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奎
(甘肅省臨潭縣第三中學,甘肅 臨潭)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受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水平等差異的影響,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客觀差異,教師采用面向群體的教學方式,難免會讓英語學習強的學生感覺課堂內容過于簡單,英語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感覺課堂內容過于困難,班級學生的英語學習呈現(xiàn)明顯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即英語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熱愛學習,不斷進步,英語學習較弱的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日益退步?;诖?,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實施分層教育是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必然途徑。分層教學策略的原則在于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分層,并根據(jù)分層情況開展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策略。
“教育機會均等”倡導教師應該讓班級內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接受平等的、適宜的教育,即教育要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即因材施教。這為初中英語教學的發(fā)展指明了路線,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以不同學生的特點、學習情況等為依據(jù)展開具體的教學活動。分層教學模式滿足了上述要求,打破了傳統(tǒng)的集體式教學模式的弊端,更能滿足班級內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需求,分層教學能夠極大提升學生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智力與體魄迅速發(fā)展的階段,但是受生活環(huán)境、遺傳因素等的影響,他們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學習能力、吸收能力等不盡相同,而這直接關系著他們的英語學習效果,在集體式的教學模式下,英語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越來越好,英語學習能力差的學生越來越不理想,長此以往,班級的英語兩極分化差距極為明顯。實施分層教學恰好能夠弱化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學生分層學習,同一層級水平的學生很容易相互競爭學習,不同層級之間的學生以更高一層級的同學為目標去努力,而這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夠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向中看齊”,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偏向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忽視學習優(yōu)秀及學習不理想的學生,在這種模式下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覺得內容簡單而無味,學習能力差的學生覺得內容困難而吃力,并不利于學生的整體學習和共同進步。分層教學背景下,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智力水平、英語興趣等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為各層級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讓不同層級的學生接受適合自身英語學習的英語教育,讓班級內的每一個學生都根據(jù)自己的吸收水平和學習能力學到相應的知識,進而有效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實施分層教學的關鍵步驟在于對學生分層,在分層過程中需要注意:切記避免明顯的分層標記,以免無意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采用隱形分層的分層方式更合理,即便教師心中有分層的標準和層級內學生的名單,但這份名單并不適宜公開,不適宜讓所有學生清楚在教師心目中的排名情況,因為教師的分層排名信息一旦公開,會對學生造成一種引導傾向,排名靠前的學生會沾沾自喜,排名靠后的學生會內心自卑。基于隱形分層,還應該在分層教學過程中融入積分考核制度,讓分層更客觀、公正,具體積分包括學生興趣積分、學生學習習慣積分、成績測試積分、課堂活躍度積分等,以課堂活躍度積分為例,如學生積極表達、提問則可以將積分記為2 分,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積極主動地發(fā)言,則記為1 分,如學生一直沉默寡言則不得分,將學生的積分結果匯總起來,而后權衡考慮進行隱形分層。當然,分層并非一次分完后就固定不變的,教師還應該結合學生后期的學習表現(xiàn)情況對積分做出調整,并根據(jù)積分統(tǒng)計變化情況調整學生的分層情況。需要注意的是,分層積分表應該定期結算,按照排名情況將學生分為A 層、B 層、C 層,將排名在前三分之一的學生分在A 層中,將排名在中間三分之一的學生分在B 層中,將排名在后三分之一的學生分在C 層中,并實施具體的分層教學活動。
