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6-
引言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始終是教師追求的工作目標。從課堂教學角度來看,雖然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基礎,但高中數學知識的難度比初中有了明顯的提升,這很有可能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為不適應知識難度而出現(xiàn)畏難心理和興趣缺失,一旦這種情況出現(xiàn),高中數學教育工作必定會進入到低效狀態(tài)之中。所以,為了保證高中數學教育工作的有序進行,為學生構建全新體驗的數學課堂,做好數學課堂教學研究很重要,下面就此展開分析探討。
一、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原則
(一)因材施教
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原則的實施。所謂“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能夠根據“材”采取與之相對應的教育策略,以確保教育工作的科學開展。這里所說的“材”,通常將其喻為學生,即“才”,主要是指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一定要按照學生的認知能力、興趣需求進行設計,保證他們可以在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既可以完成對知識的學習,又能夠獲得認知需求的滿足。誠然,這種解釋是最科學的一種解釋,其也充分落實了素質教育目標。但筆者認為因材施教原則中的“材”不僅是對學生的代稱,還可以指“教材”,即知識,其要求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根據不同知識的類型,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保證知識的特點能夠充分展現(xiàn)出來,被學生發(fā)掘和感受,由此進一步實現(xiàn)對他們的認知啟發(fā),并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實現(xiàn)對學生的學科素質培養(yǎng)。
(二)寓教于樂
“寓教于樂”是高中數學學科教學工作要遵循的原則。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做好對“寓教于樂”目標的有效應用,才能夠讓學生真正感受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所謂“寓教于樂”是指教師要通過科學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快樂,體會到學習帶給自己的樂趣,從而進一步實現(xiàn)對他們的學習動力啟發(fā)。在多年的高中數學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寓教于樂”目標始終無法實現(xiàn),說到底是教師沒有做好教學設計,讓學生出現(xiàn)了過大的學習壓力,且沒有讓他們真正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這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非常不利。所以教師們必須要進一步做好對學生的認知啟發(fā),讓他們能夠在良好的狀態(tài)之下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性學習,并讓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從而喜歡上這門學科,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高中數學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帶來幫助。
二、當今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教師以自我為中心
在傳統(tǒng)的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在教學時都有自己的教學模式,這就使得許多學生如果跟不上教師的腳步就會被甩到后邊去;或者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跟不上進度,導致學生失去自信心,從而放棄了對數學的學習。這都是由于這部分教師將自己看作教學的主體導致的,如果教師不關注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和吸收程度,只是一味地將知識教授給學生,這就不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而數學這門學科是非常注重理解和學習方式的,如果連知識都無法完全理解,就會導致接下來的步驟更難實行。
(二)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方式
高中數學這門學科是非常注重學習方式的。在高中階段,數學是眾學科中比較難的一門學科,需要學生有更加系統(tǒng)的學習方式。如果學生無法掌握合適的學習方式,那么在進行學習時由于不得其法,通常會不知道該往哪方面努力,或者說不知道該怎么努力,又或者說努力了卻看不到成效。這就是學習方式不正確造成的,這種原因就直接導致了學生事倍功半,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三)學生對知識掌握得不夠熟練
高中數學的學習不同于一些需要背誦的學科,雖然高中數學中也有許多公式需要學生記憶,但“死記硬背”是不可取的。因為數學的知識相當靈活,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準確知道自己在什么時候應當運用什么樣的公式或知識。如果對知識掌握得不夠熟練,不會靈活運用,就會出現(xiàn)學生在上課時都記得、課后做題卻不得其法的情況。
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策略
(一)運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抽象思維能力
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方面,也是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知識系統(tǒng)的構建。而借助現(xiàn)代媒體,可以增強知識的生動性,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思維力的發(fā)展,落實數學教學目標。比如,教學必修二的“直線與平面垂直”時,筆者首先以談話法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筆者發(fā)出指令“起立”,讓學生“站直”,然后提出問題:怎樣才能站“直”,學生回答出“與地面垂直”時,筆者迅速引出這節(jié)課的課題:如果將你看作一條直線,地面是平面,你站直,就是“直線與平面垂直”。如此的導入,淺顯易懂,也容易引發(fā)學生的興趣。為了讓學生加深對“直線與平面垂直”的認識和理解,筆者借助多媒體直觀呈現(xiàn)的優(yōu)勢,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的生活中關于垂直的例子。緊接著,再運用多媒體的動畫功能,為學生演示“圓錐的軸與地面的關系”,在演示前,可以提出“圓錐的軸與地面垂直嗎”的問題而引發(fā)學生思考。學生再觀看動畫視頻,得出結論,然后筆者進一步追問:過圓錐的軸與所有過O點的直線是否都垂直?如此的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的引領,把學生引領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引發(fā)學生對問題探究學習的主動性。
