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
遼寧省朝陽縣畜牧技術推廣站,遼寧朝陽 122000
實際養(yǎng)牛生產過程中對于育肥牛的品種應該優(yōu)先選擇國外的肉用品種與國內地方品種進行雜交的牛;其次應該盡量選擇乳用公牛、三河牛和蒙古牛等地方品種。另外的選種方式也可以通過對活牛和牛肉的實際銷售方向而進行綜合的考量。實際選擇的時候應該確保同批次內的育肥牛最好可以屬于同一個品種。
肉用的牛應該維持身型呈現低垂的長方磚形。其頸部相對比較寬厚,可見肋骨呈現良好的張開狀態(tài),而后軀則相對比較豐滿且呈現寬平狀態(tài),臀端的距離相對比較寬,前后肢的襠距較寬,具備以上特征是最為理想的育肥牛外貌狀態(tài)。此外牛的被毛應該呈現短密的光亮狀態(tài),觀察其鼻鏡呈現濕潤狀,眼睛較大且更加有神,具有相對良好結構的牙齒,皮膚主要呈現松軟的狀態(tài),同時機體應該處于健康的情況。
根據相關報道可知,我國大部分的養(yǎng)牛生產仍然處于相對比較粗放的飼養(yǎng)管理狀態(tài)下,臨床生產中的1.5~2歲肉用雜種牛以及乳用公牛的體重通常都維持在250~300 kg的水平,但如果是2~3歲的牛,其體重一般會維持在300~400 kg的水平。實際生產中的同個批次內的牛群應該在年齡和體重方面都處于比較相近的水平。
實際對育肥牛進行運輸的過程當中,難免會因為實際的環(huán)境條件以及規(guī)律的變化而改變其正常的生活節(jié)奏,引起其機體的正常生理活動也隨之出現改變,所以大多的牛都會處于適應新增條件的被動狀態(tài)之下,在實際養(yǎng)牛生產中通常就是將這種反應稱之為應激反應。日常的臨床生產中如果育肥牛受到的應激大,飼養(yǎng)場遭受的飼養(yǎng)經濟損失就會相應加大,所以在對育肥牛進行運輸的途中應該盡量減少其受到應激反應,加以有效的控制,減少飼養(yǎng)場的不必要損失。
在裝運育肥牛之前應該采取相對比較容易被消化的青草和青貯飼料給其進行投喂,可以選擇麥麩以及少量的玉米面投喂,但是在育肥牛進行裝運之前的3~4 h就應該停止飼料的投喂。實際運輸過程中,為了有效控制或者是降低應激因素對于育肥牛產生的刺激,可以選擇在育肥牛進行運輸之前的2~3 d,通過采取口服或者是注射的方式給其用藥,藥物一般選擇維生素A 25~100萬IU。如果實際生產條件允許的情況,可以在育肥牛進行運輸之前的2 h按照每100 kg體重注射濃度為2.5%氯丙嗪1.7 mL的比例進行投藥。但是在育肥牛進行裝運之前的3~4 h就需要停止輕瀉飼料的投喂,這樣能夠有效避免運輸的育肥牛出現腹瀉情況,或者是出現排尿過多的問題,否則很容易污染運輸車廂,造成運輸的育肥牛機體因為被污染而影響其外觀。
用于裝載育肥牛的車輛圍欄在高度和強度方面都應該保證達標,實際運輸的時候禁止使用過長的栓系韁繩,否則很容易造成牛只因為脖頸被韁繩纏繞而造成窒息的不良情況。運載車輛的底部可以采取適量的干草進行鋪墊,這樣能夠比較有效地預防牛只在運輸中出現打滑的情況。車輛在實際行駛的過程中應該始終保持勻速平穩(wěn)的狀態(tài),盡量避免出現急剎車、急轉彎以及劇烈顫動的情況出現。如果發(fā)現車廂中有臥倒的牛只出現,應該及時停車而將其哄起,這樣能夠有效避免牛群間發(fā)生互相踏壓的情況而造成牛只致傷的嚴重后果。如果實際運輸的時間比較長,還應該在運輸的中途給牛群提供飲水。
如果實際條件允許,最好可以配備卸車用的平臺,也可以借用土坡、高崗進行卸車,這樣能夠比較有效地預防牛只之間出現擦傷的不良現象。在育肥牛進入飼養(yǎng)舍休息1~2 h的時候就可以給其提供飲用水,但是對于牛只的初次飲水量應該加以限制,一般會選擇在間隔3~4 h后,給牛群提供飲用水而供其自由地飲用。
在育肥牛沒有進入飼養(yǎng)舍之前,應該采用濃度為3%的燒堿或者是濃度為10%的生石灰乳進行必要的消毒措施,主要采取噴灑的消毒方式,針對地面和墻面以及運動場開展消毒處理;飼養(yǎng)舍內的生產器械也需要進行必要的浸泡和刷洗,生產中通常會采用濃度為3%~5%的來蘇爾或者是濃度為0.1%的高錳酸鉀溶液作為消毒溶液。飼養(yǎng)場的門口應該設置相應的消毒池,并且在其中放置濃度為2%的燒堿水溶液對草簾進行浸濕處理。
