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峰,李東風
(長治醫(yī)學院附屬和平醫(yī)院武鄉(xiāng)分院,山西 長治 046300)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征,主要指多種要素導致心臟結構和功能發(fā)生異常變化,引發(fā)患者心室收縮和舒張功能嚴重障礙[1-2]。心衰患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精神疲勞、呼吸困難及液體潴留等[3-4]。臨床依據(jù)心衰發(fā)生的速度和時間,將心衰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其中慢性心衰是一種長期存在的心衰狀態(tài),且會進一步惡化或失代償。而冠心病、高血壓病、心肌病等疾病均是引發(fā)慢性心衰的原因,可使心肌受損,通過破壞心肌結構和心臟功能,引起患者心室泵血及充盈功能嚴重缺失[5-6]。研究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心血管相關疾病最終會發(fā)展為心衰[7]。我國治療心衰的常規(guī)療法仍然是以利尿劑、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AAS)抑制劑、β受體拮抗劑(“金三聯(lián)”)為主[8]。經(jīng)過規(guī)范化治療后,仍有部分患者沒有達到滿意的預后效果,甚至有些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50%[9]。新型慢性心衰治療藥物沙庫巴曲纈沙坦是第1個在我國臨床獲批的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10]。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在治療慢性心衰方面沙庫巴曲纈沙坦比依那普利療效更好,能顯著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住院風險及心血管死亡風險[11]?!吨袊牧λソ咴\斷和治療指南2018》指出對于射血分數(shù)下降的慢性心衰患者,可將常規(guī)抗心衰治療藥物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替換為ARNI進行治療,從而進一步減少該類慢性心衰患者的死亡率[7]。但沙庫巴曲纈沙坦對不同疾病導致的心衰患者或不同心功能分級的心衰患者的臨床療效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對100例不同心功能分級及不同病因?qū)е碌穆孕乃セ颊呤褂蒙硯彀颓i沙坦治療后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鄉(xiāng)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衰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齡35~89歲。根據(jù)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將100例患者劃分為3個級別組,分別為Ⅱ級組(16例)、Ⅲ級組(42例)和Ⅳ級組(42例);根據(jù)不同的發(fā)病原因?qū)⑵鋭澐譃?個病因組,分別為冠心病組(55例)、高血壓性心臟病組(12例)及擴張型心肌病組(33例)。治療期間并無死亡病例出現(xiàn)。本研究由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要求[12]。
1.2 納入標準 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40%;慢性心衰病史超過6個月;年齡20~90歲;NYHA分級為Ⅱ~Ⅳ級;具有良好的依從性,并可按要求準時隨訪;知情同意本研究。
1.3 排除標準 具有嚴重肝腎疾病者;曾出現(xiàn)血管性水腫者;凝血功能嚴重障礙者;對本研究治療方法有禁忌證者;診斷為急性失代償性者。
本研究采用開放式的研究方案,研究期間患者接受常規(guī)的抗心衰治療,其中包括限鹽、休息和使用利尿劑、RAAS抑制劑、β受體拮抗劑及ACEI/ARB等常規(guī)的抗心衰藥物,將原方案中ACEI/ARB換為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瑞士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54,100 mg/片),ACEI/ARB停止使用36 h后開始口服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依據(jù)患者腎功能和血壓情況調(diào)整使用劑量,直至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劑量(50~200 mg/d),規(guī)律治療3個月。
3.1 觀察指標 ①比較不同亞組治療前后心臟內(nèi)徑[右心室前后徑(RVd)、右心房前后徑(RAd)、左心室前后徑(LVd)、左心房前后徑(LAd)]和LVEF的改變情況,應用PhilipsSonos二維彩色多普勒超聲測定。②觀察心衰患者心血管終點事件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
3.2 療效評定標準 主要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對沙庫巴曲纈沙坦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13]。有效:慢性心衰的臨床癥狀(腹脹、嘔吐、惡心、納差、胸悶、氣促、氣短、少尿、乏力、疲勞、咳嗽、呼吸困難、雙下肢水腫、肝脾腫大、不能平臥等)得到較好控制,且NYHA分級至少提高Ⅰ級。無效:藥物治療結束后,患者臨床表征并未得到明顯恢復,且NYHA分級提升小于Ⅰ級,甚至病情加重。有效率=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3.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Graphpad 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描述計量資料,多組間比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nèi)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 結果
(1)不同亞組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不同病因亞組和不同心功能亞組組內(nèi)臨床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病因亞組和不同心功能亞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不同心功能分級亞組心臟內(nèi)徑和LVEF比較治療前后,不同心功能分級亞組組間心臟內(nèi)徑和LVEF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不同心功能分級亞組LVd較治療前顯著減小(P<0.05),LVEF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見表2。
表2 不同心功能分級亞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心臟內(nèi)徑和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比較(±s)
