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丹
【摘要】基于智慧信息化平臺的班級管理,以技術為引領,利用自動化的數據記錄和分析,構建智能班級文化環(huán)境,關注教師和學生交互合作過程,創(chuàng)設多維度的評價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創(chuàng)建高效管理班級,助力實現“五育”并舉下班級管理育人。
【關鍵詞】信息技術;智慧化管理;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班級育人
近年來,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戰(zhàn)略層面上重點闡述了“立德樹人”要放在教育的首位。班級建設是學校開展德育的載體和抓手,在日新月異的全媒體時代下的班級構建,信息化管理日漸融合。隨著教育信息化2.0的迭代發(fā)展,構建信息化班級環(huán)境,創(chuàng)建高效管理班級模式,關注教師和學生交互合作過程,使傳統(tǒng)班級管理模式得到精進優(yōu)化。在技術引領的班級管理下,實現“五育”并舉下班級育人,幫助學生成長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由此可見,信息智慧化手段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對運用信息技術賦能小學班級管理進行闡述。作為小學班主任,重視信息技術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并能在管理中合理、科學地使用,能有效提升班級管理水平,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科學、優(yōu)質、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學習和培育環(huán)境。作為班級引領者,構建信息化班級建設,首要任務是轉變傳統(tǒng)管理路徑,調整思路,合理規(guī)劃,整合資源,鼓勵自主管理,發(fā)揮智慧信息化的育人優(yōu)勢,在創(chuàng)新中踐行,在探究中優(yōu)化,利用媒體資源,將智慧信息化與班級管理有機融合,優(yōu)化班級管理的效率。
一、應用AI軟件,彰顯硬實力
班級管理工作是學校教學和德育工作中最為核心的部分,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協(xié)調者,工作對象除了學生,還涉及家長以及科任教師。在事務上,班主任的工作面涉及廣,工作性質繁雜,處理需要占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反而讓教師無法抽身關注學生的成長。如今,班主任能熟練融合使用信息技術,省時省力提高班級事務工作效率,把教師的時間更多投身于對學生個性化的關愛與指導上,實現更科學合理、富有人文關懷的班級管理。
(一)“班級優(yōu)化大師”為智能評價插上翅膀
在班級管理上,每一個教師都在潛心努力地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的行為和良好學習習慣。希沃開發(fā)的“班級優(yōu)化管理大師”實現了這一功能,這是一款對學生課堂行為實施優(yōu)化的系統(tǒng)化課堂管理軟件,通過靈活的規(guī)則設定積分榜與評價,最終生成班級大數據和學生個體綜合分析評價。教師的即時性評價貫穿課堂,創(chuàng)設全身心投入學習的環(huán)境,激發(fā)小學生“你追我趕”的競賽趣味,調動了班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班級優(yōu)化大師”的協(xié)助下,在課堂中學生的精彩瞬間和行為軌跡都可被記錄量化,細化為各維度表揚語句;每一周,系統(tǒng)還會自動推送加減分情況統(tǒng)計表,提醒教師需要關注哪些學生,哪位學生在哪一方面需要改進。如圖1是某學生某周的班級表現,表揚次數在所有點評占比72%,表現突出的方面是遵守紀律加分占27.8%,上課積極舉手加分占比16.7%,但在上課分神方面需要加強改進,扣分占比16.7%,課間追跑打鬧扣分占比11.1%,在課間紀律方面還有待改善。還有小組比賽橫向對比狀況,如圖2,本周第二小組整體扣分情況有所加劇,需要教師關注了解。另外,家長可參與真實的數據溝通,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通過統(tǒng)計分數推選出的一周之星、進步之星等,生成過程比較模糊,該軟件中AI評語可以將整個評價過程可視化。家長每天可以實時收到教師對學生具體評價內容,家長可清楚學生課堂明細表現、課堂高光點、往后要努力方向等,共同推進三方角色的成長。
