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均
【摘要】本文針對國際社會發(fā)展對知識人才要求的偏重,從高階思維的內(nèi)涵出發(fā),闡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意義,同時,結合學生學情,通過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閱讀教學進行論述,詮釋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和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設計;高階思維
閱讀不僅是語言學習者必須掌握的語言技能之一,而且也是小學生獲得語言輸入的有效途徑。高效的英語閱讀教學,不僅可以讓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英語知識,增強英語交流能力,擴寬他們的視野,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在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一般以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三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角色扮演等多種方式,體驗英語學習的快樂,發(fā)展自己的語言能力。
一、高階思維的概念
高階思維指的是人的思維水平依據(jù)心智活動水平與認知能力高低,可以劃分為低階思維與高階思維。高階思維是相對低階思維來確定的。一般來講,我們會將學生分析、綜合、評價和創(chuàng)造能力列為高階思維能力范圍。在高階思維的指揮與控制下,個體的創(chuàng)新能力、問題求解能力、決策能力與批判性思維能力都會明顯突出。
二、我國小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及分析
目前,在我國大部分的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上,仍有部分教師局限于培養(yǎng)學生的低階思維能力,即停留在英語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應用上;在課堂上強行將知識點灌輸給學生,不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英語思維方式的訓練,對學生考察和提問的內(nèi)容也相對膚淺和簡單。這一系列的現(xiàn)狀都表明,目前大部分小學英語的教學目標還停留在提高學生的應試成績上,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提高的是低階思維能力,而并非英語知識綜合理解運用、善于發(fā)現(xiàn)英語問題然后順利處理的高階思維能力。
三、高階思維能力培養(yǎng)在英語課堂中的有效實施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落實在英語課前、課中和課后,每個階段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缺一不可,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默契配合。
四、英語閱讀課中的閱讀設計
(一)PWP教學模式
PWP教學模式,即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
1.Pre-reading(閱讀前)
在Pre-reading部分,一個最主要的目的是故事背景的介紹,它讓學生進入這個故事發(fā)生時的情景。另外,做一些準備活動,像warming up,包括知識的準備和文化背景的準備。
導入性問題。讀前提問,介紹閱讀相關內(nèi)容和文化背景,引導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預測,可激發(fā)學生對英語閱讀產(chǎn)生欲望。在閱讀前活動中,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來激活學生認知系統(tǒng)中已有的圖式,調動學生頭腦中已儲存的與文章相關的背景知識,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增強學生對英文的理解,提高英語閱讀技能。
如,在教A Letter to a pen pal時,教師沒有直接進入語篇本身的教學,而是首先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即“Do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some body?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him or her,if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somebody?”學生的思維活動頓時被激活了,紛紛舉手發(fā)問:
①What is his/her name?
②How old is he/she?
③Where is he/she from?What subject is he/she good at?
這些問題的提出恰到好處地為新的語篇教學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2.While-reading(閱讀中)
While-reading是學生自己閱讀的環(huán)節(jié)。這環(huán)節(jié)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理解文章中關鍵信息,獲得有用信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邊讀邊完成些任務,比如,一邊讀一邊填寫表格、完成圖形或者摘錄信息等。這個時候,重要的是訓練閱讀技能,當然也可以強化語言知識。比如,一邊閱讀一邊在文章中找出某些類型的或者某些主題的詞匯,做成一組詞。
(1)導向性問題
要求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通過提問了解主要大意和每段落的主題意思,這樣文章的核心內(nèi)容就很容易在學生大腦里反映出來,為教師進一步的設問做鋪墊。
(2)細節(jié)性問題
①細節(jié)復述型問題:就文章內(nèi)容中事實(facts)提問,即對事、物或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關系或數(shù)據(jù)等進行提問。這類問題常見的問題形式有What is…;When/Where/How many/How much…
②細節(jié)理解型問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對課文中某些觀點或事件進行解釋或闡述。這類問題常見的提問形式,如,What/How/Why…What are the steps to do…
常見話題:
3.Post-reading(閱讀后)
Post-reading是閱讀后理解性的檢測環(huán)節(jié)。以往的Post-reading活動僅限于知識層面的,如,做一些閱讀理解題等。前面我們談到,閱讀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載體,還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載體,特別是在小學階段。按照現(xiàn)代教學理念來講,可以通過閱讀活動來發(fā)展學生的其它英語學習技能。這些讀后回答可以是一些小的任務。比如:
①在圖片和詞語提示下復述故事,主要是為了鞏固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特別是在語言表達方面的能力。
②讀后聯(lián)系所讀的故事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做一些討論和思考。
③畫卡通,設計書簽,介紹該故事給其他人。
④組合式講故事——分小組的故事接龍。
⑤表演短劇或者木偶戲。
⑥講述類似的個人經(jīng)歷。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
(1)利用“聽”撬動學生的高階思維。將聽力活動引入到閱讀課堂教學中,聽的內(nèi)容可以是閱讀材料本身,可以是與閱讀材料相關的音樂、片段、對話等。讓聽成為閱讀的輔助手段,發(fā)揮輔助作用。
(2)利用“讀”引導學生進行高階思考。英語閱讀課教學理所應當以“讀”為主要手段,利用“讀”引導學生進行高階思考,讓學生渡過低階思考階段。
(3)利用“說”促進學生高階思維形成。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說”的形式,如,做調查報告、角色扮演、模仿配音等形式,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4)利用“寫”增強學生的高階思維慣性。學生寫的過程必須是在對閱讀文本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使學生更注重語言的規(guī)范性、正確性,學生的寫作能力、表達能力也得到了訓練。
五、深入分析英語教學教材
英語教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參照和依據(jù),教師要對此了如指掌,輕松駕馭。這樣,教師才能知道怎么結合教材內(nèi)容從哪些方面去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怎樣教導學生從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轉變,以及設計哪些問題有利于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等等。所以,教師要先對教材內(nèi)容“吃透”,仔細研讀和分析教材內(nèi)容。
六、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
高階思維能力是理性與情感兩方面綜合作用而成的。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會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培養(yǎng)產(chǎn)生一定影響。教師要努力改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為學生營造寬松、平等的教學氛圍,給學生充分的尊重和自由,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不斷縮短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感。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也能從情感方面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七、結語
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培養(yǎng)是新課程改革后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值得全體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關注。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制訂個性化培養(yǎng)方案,對學生加強正確引導,把握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教學階段,精心設計激發(fā)性的問題,采用啟發(fā)性的教學方式,仔細研讀教材,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努力提高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玉紅.淺談小學英語趣味教學[N].發(fā)展導報,2017-4-18.
[2]王春.PWP閱讀篇教學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寧夏大學,2013.
[3]孫宏安.高階思維能力及其培養(yǎng)[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8(2):20-25.
責任編輯? 羅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