表2 不同心功能分級亞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心臟內(nèi)徑和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心功能分級亞組右心房前后徑(mm)右心室前后徑(mm)左心房前后徑(mm)左心室前后徑(mm)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例數(shù)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Ⅱ級亞組 16 43.86±6.15 44.08±6.68 23.14±4.19 22.18±3.25 43.01±2.82 38.76±3.51 73.22±8.02 63.13±7.37△ 34.01±8.61 43.28±8.17△Ⅲ級亞組 42 43.23±5.86 43.57±4.69 23.48±3.59 22.53±2.66 43.08±5.51 41.29±4.68 65.74±7.57 59.98±6.11△ 32.76±7.10 43.46±7.28△Ⅳ級亞組 42 45.06±5.54 42.94±4.25 24.27±3.31 23.42±3.99 43.88±4.74 43.11±5.49 67.35±6.84 60.89±7.62△ 32.08±6.42 44.02±8.34△F值 0.189 0.467 0.796 0.237 0.221 1.581 1.642 1.121 0.401 1.335 P值 0.775 0.592 0.443 0.724 0.789 0.192 0.188 0.293 0.774 0.213
(3)不同病因亞組心臟內(nèi)徑和LVEF比較 治療前后,不同病因亞組組間心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不同病因亞組LVd較治療前顯著減小(P<0.05),LVEF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見表3。
表3 不同病因亞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心臟內(nèi)徑和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比較(±s)
表3 不同病因亞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心臟內(nèi)徑和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病因亞組 例數(shù)右心房前后徑(mm)右心室前后徑(mm)左心房前后徑(mm)左心室前后徑(mm)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高血壓性心臟病亞組 12 43.16±5.62 42.31±5.13 22.92±2.48 22.11±2.15 43.82±4.98 41.37±3.93 66.52±7.34 58.73±6.31△ 29.63±5.11 41.51±4.79△冠心病亞組 55 43.44±5.12 42.10±4.12 23.78±3.19 22.89±3.36 43.71±5.28 41.73±5.21 66.18±9.04 59.89±8.01△ 32.52±7.24 44.09±5.94△擴張型心肌病亞組 33 44.03±6.01 43.11±5.87 24.01±3.99 22.82±4.08 44.89±6.05 43.26±5.79 67.95±5.91 60.79±6.48△ 31.58±6.90 42.86±8.25△F值 0.296 0.268 0.197 0.991 1.567 1.641 0.819 0.48 0.401 0.043 P值 0.816 0.921 0.903 0.438 0.148 0.292 0.614 0.562 0.774 0.937
(4)心血管終點事件的發(fā)生情況 本研究過程中慢性心衰患者心血管終點事件的發(fā)生率為9%(9/100)。9例患者均由于心衰進一步加重而重新入院治療。9例患者按致病因素分,冠心病亞組5例,擴張型心肌病亞組4例;按NYHA心功能分級分,Ⅲ級組6例,Ⅳ級組3例。
目前慢性心衰被認為是包括高血壓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各類心血管疾病發(fā)展到終末階段時出現(xiàn)的一種復雜臨床綜合征,是臨床心血管疾病患者晚期致死的主要因素。我國慢性心衰的發(fā)病率已超過0.9%,呈逐年上升趨勢[14]。目前,慢性心衰的臨床用藥從利尿、強心、擴張血管的短效藥物逐步轉變?yōu)殚L效修復生物性質(zhì)的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抑制劑,可使患者在改善臨床癥狀的同時不斷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15]。
研究認為,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在慢性心衰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其中長時間刺激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SNS)和RAAS是促使慢性心衰發(fā)生的重要原因[16-18]。利鈉肽系統(tǒng)(NPS)能通過拮抗RAAS,降低SNS活性,發(fā)揮其作用[19]。沙庫巴曲纈沙坦由沙庫巴曲和纈沙坦以1∶1的比例混合而成,并以鈉鹽復合物的形式存在[10]。研究認為,沙庫巴曲纈沙坦具有雙靶點共同抑制的作用,一方面其前體藥物沙庫巴曲進入人體后在肝臟代謝為具有腦啡肽酶抑制活性的LBQ657,從而減弱腦啡肽酶的生物活性,使利鈉肽降解減弱,進一步促進血管擴張,降低血壓,抑制腎素和醛固酮(ALD)的釋放,并抑制心肌肥厚,最終改善心室重構;另一方面,纈沙坦能通過抑制RAAS和血管緊張素Ⅱ,發(fā)揮抗心衰作用[20-21]。
臨床發(fā)現(xiàn),沙庫巴曲纈沙坦的主要適用人群是NYHA心功能分級為Ⅱ~Ⅳ級且LVEF≤40%的成年慢性心衰患者,該類患者服用沙庫巴曲纈沙坦可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致死率及心衰導致的住院風險。本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慢性心衰患者在接受沙庫巴曲纈沙坦治療3個月后,心臟內(nèi)徑和LVEF顯著改善,總有效率可達90%。此外,本研究通過不同亞組比較,發(fā)現(xiàn)沙庫巴曲纈沙坦對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心衰患者及不同心功能分級的慢性心衰患者均具有較明顯的療效,其中,LVEF、LVd的改善效果較為顯著。由于本研究病例數(shù)量較少,治療時間僅為3個月,無法全面、客觀地闡述沙庫巴曲纈沙坦對不同病因及心功能分級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后續(xù)還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延長藥物治療時間,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綜上所述,各類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規(guī)抗心衰治療過程中使用沙庫巴曲纈沙坦治療,可以明顯改善患者心臟內(nèi)徑和LVEF,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且適用范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