通過該軟件平臺,數據的生成給班級管理和教學帶來了指向性價值。第一方面,它的AI評語解放了教師和學生,使整個評價過程個性化、可視化、智能化。教師收集學生個體每日的課堂表現情況分析,自動生成班級的課堂表現和行為數據分析,通過日積月累,形成更具象和更具有指向價值的統(tǒng)計數據。如圖3為某月份班級報表情況,整個班級在遵守紀律方面做得比較突出,總加分數值為149分,加分占比29.5%,上課舉手發(fā)言也整體表現佳,加分數值96分,占比19%;其次是認真讀書,團隊和合作,入班即靜、熱情主動等;但第二小組在團體合作中有明顯的扣分情況,教師可以找小組長等了解情況,改善本組合作情況。根據量化數據可生成個人學習和行為報告、班級報告、年級報告。從個體到整體,從規(guī)范言行到課堂表現、日常行為,使數據指引更具個性化,呈現多維廣域的評價反饋,最后數據計入學校六星班級統(tǒng)計系統(tǒng)中,評出六星班級、禮樂少年等。以科學、公正、全面的態(tài)度去發(fā)掘數據的價值,為綜合評價做服務。第二方面,信息評價平臺能準確記錄教師的評價行為,讓教師從數據上明晰對學生的關注人次及關注覆蓋率,積極或改進評價方向各指標使用率。第三方面,數據除了幫助學生準確把握班級群體共性問題,還可以為班級管理縱向數據(學生個體認知特征數據)和橫向數據(同年級班級或者同班級的不同年級),日積月累,形成成長發(fā)展數據庫。在學生個體評價上,學期末,學生不再是只拿到冷冰冰的數字成績單,而是在成長手冊中的學期個性化報告中導出學生的行為表現關鍵詞,對學生的本學期道德品質、勞動實踐和身心健康等方面表現做出橫縱向的綜合評價。在集體評價上也彰顯著價值,如圖4、圖5中是對某班級一、二年級的成長計分數據進行跟蹤分析。從行為加減分評價可知,本班二年級比一年級整體紀律情況有所提升,團隊合作能力也漸強,學生課堂發(fā)言越發(fā)積極;但在入班即靜方面有所退步,上課走神和疏于思考的情況有所增長,同伴之間相處、主動互助比起一年級時的有所熱情下降……這些數據,對班級評價與管理策略調整有著指引價值,班主任可根據學生行為變化,采取針對問題的德育舉措。
在人工智能評價的支持下,評價從結果視角轉向過程性視角,從分數排名轉向改善學習,促進能力發(fā)展,通過成長式的數據采集和自動化數據解讀,為班級管理評價插上智能翱翔的翅膀。
(二)微信小程序,彰顯大智慧
微信小程序注重場景體驗和輕量化應用,迅速成為了教育應用的熱點與焦點。金山文檔具有支持手機軟件創(chuàng)建,多人協(xié)作,多端口同步,云端保存,瀏覽權限靈活可選,安全性可控等特征,是班級管理應用不可多得的好工具。學生信息、家庭信息的收集、問卷調查、活動報名、班級投票等再也不用重復低效的操作,為班級的各項管理提供了資源收集的便利。在批量收集班級信息工作中,接龍管家小程序也是功不可沒,有效解決群接龍和收集的“難題”。此外,還有小評語、小小簽到、抽獎小程序、校付通等都為班級各項活動的開展提供極大的便利。
二、技術之力筑牢班級文化建設
班級所有成員所共有的信念、價值觀、態(tài)度的集合體稱為班級文化。它是在長期的積淀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一個班集體特有的文化氣質和涵養(yǎng),它包括傳統(tǒng)班級文化硬件建設和班級文化軟件建設。把信息化融合到班級文化建設中,開創(chuàng)班級智慧建設新范式,為班級文化建設帶來了更多嶄新的元素。
(一)流媒體——班級文化之窗
我校是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進校園的示范校,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讓學生沐浴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光輝下,信息技術成為了主流媒體的展現方式,優(yōu)化了班級文化軟件建設。如,“中國詩詞大會”“經典流傳”“少年說”等節(jié)目成為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教育的好資源。在學校的傳統(tǒng)項目主題教育班會中,整合資源,從視聽氛圍中感染學生,學生在這些優(yōu)秀表演者身上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美的熏陶,成為了他們學習的榜樣。同時也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表現形式來記錄演講、歌唱、朗誦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集合成電子資源庫,豐富和促進班級文化軟件建設。另外,在小學六年的班級文化構建中,學生每一年的成長點滴采用多樣化的信息化方式記錄,如,圖片、聲音、視頻等,素材最后集合成學生在小學階段從萌芽到發(fā)展的成長記錄冊,對于班級建設長線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及資源整合能力,助力班級文化建設
