。在新一次的游戲過程中,也不能夠完全發(fā)揮出自己的想象力。由此可以得出,教師在結構游戲結束之后進行的評價沒有太大的效果,對幼兒的發(fā)展和結構游戲的開展都不能夠起到實際作用。
在每一次結構游戲結束之后,幼兒會找尋游戲中的問題,而開展游戲評價能夠幫助幼兒更清晰地找到問題。教師從客觀的角度給予正確的評價,可以讓幼兒對自己產生一定的認知;同時,教師也會給幼兒之后的游戲活動給予指導,這對他們之后的游戲和成長有促進的作用。而幼兒之間進行互相評價,可以在評價中明白自己在游戲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在他人身上學到改正的方法。多元評價的開展,也能夠讓幼兒對自己產生較為全面的認知,還能讓他們發(fā)現提升游戲的方法,找到不斷前進的方向。在多元評價的指導下,幼兒能從開始到結束,對自己在整個游戲過程中的表現都有較為全面的認知,在后續(xù)的結構游戲中,他們可以根據自己在上一次游戲中得到的評價進行調整,以此不斷提升自己的結構游戲的能力。
有一些幼兒的動手能力較差,也有一些幼兒的想象力不足,他們在結構游戲中往往表現得不如其他幼兒精彩,這也是大部分幼兒的現狀。在游戲結束之后,這些幼兒常常會發(fā)現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會打擊他們繼續(xù)游戲的信心。而在開展多元評價之后,教師和其他幼兒能夠從多個角度出發(fā),發(fā)現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比如,有的幼兒搭建的建筑中缺乏想象力,但是卻十分對稱、美觀。在多元化的評價中,幼兒可以站在別人的角度,發(fā)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重新燃起參與結構游戲的信心,學習他人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他們在結構游戲中獲得促進作用。
還有一些幼兒在結構游戲時能通過觀察自行模仿同伴較好的創(chuàng)作;也有一些幼兒對材料、游戲抱有隨意的態(tài)度,不好好參與游戲活動,游戲結果并不理想。長此以往,這一部分幼兒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還會對結構游戲失去信心。而在開展多元評價之后,教師在對這一部分幼兒開展評價時,可以針對他們的心理特點,應用賞識思維。用溫馨的語氣或者是鼓勵性的話語,去溫暖他們的內心,鼓勵他們在之后的結構游戲活動中勇敢邁出第一步,嘗試向別的幼兒一樣認真參與游戲。在多元化的評價中,除了可以讓幼兒能夠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外,還能夠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讓他們的心靈受到感動,改變他們在結構游戲中的態(tài)度。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有獨立思維的較少,大部分幼兒在游戲中都是隨波逐流的情況,他們對自己的認知也是來源于其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因此,幼兒十分在意別人的評價。在之前的結構游戲中,幼兒沒有機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認知自己,大多按照他人的評價認識自己。在開展多元評價之后,幼兒獲得了自我評價的機會。在此過程中,他們需要像照鏡子一樣,回憶自己在結構游戲中的表現,可以通過和其他幼兒對比,發(fā)現自己的不足或者是長處,在心里對自己產生獨特的認知,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思維,促進他們的個性成長。
運用比喻語言可以使表達變得更加形象生動,這符合幼兒階段的認知規(guī)律,能夠使幼兒在比喻語言的引導下,在結構游戲中產生聯想或者是在自己腦海中建立相關的情境,有利于幼兒在結構游戲中創(chuàng)造出具有想象力的作品。因此,在結構游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站在幼兒的角度進行引導性的評價,運用比喻語言合理引導,為他們編織一個充滿想象力的世界。比如,教師在結構游戲中引導幼兒運用材料搭建城堡。有的幼兒參考了教師提供的范例,也有的幼兒通過自己的構思進行建造。但是從整體的效果來看,他們建造的城堡都是中規(guī)中矩,缺乏想象力的。在幼兒完成搭建之后,教師對幼兒說:“我們常??吹礁鞣N童話故事,仙女住在城堡里,她們的城堡有的像動物一樣可以奔跑,有的像云朵一樣可以飄動。請大家發(fā)揮想象力,城堡還可以像什么一樣呢?”教師運用比喻語言,鼓勵幼兒賦予自己的城堡各種特征。幼兒在腦海中產生了聯想,他們立足自己的城堡,并且結合自己曾經看到的童話故事,根據自己的想象搭建出了富有想象力的城堡。