架子牛進入育肥舍開始實際飼養(yǎng)生產之前,應該進行必要的徹底清理措施,通常還需要配合采取空舍消毒的方式,一般在實際生產中針對飼養(yǎng)舍內的地面和欄舍進行消毒的時候,選擇的消毒液為濃度2%的苛性鈉溶液,而飼養(yǎng)舍內的生產器具的洗刷處理,一般可以選擇濃度為0.1%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然后再配合采取清水沖洗的方式直至干凈即可。架子牛在實際的育肥生產過程中應該盡量控制運動量,甚至是降低其實際的運動量,這樣能夠有效降低育肥牛機體對于營養(yǎng)物質的消耗量,從而切實提高實際生產中的育肥效果。每天對于牛群的投喂應該遵循定時、定量的飼養(yǎng)原則,尤其是對于精飼料的供應一定要嚴格按照相應的飼養(yǎng)制度而執(zhí)行,不可以在生產中隨意地增減精飼料的投喂量。實際飼養(yǎng)生產中應該保證每天都能夠洗刷一次牛體,這樣可以有效保證牛只始終處于衛(wèi)生的生產狀態(tài),可以促進牛只機體的實際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將牛只的食欲有效提高。日常的飼養(yǎng)生產中還應該重視對于牛群機體動態(tài)變化的觀察,一旦發(fā)現牛只出現異常的表現就應該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處理。牛群日常生產中采食的飼料以及飲用水都應該確保安全且衛(wèi)生的條件,同時還應該避免其中存在異物混雜,并且配合采取妥善的保存方式,有效避免飼料出現發(fā)霉或者變質的問題而影響牛只的健康。對于飼養(yǎng)舍內牛群排泄的糞便應該采取及時清掃的處理方式,始終保持牛床處于干凈且干燥的狀態(tài),也可以有效確保飼養(yǎng)舍內的空氣處于新鮮的狀態(tài),同時還應該保持飼養(yǎng)舍的環(huán)境處于冬暖夏涼的狀態(tài)下,從而確保給牛群提供舒適的生產條件。實際生產中需要針對牛群定期進行抽樣稱重措施,主要是便于實際生產中能夠對于牛只的實際育肥情況具有充分的了解,根據實際的生產情況而對飼養(yǎng)方式進行及時調整,采取科學的方式針對日糧中的營養(yǎng)物質配比情況加以調整,這樣對于有效確保牛群體重的均勻度比較有利,如果牛只的體重達到500 kg就可以出欄,而如果此時飼養(yǎng)者仍然堅持對牛只繼續(xù)進行飼喂,必然會造成不必要的飼料浪費情況。
放牧育肥的方法屬于比較傳統(tǒng)的育肥方式,實際就是在養(yǎng)牛生產過程中通過對于天然草場和人工草場的利用,而針對牛群進行放牧抓膘。實際養(yǎng)牛生產中放牧育肥的方式通常分為以下四種:第一種就是草地育肥法,日常生產中不給育肥牛進行精飼料的補充;第二種是提供有限的精飼料給牛群進行補飼;第三種則是完全給牛群補飼精飼料;第四種是在牛群放牧期結束之后而將其轉移到育肥場地,通常都是采用精飼料投喂而進行育肥措施,一般在實際生產中需要持續(xù)60~120 d。
酒糟育肥法主要就是針對飼養(yǎng)舍內的全部牛都采取舍飼的方式而進行育肥操作。實際養(yǎng)牛生產過程中一般都是通過對于酒糟飼喂育肥牛的實際效果而進行分析,根據相關數據可知,白酒糟與啤酒糟相比較對于育肥牛的實際增重效果更好。通常規(guī)模比較小的酒廠生產酒糟采取的蒸煮次數相對會比較少,所以其中包括的營養(yǎng)成分就會比較高。
肉牛日常采食的飼料中必須包括秸稈,因為秸稈屬于在肉牛機體正常消化過程中所必需的成分。實際生產中如果給肉牛飼喂秸稈發(fā)酵的飼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育肥牛的實際采食量,同時能夠有效改善飼料的營養(yǎng)水平,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jié)省精飼料的投喂量,還可以明顯提高養(yǎng)牛生產的實際經濟效益。
羊草中含有牛生長所需要的營養(yǎng),其中蛋白和纖維含量都較高,具有良好的適口性,很容易被機體消化,實際生產中損失較小,屬于純天然的非人工種植草料,同時也不會受到任何的污染,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于牛群發(fā)揮滋補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