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紅 李秀展 西藏民族大學教育學院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队變簣@教師專業(yè)標準》也明確提出“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能力”是幼兒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專業(yè)技能。但在區(qū)角游戲活動的師幼互動行為中,教師的指導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幼兒游戲過程的推進,甚至影響了幼兒的游戲體驗,阻礙幼兒獲得有價值的游戲經(jīng)驗和遷移,從而制約了幼兒的全面發(fā)展。[1]因此教師要密切關注幼兒的游戲活動,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在游戲中體現(xiàn)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并給予一定的幫助和引導,使游戲向更高水平發(fā)展。[2]師幼互動中,教師作為幼兒發(fā)展的重要他人,承擔著引導者、幫助者和指導者等角色,常常會通過多種互動的途徑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3]因此,本研究立足于《綱要》背景,將師幼互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旨在探索提高幼兒教師在區(qū)角游戲中師幼互動指導行為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師的專業(yè)實踐實戰(zhàn)能力,使教師的專業(yè)理論、教學水平及教學指導能力得到提升。
本次調(diào)查于2020年11月-12月選取了陜西省咸陽市、西藏拉薩市2 所公立幼兒園,征得園長和教師同意,對幼兒園區(qū)角游戲中教師的指導行為進行了自然觀察,并在活動結束后對指導教師的指導意圖進行了簡單的半結構訪談。游戲指導過程全程錄像,當天進行回放,結合觀察筆記整理個案,運用個案分析法對幼兒園區(qū)角活動中的教師的指導行為進行了分析。
案例1:益智區(qū)活動《浮沉》?;顒又薪處煘橛變簬砹艘粋€關于浮沉的科學游戲。教師在未向幼兒介紹實驗材料和方法的情況下,直接開始示范性操作。示范完畢后,大部分幼兒一臉茫然,當幼兒開始分小組開展游戲時,有的幼兒爭搶材料,有的幼兒在竊竊私語,甚至有的幼兒在隨意奔跑。
科學活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游戲前的準備至關重要,它關系著游戲的效果。案例1 中,教師未做好充足的游戲活動前的指導,導致幼兒并沒有清楚自己的任務指向,也對游戲活動沒有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幼兒游戲的參與度較低。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在活動前進行簡單的猜測,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喚起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再進行下一步的實踐操作。這樣才能讓幼兒對游戲具有感性的認識,幫助幼兒積極地投入到游戲中去,才利于游戲的順利開展。多數(shù)情況下,教師都會忽略準備階段的隱性教育契機,即便有的教師進行了簡單的準備階段的指導也只是為了游戲的順利進行,并未關注如何發(fā)揮其最大的教育價值。
案例2:角色區(qū)游戲《娃娃家》。幼兒扮演爸爸獨自在家看孩子,把小娃娃放在一旁的小床上,便在一旁專心折紙。教師觀察了一會兒便介入游戲,這時幼兒在專心為“小寶寶”折紙,教師為加快游戲進度實現(xiàn)預設目標,不停加快游戲過程。例如“你可以等一下再折紙,先給我倒一杯茶好嗎?”,“你為什么不跟小寶寶一起玩,你跟他玩一會吧?!钡牵變涸谕瓿衫蠋煹倪@些指令后,又去專心折紙,并未給予教師過多的回應,最后老師默默地離開了娃娃家。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活動,成人可以對其進行隱性的干預,但不能直接干涉幼兒的游戲。在案例2 中,教師以客人的身份參與到游戲中的行為是積極的,但其一次又一次的干預幼兒的折紙活動,想讓幼兒根據(jù)她的意愿進行游戲,招待客人、倒茶水、照顧孩子,試圖控制游戲的進程。此時教師的指導行為在打斷幼兒游戲的同時,又干涉了幼兒游戲的自主性,使區(qū)角活動功能的發(fā)揮大打折扣。在此次游戲指導中,本來幼兒在專心致志地進行游戲,但一次次被打斷干預。幼兒是游戲的主體,應該由幼兒自主把握游戲的進度。但教師在對游戲過程進行指導時,往往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游戲中,控制游戲的進展,讓幼兒跟著自己的意志走,以達到自己的預期效果,完成自己的預設目標。但當幼兒聽從了教師的“指導”時,幼兒自身的意愿便不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游戲活動應有的教育價值也難以得到實現(xiàn)。長此以往,可以能會導致幼兒不想進行游戲活動,缺乏自己的主見,萬事都尋求老師的幫助。
