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汕頭市東廈中學 蔡曉虹 陳雪蕓
學校的德育工作已然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確實,德育工作致力于對學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質的培養(yǎng),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是培養(yǎng)造就合格公民的起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德育的重要論述,是我們做好新時代德育工作的思想武器與行動指南。學校教育中應該以德育工作為靈魂,突出體現德育的導向性作用,貫穿德、智、體、美教育實踐的各個方面。
德育包含認識、情感、實踐等多個層次,但長期以來學校德育以講授式強行“灌輸”為主,在德育工作實施的過程中,學校又常常以政治課、班會課為德育教育的施展點,片面地認為德育就是政治課與班會課的任務,這樣,學生接收到的德育內容太過于政治化、模式化,不符合學生的成長需求,也不利于德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其實,深入剖析《關于加強中小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與《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等一系列文件,深入研究一線教學即可發(fā)現,德育并不局限于政治課和班會課堂,是貫穿學校教育管理的各個領域與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一個系統(tǒng)性工程。
我校自2017 年始嘗試通過開展STEM 課程《校園菜園》,研究探討如何通過特色課程,整合德育中的認識、情感、實踐等多個層面的內容,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該課程以“CDIO”中的“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根本,從理念到行動”作為課程標準,將中學課程中的文科、理科、藝術進行有機地融合,并在此基礎上更側重于工程的體驗,提供給學生一個真實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直接經驗,在動手實踐中理解工匠精神,在真實情境中掌握科學研究的步驟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樂于分享的精神,在真實情景中將德育教育中的認識、情感、實踐三者整合起來。
《校園菜園》課程提倡親身實踐基礎上的道德認知。因為這樣得到的道德認識,是從親身實踐而來,是有情感認同的道德認識,而正因為有了情感認同,道德認知轉化為學生進一步的道德實踐也就水到渠成了。
我們觀察到學校飯?zhí)玫睦速M嚴重,曾經采取過多種方式進行教育,但是效果并不明顯。在開展《校園菜園》這一課程時,我們有意識地把這方面的教育融于學生的親身實踐中。我們通過讓學生從配置超級土壤、壟土、育苗、緩苗、移苗、定植、漚肥、追肥、灌溉、除草、防蟲等一系列完整的過程讓學生體驗種植的辛苦,同時配以適當的教育,使學生在親身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珍惜糧食”的強烈認識。最終這一認識轉變?yōu)閷W生的實際行動,他們不但自己養(yǎng)成不浪費的好習慣,還自覺擔任起“節(jié)約糧食”的小宣傳員。通過親身實踐的經歷去體驗、感知道德認知,進而產生道德情感并轉化為道德實踐,這樣的德育教育方式產生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1.以負責任的方式面對問題?!缎@菜園》課程在進入第二個階段的時候,孩子們的課業(yè)非常繁重,除了新課標中學生必修的課程外,周六日也要參加校外的各種特長培訓班,周六日經常無暇顧及校園田地里的菜苗,特別是前段時間太陽太辣,同學們澆的水太少,往往菜苗所在的土壤是濕五天、干兩天,這導致生菜的生長不良,甚至枯萎。借此契機,我們提出問題:“如何解決就算大家非常忙,沒有時間給生菜澆水,生菜也能及時獲得水分,健康成長?”對此,學生們非常感興趣,團隊頭腦風暴,提出來各種各樣的想法。有的小組說拜托學校的園藝工人;有的小組說仿照植物園的自動噴淋系統(tǒng);有的小組說實現智能化手機控制等等。針對學生們的想法,我提出:“那么,自動噴淋、智能化手機控制、人為灌溉等等,為了避免菜園土壤時濕時干,最重要的是什么呢?”而同學們討論和回答的方向大部分都與控制日澆水量有關。
2.以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與學習。如何測試生菜的日需水量,我們設計了“科學家課程”。通過小組內部、小組之間的探討,我們引導學生注意環(huán)境相似的重要性,模擬生態(tài)樣本實驗如何減少天氣等因素的干擾;理解生菜生長的日耗水量與校園菜園的生菜日需澆水量的區(qū)別;理解測得數據的適用范圍(與溫度、濕度、土壤、生菜大小等有關)等等,逐步設計出合理的實驗方案、實驗裝置與實驗數據記錄表。
在課程中,對于學生提出的方案,我們不直接去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導學生像科學家那樣,經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研究全過程,讓學生體會科學研究中的痛苦、茫然、焦慮與挫折,體驗驚奇、激動、頓悟、充實與興奮,鼓勵學生團結協(xié)作、勇敢嘗試、接納失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突破經驗與抗挫上限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我們?yōu)閷W生們提供一個可以釋放天性、表達自我、有選擇空間、鼓勵嘗試、接受失敗、團隊協(xié)作、互幫互助的平臺,而這使德育三個層面得到有機整合,使該課程的德育避免了流于形式、重知識輕實踐的傾向。
在學生完成《測生菜日需澆水量》的相關“科學家”課程以后,對該問題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認識,下一步就應該利用技術和工程在尊重生菜日需水量的實驗結果的基礎上改造校園菜園、實現對該菜園的控制和利用、解決課程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我們認為有了負責任的態(tài)度,有了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如果沒有進一步的工程設計最終解決菜園缺水的問題,那么該課程的道德教育還不能稱之為完整。在“工程師”課程的引導下,學生們又一次開動創(chuàng)新的小腦袋,利用先進的科技與技術,去承擔他們對生菜的責任。同樣是在經過了一輪又一輪的小組頭腦風暴、繪制工程圖、分享、探討、辯論后,每個小組都繪制出了他們的工程設計圖。
正因為《校園菜園》課程是以STEM 教育為指導設計的課程,突出“科學家”和“工程師”教育,通過理性、科學的方法分析問題,最終以工程的方式解決問題,整個德育教育是完整的、真實的,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落實、強化德育教育中認識、情感、實踐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