班級主題墻報是環(huán)境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小學中高年級的班級顯性文化建設中,在教師指導下,宣傳小組成員分工協(xié)助,根據節(jié)日主題,通過網絡和數字圖書館收集信息,分享信息,整合資源,初步確定版面內容。在整個共建的過程中,提升了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與信息素養(yǎng),大家集思益廣地攻克難題,切實地鍛煉了學生利用資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疫情下的知識傳輸紐帶
(一)“釘釘”助力,建立“無阻溝通專區(qū)”,線上互聯提效率
疫情期間,以往班級微信群已不能滿足特殊時期的線上互聯需要。于是,我校構建起“釘釘”架構,設立“釘釘”科組群和班級群,“ding”的一聲奏響起我校云上集備和線上教學的號角,學科組間如火如荼地開啟電話會議、視頻會議的教學研討,家校之間直向高效的溝通,還具備即時“ding”一下的提醒功能,實現學校的線上工作無縫交接與及時溝通。
(二)“釘釘”直播平臺,建立動態(tài)傳遞通道,融洽家校溝通
在疫情肆虐下,隨著廣州市教育局線上教育課程同步教學號角的吹響,我校立馬響應號召,除了及時進行各科組線上研討,還落實線了上課學習指引與跟進輔導工作。在釘釘“無阻礙通道”的傳遞下,科組每位教師都秉持高度責任心認真跟進對應的年級班群,做到提前備課,并根據電視課堂課程表提前發(fā)布相關的通知和線上課程學習資源,上課期間務必實時在線,指導學生學習,積極為學生答疑解惑,課后利用“釘釘”作業(yè)功能,布置契合的家庭作業(yè),并認真批改每一份上交的作業(yè),批改利用文字與語音相結合的形式,以正面激勵與認可為主,親切又勵志的個性化評語潤澤學生枯燥的在線學習。通過優(yōu)秀作業(yè)展示和私下作業(yè)修改提醒,達到了樹榜樣、促成長的效果,為學生和教師架設了一座教與學互通的橋梁;對于教學難點,學科組勠力同心組建起微課制作團隊,利用微課進行二次講解鞏固,鼓勵學生多嘗試,多思考,多創(chuàng)新,力求扎實每一課的學。在線上學習的資料整理上,做好資料的歸類存檔,記錄學生這一特殊時期的成長足跡,關注學習和心理存在困難的學生。每個周末,科組教師細致匯總分析本周教學反饋數據,制作成可視化圖表,善于反思總結,不懈精進教學。在信息化的推動下,我校實現在疫情下線上課程推進順利、促進家校溝通良好的效果。
四、五育并舉,智能共育“太陽娃”
班級活動,是班集體教育最為常用的形式。健康向上的班級活動有益于增強班集體凝聚力,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益于良好的班風的形成。學生在五育活動中了解和完善自我,結交同伴,促進班級成員伴隨式成長。在信息化發(fā)展的背景下,作為班級活動的引領者,班主任要順應智能時代,開闊認知、迭代觀念,大膽嘗試,利用信息化智慧,采取科學恰當的策略,創(chuàng)新班級活動新范式。
(一)智慧閱讀,智啟知識的大門
我校班級從2019年8月份開始,借助廣州市智慧閱讀平臺,建立起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檔案,為學生搭建人、書、網體系應用服務。并為教師提供班級學生閱讀情況管理、閱讀、培訓課程等內容,實現家校聯動,拓寬學生的閱讀空間。學校通過“智慧閱讀”等APP將電子書推送到家長端,或分享到微信群。家長通過掃描二維碼獲得書籍信息,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進行紙質書籍和電子書籍的搭配閱讀。這種多元互動的閱讀方式開啟了學生的大閱讀暢游時代。在這個平臺上,學生還會以音頻視頻的形式記錄近期朗讀的課外閱讀文本的精彩片段,背誦本周積累的課外古詩詞,展示自己的讀書筆記、讀書手抄報,推薦分享好書。家長和教師也積極課參與到展示活動中來。師、生、家長一起分享交流、思維碰撞,齊步并進提升閱讀能力。
(二)博藝健體的助推器
