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怡
關鍵詞:雷溝大布 地域活動 傳承 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6-
一、活動緣起
生活中離不開布,在我們班生活區(qū),有編織、繞毛線、刺繡等布藝相關的活動,孩子們對這些游戲都非常感興趣,結合中班時孩子們初步了解的雷溝大布,孩子們對它還有哪些疑問?還想知道關于它的哪些事?在幼兒園中,雷溝大布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怎樣傳承?怎樣創(chuàng)新?怎么融入到幼兒的活動中去?圍繞這些問題,我們班展開了討論。
二、前期準備
晗晗:“雷溝大布有哪些用途呢?”
興興:“雷溝大布是從哪里來的?怎么生產的?”
小朋友們變身“小小調查員”,與家長一起查閱并進行記錄。
三、活動過程
1. 傳承:
大班孩子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我利用豐富多樣、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技術,引導孩子們通過集體觀看有關雷溝大布的視頻,幫助他們了解雷溝大布悠久的歷史,感受其豐富的文化內涵。
根據師幼討論,我們將雷溝大布的制作工序用圖片和文字的方式展現出來,這樣既不容易遺忘,又能幫助更多人了解雷溝大布。孩子們根據自身能力嘗試繪制工序,請老師幫忙添加文字,整理出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序圖文,展示在教室外的走廊墻壁上。然而一段時間過后,有孩子表示看不懂其他人的畫,于是我又在小朋友的工序圖畫下貼上對應的工序照片,終于得到了大多數孩子的認可。
傳承雷溝大布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宣傳。怎樣讓更多的人了解后塍的雷溝大布呢?
萱萱:“我們可以制作廣告,在電視上播放,就可以讓更多人知道了。”
老師:“提議非常不錯,可是拍攝廣告需要非常多的資金,有什么適合我們小朋友的宣傳方式呢?”
昊昊:“我可以講給其他人聽呀?!?/p>
“可以把它畫下來給別人看!”茜茜說道。
老師:“這個確實可行,你們知道logo嗎?”
幼兒:“什么是logo呀??!?/p>
老師:“l(fā)ogo是一種商標,通過設計logo,可以讓大家記住這樣東西。”
晗晗:“那我們也可以畫屬于雷溝大布的logo!”
心動不如行動!
孩子們設計的logo獨特而有新意:
洋洋:“我設計了3個圈,里面用了雷溝大布常見的三種顏色,像蝴蝶一樣!”
月月:“這是兩座紅紅的高山,里面還有格子,雷溝大布會像大山一樣越來越好!”
涵涵:“我在logo里畫上了可愛的小熊,希望大家像我喜歡小熊一樣喜歡雷溝大布!”
2. 創(chuàng)新:
“什么是創(chuàng)新?”俊宇問出了關鍵的問題。
興興回道:“應該就是把它變成新的吧?”
老師:“沒錯,興興說得很接近了。創(chuàng)新就是創(chuàng)造新事物,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更新、創(chuàng)造和改變。你們有沒有見到什么東西創(chuàng)新?”
熙熙不確定道:“吃的東西?我喜歡肯德基,上次媽媽帶我去吃了新品,味道可好了!”
老師:“沒錯,這確實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可以讓一樣事物傳承更久,讓更多的人喜歡上它。你們想創(chuàng)新雷溝大布的哪些部分呢?”
“我可以讓它的花紋變得更漂亮?!痹略绿鹛鸬芈曇繇懫饋怼?/p>
“我沒看過雷溝大布蝴蝶結,我想做一個蝴蝶結?!毖笱笤诤竺娼拥?。
根據孩子們的想法,我提供材料供他們自由選擇,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創(chuàng)新雷溝大布。主要分為設計和裁剪兩部分:
設計組:
彤彤和涵涵選擇了超輕黏土和彩紙,她們將超輕黏土搓成適合的形狀,組成美麗的圖案粘貼在彩紙上,變成了獨特的超輕黏土雷溝大布。
月月和恒恒選擇了白色布料,用水彩筆直接在布料上作畫,效果更真實。
林林和悅悅則嘗試用彩紙粘貼花紋。他們先用勾線筆畫下自己想要的圖案,再用剪刀剪下,粘貼在白紙上。
裁剪組:
單純的設計對于大班孩子來說缺乏挑戰(zhàn)性,孩子們紛紛提出想做個“小小裁縫”。布料、剪刀、膠棒都有了,用你們的小手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精彩吧!
孩子們自己設計、裁剪、裝飾,將雷溝大布變成了蝴蝶結、圍巾、手套、裙子、褲子……超乎所有人想象!每個作品都充滿著個人特色,每場解說、介紹都體現著孩子們獨特的視角。
四、活動感悟
1、巧用地域資源提升幼兒自豪感。
雷溝大布是后塍地區(qū)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是本園的一項特色地域活動。中班時,我們就開展了有關雷溝大布的活動,升入大班后,孩子們更有能力去發(fā)揮創(chuàng)造了。孩子們在探究、思考、操作、分享、回顧中,逐漸深入了解雷溝大布。我們還鼓勵孩子利用周末去參觀金陵紡織展覽館,近距離直觀感受雷溝大布,為后塍人民、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而驚嘆,為偉大的中華民族而自豪。
2、以創(chuàng)新來傳承,以活動來啟蒙。
傳承與創(chuàng)新是前行的兩個輪子,兩者缺一不可。無論是一個民族還是一個人,其前行中都有“顯性”和“隱性”兩個標識性的文化維度:顯性的文化維度是“創(chuàng)新”,而隱性的文化維度則是“傳承”。這種哲學觀點對于大班孩子來說顯然太過于深奧。但是在活動中,孩子們會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傳承與創(chuàng)新,比如熙熙的“肯德基新品”,他將這個品牌理解為傳承,好吃的新品則是創(chuàng)新。在本次地域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自發(fā)選擇創(chuàng)新雷溝大布,感受到雷溝大布這一傳統(tǒng)手工藝在自己手下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孩子們對事物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有了初步的啟蒙認識。也許孩子無法像成年人一樣用縝密的語言描述,但是他們顯然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邏輯”,自己的一套“哲學”。
參考文獻
[1]李季湄 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鄒廣文,《文化傳承與文化創(chuàng)新的辯證統(tǒng)一》,光明日報,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