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九喆,周思如,常騰騰,張學杰,單曉鵬,劉義梅,張賀翠,朱利泉
(1.河南中煙有限責任公司,河南鄭州 450000;2.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重慶北碚 400715;3.重慶市黔江煙草分公司,重慶黔江 409000)
煙草是我國重要經濟作物之一,其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1-2]。近年來,許多烤煙基地試圖通過大幅增加種植量來提升產量,結果不僅沒有實現(xiàn)增產,甚至還影響了煙葉品質[3],如重慶市黔江區(qū)水市鄉(xiāng)的煙葉生產就存在這種情況。因地制宜設置不同的種植密度,篩選出最適宜的種植密度,對提高烤煙產量、品質和經濟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密度是改善煙株光照條件、促進煙葉生長發(fā)育、協(xié)調群體與個體矛盾、提高產質量和平衡二者關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種植密度可以提高烤煙的產量和品質,實現(xiàn)最好的經濟效益[4-6]。煙草是通過植株間養(yǎng)分競爭、光照競爭響應種植密度的變化來影響根、莖、葉生長發(fā)育進程與光合性能,從而影響干物質積累分配與煙葉化學成分,最終對烤后煙葉的經濟價值造成較大影響[7]。種植密度過高會減少作物接收陽光、土壤水分和肥料,最終導致植株矮小、發(fā)育不健全,同時使烤后煙葉的香味減少、勁頭不足。朱佩等[4]、曹陽等[8]研究認為,適當降低種植密度可以增多有效葉,并增加株高、莖圍、最大葉面積,但如果種植密度過低則會直接影響煙葉產量。
設置適宜的煙株種植密度,使烤煙在產量和質量間達到平衡,這對于工業(yè)上生產煙葉具有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種植密度與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條件和土壤狀況密切相關,因此必須因地制宜,通過試驗論證分析來確定合理的種植密度。為探尋重慶市黔江區(qū)水市鄉(xiāng)地區(qū)優(yōu)質烤煙生產的適宜種植密度,在前期研究初步確定1 000~1 100株/667 m2的基礎上,進一步精確設置了3個種植密度進行單因素試驗,能有效提高烤煙的感官質量和經濟效益。
試驗烤煙品種為云煙87。
試驗地位于重慶市黔江區(qū)水市鄉(xiāng),在水市鄉(xiāng)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肥力中等、保水保肥能力較好的地塊(育苗場)開展大田小區(qū)試驗。
試驗田標記為育苗場,土壤質地為重壤土,pH值為5.25,有機質含量為26.0 g·kg-1,堿解氮含量為206.7 mg·kg-1,有效磷含量為33.2 mg·kg-1,速效鉀含量為385.0 mg·kg-1,氯含量為38.7 mg·kg-1。張兆揚等[9]、鄭旭川等[10]和鄭登峰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云煙87 在不同地區(qū)的適宜種植密度在1 000~1 100株/667 m2。本試驗根據此范圍,設置了1 100/667 m2、1 050/667 m2、1 000株/667 m2等3種種植密度,探究重慶黔江地區(qū)適宜的烤煙種植密度,即煙株移栽行距固定為115 cm,設置移栽株距分別為52 cm、55 cm、58 cm 的3個處理(見表1),每個處理重復3次。每處理單個小區(qū)面積為60 m2,6行,四周設保護行。
表1 種植密度試驗設計
1.4.1 生育期和農藝性狀調查
調查不同處理的煙株生育期;同時調查葉數(shù),測定株高、莖圍、最大葉片長、最大葉片寬,計算葉片最大葉面積等農藝性狀。
1.4.2 化學成分和經濟性狀測定
煙葉樣品105 ℃殺青30 min,50 ℃烘干至恒重,去梗粉碎。煙堿含量用GC-MS法測定,總氮含量用凱氏定氮法測定[5],鉀含量使用火焰光度法測定,氯含量使用硫酸浸提法測定,還原糖含量用DNS 顯色法測定,水溶性總糖含量用蒽酮比色法測定。最后統(tǒng)計分析各處理煙葉收購后的經濟效益。
采用Excel 2019 和SPSS 25.0 統(tǒng)計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進行單因素方差顯著性分析。
3 個處理進入頂葉成熟期存在差異,其他生育期不存在差異(見表2),主要表現(xiàn)為T1、T2處理較早進入頂葉成熟期,大田生育期比T3處理短2 d。
表2 三種種植密度處理的煙葉生育期
3種種植密度下煙葉農藝性狀的調查結果見表3??梢钥闯?,3 個處理的株高和莖圍雖然不存在顯著差異,但種植密度對煙株的株高和莖圍還是有一定影響,即株高隨種植密度增大而增加,表現(xiàn)T1處理的株高最高,為129.33 cm;T1、T2處理的莖圍顯著高于T3,表現(xiàn)出T2最大,為8.11 cm;表明在本試驗設置的密度梯度中,密度大的煙株株高和莖圍均較大。3 個處理間的葉片性狀不存在顯著差異,在中部葉片的葉長表現(xiàn)為T2處理優(yōu)于T1、T3處理,葉寬表現(xiàn)為T1處理優(yōu)于T2、T3處理,最大葉面積上T1優(yōu)于T2、T3處理,T1的最大葉面積為1 753.12 cm2,分別比T2、T3處理大4.45%、11.34%。成熟期的株高與種植密度之間是正相關的關系,即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大,株高也會增加,T1、T2處理下的葉片長勢及葉片狀態(tài)更加符合優(yōu)質煙葉的要求。