(二)教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
我們總聽人說,現(xiàn)在的學生都很聰明。可就基于這個“都很聰明”的情況下,還有學習成績差的,尤其是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這種問題更突出。究其原因,我發(fā)現(xiàn)除了一些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不會學習,尤其面對比較難的高中數學,學生想要改變學習情況,更是無從下手。所以,作為高中數學教師,要想改變學生的學困現(xiàn)狀,就要教給學生一些方法。首先,讓學生重視課前預習。大多學生還沒有認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對于課前預習不積極,甚至應付,導致他們在課堂上抓不住重點,久而久之,出現(xiàn)學困的現(xiàn)狀。要想改變學困的問題,學生不但要重視預習,還要會預習。在預習的時候,提前找到重點,對學習內容有大概的了解,這樣就能在課堂上有的放矢,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其次,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聽講,不要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要能抓住關鍵的知識點,學會融會貫通。比如,在學習“函數”時,學生要注意數形結合的思想。在學習“三角函數”時,學生要掌握的重點就是倍角、差角公式,正余弦定理以及相關公式之間的聯(lián)系與變形技巧等,只要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掌握重點,并能結合課下有計劃、有目的地復習,學生的學困情況一定能得到改觀,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也會有所提升。
(三)以合作教學構建主體教學模式
高中生個性開放、思維活躍、樂于交流,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合作教學,讓他們在數學課堂上積極發(fā)言、大膽討論、主動溝通、共同成長。合作教學能借助課堂討論有效開發(fā)高中生的集體智慧,有利于他們之間的思想交流、信息溝通和認知交互。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為例。高中生已經在初級中學時期接觸過一個平面內直線之間的垂直關系,因而對理解和接受本節(jié)課的認知任務難度較小。教師可以讓高中生在課堂討論、合作探究中一起復習初中知識,共同探究空間狀態(tài)下直線之間、平面之間的垂直關系。這樣,熱烈的討論氛圍、快樂的交流情境能有效催發(fā)高中生的主體情緒,以此提升高中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四)運用分層教學培養(yǎng)數學學習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其中,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高中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而不同的學生,學習力、發(fā)展力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我們在探討有效課堂的構建時,應注重每個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促進不同層次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分層教學,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都在最近發(fā)展區(qū)獲得進步,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仍然以“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教學為例,在熱身環(huán)節(jié),筆者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有效的導入之后,借助課前制作的兩個圓的卡片演示兩個圓的位置關系,歸納和交流d與R和r的關系,運用坐標法判斷圓與圓的位置關系,適合班級每一名學生。而讓學困生進行演示、歸納和交流,可以調動他們參與的主動性,不斷強化他們學習的自信,從而提升課堂參與率。而對于新課的推進,提出問題:已知兩個圓的方程,如何判斷圓與圓的位置關系?讓學生在探討、交流的同時,給中等生展示探究學習成果的平臺,同樣會調動他們參與的主動性、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學優(yōu)生,上面的學習任務太過于簡單,缺少挑戰(zhàn)性,難以滿足他們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師可設計深入探究的問題,給出“智能訓練”的問題,促進其學習能力的提升。
(五)以同步教學構建網絡教學模式
認知興趣是推動高中生積極思考與主動探究最強生命動力,因而越先進的教學模式就越能激發(fā)高中生的認知興趣與獵奇心理,自然能有效提升高中生對數學教學的關注度與參與度。以互聯(lián)網為物質基礎的同步教學就成為高中生進行異地合作、同步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能通過高中生的生命活力提升課堂效率。
(六)明確教學目標,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不但能讓教師在教學過中有的放矢,對知識點的布置更加科學、合理,講解的節(jié)奏與方法更能讓學生接受,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的學習有目標,從而讓他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認真聽講,力求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比如,在“命題及其關系”的教學時,我首先在教學前明確告知學生這節(jié)課要掌握的主要內容。首先,掌握重點,了解命題的概念和幾種命題間的關系;其次,幾種常見命題間的真假判斷及其關系;最后,結合一定的知識點,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拓寬學生思路等。這樣明確又條理的目標,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當然也就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結束語
總之,高中數學的有效教學,不但是為學生傳授有效、豐富的基礎知識,還要啟迪學生智慧,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的同時,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為課堂有效教學創(chuàng)造條件。
參考文獻
[1]張欣.高考改革下優(yōu)化高中數學教學策略探討[J].讀寫算,2020(30):84.
[2]侯新蘭.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20(12):27-28.
[3]周文華.新高考下高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法探究[J].貴州教育,2020(2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