雖然在結構游戲中以幼兒為主體,但這也是需要教師和幼兒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在幼兒完成作品之后,教師要緊接著開展評價活動。在之前的評價中,主體一般都是教師,以至于評價都是片面的。而在多元評價的背景下,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參與到評價中,組織幼兒在游戲結束之后互相評價。幼兒之間是平等的,他們可以站在對等的地位進行自由開放的對話。而且,幼兒能夠指出同伴在游戲活動中存在的不足或者是表現較好的地方。在評價完畢之后,幼兒共同針對游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實現了共同提升。教師在幼兒完成互相評價之后,針對幼兒的作品進行總結性的評價,幼兒對結構游戲發(fā)展有了更加全面的提升。比如,一個幼兒搭建了一棵大樹,其他的幼兒在看到他的作品之后給出評價:大樹的形狀過于簡單,只是將長方形和三角形拼接在一起,缺乏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想象力。還有一個幼兒搭建的是一個橋梁,其他的幼兒認為他的橋梁不夠結實,如果有車輛在上面行駛的話,很有可能會出現斷裂的情況。結束評價之后,其他的幼兒也給不同的作品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幼兒吸取同伴的意見,改進了自己的作品。第一個幼兒在自己的大樹上新增了很多枝干,并且還在上面建造了很多鳥巢,使大樹看上去充滿生機。第二個幼兒在自己的橋梁下方添加了很多支撐的柱子,使橋梁看上去堅固了不少。在幼兒互相評價的過程中,他們互相交流想法,共同提升游戲發(fā)展。
家長被稱為幼兒的第一任教師,一直以來,家長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幼兒的成長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家長對幼兒的評價也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之后的結構游戲中,教師可以通過邀請家長參與到游戲中進行評價,這樣能夠增加多元化評價的主體,也能夠讓幼兒在新的角度中發(fā)現不一樣的自己??紤]到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經常來到幼兒園中觀察幼兒在結構游戲中的表現,教師可以利用在線交流平臺,通過直播或者是發(fā)送錄像的形式,讓家長看到自己孩子在結構游戲中的表現,這樣能夠確保班級中所有的幼兒家長都參與到評價中,使游戲評價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對于幼兒產生的幫助也更大。比如,在“游樂園”主題活動中,教師用錄像的方式將幼兒在結構游戲中的表現拍攝成視頻,然后發(fā)送到家長群中。有的幼兒搭建出了碰碰車的模型,還有一些幼兒合作搭建出了過山車的模型。家長在群中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現,感受到了自己孩子的創(chuàng)意,也發(fā)現了他們在創(chuàng)作中存在的不足。此外,家長還可以將自己孩子的作品和其他的孩子作品進行對比,這樣可以對自己孩子的認知更加全面。
在之前的結構游戲評價中,教師在進行評價時,通常都是通過對比幼兒之間的作品進行橫向評價,對幼兒個人發(fā)展的作用較小。鑒于此,在利用多元化評價的結構游戲中,教師可以通過建立表格的方式,記錄幼兒在游戲中的真實表現。通過表格記錄幼兒的表現,既方便又快捷,也能防止出現偏差的情況,能夠準確將班級中幼兒的表現都呈現出來。在幼兒完成作品之后,教師可以根據表格中的記錄對幼兒展開縱向評價。這些評價對于幼兒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給出的指導也是有針對性的,幼兒只需要根據教師在評價中的指導進行改正,就可以切實得到發(fā)展。比如,在結構游戲中,教師建立了科學的表格,并且通過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將其記錄在表格中??傊處熢谟變簣@結構游戲結束之后開展多元化的評價,可以使評價方式變得更加多樣,使評價內容變得更加多元,使評價產生的作用更加明顯。在今后的結構游戲中,教師要繼續(xù)研究和創(chuàng)新,充分利用多元化評價的作用發(fā)揮出結構游戲的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