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容
摘要:小學是強化學生道德規(guī)范的初始階段,是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三觀的關鍵階段,因此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作用不容小覷。道德與法治課程和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教師應該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讓學生能夠從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中逐漸明白與人相處、生活學習的各種道理。
關鍵詞:道德;法治;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5-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明顯的生活性,書中很多知識點都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切入點,旨在通過這些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道德引導和法治教育,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1]。為了充分展現(xiàn)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意義,教師要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讓學生從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有所成長。
一、圍繞生活化設計教學目標
在開展課程之前,教師需要設置教學目標,而生活化教學就意味著教師要設計生活化的教學目標。道德與法治課程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是強調(diào)社會道德,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正確的道德觀念、意識形態(tài),并能在社會生活環(huán)境下做出正確的行為。道德與法治課程直接影響學生的三觀,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高低有教育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強調(diào)立德樹人,結(jié)合實際生活開展課本知識的教學,向?qū)W生闡述各種法律條例和生活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學會明辨是非、遵紀守法。
比如說以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上冊《別傷著自己》這一課為例,本課的生活化教學目標應為讓學生掌握防范意外傷害的基本方法,讓學生知道一旦自己遇到危險第一時間應該主動求助大人,要意識到即便是在家中生活也是有安全隱患存在的。圍繞這些目標教師設置相應的教學活動,才能使學生獲得安全的家庭生活。確定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開展生活化教學才能使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有所收獲。
二、圍繞生活化設置教學內(nèi)容
(一)課堂導入
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科知識能力較弱,對于大量的文字和口頭闡述他們還不太能理解,他們學習的認真程度還取決于他們對教學內(nèi)容的興趣。所以為了實現(xiàn)生活化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教師可以用生活化的案例作為課堂導入,集中學生注意力,從而快速導入課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作為生活化課程導入的工具,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直觀、形象、真實的案例視頻,提高學生興趣。
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上冊《我們的校園》為例,本課題旨在讓一年級學生認識到自己已經(jīng)進入了新的學習環(huán)境,希望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能夠緩解學生心中的陌生感,讓他們快速融入新課堂。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學校的紀錄片,紀錄片里有關于校園環(huán)境的介紹,也有各種精彩的校園活動的剪影,十分生動,在播放的過程中可以吸引很多學生。在視頻播放結(jié)束以后,教師就可以詢問學生的感受,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看完視頻后對自己未來的校園生活有那些期待。這樣的課堂導入活動以現(xiàn)實生活為切入點,能夠迅速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
(二)課堂教學
生活化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需要教師為學生營造生活化、形象化的教學情境,只有在生動的情境中才能加深學生對那些道德法治知識的記憶,學生才會在真正的生活中學會去應用這些所學的知識。
比如說在學習《讓我自己來整理》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整理環(huán)境。教師組織班級大掃除活動,每個學生在大掃除活動中都承擔著相應的責任,比如自己清理自己的書桌,以小組為單位負責教室不同板塊的衛(wèi)生......等學生整理結(jié)束后教師開展教學,更能讓學生意識到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十分重要。
(三)課后作業(yè)
教師要實現(xiàn)課堂延伸,不能讓道德與法治的觀念只停留在課堂和班級中,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可以受到正確道德思想觀念的熏陶,有所成長。
以《大自然,謝謝您》這一課的教學為例,本課的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了解大自然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并且大自然給予了我們豐厚的回報,要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從而樹立起保護自然的思想。那么教師就可以設置這樣的作業(yè):請同學們問一問自己的爸爸媽媽大米是從哪里來的,讓爸爸媽媽帶自己去田野中看一看大米的誕生過程。這樣的生活化需要學生到生活中進行觀察和記錄,在這樣一個記錄的過程中學生就能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從而意識到自然給予我們很多寶貴的財富,產(chǎn)生主動保護自然、積極保護環(huán)境的觀念。
三、圍繞生活化開展教學評價
生活化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它的課程評價也應該體現(xiàn)生活化。在過去,教師可能是以學生有沒有熟記書本上的道德理念作為判斷教學質(zhì)量的指標。但是在生活化教學的要求下,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xiàn)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2]。教師觀察學生在生活中有沒有嚴格遵守課上所學的各種道德與法治要求,比如說遵守課堂紀律,不違反交通規(guī)則,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有沒有樂于助人......這些都可以成為檢驗生活化教學質(zhì)量的指標。
結(jié)束語
道德與法治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素質(zhì)的重要學科,為了提升教學效率,讓學生學會生活,教師可以開展生活化的教學。通過設置生活化的教學目標、設計生活化的課堂情節(jié)、采取生活化的課堂評價等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莊秀麗.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策略探析[J].好家長,2020(93):79-80.
[2]武道保.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生活化教學分析[J].公關世界,2020(2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