案例3:建構區(qū)活動《搭積木》。一名幼兒在搭積木,他拿起了兩個長長的管道套在了胳膊上,跑到老師面前觀看自己的表演。教師急忙上前制止,并說道“太危險了,趕快拿下來?!苯處熌孟铝擞變荷砩系墓艿溃阉旁诹恕鞍踩钡奈恢蒙?。
安全與健康問題是幼兒園一切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4]但如果在游戲活動中,教師過度關注幼兒的安全問題,而忽略幼兒的身心發(fā)展,這樣的指導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從案例3中可以了解到,教師有意識地將幼兒的生命安全作為指導重點的行為是可取的,但是并不是無時無刻都要對幼兒進行保護。相對于過度保護,教師更應該加強對幼兒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教育,使幼兒懂得如何保護自己。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從而使幼兒自身的能力得到鍛煉和發(fā)展。保教中,教師來自安全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但教師不能為了重視安全問題而忽略了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教師既要重視幼兒的安全問題又要平衡其中的教育契機,要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保證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安全,以實現(xiàn)游戲的教育價值。
案例4:角色游戲《小酒店》。在一次角色體驗游戲中,幼兒們首先從眾多角色中自主選擇了自己所喜歡的角色,分配好角色后開始游戲。過了一段時間,扮演客房服務員的幼兒發(fā)現(xiàn)其他幼兒都在廚房和餐廳,沒人來客房,就也跑去廚房幫忙。這時教師跑過去,抓住該幼兒的胳膊說“你是客房服務員,你應該在客房,瞎跑什么。”此時,這名幼兒轉身回到客房,什么也沒說。過了一會兒,趁老師不注意,扮演服務員的幼兒又跑到了餐廳。
教師為方便自己管理活動,大多選用直接介入的單一指導方式,而采用直接介入的指導方式一般都是教師以教育者的身份參與游戲。在案例4中,當教師看到幼兒“擅離職守”“違背游戲規(guī)則”時,直接跑過去制止,進行直接干預,但是教師僅僅采用了單一的直接介入的指導方式,通過教育者的身份明令禁止幼兒的行為,并沒有解釋這一行為的原因,也沒有詢問幼兒內(nèi)心的想法,被指導的幼兒只是迫于老師的權威停止了自己的行為,但當老師走后,幼兒就又恢復了其行為,由此可見,直接介入的指導方式未能達到預期的指導效果。
案例5:角色游戲《小酒店》。游戲結束后,教師D將幼兒集中起來進行總結評價。教師問道“今天的角色體驗游戲玩的開心嗎?”幼兒齊聲“開心?!苯酉聛斫處熅鸵灾笇д叩囊暯菍倓傆螒蛑杏變簜兊谋憩F(xiàn)進行了點評,并分享童童作為前臺人員,在每個顧客來的時候都說了一句“歡迎光臨”,當客人走的時候都說了一句“請慢走”,最后總結說“那就希望大家也可以做一個和童童一樣有禮貌的好孩子”,就草草地結束了對游戲的評價。
游戲結束后的評價,評價主體應是多元化的[5],但目前多以教師總結評價為主,即使幼兒參與了其中,也大多是教師提問、幼兒回答的方式,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想讓幼兒表達的想法。由于教師往往不能全面地觀察幼兒的游戲活動,因此教師的評價有時會流于形式、走個過場,并且大多數(shù)的評價是圍繞紀律和規(guī)則進行的。案例5中,游戲活動的評價被教師主導,幼兒只是被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并沒有直接參與評價環(huán)節(jié),而且教師沒有就幼兒的具體表現(xiàn)進行評價,最后教師也只是一筆帶過表揚了一個有禮貌的幼兒,希望大家可以向她學習。整個評價環(huán)節(jié)未能發(fā)揮出其原本的教育價值。
教師豐富的理論知識儲備是對幼兒在區(qū)角活動中進行有效指導的前提和基礎。僅靠教學經(jīng)驗進行指導是不科學的,調(diào)研觀察發(fā)現(xiàn),教師對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認知不夠充分。首先,教師缺乏對幼兒游戲的認知,不能正確地認識到游戲準備階段和評價階段的教育價值,從而忽視了準備階段的教育契機,并且“過度”主導了游戲評價環(huán)節(jié)。其次,教師缺乏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方面的專業(yè)知識,致使其不能正確認識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指導上呈現(xiàn)出指導模糊、指導方式單一的問題。
在區(qū)角活動中,多數(shù)教師選擇給予幼兒簡單或者直接指令,沒有通過游戲讓幼兒在玩中進行交流,達到游戲中學習與應用技能的目標。教師看似在組織區(qū)角游戲活動,但更傾向于“我說你做”的單向性指令游戲。教師的專業(yè)指導缺乏規(guī)范性,一定程度上導致區(qū)角活動并未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技能的提升。早期的幼兒多項能力是在與教育者之間“聽—說”的練習中得到的,這就要求教師應在區(qū)角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尤其在幼兒建構知識與能力的雛形之際給予幼兒清晰、規(guī)范且有邏輯的表述,提供給幼兒學習的參照,使區(qū)角活動實現(xiàn)價值平衡,避免“低質(zhì)超載”游戲的發(fā)生。