體育鍛煉和藝術熏陶對學生的健全發(fā)展十分重要,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快樂成長的基礎。學校開展體育鍛煉大課間活動,其中我校棒球自編操動作多且復雜,單靠體育課掌握時間遠遠不夠。于是,我們借助了信息化手段,由體育骨干教師組建拍攝團隊,對自編操進行了分解動作拍攝后上傳到微信群和“釘釘”群,并設置每日打卡練習。學生利用課余和周末時間居家練習,既靈活又高效地解決了大課間活動順利推進的問題。在日常體育鍛煉中,通過智慧手環(huán)、智能手表等技術方式,采集學生的心率、血氧、脈搏等健康數據,發(fā)現學生在體質健康、運動技能等方面的不足,給予學生個性化運動鍛煉方案,實現伴隨成長全過程的體育形成性評價;在信息技術學科基礎打字訓練上,“釘釘”班級群上“打字打卡”的實行保障了學生基礎技能練習的扎實到位,夯實學生的學科技能基礎;我校每年度的班級歌唱比賽,為了讓參賽隊員準確把握歌唱要求,我們找來了示范視頻讓學生在視聽中感知與模仿。在班級集訓中,通過給學生錄音、錄視頻,幫助參賽隊員找準不足及時調整改進,參加班級預選。學校聯動家委力量,利用多媒體合成對參賽作品進行后期加工制作,使得節(jié)目效果更具表現力,智慧信息化助力班級歌唱比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在有趣奇妙的美術課堂上,學生也可以隨時開啟旅程,美術教師帶領學生云游博物館,學生們猶如親臨其境,驚嘆萬分,飽覽世界各地藝術家的名作,熏陶藝術素養(yǎng)。
(三)為學生心理家園保駕護航
我校心理科組會定期制訂適合心理調查問卷,問卷從兩個維度實施:1.不同的年級年齡特征采用不同的量表和問卷。2.不同的學習周期調查的關注面不同,如,開學初,更多關注學生能否從假期狀態(tài)中及時轉換到學習的節(jié)奏頻道;在臨近期末階段,傾向關注學生的作業(yè)量,學習壓力。通過不同時期的問卷結果分析數據,解剖每個階段班級學生的共性和個體心理問題,精準指向,及時關注和干預,學生的困惑得到專業(yè)教師的疏導與咨詢,幫助其渡過心理暗流期,保證身心健康發(fā)展。
五、人工智能同管共建班級
伴隨著5G通信技術的成熟以及物聯網的大規(guī)模應用,人工智能會給教育帶來無限可能,推進人工智能情境化教學創(chuàng)新應用,利用AR、VR等虛擬情境設備,探索體驗式學習、項目式學習、合作式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等嶄新模式。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我校會加大人工智能的建設力度,優(yōu)化教育云智能教學助手,拓展數字教育資源,提供多元教育服務,滿足教與學的個性化、精準化需求;開拓并采用實時有效的數據完成自主學習,自我優(yōu)化,分析推理的工作項目。
基于智慧信息化平臺的班級管理,強調關注班級學生的學習和行為經歷,利用智能化的數據記錄分析、多維度的評價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淡化分數概念,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師生互動融洽的氛圍,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這一直是我們育人的初心。班主任應發(fā)揮匠心之治,踐行信息化班級管理,提升管理能力,凝結智慧形成經驗。但無論信息時代如何迭代發(fā)展,教育的核心亙古不變,促進個體最大限度的發(fā)展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原動力。信息技術的運用提供了推動的載體,實現個性化學習,精準教學,靶向管理,調動起人本身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如此,班級管理才能真正體現智能信息化,才能實現班級管理的育人價值。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技術中心專項課題“基于教師學習共同體下的智慧課堂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JX07015)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魏洪芳,王偉華.小學班級管理活動中差異教育理念的實踐應用分[J].中國校外教育,2018(8).
[2]馬學東.利用信息技術促進班級高效管理[J].寧夏教育,2019(2):12-13.
[3]李開復.AI-未來[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