設置目標是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的起始,設置分層目標有助于精細化英語教學的開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明確:“英語課程分層教學目標是什么?”英語教學目標可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將每一個維度都進行分層而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針對A 層層級的學生,教師所設置的目標應該為:在知識與技能方面,需要學生熟練掌握英語基礎內容并能夠順暢地進行口語表達。在過程與方法方面,要以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為主要學習方法,不斷提升英語的自學能力。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目標設置亦是如此,對于層次靠前的學生,教師設置較高的目標,要求其對英語教學中的文章內容有文化認同。針對B 層層級的學生,應該與A 層層級的學生基本相同,并適當降低目標難度,如在過程與方法方面,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并且適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針對C 層層級的學生,三個層面的要求都需要降低,要求其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掌握基本的知識點即可,重在培養(yǎng)該層層級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具體而言,英語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都根據(jù)學生的層級進行具體目標劃分,并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進行指導。
課堂是實施英語分層教育的主要場所,教師應該在分層教學過程中把握教學進度,結合學生的層級情況開展個性化的指導教學,從而保障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具體來講,英語教學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教師應該合理控制教學時間,如一節(jié)課的時間為45 分鐘,而教師講解的時間就可以控制在20 分鐘左右,同時,教師還應該結合不同層級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合理調整課堂進度,給吸收不好的學生更多的指導,以確保全體學生都能夠學會課堂內容。對于C 層層級的學生,由于其學習功底較低,所以,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時間,在對某一部分知識內容講解完畢之后,讓C 層層級的學生去模仿性學習,去泛讀知識內容,從而確保班級內學生都能夠掌握課堂的基本知識內容。對于A 層層級的學生,由于其英語功底本身較強,且具有較強的英語自學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方式,引導該層級學生進行舉一反三,拓展其發(fā)散思維能力,對一類的知識內容進行系統(tǒng)歸納總結,從而自主建立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體系。教師結合不同層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合理把握教學進度,在教學過程中予以不同方式的教學引導,并根據(jù)學生的吸收情況不斷調整課堂進度,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助力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有更多的收獲和成長。
初中英語作業(yè)布置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通過布置英語作業(yè)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內容,并能夠對自身學習情況與吸收情況進行檢測,從而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推動學生的英語學習和進步成長。在實施初中英語分層教學過程中,對英語作業(yè)的布置也要實施分層布置作業(yè),教師應該認識到不同層級學生的學習情況,若是布置統(tǒng)一的作業(yè),那么只能適合中間層的學生,并不適合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和學習能力差的學生,不利于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鞏固、查漏補缺,更難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作業(yè)模式無疑給學生帶來極大的不便。對于這種情況,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實施分層布置作業(yè)的模式,為學生布置多樣的作業(yè),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學習情況自由選擇作業(yè)并完成作業(yè)。例如,相同的英語作業(yè)題目可以設置不同的英語題型,在不同題型下英語作業(yè)的難度也就不同。其實,分層教學下的作業(yè)布置,并不是給教師徒增布置作業(yè)的工作量,其實,教師可以通過題目變形的方式,比如對于A 層層級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問答題的作業(yè)形式,對于B 層層級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填空留白的作業(yè)布置形式,對于C 層層級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選擇題的作業(yè)形式。通過變化題型適當降低作業(yè)題的難度,讓A 層層級的學生有所挑戰(zhàn),B 層層級的學生鞏固知識內容,C 層層級的學生進一步深化知識內容,這樣的作業(yè)布置形式更科學。
教學評價是分層教學的最后一步,同樣也是不容忽視的一步,英語評價在于對學生的情況進行總結和評價,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制訂相應的計劃。具體差異評價如下:第一,科學設置分層評價內容。教師應該根據(jù)不同層級的學生特點設置分層教學評價內容,以打破傳統(tǒng)教學評價方法的弊端,提升教學評價的有效性,發(fā)揮教學評價對學生學習的激勵效果。第二,分層設置評價周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分層教學評價,評價周期具體可以劃分為實時教學評價、階段性教學評價、總結性教學評價三種,教師應該根據(jù)不同層級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周期評價方法。
總之,初中英語分層教學是科學的、公正的教學方式,分層教學兼顧班級內學生英語學習的不同情況,對學生進行層級劃分,再基于學生的層級差異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策略,對于層級靠前的學生鼓勵其自主學習,對于層級靠后的學生提升其學習興趣,對英語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進行分層,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落實分層教學,提升英語教學的整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