觀察是指導的基礎,是教師了解幼兒全面發(fā)展的主要途徑,教師的指導離不開對幼兒游戲行為的觀察。但在實際指導中,教師缺乏對幼兒游戲的深入觀察,就依照自己的意志對幼兒進行指導、控制幼兒的游戲進度,這樣不僅會是無用的更可能是錯誤的。此外,教師往往只會關注和觀察那些尋求幫助的幼兒,而忽略了那些沒有提出請求的幼兒,但這些沒有尋求幫助的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往往也會存在一些問題,也需要進行指導。因此,教師的指導要基于一定深度和廣度的觀察,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幼兒的游戲指導需求。
在幼兒園游戲活動中,安全一直都是教師關注的一個核心問題,幼兒園、家庭以及社會對幼兒的安全問題也極為關注,久而久之這也會變成一種壓力。受這種壓力的影響,教師在游戲活動中往往會過多地考慮安全隱患,有時剝奪了幼兒自我探索學習的機會,教師的不放手、不敢放手會影響和束縛著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不利于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學會“放手”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用隱形的指導方式,保護幼兒的“安全”。
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可以為實踐儲備能量,教師科學的指導離不開專業(yè)理論知識的支持。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豐富自己的專業(yè)理論知識:第一,閱讀有關幼兒心理學和游戲理論指導相關的書籍和報刊,提高專業(yè)理論素養(yǎng);第二,參加與幼兒心理和游戲指導相關的教育講座和會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和眼界;第三,教師在工作之余也可以互相討論,探討有效的游戲指導方式。此外,幼兒園可以邀請相關的專家和學者,組織相應的講座和學習,不斷提高教師整體的專業(yè)素養(yǎng)。
一方面,教師要提高自己合理運用不同觀察方法的能力。首先,教師可以運用縱向觀察法,加強對幼兒觀察的深度,深入觀察某一個幼兒或者某一組幼兒的游戲行為,了解幼兒的需求后,再給予恰當?shù)闹笇В龠M幼兒游戲的發(fā)展。其次,教師可也以運用橫向觀察法,全面觀察所有幼兒的游戲行為,橫向比較,發(fā)現(xiàn)幼兒的個體差異性,針對不同需求的幼兒,進行不同的指導,促進其向更高水平的游戲體驗過渡。
另一方面,教師要具有科學分析和解讀觀察游戲行為的能力。教師應基于全面深入觀察之上對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解讀,確定幼兒是否需要指導,需要什么樣的指導。最后總結分析并科學地給予幼兒指導。在游戲活動中,最重要的是讓幼兒自己探索,推進游戲的進度,而不是幼兒遇到問題教師就介入其中,教師要綜合運用自己的觀察能力,對不同的情況進行準確地判斷,確定是否進行指導,以及如何進行指導。
首先,可以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選擇指導方式。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其認知、思維、語言各方面都不斷提高,為此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fā)展特點選用不同的指導方式。面對小班幼兒,其各方面的發(fā)展水平相對較低,教師在指導時可以多采用直接介入的方式,更多地進行教師示范;而面對大班幼兒,教師在指導時可多進行間接介入,多運用引導性的語言,引導幼兒獲得更高的游戲體驗。
其次,可以根據(jù)游戲的發(fā)展,選擇指導方式。在游戲的準備階段,教師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以及合適的游戲材料。游戲材料的種類和數(shù)量會直接影響教師對游戲的組織方式,教師為了讓每個幼兒都與環(huán)境和材料相互作用,應該提供充足的游戲材料和選擇恰當?shù)慕M織方式,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游戲的教育價值。[6]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指導性、建議性的語言來進行指導,或者采用不同的角色介入游戲,比如在角色游戲中,教師可以以游戲者的角色進入游戲并指導幼兒的游戲;在智力游戲中,教師可以以支持者、引導者的角色進入游戲,引導幼兒完成游戲。在游戲的評價階段,教師可以以幼兒自評為主、教師總結的評價方式,對幼兒一些行為進行評價并給予正強化,這些積極的評價都有助于幼兒游戲經(jīng)驗和游戲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