化學成分是判斷烤后煙葉內在品質高低的重要指標,烤后優(yōu)質煙葉化學成分標準如下[12-13]:煙堿含量上部葉在2.5%~3.8%,中部葉2%~2.8%,氮含量1.5%~3.5%,鉀含量≥1.5%,還原糖含量16%~30%,氯適宜含量為≤0.8%,總糖20%~35%,糖堿比上部葉為6~10,中部葉為8.5~13.5,兩糖比≥0.65,氮堿比0.6~1.0。
3 個種植密度處理的烤煙后葉片中煙堿、總氮、鉀、氯、還原糖、水溶性總糖含量等測定結果見表4??梢钥闯?,上部煙葉均表現(xiàn)為橘黃色二級煙(B2F),中部煙葉均表現(xiàn)為橘黃色三級煙(C3F)。T2上部葉、T3中部葉的煙堿含量最高,分別為2.64%、2.33%;T2中部葉、下部葉氮含量均最高,分別為2.25%、1.92%,屬于優(yōu)質煙葉的指標范圍;不同處理間鉀含量呈現(xiàn)出隨種植密度增大而減小的趨勢,可見低密度煙株之間的種內競爭較小,有助于鉀元素吸收;上部葉和中部葉的氯含量均小于0.2%,且都呈現(xiàn)出T3>T2>T1的趨勢,說明在一定范圍內隨著種植密度降低,烤煙氯含量呈現(xiàn)上升趨勢;T1上部葉和T2中部葉的還原糖含量最高,且其還原糖含量都屬于優(yōu)質煙葉還原糖含量范圍,分別為16.55%和16.95%;T3的煙葉總糖含量在上部葉和中部葉中均為最高。各個處理的糖堿比都在優(yōu)質煙葉標準內;在一定范圍內,兩糖比反映了煙葉的成熟度和烘烤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情況,其比值與種植密度之間呈現(xiàn)出正相關關系,其隨著密度增大而增大;氮堿比反映了煙葉的生長發(fā)育和成熟狀況,在上部葉中氮堿比隨著密度增大而增大。
表4 三種種植密度對烤煙化學成分的影響
根據試驗結果,T1上部葉的煙堿含量和糖堿比不在優(yōu)質煙葉范圍內;T2上部煙葉的還原糖含量、兩糖比和中部煙葉的兩糖比不在優(yōu)質煙葉范圍內;T3上部煙葉的煙堿含量、還原糖含量、糖堿比、兩糖比和中部煙葉的還原糖含量、兩糖比均不符合優(yōu)質煙葉的標準。綜合考慮認為T1、T2處理的化學成分及其協(xié)調性優(yōu)于T3處理。
3種種植密度下烤煙的經濟性狀測定結果見表5。可以看出,產值從高到低為T1>T3>T2,每公頃產值為49 284.18~51 894.29 元,其中T1處理的總產值最高,比T2處理高5.30%,比T3處理高2.88%;T1處理的煙葉均價最高(18.59 元),上中等煙比例最高(0.85)。綜合分析各項指標,T1處理的總產值最高。
表5 三種種植密度對烤煙經濟性狀的影響
農藝性狀是煙株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內在協(xié)調性好壞最直接的外在表現(xiàn)。本試驗表明,種植密度對于煙株的株高、莖圍并不存在顯著影響,但有一定的影響,以T1處理的株高最高,T3處理的株高最低。申洪濤等認為,隨著種植密度的降低,煙株的株高、莖圍和煙葉最大葉面積均顯著增加[14];畢文榮等認為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大,葉面積系數(shù)呈現(xiàn)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6];肖艷松等認為,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大,葉面積系數(shù)增大[15],而在本試驗設置的種植密度下,表現(xiàn)出株高、葉片面積隨著密度增大而增加??梢钥闯?,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大,表現(xiàn)出不同的變化趨勢,這是因為兩者設計的密度處理不一樣所致[12],應該結合各自的密度梯度來具體分析,更加體現(xiàn)了適宜的密度對于煙葉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另一方面,說明在不同的地區(qū),由于土壤和水質等因素的不同,其促進煙葉生長發(fā)育的適宜種植密度存在一定的偏差,這需要在當?shù)剡M行大田試驗后來確定。
煙葉化學成分是決定煙葉品質的內在因素,直接影響煙葉的感官評吸質量[13]。本試驗通過分析3 個處理的煙葉化學成分指標,認為T1、T2處理烤后煙葉更接近優(yōu)質煙葉范圍,總體化學成分協(xié)調性好。大量研究表明[12-14],煙葉氮含量隨著密度增大而減小,這與本試驗得出結論一致。
賀凌霄等研究結果顯示,豫煙6 號的產量、產值隨種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16],這和本文育苗場試驗點的產值與密度之間的關系一致。本試驗結果表明,T1處理的煙株長勢優(yōu)于其他處理,且化學成分協(xié)調性好,產值最高,均價高,實現(xiàn)了經濟價值的最大化。由于2021 年重慶黔江地區(qū)雨水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響了試驗結果,因此在之后的烤煙試驗設計中,需要綜合幾年來的降水情況和施肥情況做進一步研究。
本文從農藝性狀、化學成分和經濟性狀等3 個方面分析評價了不同種植密度處理對烤煙產量、品質及其特征的影響。結果表明:烤煙在高密度處理下,群體優(yōu)勢顯著,其中T1處理的農藝性狀最佳,表現(xiàn)為株高和最大葉面積最佳;T1、T2處理的化學成分及協(xié)調性優(yōu)于T3處理;T1處理的產值最高,均價最高,經濟效益最好。綜合各項指標考慮,認為重慶黔江地區(qū)的云煙87在行株距115 cm×52 cm栽培模式下能夠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可在本試驗基礎上結合移栽期、施肥量等其他栽培措施,開展進一步的試驗研究,以改善栽培措施,提高煙葉產量,提升烤煙生產效益。